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

2022-04-27任月宏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摘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新教育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对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具体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不仅能提升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也能提升学生未来的竞争力。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如果能够将数学课程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必然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数学学科,更好地利用数学学科知识,也更愿意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和钻研中去。如何才能将小学数学课程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这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融入生活  小学数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086-03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举措。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和自主创新创造能力,让小学生真正能够把学科理论知识技能和动手实操技能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研究和思考将数学学科融入学生具体生活的策略和方法,让小学生能够愿意钻研数学,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一、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上具备很多的优点,比如想象力丰富、活泼开朗、热情好动,缺点是三分钟热度、对事情的新鲜感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快速发生转变。针对这一特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授课时必须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走神和开小差。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师的传统课堂上是非常缺乏师生互动的。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的是传统型授课方式,教师在讲台上照书本讲,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沉沉听得似懂非懂,课堂氛围压抑和沉闷、缺少吸引力,学生自然容易乏味和走神。而将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引入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拥有丰富想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让枯燥且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技能,变为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的形象化的知识,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点燃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单一地学习知识,学会数学知识之后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锻炼小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我国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变重视学生的分数为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重视将数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和生活密切关联,能够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思考,也能有更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小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己动手的过程,锻炼了思考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够对数学学科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数学学科知识融入生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动手创新能力时刻得到锻炼,让学生在遇到生活中的数学小知识的时候能够熟练地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不是将数学知识只是当作一个理论来学习,让学生拥有更科学和缜密的思维,对数学学科的认识程度更加深入。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贴近日常生活,建立生活化的數学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贯彻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启蒙者,指导学生思考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通过不断运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通过不断联系日常生活,可以使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潜能。

二、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使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易于理解,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容讲解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一些三角形的物体,例如少先队员的红领巾、路上的标志牌、自行车、金字塔、衣架、篮球架等物品,让学生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三角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然后带领学生做一下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稳定性实验,把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看看它的形状会不会改变,答案是不会改变;再用四根木条做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看看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发现它是会改变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然后再思考一下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东西是不是为了稳定,了解特征之后,思考一下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二)活跃课堂氛围

针对学生小学阶段面临易走神、三分钟热度等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授课模式为新型教学授课模式。吸引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如通过“快问快答”“角色扮演”“情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中,让课堂氛围变得活泼和有趣。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一年级课程《认识图形》时,可以设置“教室内寻宝”的游戏,让学生融入到记忆和识别图形的课程中来。首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室的角落里、讲台上放置一些便于识别图形的物品,比如足球、水杯、课本、便利签等等,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配每个小组不同的“寻宝”任务,要求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室中找到符合要求的正方形、圆形物品等进行展示和说明,最后给获胜的小组奖励。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都能融入到游戏中去,主动、快速地识别各种图形,通过展示自己找到的图形形状并进行讲解的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记忆。同时,通过与同学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共赢,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让学生拥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只需要做好准备和引导工作即可,更多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增加他们对课堂的兴趣。

(三)丰富课外实践作业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创造能力也极强,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抓住这一特点,把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融入到生活中,势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学科。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一些有趣生动的数学作业布置给学生。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一年级课程《认识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基本授课完成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或者设计出自己想象中未来记录时间的机器,学生可以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任意设计或者绘画自己对于未来时间记录机器的样子,然后将作品带到课堂中展示给大家看,同时讲解自己设计的初衷和原理。通过学生对时间机器的设计和讲解,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解自己作品的同时,表扬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能够为学生提出一些优化或者改进的建议,纠正、完善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四)开展探究类活动

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有更科学和深刻的认识,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开展数学学科探究类活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判断和研究的重要阶段之一,探究类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科学正确地学习数学的能力。不仅如此,探究类活动的展开也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三年级课程《测量》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仅仅只关注课堂,也能走出课堂,进行实际测量来掌握该知识点,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探究的方式来正确认识区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等单位。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准备一把直尺、一盒卷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分配给学生,同时为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物体,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测量工具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得到正确的答案。比如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你的指甲盖有多长?一个人的食指有多长?操场上的乒乓球桌的长度是多少?教室前门到后门的距离是多少分米、多少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的长度答案,同时学生也要判断出用什么样的单位表达物体长度更合理、更科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了思考和判断,根据不同的事物进行不同的测量和不同的判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真正掌握测量单位的区别,不仅得到正确的答案,更应该是得到科学的答案,从而更好地认识测量单位。

(五)运用生活化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是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往往只是孤立地学习数学知识,不懂得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经验来帮忙解题,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首先在做教学设计时适当加入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地了解难懂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下册《千克与克》的知识讲解时,由于学生是刚刚接触克与千克,可能对它们比较陌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化的经验来进行讲解。例如用多媒体展示一个乒乓球的质量是几克,一瓶矿泉水的重量是几百克,或者利用教具天平来称一个苹果,让同学们来看一下是多少克,然后由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来猜测它们各自的实际重量,猜测完成之后,教师来公布答案,学生来看一下和自己预估的重量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克与千克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称一下自己的书包、家里的遥控器等的重量,使学生学会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室模拟开一个小商店,把讲台当作柜台,在柜台上放一些小物品,如水杯、铅笔盒、作业本、发卡等物品,并为这些物品标好相应的价格,让学生用教具中的钱来进行购买,自己说应该找多少钱,通过购物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熟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也可以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和孩子在一块购物结束之后,由孩子拿着钱去进行结算,增加孩子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孩子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不断运用中爱上数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动手进行创造和探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才能让小学数学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我国新时代下的教育发展需要新型和科学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从过去的过于关注学生成绩到更多地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中去。通过将小学数学不断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这种方式,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创造能力,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实现学生在数学学科上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娟.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5):1.

[2]陈检根.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家长,2019(1):2.

[3]李子仁.让数学融入學生生活——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4):1.

[4]兰小芳.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学苑教育,2021(32):69-70.

[5]梁海蓉.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1(25):79-80.

作者简介:

任月宏(1989年10月-),男,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