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邹忌形象的全面再认识及教学建议

2022-04-27王峥高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纳谏战国策田忌

王峥 高莹

邹忌是战国时齐国的重要臣子,他历事齐桓公、齐威王、齐宣王三朝,官至国相。有关邹忌的故事最著名的当属“邹忌讽齐王纳谏”,此事见载于《战国策·齐策一》,为中学语文教学的经典篇目。中学教材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邹忌讽谏的论说技巧,并由此了解他以小见大、憂国忧民的理性思考和忠贞品格。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即邹忌的真实形象如何?课文体现的邹忌形象是全面的吗?

课文中展示的邹忌形象完全是正面的。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因小悟大,将个人感悟推到治国层面,用类比的方式向齐威王阐明道理,促使齐威王广开言论、虚心纳谏,促成国家强盛。在这篇课文中,邹忌的可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冷静分析妻、妾、宾客撒谎的原因;二是能将所悟道理进行类推,勇于劝谏。课文中的邹忌克服了人性的弱点,有勇有谋地践行忠臣职责,因此教材中引导学生思考邹忌的人格特点,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从历史记载来看,邹忌的形象有两方面特征,首先是为国尽责、全力辅国。除课文记载外,《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还记载了两则故事体现了这一特点。一是邹忌鼓琴谏齐王。邹忌听到齐威王鼓琴后,将琴音与齐国政治、国家治理原则相结合,表达了他以民为本、为国尽忠的思想。二是邹忌纳谏。邹忌担任齐国国相之后,淳于髡用五种比喻表达了希望官场风清气正的心愿,邹忌虚心接纳,这体现了邹忌一心为国、想把齐国治理强盛的决心。这些记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形象是一致的,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然而,历史上的邹忌也有妒忌贤臣、排挤人才的一面。邹忌虽然知道贤才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却屡屡做出排挤人才的事情。根据《战国策·齐策一》和《史记·孟尝君列传》的记载,邹忌与大将田忌不和,为了排挤田忌,邹忌让田忌与魏国展开争斗,在田忌大胜魏国之后,邹忌又散布田忌欲图王位的言论,迫使田忌逃奔楚国,最后又让楚王把田忌封到偏远的江南,展现了排挤手段的狠毒。此外,邹忌对齐臣晏首也有迫害。据《战国策·齐策一》的记载,邹忌任国相期间曾多次举荐熟人做官,引发齐王的不满。邹忌通过一系列的诡辩,竟让齐王认为谨慎荐官的晏首才是心存不轨,意欲打击人才,从而解除齐王对自己的怀疑。邹忌这样的人格形象与课文所示完全不同,却被清晰地记录在《战国策·齐策一》当中。

值得思考的是,《战国策》为何会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主要和《战国策》的性质有关。《战国策》是西汉刘向在众多记载战国策士言论的单篇文献基础上编纂而成的,因此文章的风格、内容并不统一,文章之间的相关性也并不紧密。这些文献为了突出言论和谋略的重要性,大多运用了夸张手法,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差别和偏移。正确认识《战国策》的这一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同时对正确认识课文的史料价值也有帮助。

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几方面的问题。首先,“邹忌”的人物形象是学习目标之一。教材在阅读提示中问道“为什么邹忌能保持如此的清醒”,这一问题就是针对人物形象提出的。其次,对“邹忌”形象的全面理解也是教学任务之一。在教师教学用书当中,“资料链接”板块对邹忌其人增设了一些史料,其中提示了邹忌“与田忌不睦,迫使田忌出奔”这一信息。由此可知教材编写者希望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邹忌形象,不要忽视这一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教学建议是:第一,将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邹忌讽谏技巧的学习上,学习论说技巧才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第二,不应回避对邹忌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三,可以结合《战国策》的文献性质进行人物形象教学。首先,让学生总结课文中邹忌的人物形象。其次,提供《战国策》的其他段落让学生阅读,展现邹忌的另一面。第三,让学生对邹忌的真实形象进行总结。最后,结合《战国策》的成书过程,让学生思考为何不同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差异较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重点,还能够全面认识邹忌的相关事迹,最后还能对《战国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题项目:本文为石家庄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儒家经典选编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2021107)、石家庄市社科联社科专家培养项目“《战国策·中山策》编纂方式及其文学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zjpy4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纳谏战国策田忌
田忌赛马
高枕无忧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论《左传》关于春秋霸主重耳的纳谏叙写
田忌赛马
太宗纳谏
栾书纳谏
砚有浓涛,贯在破理
《触龙说赵太后》二议
马路公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