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运,南京PK武汉
2022-04-27张静
张静
2021年2月18日,江苏省港口集团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港口生产场景(季春鹏/摄)
作为最古老的交通方式之一,内河航运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江大河直接助推沿岸城市发展。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处于后发阶段的内河港口被一些城市视为新的发展重点。
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手笔空前宏大,长江、珠江、京杭大运河等航道改造同时展开。计划新增国家高等级新航道2500公里;水路货运量到2025年要达到85亿吨,比2020年增加11亿吨,稳步推进 3000 吨级航道上延至南宁。
江西提出“加快赣粤运河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开工”,九江港、南昌港的提档升级即将开启。河南提出通过内河航道通达江海,构建“公铁水空”四位一体、高效联运交通体系,打造临港经济新增长极,周口港、淮滨港等已相继开航。
内河航运迎来风口,港口城市竞逐开启。这其中,身为区域核心和省会城市的南京与武漢尤其受到关注。
早在2018年,南京至长江出海口深水航道贯通,南京港由“河港”变成“海港”。2022年2月底,武汉长江新区正式成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表示“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多式联运、多港联动、通达世界的内河航运枢纽”。
南京与武汉,谁能先拔头筹?
水运“性价比”
城市为何纷纷布局内河航运?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水运所运输经济室主任刘长俭对《瞭望东方周刊》分析:“从运输成本看,水运的运输效率非常有竞争力。内河水运的货类主要是煤炭、矿石、钢材、矿建材料、水泥等大宗物资,对时效性要求不高,对运输成本敏感。在这方面,水运效率凸显。”
2021年7月,周口港一名船老板薛先生算了笔账:“火车每节车厢载重60吨,大型货车载重40吨,我这条船满载能达到2600吨,运力相当于43节火车车厢或65辆大货车。因为运量大、运费低,大宗商品走水运最划算。”这是内河航运性价比的印证。
有研究显示,水运的单位收入碳排放强度最低,比公路低66.6%、比铁路低84.8%。在“双碳”目标提出后,运输结构调整,长距离公路运输进一步向铁路和水运转移,内河水运优势越发凸显。“安全、绿色、低碳,从投资角度看,内河水运发展,直接经济效益外,间接的生态、环保、低碳等社会效益十分巨大,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这几年加大了对内河水运的投资建设力度。”刘长俭说。
不仅如此,从区域经济角度看,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在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06年,长江航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交通部与沿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七省二市共同签署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长江内贸水运建设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国家对长江黄金水道的投资达到150亿元。
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也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从能源分布上看,我国原材料、能源等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一些工业产业沿江沿河布局,形成了南北调运、东西交流等运输大格局,而内河航运特别适合大宗货物、集装箱货物运输。同时,内河航运以其干支网络连接着中心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沟通主要资源地和消耗地,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有优势
2022年春节后的工作日,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13个泊位天天泊满。
“这艘‘中外运青岛号跑的是近洋航线,直接去日韩,旁边那艘‘众诚99号是外贸内支线马上到上海中转。”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商务中心市场开发部副经理李军介绍,他手中的作业计划表显示,出口的主要货种有冰箱、空调等家电和化工类产品,货源地大部分集中在南京都市圈,到港货物主要是一些原材料。
2021年8月1日,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码头平台
2018年,服役51年的五峰山大跨工程全面拆除完毕,标志着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通航净空的最后一关正式打通,5万吨级货轮可以从海上畅通无阻直达南京港,长江航运加速驶入“大港大船”时代。南京内河航运也因此迈上新台阶。
南京自古拥有“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古代各类海船均可驶入。南京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位于南方的港口城市。
从地理位置上对比,刘长俭分析,南京地处东西大动脉长江航道与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是长江-12.5米深水航道的终点,也是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及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
