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律动渗透小学音乐课堂的案例探究

2022-04-27叶实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

叶实瑛

【摘要】传统音乐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律动教学已经备受小学音乐教师关注,“律动”教学作为教学元素一直活跃于音乐课堂上,不仅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也满足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让他们用肢体动作尽情地表现音乐,达到释放天性、身心愉悦的效果。无论是声乐还是舞蹈,律动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以小学音乐课堂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律动渗透进去,组织一堂生动、精彩的音乐课。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律动;乐感律动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之所以注重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律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有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之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才能主动加入教学中,促进主动学习,包括乐理知识、节奏把控等等,进而逐步培养音乐学科素养。

2.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音乐律动经常作为课前引导被广泛运用,关键一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积极性,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与小学生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身体律动的形式与这一点十分契合。所以说,律动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开展十分有效。

3.拉进师生关系

学习音乐的初衷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十分重要。律动的教学方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教师的亲和度,自然会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接触音乐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的激情。

二、律动渗透小学音乐的教案展示

通过实例的形式,将律动在小学音乐课上的应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另一个是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1.案例一:花城版本音乐科目一年级《向前走》

【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X   XX   X-;用愉快的心情歌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参与律动;通过学唱歌曲和律动,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学习音乐知识——乐句。

【教学重点】会打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拍。会唱歌曲《向前走》。

【教学难点】划分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通过学唱歌曲律动《向前走》感受音乐,通过综合比较,初步感知固定的节拍、多变的节奏(长、短音)。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导入

学生听《小列兵》的音乐进入教室。

师生用音乐问好!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音乐课堂!

第二部分:新课讲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安静的听一听,跟着老师甩动手中的丝带,然后数一数这首歌一共有几句。

(播放音乐)

师:大家听完了这首歌,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有几句?

生:五句

生:六句……

师:为什么大家说的都不一样呢?老师再播放一遍旋律,大家再仔细地听听。(播放音乐)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一共有几句旋律?

生:八句

师:不错,大家听得很仔细,这首歌一共有四句旋律,为什么大家听到了八句呢?因为歌曲把四句旋律重复了一遍,所以大家听到了八句。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把这四句旋律学一学。

师:听音乐朗读《向前走》的歌词(通过歌曲《向前走》感受音乐,通过综合比较,初步感知固定的节拍、多变的节奏(长、短音)。

第三部分:游戏教学

在课前律动体验的基础上,跟着音乐变换动作,随着音乐一步步走(通过步伐、双手的律动来表现音乐不同乐段)。

师:大家站起来,跟随着节奏的进行,大家排成一排一排,向前走。

第四部分:自编动作

请学生随音乐自编律动。请学生扮演三个不同年龄的人物角色进行律动,在活动中体验走步时的节奏感,快步时的节奏感,跑步时的节奏感。

2.案例二: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丰富对音乐舞蹈的认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结合律动的方式,掌握歌曲的演唱、舞蹈;在哼唱学习主题旋律时,学习顿音记号,唱出轻快、跳跃的特点,能够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主题旋律的情绪和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学习,感受三拍子舞曲的特点。

(2)感知小步舞曲,并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出主题旋律的情绪和内涵。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律动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舞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导入

听音乐节奏模仿| X X X丨(按三拍子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并加入小步伐,感受三拍子舞曲。

(设计意图:能够节奏律动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形式,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新课教学

(1)播放本节课歌曲;

(2)简单对本歌曲的背景与舞种进行介绍;

(3)听辨羽管键琴弹奏的乐曲主题部分,感知音色,哼唱旋律;

(4)初次聆听全曲。教师画图形谱,学生与教师一同跟着音乐线条的起伏感受歌曲的结构特点(观察图形谱的规律和特点,划分乐句,初步认识乐曲的三个部分);

(5)聆听乐曲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的情绪);聆听乐曲第二部分(加上手上的动作跟着音乐做律动);

(6)完整聆听。在课前律动体验的基础上,跟着音乐体验舞步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通过步伐、双手的律动来表现音乐不同乐段);

第三部分:创编表演环节

完整演唱,加入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律动与轻快的演唱,再次体验全曲优美、轻快的气氛。)

三、有效律动渗透的经验总结

随着律动教学在课堂上的普及,开展一堂有效律动的游戏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引。可以结合现阶段所流行的抖音等媒体形式,拍摄短视频、使用流行曲子作为课前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其次,多种律动结合,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明确不同教学内容应该以何种形式的律动展开最为有效,尤其对于体态律动的运用,根据学龄的不同阶段,制定对应难度系数的动作或是游戲规则。

再者,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是促进自身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借鉴国内外音乐教师的优秀音乐教学视频和教学比赛视频,让自己获取律动的创作灵感,以此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而形成自有的教学风格。

最后,创编也是律动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学生根据音乐,进行自主的律动创编活动,既有助于对音乐的理解,也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肢体律动来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学生们在舞动中享受着快乐的律动空间。

综上所述,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势已经显而易见,而如何促进律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之热爱上音乐,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课堂组织。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不断的优化教学,形成有效率律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奏感和创造力,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舞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瑞.浅谈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20(6):219,221.

[2]张洁.舞蹈律动融入小学音乐课程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2):63-64.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