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研究与思考

2022-04-26张亚飞

江苏农机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秸秆作业

张亚飞

建湖县是农业大县,秸秆资源丰富。据统计,2020年该县小麦种植面积3.9万hm2,水稻种植面积4.38万hm2,秸秆理论资源量约67.56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51.59万t,秸秆综合利用量为49.22万t,综合利用率为95.4%,基本实现全量利用。但由于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仍以秸秆还田为主,常年旋耕还田作业造成土壤耕层较浅,带来了耕地质量下降、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为此,2020年10月,盐城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开展秸秆离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现结合建湖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际,就深入推进秸秆离田利用提出思考。

1 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1.1 秸秆还田成效显著,但存在弊端

2016年以来,建湖县一直对秸秆“双禁”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以秸秆还田为主,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已连续多年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2016-2020年秸秆还田情况见表1。

表1 2016-2020年建湖县秸秆机械化还田率

从理论层面来讲,秸秆还田不仅是秸秆禁烧的有效措施,而且有利于培肥地力。但在秸秆还田作业过程中,农民为节省生产成本和抢农时,一般都采用旋耕机快速作业,耕深仅有10~12cm,很难将秸秆深翻覆盖到位。旋耕还田作业既不利于秸秆快速腐解,又影响下茬作物生长,还会导致用种量、用肥量增加。另外,夏季浸泡秸秆后的农田“回水”中,有大量微生物、有毒物质和有机质附着,受高温低压等天气因素叠加影响,会使河道溶解氧浓度(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急剧降低,水质加速变质,河道水体污染加重。

1.2 秸秆收储能力日益提高,但短板比较突出

启动秸秆离田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之前,建湖县已初步形成“秸秆收储加工点+农民经纪人+种植户”的秸秆收储运机制,即:农民经纪人从散户、大户手中收购大量的秸秆,转卖给秸秆收储加工点,加工点对秸秆进行加工打包,再转卖给秸秆利用企业。截至2020年底,该县已建成秸秆收储加工点18个,年收集秸秆量约13万t(主要以稻秸秆为主)。但整体收储方式较为粗放,收储加工点没有标准化草库棚,秸秆大多露天堆放,无法保质,加工利用效益不高,既影响周边环境,还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由于缺少打捆机、搂草机、抓草机等作业机械,秸秆离田主要靠人工作业,费时、费力、费工。究其原因,主要是秸秆离田收储运涉及的配套机械设备较多,整体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较多,利润空间并不大,加之缺乏秸秆离田的激励政策,导致种田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秸秆离田收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1.3 秸秆离田利用渠道多元,但总量偏小

收集加工的秸秆主要以秋季秸秆为主,分整草和散草两种类型。其中:整草可用于酒厂酿酒发酵、沙漠地区防风治沙、编织草制品,用作牛羊饲料、食用菌基料等,用途比较广泛;散草主要送至生物质热电厂作燃料。秸秆离田利用渠道及收益情况见表2。尽管秸秆离田利用渠道较多,但总量偏小。目前,全县每年收集加工秸秆量为13万t,仅占秸秆可收集资源量(51.59万t)的25%,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表2 秸秆离田利用渠道及收益

2 推进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实践与探索

2.1 秸秆离田推进情况

2021年初,建湖县委、县政府出台《农作物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强势推进秸秆离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夏季秸秆离田面积为8240hm2,占全县小麦种植总面积的21.1%,实现了秸秆离田“零”的突破;秋季秸秆离田面积为7960hm2(包含部分国省考河道两侧人工离田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9.5%。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确定规模种植离田主体。通过调研摸底,在全县确定27个千亩规模种植点和16个示范村作为秸秆离田主体。共签订秸秆离田打捆协议64份(均为县内服务主体),协议内容包括机具配置、作业质量、作业时限、服务价格和补助受益对象。大部分规模种植点、示范村以离田补助(每亩30元)、秸秆打捆收储作业服务来抵消离田收集费用,实现了双赢。二是落实打捆离田装备。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均要抢“天时”,如果不能在最合适的时间段内完成收割,既会影响本茬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又会造成下茬作物播种不及时,这就对秸秆离田提出了时限上的要求。为此,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补助打捆离田装备。共落实秸秆打捆机150台套(其中本县服务主体自购83台套),基本满足全县秸秆离田作业需求。三是加快收储加工站点建设。相比2020年,2021年夏季小麦秸秆可收集量增加了4万t,依靠原有的18个秸秆收储加工点无法在短时期内完成收集作业,势必会出现草捆长时间随意堆积在田头、路边的情况,影响人居环境,存在焚烧风险。为破解此类问题,该县明确由各镇(街道)组织实施“1+X”的镇级秸秆收储中心和村级收储站点建设,确保镇级有标准化收储加工中心,村组有固定式收储站点或临时码放场。目前,已有12个镇(街道)建成标准化收储加工中心,还有2个镇正在筹建当中。

