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27刘畅袁锐安月鹏王姗姗张海龙林立
刘畅 袁锐 安月鹏 王姗姗 张海龙 林立
【摘要】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式分析,也要适时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临床经验。对分课堂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对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记忆和分析,然后利用实训机会对知识进行巩固,通过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系统化知识,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對分课堂 案例教学法 中医外科学教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90620)。
【中图分类号】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184-03
案例教学法和对分课堂都是比较具有优势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尝试进行中医外科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融合两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细致地对中医外科学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并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体系。本文分析了具体的教学对策,希望通过此分析能对全面提高中医外科学教学效率有所助益。
1.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新型讨论式课堂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学习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对知识系统进行构建,形成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交互式学习中提升学习能力,拓宽学习思维。
教师要深入了解中医外科学各章节的知识,对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构建完整的框架后,对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在案例中了解不同知识对于实操过程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讨论的同时更深入地理清学习思路和实践方法,并按照教师的引导不断吸收和内化理论知识,最终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经验,才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加沉稳,做到临危不乱。
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男女生共5人一组,讨论期间教师也可以进行指导。在明确讨论主题以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临床病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思考,成员共同配合完成一份满意的解决方案,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使案例的解决方案更加完整和细致。教师观察学生讨论后,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对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让整个讨论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1.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法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效果,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完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讨知识,给予学生更多讨论的时间,让学生感到学习更加放松,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更细致地进行案例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时间以后,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仔细分析和探讨中医外科学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增强,并在交流中更准确地对中医外科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升交际技能。
1.2强调将独立思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上的专注度,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知识系统进行构建,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更细致地分析不同案例的突破点,然后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同时,教师要对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指导,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先讲理论知识后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探讨,使学生将系统化知识逐步拆分,最终融入适合自身的知识框架。学生吸收理论知识的同时,按照教师的引导,能够快速发挥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顺利。
2.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讲授知识
教师要先明确案例教学法和对分课堂模式的基本构成形式,然后按照中医外科学知识的基本要求,对不同的知识体系进行拆分式讲解,以帮助学生夯实专业能力,让学生在特定的体系中掌握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后按照案例情况对特定的知识系统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也要积极了解教师讲述的教学方法,通过针对性的练习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使更多的问题拆分化以后变得简单,才能在详细讨论后理解知识内容。
2.2导入案例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既要将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又要利用全新的多模态教学法,使学生既能在文字资料内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通过表格、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获取与中医外科学相关的知识,提高理解能力。还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被重难点问题影响,可以对学生进行医学方面的语言指导,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针对性地分析、解决重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搜索资料时有案例作为依据,才能更深入和详细地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分以下三个过程:小组讨论→班级集中讨论→教师点评。首先,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在小组讨论时,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讨论氛围更加活跃,在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清思路,对问题中存在的错误点能够及时了解,共同制定更适合的解决办法。其次,教师对小组讨论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小组在对问题分析过程中的思路是否正确,同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使小组的疑惑得以解决,提高小组的讨论热情。最后,教师进行结果点评。点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对小组提供的案例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学生清楚中医外科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特定流程以及技巧;第二,对小组讨论过程的表现进行点评,在给予肯定后还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更积极地、深层次地讨论问题,拓宽思路的同时解决存在的疑惑。
2.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为了保证学生快速理解并学习中医外科学的知识,教师要制定科学化教学方法,使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系统化流程,具体过程分以下三个部分: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精讲,课后进行组织讨论,然后让学生有阶段性地练习。首先,教师对系统化的中医外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和探讨,将其中存在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仔细表述,使学生了解不同知识点的内容,从而提高自身技能;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时间,学生在讨论时理清学习思路,才能更了解中医外科学知识;最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给出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完成解决方案的讨论和分析,无论是上网查询解决办法还是与同学进行探讨,都要确保解决方案详细。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知识共享,相互之间能够更扎实地构建学习框架。教师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布置相关的习题,也可以提高知识的巩固效果,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更扎实地掌握知识。
