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2022-04-27刘西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9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古诗词小学语文

刘西红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了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真挚的情感内涵.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自然真诚的表达方式对人格及文化素养起到绝佳的熏陶作用。新统编语文教材更是大量增加古诗文内容,将古诗词学习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从感知音韵、学习形式、丰富教材等方面入手探索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实践探索

谈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古诗词学习是不可避开的话题。因为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了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真挚的情感内涵,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的浓缩体现,是值得后人不断学习、传承的精神遗产。特别是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先进的科学冲击着人们旧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促进新观念的产生,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容易诱发道德评价的失衡。而作为心灵艺术的古代诗词,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性、人情、人道、人格的吟咏,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怀, 参与了人们精神家园的构建。因此,对学生来说,进行古诗词文化教学和大量的积累,不仅是时代所趋,还能够加强他们对华夏文化的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另外,新统编语文教材中大量增加古诗文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学习显得更为重要。

结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古诗词教学要求与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及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科学地进行诗词教学,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突出古诗文的教学特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诵读感知音韵之美,牢记方能厚积薄发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温儒敏教授说:“学习古诗词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古诗词有一定的音韵之美、汉语之美。四古、五古和七言绝句中的平仄韵脚,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感受到诗词的音韵美,读出节奏,活化意境。为使朗读不枯燥单调,朗读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配乐读、配画面读、配剧情读、分角色读等。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朗读中,鲜明的节奏是在诵读时需强调注意的问题,掌握诗诵读的感情基调了,便能做到流畅地朗读,从而领悟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魅力。

2.“讀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牢记,是诗词学习的关键所在。古代教育特别注重“背”,诸多先贤圣人,就是从小在先生的教导下从“背”开始登堂入室的。我们现在让学生背诵古人千锤百炼的诗作,将诗歌的外象词义表达烂熟于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即便是现阶段尚不能理解,随着阅历的堆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诗词中所匿藏的人生哲理也会漫漫浮出水面。作为阅历尚浅的小学生,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多读点优秀的古诗文,积淀下来,通过牢记来奠定个人的精神底子,就是新时代教育下诗词背诵的意义和价值。诗歌教学应该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由课堂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心灵带来美的感受。这样,诗歌的价值才能最大化、长远化。

二、多种形式感知诗中之味,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热情

1.利用多媒体等平台,立体呈现诗歌之美

诗词的精髓之处就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的表达程度难以企及诗词意境的张弛力,现代科技弥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图像化与音律等特点填补了传统诗歌教学中所缺少的意境美。比如,在学白居易的《忆江南》一词时,词的画面感十足,仅凭口头的表达远远不能透彻地将词中的美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此时,如果借助多媒体呈现,将江南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与江花火红的画面,配合碧蓝的江水,可让景物生动起来,学生就轻松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诗意畅达于心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借鉴自己所想所感去描绘出《忆江南》的春日胜景,让诗意慢慢融进如诗如画的春意生活,诗歌的奥秘与趣味也被学生寻得。

另外,在教学中发现,有的诗背起来较难,但是学生唱歌或吟诵、吟唱则容易得多。现在有很多诗词都改编成歌曲了,小学生悟性高,模仿能力强,不管诗词的长短,只要让学生听旋律多听几遍便能唱能背了。《诗经》是中国文化的另一片天空,干净、温润,而小学课本上唯一的一篇《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远远不能让学生感受到远古人的诗意人生,哪怕能准确地读完一遍并非易事,更不说去感悟一个战士磅礴高昂的情怀,且诗中有好多的生僻字,如,“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等。面对这么美的诗,为了能让学生熟读成诵,笔者找到音频引导以吟诵的方式进行读、背。这样寓教于乐,学生不仅学得愉快,也从吟诵的节奏与旋律中渐渐能感受到诗词的意境与古人的情怀。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的民族,随着学生的音韵吟唱,日读成诵,从他们纯净的心灵不断深入骨子里。

2.他山之石,亦可攻玉

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诗经》作为先秦文学的重头戏包含了植物学和西周赋税制,苏轼的大量诗歌也融进了宗教学的色彩。在诗歌教育中,如果我们能通过相近的学科来促进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诗歌的鉴赏和背诵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会品尝到诗词的趣味性。如,在执教《泊船瓜洲》时,在网络上找出宋代地图,让学生体会到“京口瓜洲一水间”,进一步理解为何王安石会说“钟山只隔数重山”,同时还介绍诗人被召回京的社会背景,从诗人的角度去思考、解释诗歌意象中的欣喜之情。在了解诗词情感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自主表演的方式,重现诗人写诗的情景,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作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利用地理学中的经纬度来理解为何四月已尽,山寺桃花才开。“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可以运用化学中的原理来明白煅烧后的石灰颜色,从而更能明白诗人借物喻人的形象生动性。

