APP下载

长沙地名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考

2022-04-27邓玲崔艳慧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长沙留学生文化

邓玲 崔艳慧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国力提升,来长留学生与日俱增,为长沙经济发展和长沙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契机,传播长沙地域文化也显得更为重要。长沙地名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来长留学生汉语习得能力,推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让留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当地生活,减少文化休克现象,同时提升长沙文化形象,传播湖湘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长沙 地名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来华留学生人数与日俱增。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来长留学生也日渐增长,因此对长沙地域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对外汉语教学有利于推进地域文化的传播,提升地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地名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与留学生的生活、交往息息相关。本文对如何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长沙地名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留学生对长沙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从而有效缓解留学生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焦虑等问题,更快速地融入当地生活,还可以提升长沙文化形象,传播湖湘文化。

一.地名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1.地名文化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地名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地名有着丰富的词汇内容和文化内涵,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着当地人们的语言思维习惯,蕴藏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地名就是一部城市文化史,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进程,而且反映着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地名不仅是一种信息载体,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地名的来源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及神话等因素”,而且涉及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豐富的语料。同时,研究地名的由来和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丰富地域文化的教学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了解地域文化和中国文化,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2.地名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著名语言学家H.Coodenougd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提到:“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语言是人们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获得整个文化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传播,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将地名文化资源和内容合理地融入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中,具有较为重要的语言文化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留学生来说,他们与地域文化接触密切,地名在其日常留学生活中更是经常出现,使用频率较高。适时将地名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化的深层内涵,促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帮助其更好地在中国学习和生活,还可促进来长留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边学边用,“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其进一步深入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引导留学生迎来语言学习关键期。另一方面,地名文化在传授学习的过程中,其价值也得到了升华,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地域文化形象。因此,地名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更为丰富和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样,两者相互融合的教学过程也为地名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其发挥实用价值提供更多可能性,总之,二者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二.长沙地名的文化特点及其内涵

长沙,别称“星城”,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长沙”一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该书记载有“长沙鳖”“特大而美故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集解》中列有“长沙”。《汉书·地理志第八下》:“长沙国,秦郡,高帝五年为国。”共和国《长沙县志·大事记》:“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置长沙郡,附廓湘县。”由此可见,长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中,长沙形成了古老而丰富的地名,稍稍品味,便能从中窥得这些地名里蕴含的无限文化意味。

1.长沙地名中的地理文化特色

地理环境是影响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从人类总体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和文化的传承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们根据地形地貌来选取地名用以标记、展现家乡的特殊地理面貌,这就是地理环境作用于人们心理与思维的直观反映。长沙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浏盆地西缘,襟江带湖,河道纵横,水井遍布,有着“三面云山一面河”的自然环境,因此,长沙有着诸多地方均以地理环境特征为名,从这些地名中我们依然可以较为清晰地描绘出长沙的地形地貌。例如:

以山岭地貌命名:马栏山、银盆岭、涂家冲、四方坪、望城坡

以水文地貌命名:侯家塘、洪山桥、咸嘉湖、白沙井、橘子洲、王家湾、灵官渡、三汊矶

以方位处所命名:金星北路、芙蓉南路、都正街、府后街、王府坪

以特殊地形命名:猴子石、丁字湾、犁头街、螃蟹井、九尾冲

2.长沙地名中的历史文化特色

“历史中存在着地名,地名中少不了历史。一时期历史变迁与同时期的地名演变是同步发展、同步变化的。”地名就是一部城市文化史,见证了地方历史文化的变迁,不同时代众多的街巷地名更迭就如同一部历史书,记录着历史各个时期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脉络。数千年来曾经生活在长沙的人们上演了不同的历史,长沙地名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之一,留下了种种历史文化的丰富印迹。例如:

A.因城垣、官署、军营等得名:

南门口、大西门、小西门:均为长沙旧城门所在地而得名。

三王街:因吉王朱见浚之前封藩长沙的潭王、谷王和襄王而得名。

藩正街、藩后街:因位于藩司即湖南布政司所在地的前后而得名。

府正街、府后街:因附近为长沙府署而得名。

银盆岭、校场坪:因清楚军营盘所在而得名。

B.因寺庙、行市所在地等得名:

雨花亭、雨花区:因雨花寺而得名。

开福区、开福寺路:因开福寺而得名。

火宫殿、雷祖殿、轩辕殿:因道观命名。

菜场坪、烟墨巷:因清初手工作坊所在地而得名。

织机街:因这条街为明末清初长沙纺织业的集中区域而得名。

C.因历史事件、名人等得名:

