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也是一种成长
2022-04-27乔能俊
父母心中都有一个期望:自家的孩子最好一直乖乖的,永远不要哭闹、不要发脾气。但这很不现实,孩子都会有闹情绪、发脾气的时候。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的大脑最先发展起来的是边缘系统,边缘系统负责情绪,而与理性思维相关的前额叶却要发育迟缓得多。所以说,小孩子发脾气是极正常的,父母不要看到他们有点情绪就接受不了,急着教育和训斥。
事实上,孩子发脾气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在闹情绪的时候,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种失控感会让他更加恐慌和焦躁,带给他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时候,家长要抱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对孩子生气、发火。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不要急着马上解决问题
我发现,只要孩子一有负面情绪(生气、伤心、害怕等),父母就不淡定了,安慰、鼓励、批评、训斥……一股脑儿都来了,生怕孩子被负面情绪卷走。在父母的潜意识里,负面情绪就是攻击孩子的敌人,他们得迅速采取措施。但往往事与愿违,他们的介入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演变为一场新的、更高级别的“战争”。
其实,负面情绪是一种自我保护,保护我们免于失败。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对负面情绪的认知,不要一味认为它不好,把它当作洪水猛兽。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感冒咳嗽,或者走路时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把它视为生活中极其寻常的事情。想想看,哪有一点小感冒、磕碰就马上去医院做检查的?所以,当孩子产生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急着冲上去充当消防员,可以让他们先在情绪里面待一会儿,就像学习游泳一样,说不准他们在水里扑腾几下就能自己浮上来。
我经常带女儿坐公交车上学,有时太拥挤,免不了会被人踩一下、碰一下、撞一下。偶尔,女儿会冲我发脾气:“都是你的错!你为什么不保护我?”我一般只会看看她,默不作声。如果这时我对她说,我们坐的是公交车,拥挤是正常的,她一定会认为我不理解她,故意跟她作对;如果这时我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她可能会崩溃到大哭,双方的负面情绪都会升级。所以,我只需要冷处理一下,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她的怨气片刻后就会烟消云散,过不了多久就会主动地找我聊别的话题。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急匆匆地介入可能会强化孩子心中的消极感受,证明“这的确很糟糕”“我真的完全无能为力”“我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等,从而丧失自我改变的意愿。我们不要试图帮助孩子赶走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赶不走的,需要赶走的是对负面情绪的恐惧。
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行动起来,不要老想着它
我们无法改变事情的发生,但如何看待和处理一件事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和女儿经常玩一种“联想”游戏。比如在公交车上,我们练习用“尽管……但是……”说句子。我说“尽管今天路上堵车了”,女儿接下半句“但是爸爸可以给我讲故事”;我说“尽管今天下雨”,女儿说“但是我可以玩雨伞”……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能养成双轨思维的习惯,如此,她在面对不好的事情时能看到转机,而不至于钻牛角尖。
几天前,女儿在家拼搭“伦敦大桥”,拼好后在做局部调整时不小心碰倒了几块积木,她就生气地把整座大桥推倒,并号啕大哭起来。
等她哭了一会儿后,我问她:“你现在还很难过吗?爸爸能理解你的难过。”
她不回答我。
“你还想重新把它搭起来吗?”
“想。”
“那你觉得哭有用吗?哭能把大桥搭起来吗?”
“不能。”
“那好吧,如果你准备好了就告诉爸爸,爸爸愿意和你一起搭。”
过了一会儿,女儿开始动手搭建,不到两分钟就眉开眼笑,因为她搭得比我快,觉得我笨手笨脚的。
搭好积木后,我们击掌庆祝。我说:“刚才你很生气,是不是?但它一下子就过去了,对吗?”
女儿笑着说:“是的!”
“所以,还是你比它厉害。我们再击掌!”
当孩子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抱有同理心,并把他引向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来:
○你还想尝试一下其他的方法吗?
○你可以想另一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这个办法行不通,你还有其他想法吗?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懂得,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只要行动起来,就掌握了主动权,负面情绪就会后退、缩小。
约定一个“暗号”,给负面情绪装上“蜂鸣器”
负面情绪往往不约而至,我们身处其中浑然不觉,任由负面情绪裹挟着我们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如果事先设置一个“报警器”,提醒一下自己,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周末带女儿去攀岩,她使劲地爬了几步,没爬上去,想放弃但又不甘心,就有点不开心了。我对她说:“如果你是花木兰,会怎样做呢?”花木兰是女儿的偶像,在她心中是勇敢、坚强的代名词。听了我的话,她休息了一下,又尝试攀爬了两次,每次都有进步。
平时父母和孩子可以多约定几个“暗号”,只要双方能够听懂,能够起到提醒的作用,都可以。我和女儿经常在家里玩“蓝色眼镜”和“红色眼镜”的游戏。“蓝色眼镜”代表平和、安静、理性,“红色眼镜”代表急躁、抱怨、愤怒。我们会模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比如被人误会、丢失钥匙等,并戴上不同颜色的眼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女儿体悟到,同一件事情因为视角不同,带给自己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当她发脾气时,我会故意拉长声音说:“你的蓝色眼镜呢?”这个时候,她会慢慢安静下来。
父母要做孩子情绪管理的导师和教练
在家庭里,父母思考和处理事物的方式会带给孩子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情绪未经理智过滤倾泻而出,那么就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他听到的教导和看到的现实是矛盾、分裂的,会让他思维混乱,最终会按照我们的方式处理情绪。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等到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后才手忙脚乱地去“灭火”,家庭本来就是一个学习场所。平时,女儿会跟我讲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我也会给她讲讲上班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借此来讨论情绪问题。比如,我给她讲,最近我很忙,手头上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处理完,领导却要派我出差,我很苦惱,请她帮我出出主意。通过这种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她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情绪的方法。
责任编辑 陈建军
乔能俊
中学高级教师,“国培计划”项目专家,乔能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荆楚好老师”“湖北省优秀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各地讲学、执教公开课两百多场次,现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