2.5不断优化课堂内容
中医学课堂和实验操作紧密关联,教师在对分课堂中,要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巩固理论知识,并了解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向学生提出更具吸引力的问题,学生在共同探讨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让课堂更加活跃,从而集中注意力完成知识的记忆。教师也要通过实验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在讨论中能明确不同问题存在的重难点,然后对存在的干扰因素进行排除,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解除难点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围绕中心问题讨论,避免有规律的课堂节奏被打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之间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思考,可以建立系统化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实验的水平。
3.教学效果分析
3.1课堂参与性、积极性增强
完成授课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布置的任务,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思考,收集与案例相关的内容,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能够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确保在下节课上针对案例给出自己的观点。例如一个小组提出白疕病治疗方案问题,如白疕病的内治法和外治法。另外一个小组同学主动回答:白疕病可以用内服汤药治疗,比如血热症可口服犀角地黄汤,又有同学对问题进行详细补充,若大便干燥可以加白芍、胡麻仁等,瘙痒症可加白鲜皮。同学们的积极回答,构建了高效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白疕病的治理方案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自主找寻问题的答案,也彰显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意愿。教师给予鼓励的同时,让学生更大胆地进行学习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热情。
3.2敢于质疑,求知欲望提升
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在保证学生积极配合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对指定的问题更认真地分析和探讨,同时对学生的疑虑提出专项问题。例如,在讲授火针疗法时,有学生对火针与针灸两者的联系产生疑问:在操作及临床上如何选择并使用?火针治疗哪些临床病症效果佳?在具体操作方法与禁忌上大家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短暂的课堂讨论时间内,学生有时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所以在课后,学生要进行与问题相关的资料的查询,并在下节课与教师继续探讨。教师利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特定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机会,并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兴趣。
3.3讨论层次、問题延伸性增强
教师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而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在整个讨论中,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掌握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扎实地了解了临床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结合办法,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临床操作技能。学生对问题有多角度的分析,也可以使问题解决方案更加全面,从而建立系统化的思考模式。
4.实施建议与改进措施
教师采取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让学生能拥有良好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更多的时间对指定的中医外科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表面上,虽然教师的工作量仿佛减少一半,但是实际的工作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学生在积极讨论以后会给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要对这类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才能达到让学生满意的结果,这个过程比原有的教学时间更长。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完善教学体系,并按照特定的教学流程重新拟定PPT,查询相关的教学素材,使最终制定的教学方案可以更好地完成下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采取对分课堂的模式,工作量会超出原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完成教学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能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能力的完善过程,师生都收获了成长的硕果。
4.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对分课堂的重点是教师要将原有的课堂时间平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问题的讨论,之后进行问答。教师与学生同样作为知识的学习者,能够按照问题进行指向性的分析,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给予学生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才能让学生更专注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最终提升专业技能。
4.2转变教师角色
在案例教学法和对分课堂模式开展的同时,教师要适时改变自身的角色,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在讲解课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组织者,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提前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有顺序地学习不同阶段的理论知识。还有,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由于课堂氛围相对开放,所以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此时教师要做到细心观察、耐心解答、积极引导、详细分析,使课堂讨论环节更有意义和价值。
5.结束语
针对中医外科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从实际案例出发,利用案例教学法的模式,对学生展开中医外科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中医外科学知识,然后利用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探讨,同时采用对分课堂的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进而完成知识的巩固。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多实操和观察的机会,辅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扎实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邓慧,李春阳,孙丽华.对分课堂联合C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2):106-108.
[2]王敏杰,范蕾,常福厚,李刚,白图雅,吕晓丽.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及临床案例库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93-194.
[3]司鑫鑫,马卫兴.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27):62-64.
作者简介:
刘畅(1981年-),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疑难性皮肤病的研究。
林立(1996年-),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疑难性皮肤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