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理论在《朴氏夫人传》中的叙事体现
2022-04-27张健
张健
内容摘要:本文将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应用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从叙事层面完整分析了《朴氏夫人传》由始至终的故事情节,阐明了《朴氏夫人传》中无意识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对无意识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我们在叙事层面更加深刻的理解《朴氏夫人传》所蕴含的神话观以及可以运用无意识理论解释的情节设定。对此,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及其在韩国文学史当中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无意识 文本分析 神话观 创作
弗洛伊德是一位精神分析大师,他也是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他的精神分析享誉海内外,不只局限于心理学领域,在许多中外文学著作中也多有涉及,与之相比,在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对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研究及其运用在最近才崭露头角,有关无意识的分析在中外文学作品中也仅仅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尤其是在文学发展饱经风霜的朝鲜半岛地区,1900年前后,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才逐渐渗入朝鲜半岛,但这种外在条件的天然劣势并不妨碍1900年之前的文学作品对于无意识方面的体现。换言之,在无意识理论流入朝鲜半岛之前,文学作品中无意识的体现就已经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部分同作品共同存在,如今无意识理论及其应用日渐发展,我们也可以更好的运用起来,使之作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的有利工具从而更加理解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无意识理论是在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说后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弗洛伊德把人类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种状态①,“其实早在古希腊的时候,柏拉图就指出诗人在潜心创作的时候就会陷入‘迷狂的状态’,即最早被披上神秘面纱的无意识”②。“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是一种动力学性的存在,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寻找突破口,离开压抑的无意识和前意识层面,进入意识,将自己表现出来”③。“无意识理论的应用却实实在在的日渐发展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尤其是在文学创作的发生、构思、物化的三个阶段”④,有关无意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不再过多赘述,但我们可以看出无意识对于作家形成一部作品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及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选取的《朴氏夫人传》作为以丙子胡乱为背景的朝鲜后期爱国小说,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选取《朴氏夫人传》进行无意识理论的叙事层面分析,一是因为《朴氏夫人传》具有典型性,《朴氏夫人传》作为爱国主义小说,其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和人物价值体现了丙子胡乱后社会的具体现状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二是《朴氏夫人传》作为军谈类小说对于战争与历史的考察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三是《朴氏夫人传》的内容脉络较为清晰,并且在韩国属于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对于其研究及普及大众具有现实价值与社会意义。除此之外,《朴氏夫人传》作为西方思想还未广泛传播到朝鲜半岛之前的文学作品,对其用无意识理论分析也更能体现当时无意识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并且由于《朴氏夫人传》作者未详,我们能更好的从作品本身去解读与剖析,推测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经历,从而抓住作品无意识方面的脉搏,更好的运用无意识理论对文本进行深刻探讨。
一.开端——命中注定的姻缘