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南京入选类型为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12.5米深水航道的全线贯通,不仅对构建高效畅通的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发挥作用,也让南京港的竞争力有了显著提升。
2021年1月23日,“国裕702”号成功在南京港停靠。这是南京史上首艘船长突破230米、7万吨级的运输船舶驶入南京,长江黄金航道“黄金效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南京沿江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98亿吨,其中,集装箱183万标箱,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289万吨。
“再看武汉,虽说地理位置上,南京靠近沿海,基础条件优于武汉,但外部的通航条件也非常重要,港口城市后期对航道加深、通航条件的改善将直接影响港口城市的其内河航运竞争力。”刘长俭分析。
武汉安庆段航道整治对武汉港意义重大。
经过多年努力,长江武汉至安庆段已经达到6米水深维护尺度,也就是说,常年万吨级货轮可从上海直达武汉,汉江武汉到潜江段也提升为千吨级航道。
武汉港2021年完成248万标箱,同比增长26.1%,增幅位列全国主要港口第二。南京港2021年完成311万标箱,同比增长2.9%。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将推动武汉至宜昌段航道整治工程,争取将航道维护尺度提升到4.5米,5000吨级船舶今后可常年从武汉直达宜昌。
汉江航道整治也已列入交通强国示范项目,计划通过五年时间将汉江武汉到潜江段提升为2000吨级航道;同时还将打通王甫洲、兴隆船闸瓶颈,加快建设二线船闸,让长江、汉江黄金水道,在内河航运当中发挥更大作用。
地理位置上,武汉也有独特优势。
刘长俭分析,武汉承东启西、衔接南北,枢纽地位突出。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相应港口对周边港口对的服务辐射能力较强;武汉是中游地区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承接了岳阳、重庆、宜昌,乃至下游九江等地集装箱中转职能,集装箱枢纽地位凸显。
港口是内外循环的基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港口发展的“晴雨表”。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2021年度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武汉港2021年完成248万标箱,同比增长26.1%,增幅位列全国主要港口第二。南京港2021年完成311万标箱,同比增长2.9%。
“武汉发布”发文指出,这是武汉首次成功跻身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度前20强。
除吞吐量外,刘长俭认为,评价内河航运发展水平和潜力情况,还要看城市港口基础设施条件、运输规模片、服务腹地范围、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城市综合竞争力、现代航运服务水平、口岸等城市配套环境、政策创新等方面。
铁水联运
2022年2月21日,首趟满载白色家电的集装箱列车从南京龙潭站发往上海芦潮站,标志着南京龙潭港至上海芦潮集装箱铁路货运专线正式开通。
2021年1月,南京港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工程正式建成,开创了地方自主实施铁路项目的先例。
“长期以来,南京及周边企业集装箱出口运输方式是通过水路或公路直拖至上海。水运物流成本低但运输时间长,公路直拖运输时间短但物流成本高。” 龙潭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昌尉介绍,龙潭港至芦潮沿江班列开通后,南京及周边地区集装箱货物经水运或公路到龙潭港,通过龙潭至芦潮沿江班列到达上海,再由海运出口世界各地。该“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方式将企业货物周转效率较水运提高近2倍,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近1倍。
铁水联运能极大地提升运输效率,是运输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刘长俭分析,南京和武汉目前已有铁路路线直达港区,铁水联运发展潜力较大。
“南京在江海联运中优势会更加突出,承接海进江船舶、二程船舶转运,服务中上游港口及腹地,潜力较大。”刘长俭说。
他认为,武汉可依托中部枢纽地位,发展集装箱中转,承接重庆、岳阳等港口集装箱中转货源,同时在内贸集装箱发展方面,加快与中部地区九江、岳阳等港口内支线沟通,发展区域集装箱中转枢纽。
航运中心方面,南京、武汉可依托各自实际,建设区域特色的航运中心。武汉港可结合新建设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码头,大力拓展中西部地区的货源腹地,比如陕西、贵州、重庆等,加快发展铁水联运,加大铁水联运与中欧班列等之间的有机衔接。
沿江沿河的核心城市之间应如何统筹内河航运建设?
刘长俭建议,应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防止过度竞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衔接,统籌好航道建设标准等;加强信息共享,在船型标准化等方面积极统筹协调,完善区域港航数据共享机制和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定期会商解决重大跨区域问题;鼓励企业跨区域投资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沿线口岸部门联动机制,完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提高跨区域运输便利化程度。
统筹协调、避免无序竞争有多重要?在分析武汉港发展时,湖北社科院研究员彭智敏说,“武汉港吞吐量得以提升,首先就是成立省港口集团,结束了阳逻港三个码头多主体运营和无序竞争的局面;其次是通过铁水联运一期、二期项目的先后投运,使武汉港铁水联运的比例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