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

2022-04-27刘晓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9期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刘晓慧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实施,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但是,结合在小学一线教学工作和教育研讨的经验,笔者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总结出一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根据目前的情况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多媒体课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术

从“广义”方面来讲,信息技术指的是可以充分延伸并拓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式、工具及技能的总和。从“狭义”方面来讲,信息技术指的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电视、手机等各种硬件、软件设备及不同手段,对图文声像等在多媒体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的总和。本文中的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更接近狭义的解释,它被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整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核心就是数字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教学一些关键步骤时会引入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种更有利于教师引导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笔者在本文中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分析具体体现形式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为主。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原则

(一)紧密联系原则

整合的时候需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根据每节课程具体的内容,找出可以和信息技术联系的部分,并权衡各种信息技术手段,选择联系最紧密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开展教学活动。

(二)差异选择原则

教学内容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教学环境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同班级的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差异等,都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应该有差异地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教师应当尊重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只有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达到优化课堂的效果。

(三)学生主体原则

“我国教育的理论核心思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既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那么在整合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切不可颠倒主次,一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生的交互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反馈情况及时调整信息技术的使用策略。

(四)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应用要秉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因此,选择信息技术时要注意层次性,既能适用于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引导理解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意识不强

小学数学教师人口基数大,地区分散,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笔者在一次梅州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中发现,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大部分没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意识亦或者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较弱。一方面,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但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为部分偏远地区学校安装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学校闲置率高,无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设备的优势。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解存在误区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跟上整合的节奏,在整合的理解上出了偏差,片面地理解成只要使用了计算机就是实现了整合;有的教师过度注重信息技术的外在表现形式,盲目追求花哨的效果,却忽略了二者整合的内核是数学知识,缺乏了对知识的挖掘;有的教师不论内容是什么、合适与否,都一律使用多媒体课件,大量堆叠内容在屏幕上,甚至摒弃了板书等传统教学形式。由于存在这类理解的误区,整合变得为了用信息技术而去使用信息技术,偏离了信息技术使用的初衷。

(三)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把握不准确

1.学生的年龄差异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程度不同,对知识的感知方式和兴趣点也不同。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抽象思维弱。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8页的《解决问题》时,笔者曾见过一位教师把课本主题图进行改造,做成一个商城的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先逛什么店,只要点击就可以进入到相应的商店,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方便教师的灵活教学。这位教师在设计时显然抓住了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

2.学生的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习俗和生活环境,学生接触到的事物也有所不同,教学中存在着地区差异。而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教学的开展。在整合中,教师应该探索地区独特的教育材料进行知识的信息呈现。例如,在二年级《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设计一个“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环节,有助于让学生感受数學的对称美,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当地和世界的地标性建筑,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要求着教师需要因材施教,但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例如,有的教师不经挑选就随意下载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最后发现效果不佳,却找不到问题所在。如果教学中能抓住学生的这些差异,用好学生的特性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

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觉悟,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水平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这给新时代的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同时也对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更加灵活变通的教学形式,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需要仔细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含义,明确整合的主体不是信息技术而是小学数学课程,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颠倒主客体,变成信息技术的炫技表演。其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是一个持续丰富的变化的过程,每一个教师要有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思想觉悟,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和交流活动

不与他人交流学习无异于闭门造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也是这个道理。“活到老,学到老。”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整合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整合方式。教师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交流活动。通过笔者实践与观察,分析总结后发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师徒帮带”活动、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参加学科信息技术竞赛、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观看优质示范课等,不仅可以借鉴学习别人的设计技巧,还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不只是教学技能的碰撞,更是思维的提升。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

空有理论知识但不实践也无济于事,对他人研究出來的整合模式生搬硬套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会起反作用。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个性化差异等的影响,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量身定做”恰当的信息技术,有差异地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慧君.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版),2005,20(3):98-100.

[2]李欣.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行动研究——PPT教学为例[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4):122-124.

[3]胡燕平.小学几何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以中低年级小学生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5]何姝凝.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F小学中段年级为例[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0.

[6]张旭川,仲环林.浅谈提升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179.

责任编辑  刘  勇

猜你喜欢

多媒体课件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