作为以人物命名的小说,《朴氏夫人传》开端以朴氏和李时白的婚姻为出发点,婚姻作为爱情的象征具有美好、纯洁的寓意,而且李朴两家人的姻亲关系是在朴氏与李时白年纪小的时候就已经约定下来的,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但当朴氏丑陋的外表被发现,这一切的美好似乎都发生了转折。小说的前半部分以家事展开,本应获得美好祝福的姻缘却被朴氏的相貌牵绊,但是作者在这里埋下伏笔是有意为之,小说中介绍朴氏的父亲是金刚山的山神,以及形容朴氏的丑陋是奇丑无比,这些都为后来文章情节的发展做了细致的铺垫,虽然作者没有细致的介绍朴氏的父亲是怎样的神通广大,朴氏又是如何如何的丑陋,但这所有的不言而喻都在小说后面朴氏的父亲运用法术让朴氏变成美女后揭开了面纱。不论是人物传记还是小说,文学创作都是意识与无意识联合作用的产物,如果说这些铺垫与伏笔都是作者意识方面的体现,那么其中的神话观则是作者无意识的体现,诸如中国传统神话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朝鲜半岛的神话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从古朝鲜的建国神话《檀君神话》到《东明王神话》、《驾洛国神话》等等,原始社会人们由于对于一些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与误会促使的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形成,没有办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也就被赋予了神格,人们的信仰、意念等思想层面的精神寄托也就在这些现在看来虚无缥缈的东西中得到了体现,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些‘神赐之物’也就渐渐的被融入到了文学作品之中,也就是说神格的东西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朴氏夫人传》中,朴氏使买来的病马变健康后高价卖出,运用法术使丈夫考试及第都印证了所谓‘神力’的传承,即作为山神的女儿一定也会运用法术,但是就是这样的法术在当时的读者看来并无不妥。因为无意识的神话观已经自动带入了读者的阅读环节与思维过程,使之具备了神话观的合理性。所以即使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朴氏夫人传》前面的情节,一切都是顺理成章、有迹可循的,这和朝鲜半岛长期以来受神话观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所以这种神话观久而久之成为了人们无意识的一种体现,这种无意识即使作家本身创造《朴氏夫人传》过程中的无意识,也成为了读者看来存在即合理的阅读无意识。
二.发展——从丑到美的转变
随着朴氏变丑为美,她的丈夫李时白对她的态度也由之前的冷淡厌恶、充耳不闻变成了后悔愧疚。这种前后的对比虽然早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但其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其一是有关李时白的态度问题,由最初的冷淡到热情的转变,虽然这个情节在《朴氏夫人传》中所占篇幅不多,但这种变化其实是由于朴氏变美的缘故,倘若朴氏没有变美,他的态度是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情节已经是设定好的了,朴氏必须变美,必须有那种逆袭,否则《朴氏夫人传》也就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更何谈经典一说。但是我们发现,或许正是因为作者无意识的避而不谈这些话题,才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于作品这个‘大局’本身,而忽略了对李时白态度的咄咄逼人,又或是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避而不谈,也是为了作品这个‘大局’,我们都知道一个作品的创作必然有其目的性,“意识构成了文學创作过程的主线,任何形式的无意识过程应该在这个主线的附近进行”⑤。作者有意识的写李时白的态度变化,无意识游离在附近对人物形象进行虚化处理,显然为了作品的‘大局’,我们或多或少都掉进了无意识回避或遗忘的圈套。其二是有关丑陋与美貌的问题,李时白态度的截然不同无非是朴氏由丑到美的转变,在丑陋的时候,即使朴氏运用法术帮助他及第也不及朴氏变美能动摇他的态度,追求美并没有错,但丑陋真的应该被另眼看待吗?这无疑又是无意识的陷阱,我们想当然的以为那些正面的、光辉的人物形象就应该是美丽的、美好的、完美的等等。殊不知丑陋并没有什么不妥,即使是在变化之前被称之为奇丑无比的朴氏,她的丑陋也并不是她的过错,我们都习惯了追逐真善美,趋避假恶丑,诚然,这是一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无意识,但放在对于朴氏的解读上,我们确实不应和李时白一样苛责她的丑陋,又或是我们早已在心中美化了朴氏的容貌,加上了五颜六色的滤镜,又或是我们无意识的给朴氏贴上了心灵美的标签,她的外貌对读者来说已经无足轻重,毕竟朴氏的外貌我们也看不到,只有小说中的李时白才能看到。其三是神话观的延续。朴氏运用法术是那样的自然,朴氏的父亲让她由丑变美似乎也是意料之中,小说中也没有提及朴氏是怎样变美的,为什么朴氏要时候到了才能变美,所谓的那一天又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朴氏的出场设定不能是美女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似乎都由所谓的“神”给予了我们的答案,这个神或许是作者,或许是我们自己,又或是什么都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在读者的意识中确实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因为更深层的无意识让我们掠过,或是早已解答了我们心中的这些疑惑。所以朴氏由丑变美作为《朴氏夫人传》整个作品的中轴环节,它既是人物情感态度变化的分界线,也是情节发展的过渡环节,即从家事到国事的分界线,这也为后来整个作品价值观与主题的升华做了细致入微的铺垫。
