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虑数据去噪分解的滑坡位移组合预测研究*

2022-04-26庞旭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隐层监测点滑坡

方 筠,庞旭卿,2

(1.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2.西安理工大学 土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0 引言

近年,我国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库区工程日益增加,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诱发大量库岸滑坡。因此,为切实保证库区工程安全运营,开展库岸滑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3]。滑坡位移预测可有效掌握滑坡变形发展规律,是其稳定性评价的直观证据。在滑坡位移预测研究中,王兴科等[4]、拉换才让等[5]得出组合预测相较传统单项预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受监测环境影响,滑坡位移数据含有一定的误差信息[6],将对预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构建位移预测模型之前,需先进行滑坡位移数据去噪分解处理。廖康等[7]、李骅锦等[8]研究得出极限学习机在滑坡位移预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李炯等[9]验证Arima模型对滑坡位移预测误差的修正能力。综上,说明利用极限学习机和Arima模型构建滑坡位移组合预测模型是可行的。本文以滑坡位移监测结果为基础,在位移数据去噪分解基础上,利用极限学习机和Arima模型分别实现滑坡位移趋势项预测和误差修正预测,以达到滑坡位移组合预测的目的,以期掌握滑坡位移变形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其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1 基本原理

首先,对滑坡位移数据进行去噪分解处理,即将滑坡位移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和误差项;其次,以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为理论基础,通过递进优化处理保证模型参数最优性,并构建趋势项预测模型;最后,将趋势项预测误差与数据分解误差项叠加,组成新的误差序列,利用Arima模型实现误差修正,将误差修正预测结果与趋势项预测结果叠加,综合实现滑坡位移的组合预测。

1.1 数据去噪分解模型构建

据文献[6]可知,受监测环境及人为等因素影响,滑坡变形数据往往含有一定误差信息,即滑坡位移数据可划分为趋势项和误差项,如式(1)所示:

Yt=γt+εt

(1)

式中:Yt为滑坡位移值;γt为趋势项;εt为误差项。

小波去噪能有效分解滑坡位移数据趋势项和误差项,但传统小波无法处理滑坡位移数据的相位信息,Morlet复小波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Morlet复小波法属连续小波,包括实部和虚部2部分,前者属偶函数,后者属奇函数,不仅能有效解决滑坡位移数据的幅频特性和相位信息,还可以解决奇异点问题。因此,利用Morlet复小波分解滑坡位移数据的趋势项和误差项是可行的。基于Morlet复小波基本原理,ψt表达式如式(2)所示:

ψt=(πfb)0.5exp(2jπfct)exp(-t2/fb)

(2)

式中:fb为宽带参数;fc为中心频率参数;j为衰减参数。

在Morlet复小波去噪过程中,小波分解层数、阈值选取标准对其分解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为保证分解效果,需要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处理。考虑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具有较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可实现小波分解层数和阈值选取标准的优化处理。优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步骤:

1)参数初始化。对粒子群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如规模设定为500,粒子维数设定为2,分别代表小波分解层数和阈值选取标准,最大迭代次数设定为500次,其余参数随机设置。

2)迭代寻优。以预测误差为适宜度函数,首先对所有粒子的适宜度值进行计算,并确定最优者作为全局适宜度值;其次,对粒子进行迭代寻优,每迭代1次,则计算1次粒子的适宜度值,并将粒子适宜度值与全局适宜度值对比,若前者更优,则将其替代全局适宜度值;反之,继续寻优,直至满足期望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3)参数输出。当寻优结束后,把小波分解层数和阈值选取标准输出,作为Morlet复小波的对应参数,以完成寻优处理。

数据去噪分解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为信噪比和平滑度指标,2者评价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为实现分解效果的全面评价,提出利用2者归一化值构建滑坡位移数据信息分解处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p,如式(3)所示:

p=gx+gp

(3)