定王台:因西汉时期定王因思念在长安的母亲,从长安运土到长沙建此台观望而得名。

太傅里巷、贾谊故居:因西汉文帝时期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期间居住于此而得名。

三公里:因曾建有湖南巡抚骆秉章、张亮基和藩台潘铎三人的祠堂而得名。

朱张渡:因南宋朱熹、张栻二人在“朱张会讲”时常一同乘舟往返于湘江之中而得名。

捞刀河、跳马涧、惊马桥:因关羽战长沙而得名。

3.长沙地名中的风土人情特色

地名五花八门,通常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取材广泛,寓意深邃。地名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居住在此的人们的心理状态,折射出他们在不同时代的心理变化和生活习惯,展现着他们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不同看法和理解。从地名之中,我们能了解到不同时代人们留下的生活印迹,再现当时的人情风貌。例如:

A.重视宗族的心理:

伍家岭:因相传明洪武年间,靳毛李廖杨五姓在此定居而得名。

左家塘、侯家塘:因聚居家族的姓氏为聚落命名。

杨家山、袁家岭:因旧时为杨氏、袁氏坟山而得名。

B.追求美好愿景的心理:

太平街、永兴街、永安坊:因民国时期被毁于火,重建后希望永远安宁、永远兴盛而得名。

兴隆巷:因古时富商巨贾聚居在此,他们希望能广开财路,生意兴隆而得名。

连升街:因地近当时的贡院,人们希望能考得功名“连连上升”而得名。

C.对数字、方位、颜色、五行等词语的喜爱:

一元里、二府坪、五里牌:屬于数词序列。

东庆街、中山里、上大城:属于方位序列。

黑石头、青山词、乌春巷:属于颜色序列。

木牌楼、水道巷、火后街:属于五行序列。

D.道德观念和民间传说:

德雅村、孝顺街、忠信园:因受儒家思想推崇的道德观念而得名。

化龙池:因纪念传说中为保护长沙城而牺牲的一对夫妇而命名。

七里庙:传说有个和尚遭人诬陷被斩,他留下遗言,若其被冤枉,尸首立地行走七里路,死后,其尸首果真行走七里路,人们因此事立庙祭祀,命名为七里庙。

落星田:因陈世美式忘恩负义的故事而得名。

三.长沙地名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全面挖掘和利用长沙地名中的教学资源

长沙地名拥有丰富的词汇,而且地名是真实存在的,可以与地理实体一一对应,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名文化资源,可从语音、汉字、词汇三方面着手。一是在语音教学中,可推进语音教学与长沙地名文化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可引入长沙地名相关的口诀歌,以营造欢快的教学氛围,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汉语语音。二是在汉字教学中,因为地名中汉字多而且重复率高,循环出现可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在解释汉字字形或字义时与地理实体结合起来,使汉字更形象。三是在词汇教学中,地名词汇一般都是实词而且以名词为主,种类丰富,也包括许多汉语中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词汇量,满足其交际需求。

2.开设长沙地名文化专题课程

语言课堂容量有限,知识过于碎片化,零散化,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开设长沙地名文化专题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其他网络媒体资源,从不同维度讲授长沙地名文化,如可通过长沙地名文化报告、长沙地名与国外地名命名方式对比、观看纪录片、小视频等方式,让留学生系统地了解长沙地名文化知识,更深入地了解和感知长沙,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

3.开展多形式的文化体验活动

结合留学生的来中国学习、旅游的需求,开展多形式的文化体验活动,如长沙地名故事表演、长沙老街走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长廊等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在学习汉语知识的同时,让他们在课余活动中感受长沙本地最常见的风土人情,缩短他们与其居留地文化的心理距离,以更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华文明和历史,消除文化隔膜和误解,突破跨文化交际的重重障碍,实现无障碍表达。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深厚积淀,也是中华民族享誉世界的名片。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来长学习汉语的人数也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传播湖湘文化,让湖湘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长沙高校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将地名文化以及其他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帮助留学生深入理解湖湘文化内涵和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了解长沙、认识长沙同时宣传长沙,提升长沙的国际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陈知扬.城市国际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以武汉市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2]范肃宁.北京和华盛顿:规划·地名·文化[J].城市管理,2003,4:40.

[3]帕默尔.语言学概论.李荣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34.

[4]汤涛.沿着长江看中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长沙县志编纂委员会.长沙县志[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5.

[6]张云风.天津历史变迁与地名的关系[J].中国地名,1997.14:14.

[7]谢元春.湖南长沙地名的文化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02):38-05.

[8]刘军平.中国传统调解文化解读[M].湘潭大学出版社,2016.04.

[9]麻志杰.地名来源于地理要素[J].中国地名.1998.2:45.

[10]陈小恒.从长沙地名看长沙城市文化的变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11]许迎春.安徽地域文化融入汉语国际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51-05.

[12]宗茜,李秋霞.齐鲁文化资源在山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 2020(22):112-04.

(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院士工作站。崔艳慧为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长沙留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谁远谁近?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长沙第一师范附小学生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