朴氏由丑变美后,紧接着的内容是看到后悔不已的丈夫,朴氏对其所说的话,朴氏说:“我们朝鲜是礼仪之国,你怎么连五常和礼仪都不懂呢。因你的妻子丑陋就数次薄待,又怎知修身齐家。古书中也说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却只迷恋美色,夫妻之间因为丑陋就推开,五常都不知,又谈何才德。连妻子的心情都不知,哪里有立身扬名,保国安民的才能?那么无知,怎知孝悌忠信,怎知济世治民?⑥”这段经典的独白向我们展现了朴氏内心的愤恨,也让我们同情她的遭遇,但这段文字所要传达的却不仅仅是突出体现朴氏的人物形象那么简单,作者通过朴氏的语言有意识了传递出了一些诸如五常、礼仪、孝悌忠信等当时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这些我们都能透过朴氏的话语扑捉到其中的方方面面,但这其中也透漏出了作者无意识携带的一些东西,朝鲜朝后期的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两大战役给朝鲜半岛的社会和百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这里作者借用朴氏的话语是呼吁当权者的觉醒对其赞美还是讽刺当权者的无能对其批判我们不得而知,但显然,如果是一般的妇人,当自己的丈夫对其态度发生反转后定不会说这样透漏着价值观念的话,而是抱怨自己的委屈与斥责丈夫的冷漠,而朴氏却用当时普遍盛行的价值观念来教育丈夫如何才能做好丈夫、君臣的本分。其实朴氏的这些话语就已经透漏出了她不是一般的女子,这也为后来她预测战争、擒拿刺客埋下了伏笔。不凡的女子说出饱含哲理与深意的话语,也就更贴合作者为朴氏所建构的人物形象。这样一来,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就又在无意识的默认操纵下进行这自己所认为的创作过程与阅读过程。
三.高潮——运用道术的神通
随着情节的进一步深入,朴氏预测战争、擒拿刺客的法术在战争中大放异彩把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推向了高潮,我们知道《朴氏夫人传》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爱国小说,前面不论有多么细致的对人物的描写终究还是为其主题而做的嫁衣。但是对于朴氏如何如何运用法术使战争局势扭转却仍旧延续前面的写作方式,只是描述性的话语,但我们读来并无大碍,因为我们早已无意识的默认了朴氏的非凡才能,扭转战局、擒拿刺客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小说到达此处把作品的主题升华到了化解战争、解救百姓、保家卫国得以实现的层面,不难看出,作者从家事到国事的过渡就是为了展现爱国主题的这个高光时刻,但我们知道《朴氏夫人传》是在丙子胡乱朝鲜投降,朝鲜朝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明朝的藩属国后产生的,但小说中却把投降的屈辱视为一种无法改变的天命,充斥着宿命论的思想。这也显示当时作者创作的时代局限性,这种文学作品与现实的反差也体现出当时人战争失败后的倍感屈辱以及对胜利的憧憬,然而《朴氏夫人传》运用文学作品虚构世界一改失败所带来的挫败感,人们从《朴氏夫人传》中得到的却像是胜利的喜悦,因为文学创作只要有感情就必然会产生受无意识‘内驱力’导引的幻觉或错觉⑦,作者同普通大众一样都渴望战争的胜利,这种积郁已久的感情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却在小说的世界中得到了释放,所以作者同读者都摆脱了现实冲击所带来的心理压抑,这也是《朴氏夫人传》能够大受喜爱的原因之一。正如荣格所言:“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作者意识到了自我的需要同当时社会的需要,饱受战争摧残的百姓需要精神的营养品,所以《朴氏夫人传》应运而生,换言之,作者意识到了普通大众的无意识,进而产生了满足这种敏锐天赋本质的不可抗拒的冲动,即“驱使作家投入生产的一种内在动力,它的动态轨迹则是需要产生的,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遇有外部刺激的触动,于是产生了带有极强烈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现的意图或意念”⑧。就是这种创作动机促使他去完成《朴氏夫人传》的人物、情节、背景等的构建去完成创作这一最终目的,作者意识到了他人的无意识,进而进入自我的创作无意识阶段,读者通过阅读也在无意识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无意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阅读《朴氏夫人传》进而形成了当时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从而使得《朴氏夫人传》成为广为周知的名篇。
四.结局——功德圆满的人生
故事结局以朴氏和李时白守护一方百姓,共度余生结束。朴氏夫妇死后被追封谥号,他们的子孙也颇有成就,世代尽忠。小说中的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也是进一步让读者获得了民族自豪感与满足感,也进一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百姓在现实生活中苦不堪言,唯有通过文学作品获得的精神愉悦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是作者有意识的构建,作者在《朴氏夫人传》中以天命的思想预示了這样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但整个小说走向大团圆结局却是作者无意识的脉搏,从《檀君神话》檀君降生起,朝鲜半岛的文学作品从结局来看多以喜剧结尾收场,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作家集体的无意识,这种结局圆满的无意识从文学作品的范围扩大到如今的戏剧、影视作品,渐渐的在人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无意识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都喜欢喜剧式的圆满结局,洋溢在美好幸福中的结局能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欣慰与满足,而悲剧的结局会让大部分人产生失落、难过等消极的情绪,人们往往向往使自己快乐,让自己积极向上的东西,这就促使了越来越多喜剧式结局的作品出现,而这种作品出现也会收到良好的反映,进而也就形成创作无意识的循环系统。另一方面,作家创作过程本身也会产生无意识的美好结局诱导,进而把美好结局进行有意识的具现从而产生了美好结局。人们都厌恶战争,更厌恶战争的失利,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也就更加确定了这种美好结局的生成,虽然美好结局不需要太多诟病,但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无意识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五.无意识的神话观与虚化处理
