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身边,已经潜伏了虚拟职场第一人

2022-04-27钟文

华声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冰万科职场

钟文

2021年12月底,在万科工作的小王收到了一条来自万科财务部的邮件,一名叫做崔筱盼的员工告知他,年底公司即将封账,如果申请备用金以及报销请尽快完成申请,并且在通知后面,她附上了最近北方冬日正在降温,提醒销售员注意身体。

“优秀员工”崔筱盼

作为金牌销售的小王,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收到财务部的相关告知和催促邮件。在此之前,他没有对这个部门的同事有过特别多的注意,甚至把这些部门的通知一直作批量“未读已阅”处理。但这次不一样了,他专门给这个邮件回复了一个“销售部收到”。

或许,一切要从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亲自推介这个员工开始。因为不久前,万科集团董事长郁亮亲自在朋友圈公开宣布了他们公司今年的年度优秀员工,这位业绩最优秀的“打工人”正是崔筱盼。朋友圈里的她形象干练,颜值也很高,看起来就是那种很酷的职业女性。但这个奖项显然也证明她不是靠自己的颜值来完成她的工作的。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拥有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份——虚拟人。

崔筱盼在2021年2月正式“入职”万科集团财务部,负责催办预付应收逾期单据的工作,由于她是纯粹的人工智能,负责催办的核销率达到了91.44%。

崔筱盼的外貌和其他小冰框架虚拟人类一样,都是通过小冰框架的神经网络渲染技术(XNR)生成的。

小冰公司CEO李笛称,和过去的技术相比,小冰框架的虚拟人类不仅外貌更接近真实人类,多样性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外貌能够与其内在相一致。

“当你看着崔筱盼时,可以感觉到她的内在性格、她的职业能力。”这是之前的虚拟人所不具备的。崔筱盼的背后,其实是时下比较火热的虚拟人技术。

2021年以来,虚拟人作为科技圈比较流行的技术趋势,频繁的登上了科技版面的头条。

什么“AI黄仁勋一不小心骗过了全世界”,“每经新闻有个24小时的虚拟人主播”,“短视频平台柳夜熙一周竟涨粉430万”,他们其实都采用了虚拟人技术。

职场并不欢迎虚拟数字人

每年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就是就业,“就业难”已经成了毕业生们常年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根据调查显示,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首次超过1000万人,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就业压力较大。

在高校毕业生忙着投简历、找工作之际,有一批虚拟数字员工正慢慢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同样拥有姓名、职位、工号的虚拟数字人,如今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在各大公司不断“内卷”的情况下,无疑拥有一位“高颜值”“高效率”的虚拟数字员工是自豪的。比如,自2021年底,百信银行推出“AI虚拟品牌官”AIYA艾雅,随之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布局虚拟数字人赛道,以求在金融消费场景中打造沉浸式服务体验时抢占先机。

早在2021年9月,天猫官宣AYAYI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首位数字员工,担任天猫超级品牌日数字主理人。时至今日,AYAYI在小红书共发布了91篇笔记,拥有12.1万粉丝,25.6万赞和收藏。其在商业价值上的表现也较为突出,截至2021年9月底,AYAYI已与超过35个品牌达成了商业合作,包括保时捷、法国娇兰、纪梵希、迪士尼等国际一线品牌。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打工人对于这个强劲的对手是不欢迎的,毕竟虚拟数字人占了打工人的“坑”,这无疑是加重了年轻人的就业焦虑。

那么反之,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不能产生超出其本身制造价值的虚拟数字人其实是在烧钱的。从建模、AI、动捕、渲染,虚拟数字人的花销无疑是巨大的。其中,目前3D 数字人建模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制作参与,整体制作效率相对较低。

简单一个例子,根据了解,建成一个300m?左右的动作捕捉场地,需要配备超过40台肢体捕捉设备、还有脸部表情捕捉设备、以及动捕服、摄像机、电视机等,整体造价超过200万元。

这么看来,“高成本、低服务”的特点让虚拟数字员工在职场中的底气并没有那么足。很显然,作为职场新晋打工人,虚拟数字人想要真正融入职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资本看好,但年轻人难买账

从相关报告可以看到,进入职场的打工人,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虚拟数字人又可分成服务型和身份型两种。

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即虚拟偶像、VR Chat、虚拟形象构建应用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柳夜熙、AYAYI、华智冰等。而服务型虚拟数字人,被定义为服务行业社会角色的虚拟化,目的是代替主持人、导游和购物主播等人工工种。

这就不得不提到《你好,星期六》中的虚拟主持人“小漾”,在百度百科中也出现了小漾的介绍,被称为“湖南卫视首位数字主持人”。当然这不是综艺节目首次加入虚拟人,《明日之子》中就曾出现过虚拟选手“荷兹”。和虚拟偶像不同的是,服务型虚拟数字人一旦加入职业属性,就不得不接受大众的评价。而作为虚拟数字人主要的服务对象,Z世代的年轻人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比如,一些网友评价,“虚拟主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不仅给节目组所有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还让舞台有很强的割裂感。”还有一些网友更加犀利,“硬件沒有跨代进步软件想都不要想,何况现在软件都玩不明白。”

其实也不是这一届网友变严苛了,只是大众对新兴科技不再轻易买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年轻人对于虚拟数字人并不买账,但并不妨碍虚拟人进入职场。比如,搭载着神舟十二号,与三位宇航员共同抵达空间站的数字航天员、数字记者“小诤”,带用户漫游三大空间站。还有,尚美生活的第一位虚拟员工“首席数字主理人”尚小美,承担着探索如何 “让所有人在任何时空都能住上好酒店”的职责。

从本质上来说,虚拟数字人的爆火肯定少不了资本的大力追捧。随着创业公司和大厂的纷纷入局,融资事件不断发生,虚拟数字人俨然将变成下一个风口。事实上,资本虽然看好,但虚拟数字人想要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却不容易。

摘自澎湃新闻网2022年2月7日

猜你喜欢

小冰万科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重庆万科璞园
万科:楼市进入深水区,万科这样做! 万科2020年经营策略披露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第六代微软小冰正式发布
小冰在“浙江24 小时”干了些什么活
钱江晚报来了“小冰”——一张都市报在“Al+新闻”上的探索和突破
万科未来之光售楼处
万科变身“技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