式中:gx和gp分别为信噪比及平滑度指标的归一化值。

据p值大小可判断信息分解效果的优劣,判据为:p值越大,信息分解效果越优;反之,信息分解效果越差。

1.2 趋势项预测模型的构建

极限学习机是1种新型神经网络,一般具有3层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具有较强的非线性预测能力。结合ELM模型基本原理,其预测过程如式(4)所示:

(4)

式中:yj为预测值;L为隐层神经元个数;g(x)为激励函数;βi、wi为连接权值;xj为输入层;bi为阈值。

ELM模型对噪声敏感,易造成映射过程的随机性,如核函数存在一定随机性,将影响预测结果。Huang[10]将正则化系数引入ELM模型,构建KELM模型,降低噪声和随机映射对预测精度的影响,不过KELM模型亦属单核结构,为避免核函数的敏感性影响,MKELM模型将全局核和局部核融合,有效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因此,确定趋势项的预测模型为MKELM模型。

在MKELM模型应用过程中,隐层节点数和连接权值具较强的随机性,对预测结果具有一定影响。为切实保证预测效果,需对上述2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具体优化处理包括以下2部分:

1)隐层节点数优化。在传统神经网络的预测过程中,多利用经验公式确定隐层节点数,如式(5)所示:

(5)

式中:m,n分别为输入、输出层的节点数。

通过式(5)得到隐层节点数经验值为16,为实现其优化处理,将隐层节点数的取值范围设定为12~20间的偶数值,通过对所有隐层节点数的预测试算,确定预测效果最优者即为MKELM模型的隐层节点数。

2)连接权值优化。由于连接权值具区域取值特征,不能通过上述试算进行优化处理,且由于布谷鸟算法(Cuckoo Search,CS)具较强的寻优能力,是1种新型启发式算法,利用其实现连接权值的优化处理可行。据文献[11]可知,CS算法存在搜索能力相对偏弱、易陷入局部极值等不足,可通过ICS算法解决该问题。采用ICS算法对连接权值进行优化处理,优化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ICS算法优化流程Fig.1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ICS algorithm

通过上述递进优化处理,可有效保证趋势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但限于滑坡变形的非线性特征,预测结果亦会存在一定预测误差,进行误差修正预测十分必要。

1.3 误差修正预测模型构建

基于趋势项预测,将其预测误差与数据分解的误差项叠加,组成新的误差序列。利用Arima模型构建误差序列的修正模型。修正过程如式(6)所示:

(6)

式中:zt为修正预测值;t为序列节点编号;m和j为常数;φm为自回归系数;p为自回归阶次;θj为滑动系数;q为滑动平均阶次;at为白噪声。

最后,将趋势项预测结果和误差修正预测结果叠加,作为滑坡位移的最终预测值。

2 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枯木滑坡隶属鲁地拉水电站库区,平面具圈椅状,前缘高程约1 170 m,后缘高程约1 365~1 380 m,高差约210 m,纵向长度约430 m,宽度约400 m,厚度间于20~30 m,体积约324万m3,属大型滑坡[11]。在地质构造方面,程海-宾川断裂的分支构造从滑坡后缘通过,对滑坡形成影响较大;同时,据现场钻探,区内基岩以侏罗系页岩为主,局部夹杂石英砂岩,上覆第四系以崩坡积为主。

由于库区蓄水及区内工程建设,枯木滑坡变形日益明显,为准确掌握其变形特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其中,TP01监测点位于滑坡左前缘,TP12监测点位于滑坡右后缘,2者监测结果较为完善,可用以进行滑坡位移组合预测研究。

监测过程中,由2013年7月26日至2016年8月9日,共计1 110 d,监测周期为15 d,共得到75个周期的位移监测结果,位移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2,TP01监测点的最终变形量为47.70 mm,TP12监测点的最终变形量为193.90 mm;其中,TP12监测点的变形曲线具有2次位移突变特征,第1次由25 mm突变至75 mm,第2次从75 mm突变至175 mm,结合现场监测过程,2次突变变形是因TP12监测点附近发生了2次小规模滑动,但总体来说滑坡未出现整体滑动。