3.运用方言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如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都要求师生使用普通话。这规定一方面推广了普通话,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学生丧失了运用方言朗读的兴趣与能力,不利于方言的继承与发展。以广州地区为例,这里的方言是广州话,它有九声六调,至今仍保留古音——入声。

中央电视台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选手林於明用广东方言朗读了一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引起全场嘉宾的兴趣。特邀嘉宾郦波老师说:“中国的诗歌最适合用广东话这样的南方方言来诠释,广东话入声调的存在给诗带来不一样的韵味。”河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教授也赞同这一说法,同时认为不仅是广东话,吴方言、湘方言和闽南话都可以适合用来朗读诗歌。主持人董卿也现场运用方言演绎了韩愈的这首诗,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飘逸柔婉之感。让学生运用广州话朗读诗词,不但押韵,且声调变化极为丰富,古韵甚浓,学生亦甚感有趣亲切。

4.躬行实践,品味生活中的诗

诗文源于生活,当然也应还于生活。常言道,“触景生情,情因物起”,教学时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室,走出校园,进入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如身临其境地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景,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在早春去郊外,远近对比观看草地体验诗人的创作想法。教学《江畔独步寻花》《咏柳》《小池》等的时候,让学生尽兴观赏、游玩,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就容易接受掌握。又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其直接平白地翻译,不如直接带领学生去最高的教学楼,体验不同楼层的景致,将视觉感受融入诗歌记忆中。同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诗词来表达心中难以启齿或难以表达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表达情绪,还树立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加诗词学习激情。

三、突破教材局限,丰富教学资源

1.突破教材局限,重组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诗歌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师可适当重组教材,突破教材安排的局限。笔者在六年级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还拓展了诗人的另三首诗《登高》《望岳》和《春望》,通过几首诗的连接和对比学习,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出课本外,积累同一个主题和同一个诗人其它的作品。通过重组接触更多的诗篇,真正带学生走进诗的世界,浸润诗词文化。

2.链接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眼界

诗必有感而发,诗歌的产生多源自诗人内心情感的积郁或畅达。在试图了解一首诗歌的主旨大意前,有必要先引导学生对作者的人生经历与作品创作的背景进行整理,做到知人论世,对作品的情感主调了然于胸就不在话下。如,教学《渔歌子》时,从词面上,我们知道了诗人是对这如诗如画的风光的沉醉而“斜风細雨不须归”。但通过了解诗人的作诗背景,才能真正明白诗人“不须归”的情愫。教学时,课后链接为劝说张志和回家所写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的背景。了解诗人张志和被贬官而不再想涉足朝廷的历史背景后,学生才能进一步领悟诗人“不须归”的心境。在读、品、赏中,带领学生融入情境,会其意、悟其情层层推进,也正落实了中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

3.身体力行为榜样,积极示范巧搭桥

首先,教师自身应该多读些词诗,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能读、能赏、擅读、擅赏,同时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示范形象。品诗时,先要站在学生角度揣测诗人的心意,随后要站在诗人的角度去进行思考,对比两者思考方式的差异性,如何翻越差异的鸿沟。在讲解时,以搭建沟通二者的桥梁作为第一要义,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思路过程与表达方式,真正扎根于传统,吸收古诗词的养料,起到教师的“搭桥”角色。其次,学校作为师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无论是在校园环境还是文化气氛上,都应当营造一种诗歌氛围。如,在走廊壁上粘贴优秀的诗词书法、诗配画、手抄报作品等并定期更换,随时随地都能在校园里见到诗歌作品,让学生浸泡在诗词的海洋里,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诗词积累,培养了人文素养。这样,学校和教师也肩负起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

总之,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中的硕果,其所蕴含的文学价值自不必说。在日常基础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忘初心,应肩负起传承的责任,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凸显古诗词教学的特色,提炼诗歌中的人文精神,达成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追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滋养学生的心灵,心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爱上诗词,诗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绿鲜.如何教好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J].小学语文教学,2018.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古诗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