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4-26李丽娜乔良吴建林刘潇霞马婧钟志刚许佳豪包郁程幼夫周鹏刘洋卢漫
李丽娜,乔良,吴建林,刘潇霞,马婧,钟志刚,许佳豪,包郁,程幼夫,周鹏, 刘洋,卢漫
610041 成都,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 预防部/癌防办公室(李丽娜、乔良、刘潇霞、马婧、钟志刚、许佳豪),院长办公室(吴建林),内镜诊治部(包郁),健康管理·肿瘤筛查中心(程幼夫),影像诊治中心(周鹏),病理科(刘洋),超声医学中心(卢漫)
癌症严重威胁群众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早期筛查、发现“早癌”、及时治疗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手段[2-6]。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防控重大疾病,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及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等指标。四川省肿瘤监测登记数据表明,四川省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高于全国和其他省份[7-8],提示癌症防治应加强对重点癌症的早诊早治,从而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为树立和加强医生早癌防治理念,提高对癌症高危人群识别和癌症早诊早治能力,提升医生对癌症防治“预警”能力,四川省肿瘤医院作为全省癌症防治中心,结合国家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即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在全国皆无成熟有效培训模式下,大胆创新,探索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模式以建立“预警医生”队伍,推广并提高早诊早治理念和技术,实现了较好的效果,可为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培训对象
以四川省从事癌症防治相关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培训对象,培养其成为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即能熟悉高发癌症的高危人群标准和癌症早期表现,学会独立进行癌症高危人群识别,掌握重点癌种适宜筛查和早诊技术的规范化操作,并能适时提出规范化医疗转诊建议。
1.2 方法与路径
1.2.1 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 以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作为全省癌症防治“预警医生”线下培训单位,在预防部/省癌防办公室设立培训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培训办”),在从事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的相关科室设置线下培训点,形成以分管院领导为组长,培训办及各培训点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培训协调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确定培训的发展方向,为培训提供政策性指导和支持;培训办负责统筹管理“预警医生”培训,就培训内容、目的、师资要求、培训课时、学员考核等做统一要求和规划;各线下培训点负责安排师资,按照要求设置课程并落实具体培训。培训组织架构图见图1。
图1 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组织架构图
1.2.2 制定培训计划,精心设置课程 培训办根据实际工作与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收集的培训需求,结合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要求,确定招生计划及培训工作安排,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围绕培训内容、目的和需求,召集各培训点设置培训课程表,并综合培训及考核要求等内容,分专业制定《学员手册》,保证学员人手一册,便于学员全面了解培训安排。
1.2.3 多种方式结合开展培训 采用线下与线上、理论与实践、观摩与操作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培训。线下培训方式包括:操作演示、手把手操作教学、专题或跨专业联合讨论及读片、现场观摩、实地参观考察等,并开展基于活体模型(即活体猪)的内镜模拟手术操作等特色培训,同时辅以相应理论知识讲解。理论授课主要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培训平台”开展线上培训。
1.2.4 开展培训效果及需求评估 以培养“预警医生”为导向,对学员、师资及培训需求开展多重评估,以调整与改进培训计划。对学员评估考核方式包括:纪律与考勤、专题报告撰写、随堂小测、笔试考试、汇报考核、操作考试等,重点考核学员对癌症防治“预警”的理解和应用,80分及其以上视为合格;通过微信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员需求反馈,以及对带教师资与课程满意度评价;走访带教师资及学员,收集其培训建议和意见;召开培训总结会,各培训点分析各自培训的成效及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培训办综合以上评估内容和培训需求,修订新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并反馈至各培训点,由其调整培训课程。
1.2.5 建设培训信息化平台 “预警医生”培训形式多样、各培训点课程体系及考核方式不同,学员招收和管理等都需要信息系统做支持。培训办通过打造四川省省级培训信息平台,统一发布培训招生计划,便于学员提前选期、选课并合理安排时间;各培训点及其师资介绍、课程安排也通过该平台发布,方便学员随时查询;同时,开通了线上学习功能,以应对疫情等突发情况造成的学习中断;系统自动统计学员学习进度及个人情况,便于学员管理,为规范化的培训实施提供信息化保障。
2 结 果
2.1 实现的总体效果
四川省自2020年开始开展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并同步开展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全国试点,其培训负责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省级技术负责单位;至2021年共计培训421名“预警医生”(表1)。
表1 参训“预警医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2.2 取得的成效