图2 滑坡位移-时间曲线Fig.2 Curves of landslide displacement with time

2.2 滑坡位移组合预测分析

在预测过程中,为充分验证预测思路的普适性及滚动预测能力,且考虑到滑坡位移数据的监测时间较长,将预测过程划分为2阶段:1)中期预测,训练样本为1~40周期,41~45为验证样本。2)后期预测,训练样本为1~70周期,71~75周期为验证样本,并外推预测4个周期。

1)中期预测结果分析

为充分评价不同去噪分解阶段和优化阶段的预测效果,以TP01监测点中期为例,进行详述分析。

①数据去噪分解效果分析。为验证Morlet复小波在滑坡位移数据信息分解处理中的适用性,将其分解结果与若干小波去噪和Kalman滤波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见表1。由表1可知,3类去噪模型的分解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Morlet复小波的评价指标p值为1.718,相对最大,说明其分解效果相对最优;其次是Kalman滤波和db小波。因此,在滑坡数据去噪分解方面,Morlet复小波更适用于滑坡位移数据的去噪分解处理。

表1 不同去噪模型的分解结果Table 1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denoising models

利用PSO算法对Morlet复小波进行优化处理,得到优化处理前后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PSO-Morlet复小波较Morlet复小波的基础指标gx和gp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致使评价指标p值增加,即经PSO算法的优化处理,Morlet复小波的分解效果得以明显提高,验证PSO算法的有效性。

表2 Morlet复小波优化前后的分解结果Table 2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Morlet complex wavelet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综上,Morlet复小波适用于滑坡位移数据的信息分解处理,经PSO算法优化处理,能进一步提高其分解效果。因此,采用PSO-Morlet复小波实现滑坡位移数据趋势项和误差项的分解处理是合理有效的。

②趋势项优化预测分析。按照趋势项的递进优化处理步骤,先对ELM模型的隐层节点数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不同隐层节点数条件下的平均相对误差值存在一定差异,侧面验证进行隐层节点数优化筛选的必要性;同时,随隐层节点数增加,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值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在隐层节点数为18时,具有相对最小的平均相对误差值,进而确定MKELM模型的隐层节点数为18。

表3 隐层节点数的优化筛选结果Table 3 Optimization screening results of hidden layer node number

依次优化ELM模型的核函数,并得到3类核函数优化模型的预测结果,见表4。据表4,随核函数的递进优化处理,在相应验证节点处的相对误差值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MKELM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间于2.38%~2.71%,平均相对误差为2.55%,预测效果相对最优,但预测精度一般,侧面说明后续递进优化预测和误差修正预测的必要性。

表4 不同核函数优化模型的预测结果Table 4 Prediction results of different kernel function optimization models

在前述优化处理基础上,对MKELM模型的连接权值进行优化处理,并对CS算法和ICS算法的预测结果均进行统计,见表5。由表5可知,在相应验证节点处,ICS-MKELM模型的相对误差值均相对较小,且其平均相对误差为2.18%,优于CS-MKELM模型和MKELM模型,说明ICS算法能有效优化MKELM模型的模型参数,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较CS算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验证ICS算法的有效性。

表5 连接权值优化处理后的预测结果Table 5 Prediction results of optimized connection weights

为进一步对比CS算法和ICS算法的优化效果,对2者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见表6。据表6,ICS算法较CS算法具有相对更短的训练时间和更少的迭代次数,说明前者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同时,ICS算法具有相对更多的局部优化次数,说明其较CS算法具有更强的全局优化能力。因此,ICS算法较CS算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适用于MKELM模型的参数优化。

表6 CS算法和ICS算法优化过程的特征参数Table 6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CS algorithm and ICS algorithm optimization process

为进一步总结趋势项递进优化处理的预测效果,先对不同阶段的预测模型进行命名。其中,模型1:ELM模型,其主要实现隐层节点数优化处理;模型2:KELM模型,其主要是在ELM模型基础上进行核函数优化;模型3:MKELM模型,其主要是在KELM模型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核函数;模型4:ICS-MKELM模型,其主要是在MKELM模型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连接权值。通过统计得到4类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变化,如图3所示。据图3,随趋势项预测模型的递进优化处理,对应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值呈减小趋势,验证各优化处理步骤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图3 趋势项递进优化处理的变化曲线Fig.3 Change curve of progressive optimization processing of trend term

