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27吕富玲
吕富玲
内容摘要: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生的高阶思维,语文老师要想让深度学习理念在阅读教学中高效应用,首先要精心备课,让教学设计有深度;其次要在阅读教学中点石成金,让教师点拨有深度;再次要注重小学合作,让学生阅读有深度;最后还应注重师生互动环节,让学习生成有深度。
关键词:深度学习理念 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是初中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手段,也是初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学习永远也避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大板块。初中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够帮助他们获取重要信息与语文知识,进而在阅读中提升各种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直面阅读教学,并将阅读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老师自身的高度重视,来带动初中学生进行阅读,让初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真正有深度阅读发生、深度思考发生、深度学习发生。阅读应成为初中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阅读教学也应该成为初中语文老师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生的阅读量、阅读方式、阅读时间等都应该有新的变化,而不是“照搬照抄”或者“蜻蜓点水”式一带而过;阅读教学及阅读过程,应该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真正有所悟、有所得的过程。
一.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生成为基础的,没有学生参与或学习活动没有实际发生的阅读教学,几乎都是无效教学。深度学习理念的引入,能够让初中学生在阅读中由浅层走向深入,由浏览转向精读,由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转向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总结与吸纳。整个阅读过程及阅读教学环节,学生都是自主、自觉进行阅读,而非语文老师的督促、强迫;也就是说,学生是因为要阅读、想阅读而去閱读,这就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通常我们所讲的阅读,都是以简单的获取信息为目的,或者是为了寻找某些问题的答案,这是浅层阅读,更是浅层思维。深度学习理念需要学生在阅读中,不单单地进行阅读活动,而是要同步发生思维活动。学生的阅读,可以是方式、可以是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阅读来促进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发散,这不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初中学生阅读的重要目的。培养初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格外重视。
3.有助于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
初中学生的阅读方法可以灵活多变,但一定要适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是一定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的,尤其会针对他们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深度学习理念之下,语文阅读已经脱离了浅层阅读层面,而步入深层阅读与理解范畴;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也由单纯的全面阅读向重点段落和重点内容的精读倾斜,学生必须以“圈点勾画法”来配合阅读,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深入地思考与辨析,将阅读与理解程度不断深化;让初中学生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引下,逐步改进和优化自己的阅读方法。
二.深度学习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精心备课,让教学设计有深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与学生的课内外大量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使自身阅读视野得到开阔,使自身阅读水平得到提升,才能谈得上深度学习与深度阅读。当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与语文老师的精心备课直接相关;一堂精心准备的语文阅读课,定会是学生读有所得、学有所获的课堂。初中语文老师的精心备课,集中体现在阅读教学设计之上。让教学设计有深度,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也是语文老师更好把控阅读课堂的法宝之一。教学设计的深度源于教师对课堂的认识和掌控,教师要有课堂意识和问题意识。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中对课堂做了这样的论述:“课堂的中心,应该是一个问题地提出、理解及其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创造过程。”有深度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是具有发现和创造的课堂,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教师的教学智趣被学生激活,师生双方沉浸在课堂的巨大张力中而被丰盈、被润泽,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浸透着深沉的情感,师生同欢笑共痛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文本的情感价值,从文本与课堂出发,从学生出发,设计出具有认知梯度的能够激发人的精神活力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去发现,去创造,进而实现课堂的升华与飞跃,当课堂的生成有了升华时,那么语文课堂不仅有了温度,更有了深度。
在《孤独之旅》一课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很多语文老师都将阅读基本板块设定在“通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理清小说情节”、“概括杜小康的心理成长历程”、“理解孤独的深刻含义”、“品味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等上面。这些设计固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完成大部分板块,但回看整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还是缺乏有深度的设计,多数都停留在浅层理解中。学生阅读之后,只需简单地思考便可作答。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板块的设计上加入有深度的问题,比如,“探寻杜小康的孤独”、“杜小康的人物形象”、“困难与成长的关系”等。加入这些问题之后,阅读教学的深度立刻就凸显出来了。比如“探寻杜小康的孤独”,不仅仅是从文本出发,而是要从学生本身出发,从“杜小康”的成长历程中要关注“我”这一个体的生命名痛点。在“我”的成长历程中,都经历了什么?都有哪些难言之痛,当每一个个体都置身于“杜小康”的成长历程中,共情的体验会让个体的生命被激活,学生们通过“杜小康”联想到自己的生命悲喜和孤独,自然就会理解“杜小康”式的孤独与痛苦,这样的语文课堂自然就会有了深度。当这样的课堂烙入到学生的生命中,那么就会深刻地影响着他日后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深度。