2.2.1 医院统筹,分工合作,推动培训落地 “预警医生”培训协调管理小组的成立,将该项培训管理提升至医院管理层面,从医院管理层到职能部门(即培训办)及相关业务科室(即各培训点),层层落实,分工协作,保证了培训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执行层的目标高度一致,推动培训有序开展。
2.2.2 需求导向,注重反馈,确保培训实用性 培训始终围绕培养癌症防治“预警医生”为目的,将提升和培养癌防“预警”意识及早癌筛查技术作为培训重点,同时紧扣学员反馈的需求,调整培训计划和内容,开办特色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020年线下培训分2期、未分专业,学员线下培训考核均分84.70分,培训总体满意度为98.34%;经学员及教师反馈、总结经验与不足,2021年采用分多期、分专业、小班制开展线下培训,大幅增加了学员参训时间的灵活性、对学员实际工作的指导性及培训互动性,学员线下培训考核均分提高至89.73分,对培训总体满意度提升为99.75%。
2.2.3 整合资源,完善制度,打造省级培训信息平台 医院将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与国家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申请、学员进修等工作整合,以增强“预警医生”培训认可度和吸引力。制定下发了《培训点工作制度》,对培训点的设置、人员职责、师资要求、课程筹备、教学实施、评估考核等方面进行统一要求,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规范、同质化的在不同培训点开展。由培训办牵头打造的省级培训信息平台,将学员招收、教学资源、培训管理等融为一体,既便于学员及时、全面地查询和获取培训信息,又利于培训办及各培训点做好学员管理与考核,掌握学员培训进度及反馈意见。
3 讨 论
目前到医院就诊的癌症患者以中晚期居多,患者生存率低,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9-11],如能正确识别高危人群,通过筛查尽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及时干预和治疗,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医生具备癌症高危人群的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为此,四川省创新提出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并探索开展相应培训,以打造癌症防治“预警医生”人才队伍,传播癌症早诊早治理念,推广规范化、同质化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四川省癌症早诊早治效果。经过两年的培训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川省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是结合国家卫生健康人才培训项目开展,线下培训时长根据要求达到的培训课时数进行安排。为避免学员来回奔波、保证培训效果,四川省采用集中时间、脱产培训的方式开展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并按照8课时/日、5日/周、40课时/周的进度,调整线下培训时间。2020年线下培训课时数要求为80课时,四川省根据本省课程进度安排,调整线下培训时长为2周,学员普遍反馈培训时间短、临床实践体验不够,这与其他省类似培训调查的结果一致[12-13]。向国家培训项目办反馈学员需求后,2021年线下培训课时数提升为120课时,四川省便调整线下培训时长为3周,95.43%的学员对培训时长满意。
由于无成熟有效的培训模式可借鉴,2020年培训试点时,为让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全面了解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全流程,四川采用分期、不分专业的方式开展培训,“预警医生”到所有线下培训点进行轮转实践,同时集合优秀师资集中讲解癌症防治通用知识及政策。但教师及学员反馈,当培训内容、轮转培训点与学员实际从事专业不一致时,学员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这与其他类型的医师培训反馈的问题类似[14-15]。根据培训反馈,培训办召集培训协调管理小组及部分师资总结讨论,修改了培训方案并调整了线下培训模式。2021年分期、分专业招募学员,学员登陆四川省省级培训信息平台,选择适宜的培训期别及与其专业对口的培训点报名参训;单期培训规模缩小为20人左右,培训师资根据各培训点课程安排,到各培训点流动讲课,各培训点之间根据需要联合开展教学或讨论读片等。经四川培训实践及相关文献发现[16-18],学员在各培训点接受一站式、全流程、重实操的培训,大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了教师和学员的互动性及学员的积极性。
参考临床学习环境评估项目评估流程[19],四川省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探索适宜推广的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模式。“预警医生”培训既不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不同于进修培训,学员提出线下脱产培训,对其门诊及临床工作有所影响,如何更好地将培训与学员实际工作相融合,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推动培训常态化、持续化开展,提示还需继续优化培训方式与内容。四川省省级培训信息平台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加智能化地推动“预警医生”培训管理。每年仅培训200余名“预警医生”,对于人民群众迫切的癌症防治需求[20-21],犹如杯水车薪。建议可逐步总结形成一体化、标准化的培训教案,保证培训同质化前提下,将受训学员培养为当地癌症防治“预警医生”培训师资,由其负责在当地传播早癌防治理念、推广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开展二次培训,以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作者声明:本文全部作者对于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出现的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并承诺论文中涉及的原始图片、数据资料等已按照有关规定保存,可接受核查。
学术不端:本文在初审、返修及出版前均通过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学术不端检测。
同行评议:经同行专家双盲外审,达到刊发要求。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文章版权:本文出版前已与全体作者签署了论文授权书等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