2.2 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事实证明,先要实现秸秆机械化离田,然后才能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目前,建湖县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工作的三大短板问题是打捆离田装备短缺、收储加工站点布局不平衡、本土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单一。另外,还有一些环节需要关注并加强。一是存在秸秆离田作业安全问题。离田作业期是农机作业高峰期,也是农机事故的多发期、易发期。要重视农机作业前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农机手作业培训,提醒机手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作业环境,避免事故发生。秸秆离田后还涉及转运中的道路安全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交通警示装备相对缺乏、设置不规范,县交管部门要下沉工作力量,维持交通道路安全,确保秸秆离田转运工作安全有序推进。二是秸秆收储堆放点安全隐患多。小麦、水稻秸秆打捆离田后,秸秆集中堆放点的防火安全就会成为重中之重。要严格落实各镇(街道)的属地管理责任和收储加工主体的主体责任,在秸秆收储加工点周边要严禁烟火,并配备一定量的消防器材。县、镇两级农业部门要开展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三是没有秸秆运输“绿色通道”。由于秸秆运输工具不完备,普通卡车运输秸秆会出现超宽、超长、超高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常常被交警罚款扣车,影响秸秆离田效率、运输成本和下茬作物适时播种。四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的农田路、桥、涵闸、机耕道已经不能满足新式大型复合作业机具的通行需要;耕地分散经营、土地流转程度不高,“一田多户”“一户多田”问题制约了秸秆离田和农机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3 持续稳妥推进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的思考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引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实用技术,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大中型农机具通行、秸秆转运需要。要通过“条田化”“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水平。

3.2 进一步提升秸秆收储加工能力

要进一步优化设置秸秆离田临时码放场,科学布局镇级收储加工中心,加快推进秸秆库棚设施建设。要将农机场库棚建设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的用地指标支持农机场库建设。建议按照种植面积的1.5%的标准(最多不超过1hm2)规划落实农机场库棚设施用地。要同步提高县内收储装备自给率,调动秸秆收集服务主体购置机具的积极性,逐步建立“本地收储运为主+收储服务适度外包”的稳固型秸秆收储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秸秆收集离田作业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其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议开辟秸秆运输绿色通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运输效率。

3.3 进一步拓宽秸秆利用渠道

稳定的利用渠道是推动秸秆离田的动力源泉。一方面,要发挥秸秆原材料产地优势,围绕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及饲料化“五化”利用渠道,编排项目招引计划,努力招引一批秸秆利用大项目,补齐短板,做强秸秆离田利用产业链。另一方面,要挖掘利用潜能。草帘、草包、草绳等草制品曾是宝塔镇、高作镇等农家传统增收项目,该县冈西中联秸秆收储站用秸秆加工路基排水板替代传统废塑料加工的排水板,年消化秸秆2万t以上。建议放大这一基础优势,扶持企业逐步实现产品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助力富民增收。

3.4 注意培肥地力

实行秸秆离田的耕地,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秸秆还田带来的养分,可能会出现土地肥力不足、土壤板结等情况,影响耕地地力,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建议对秸秆离田的地块采用生态型犁耕深翻还田技术,适当加大耕翻深度,对离田区域定期开展土壤地力检测,摸清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指导种植户合理施肥,提高有机肥使用比例,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保障粮食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秸秆作业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油菜秸秆在不同腐熟还田模式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作业
SONG OF SMOG AND FIRE
作业
5月1日起禁止露天焚烧秸秆
我想要自由
万能秸秆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