综上,模型参数优化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预测精度,但其平均相对误差为2.18%,预测效果一般,加之数据分解过程产生的误差项,使预测误差相对偏高,侧面验证误差修正预测的必要性。

③误差修正预测分析。利用Arima模型对误差序列进行修正预测,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在TP01监测点的中期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间于1.72%~2.03%,平均相对误差为1.89%;在TP12监测点的中期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间于1.77%~2.03%,平均相对误差为1.91%;2者均优于趋势项的预测精度,验证Arima模型的误差修正能力,初步说明预测模型具有较优的预测效果。

表7 误差修正后的中期预测结果Table 7 Medium-term prediction results after error correction

2)后期预测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本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滚动预测能力,实现滑坡位移的外推预测,对滑坡后期变形进行位移预测,结果见表8。

表8 滑坡后期预测结果Table 8 Prediction results of landslide in later stage

由表8可知,在TP01监测点的后期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间于1.76%~2.02%,平均相对误差为1.90%;在TP12监测点的后期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间于1.79%~2.05%,平均相对误差为1.92%;2者预测效果相当,与中期预测精度较为一致,预测精度均较高,充分验证本文预测模型适用性及滚动预测能力。同时,通过外推预测,得出2监测点的位移变形仍会进一步增加,应切实加强灾害防治,避免成灾损失。

通过前述分析,验证了组合预测思路在滑坡位移预测中的适用性,其不仅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还具有较强的滚动预测能力,预测效果较好,可合理评价滑坡位移的发展趋势。

2.3 可靠性验证分析

考虑滑坡TP12监测点具有突变特征,以其第2次突变变形为例,进一步进行预测分析,以验证突变条件下的预测效果,验证样本是56~60周期;利用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类似预测,以进一步佐证预测思路的可靠性。

经计算统计得突变阶段的预测结果见表9。据表9,在突变阶段的预测结果中,相对误差间于2.03%~2.14%,平均相对误差为2.08%,略大于中、后期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值,但仍具较优的预测效果,说明滑坡突变变形会对预测效果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

表9 突变阶段的预测结果统计Table 9 Prediction results statistics of mutation stage

统计本文预测模型和2类传统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见表10。据表10,对比3类模型的预测效果,在预测精度方面,本文预测模型具有相对最小的平均相对误差值,说明其预测效果相对最优;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效果相当,但明显不及本文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在收敛速度方面,本文预测模型具有相对最短的训练时间,也明显短于GM(1,1)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训练时间,说明预测模型具有相对更快的训练速度。

表10 滑坡位移预测的可靠性验证结果Table10 Reliability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landslide displacement prediction

综上,可知组合思路在滑坡位移预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明显优化传统预测模型,为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3 结论

1)滑坡位移数据含有一定误差信息,对其预测效果存在一定影响,Morlet复小波能有效分解滑坡位移数据的趋势项和误差项,较传统分解模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适用于滑坡位移数据的信息分解处理。

2)通过递进优化处理,能有效提高滑坡趋势项的预测精度,验证各类优化处理方法的有效性,且通过Arima模型的误差修正预测,能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充分说明组合预测思路在滑坡位移预测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3)通过多类模型的可靠性验证,得到本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快的收敛速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有效、合理的评价滑坡位移发展趋势。

4)限于篇幅,仅从对2个监测点进行位移预测研究,在条件允许前提下,可进一步拓展剩余监测点的变形规律分析,并引入趋势判断模型,综合掌握滑坡发展趋势,以便为其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隐层监测点滑坡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2001~2016年香港滑坡与降雨的时序特征
基于RTD可编程逻辑门的n变量函数实现算法
一种自适应确定隐层节点数的增量半监督超限学习机算法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一种深度梯度提升回归预测模型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RDPSO结构优化的三隐层BP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及应用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