2.点石成金,让教师点拨有深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的讲解是其次,点拨才是王道。语文老师的课堂点拨越有深度,学生的思考力就会越强、理解程度也会越深。这里所说的点拨,不是点到为止,更不是“点一点、停一停”,而是要点石成金;最好是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学生能够达到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效果。因此,语文老师的课堂点拨,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的点拨,是对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引导与疏浚,是对学生阅读与思考成果的再度升华。语文老师的点拨不是随心所欲的点拨,也不是水到渠成地收束,而是纵横捭阖的智趣生成,一句意味深长的警语,一个不露声色的笑容,一个优雅的肢体动作……,这一切都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点拨引领,要达到这样的教学高度,需要深厚的学养和宏阔的文化视野做支撑。教师的学养积淀决定着课堂的深度走向。扎实深厚的学养是课堂深度点拨的智慧活水。当教师的认知高于学生的认知时,教师站在知识与智慧的云端时,教师的点拨就会达到一种随机应变、随课赋变的自然生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是充满喜乐的,也是幸福的。
如在“探寻杜小康的孤独”这一环节中,有部分学生虽然在读文章,但仍然感觉无处下手,不知该如何探寻。这个时候,语文老师的点拨就显得很关键了。可以让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文章,从全文中筛选出与描写杜小康的“孤独”有关的词句,来理解杜小康的孤独之具体体现。看似简单的点拨,却让学生快速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去做。于是,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从未见过的面孔”、“他们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等与“孤独”有关的词句。老师再次点拨,“假如将孤独分成不同的级别,你认为目前,杜小康最大的孤独是什么?”学生们立刻将杜小康的孤独归结为“自然环境的孤独、对未来前途的恐惧、情感世界的孤独”等三个方面,然后去阅读、比对、思考,最终得出答案。学生在这种对孤独的认知体验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孤独是生命的本然常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孤独,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生命中的孤独。”当学生有了教师的提醒点拨后,他就会把“杜小康”对自然环境的孤独、未来前途的恐惧、情感世界的孤独上升到自我认知的高度,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也具有这样的生命困境时,如何去解决这样的生命难题,这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就有了生命深度。
3.小组合作,让学生阅读有深度。
阅读教学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很多语文老师都持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必要的小组合作还是要有的,不仅需要,而且要大力应用。小组合作能够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小组合作不仅符合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理念,更符合学生讨论、探究的高效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轻易解决,也避免了学生相互之间只阅读、不交流的尴尬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很多问题可以走向深入,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比如《孤独之旅》一课中,对杜小康的人物形象分析,语文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讨论、分析、总结。读到关键字眼或词句处,稍微地停顿与分享,或许就是两种思维的碰撞与答案的生成。如“杜小康顺手抠了……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有学生分析出,杜小康经过这场暴风雨之后,变得坚强了;另一名学生觉得杜小康是一个勇敢、不怕困难的少年;还有学生认为,杜小康想起同伴和母亲时,没有哭泣,这便是一种成长。大家这样合作交流一番,将想法整合起来,杜小康的形象就丰满了。倘若这个时候,语文老师能够针对《孤独之旅》的整篇文章或完整情节,再对杜小康的形象作以补充或完善,就会显得更加完美了。当然,在小组合作环节中,语文老师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即让各小组在阅读、完善杜小康的形象之后,去写一写杜小康。可供参考的写作方向有《杜小康复学记》《三年后的杜小康》《五年之后》《又见杜小康》等。让各小组按照自己的阅读和讨论思路,去写作,去深入理解“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毕竟,阅读之后若能写出来有深度、有新意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收获巨大的。
4.师生互动,让学习生成有深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必须注重师生互动,让学习生成有深度。师生互动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阅读教学中深度学习的重要生成方式。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加深阅读的深度、拓宽阅读的广度、提升阅读的品质与高度。在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與学生的互动交流,是提升课堂容量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我们来看看《孤独之旅》教学中的一段互动:
师:同学们,能不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语或句子,试试看。
生:“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生:“害怕”、“紧张”、“胆怯”、“孤独”。
生:......
师:从这些字眼中,我们发现杜小康的心理在一步步地发生变化。
生:强大、坚强。
师:这是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更是?
生:更是杜小康的成长之旅。
通过这段师生互动,很自然地将“孤独之旅”与“成长之旅”联系起来,并且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杜小康“孤独”的同时,去说一说自己对“成长”的理解。接着,语文老师引出“困难、挫折”与成长的关系,与学生再次进行深入互动,让学生的学习生成更有深度。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理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入,是初中阅读教学的一大突破,更是初中语文课堂阅读与学习、思考与探究的真实发生过程。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深度学习;阅读教学过程,更需要深度学习理念。深度学习能促使初中阅读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不断更新,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生成。
参考文献
[1]郭宜娟.初中语文深度学习: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需要[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7):21-22.
[2]王莲春.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6):85-86.
[3]张春才.大单元教学与初中语文深度学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2):142-143.
[4]张敏.在对话中解《孤独之旅》[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24):13-14.
[5]孙敏.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单篇文本深度教学探究——以《孤独之旅》为例[J].语文天地,2021(04):25-26.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