经过以上内容方面的分析,对于《朴氏夫人传》全文,有两点是我们需要着眼的,其一就是一直提到的神话观无意识的延续,无论是从开篇的人物介绍还是到后面的情节发展,这种神话观的无意识一直贯穿于整个作品,如同现实世界真实发生过一样,而且这种神话观的无意识很难被发现,当然现在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知道这种事情即使在小说中如此逼真,但放在现实世界中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在当时如此备受欢迎以至于流传至今就是因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默许了这种超自然现象在各自精神领域的存在,即现在我们可以称之为信仰的东西,朝鲜半岛的宗教文化在历朝历代盛行,这也促使了人们内心信仰的产生,所以人们愿意去相信万物有灵,愿意去相信小说中写的朴氏的神通广大,这样人们的信仰得到了验证,又一次实现了精神世界的满足。其二是小说做了大量的虚化处理,即对某些小说的情节没有进行细致描述而是运用概括性的语言。这是作者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方面,由于《朴氏夫人传》的作者未详,我们只能通过推测来确定,或许作者在内心已经构建好了朴氏是如何运用法术的而没有写进小说里面,又或是作者也没有思考只是单纯这样的叙述,但无论作者是由于哪种原因而进行大量的虚化处理,这都不妨碍我们在脑海中构建朴氏运用法术的情景,即我们早已在无意识中在脑海刻画了朴氏或双手合十,或闭目打坐等来施展法术,这就要看每个人脑海中所映射的是怎样的情景了。综上所述,《朴氏夫人传》中的的确确的包含了各种可以运用无意识理论分析的人物或情节,这也就更加证实了无意识理论正式传入朝鲜半岛之前,作家的作品已经可以捕捉到无意识的脉搏并不自觉地体现在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而运用无意识理论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意义与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通过无意识理论对《朴氏夫人传》进行分析,我们更加透彻的了解到朝鲜朝后期丙子胡乱战败后,社会的动荡不安与百姓深处的水深火热,所以《朴氏夫人传》站在同情百姓与渴望胜利的视角下,在滋润人们精神上干涸的同时,也是在向时代召唤朴氏这样的人物能够出现,来改善民生,振兴国家。当然作者以女性为故事的主人公本身就是对当时男尊女卑社会的一大挑战,这是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的底层呐喊,这也赋予了作品本身更深一层的反抗精神与民族意识。当然,小说中无意识的法术运用和过分强调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难免会遭人诟病,但不可否认,《朴氏夫人传》作为爱国军谈类小说的声誉颇高,通过《朴氏夫人传》我们可以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作品本身及作品之外的东西,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无意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家的创作过程,与读者的阅读过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带着思考的态度去经历意识到无意识的过程。意识到无意识进而返回意识层面的收获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本身所带给我们的成果,更是自我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商务印刷馆,1984年版,第212页.
[2]桑影影.《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3]张瑜.《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马彩红.《论无意识文学创作》[J]. 文学教育,2013,第159页.
[5]项晓敏.《文学创作及其无意识》[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第5期,第66页.
[6]朱建弟.《浅谈无意识与文学创作的动机》[J].南平师专学报,2006,第25卷3期,第88页.
[7]杨霞.《西方无意识理论的变迁与价值诠释》[D].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
[8]李大敏.《梦与文学——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J].理论期刊,1999,第38-39页.
[9]崔盛學.《反映丙子胡乱的军谈小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10]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谈自我意识》[M].石磊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11](韩)金成基.《韩国军谈类小说分析研究——以壬辰录和朴氏夫人传为中心》[D].第20页.
注 释
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商务印刷馆,1984年版,p212页
②桑影影.《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p1页
③张瑜.《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4页
④桑影影.同上.P12页
⑤马彩红.《论无意识文学创作》[J].文学教育,2013(08):,P159页
⑥(韩)金成基.《韩国军谈类小说分析研究——以壬辰录和朴氏夫人传为中心》[D].p20页
⑦项晓敏.《文学创作及其无意识》[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05):p66页
⑧朱建弟.《浅谈无意识与文学创作的动机》[J].南平师专学报,2006,25(03):p88页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