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构建研究*
2022-04-25邢志芳
◆邢志芳
0 引言
普通高中开展技术教育是教育本质回归和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也是世界高中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自进入高中课程方案以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能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1]、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度把握不一[2]、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存在差异[3]和师资培训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通用技术课程的独特性在哪里,到底要学生学会什么,这就是课程价值的追问。因此,通用技术课程需要构建价值体系。
1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内容体系的构建
课程价值是课程本身所固有的,它与课程内容有直接关系,但不同时期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及人们的价值选择是课程价值的决定性因素。通用技术课程正式进入高中课程体系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素质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但通常情况是课程价值需要渗透在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陈述、课程评价标准体系等都有课程价值的影子。
在教育史上,技术课程曾表现为综合技术教育、生产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教育等具体形式。从1909 年清政府《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将手工课作为中学的课程开始,不同时期我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强调的价值内容不同,如20 世纪初强调要学习精通以基于艺术的“厚生利用之功”,20 世纪50 年代实行基本生产技术教育,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强调以思想改造教育为主的价值,20 世纪80 年代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21 世纪提出培养技术素养的价值。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大纲中价值内容变革的纵向梳理发现,通用技术教育发展史上存在 “职业技术教育”“面向生活教育”“实施劳动教育”“综合素养教育”等基本的价值追求。
此外,通过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技术教育、使其形成技术素养是世界各国技术课程普遍的价值追求,首要的目标包括理解社会中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技术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学生的规划、制作、评价、社会/道德/伦理思考、创新、意识、灵活性以及身份感等技能[4]。美国职业教育协会从1998 年起使用生计和技术教育代替职业教育,要求高中教育提供职业技术课程,课程建立在宽泛的职业范围基础上,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扩大他们的就业出路和发展空间。2000年出版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更是为包括高中在内的各阶段的技术教育提供了标准,要求高中技术教育使每个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能够使用、管理和理解技术。
许多国家把生活技术单独列为高中必修科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满足他们生活需要的技能,以适应学生对学习生活技能以及运用设计制作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需求,如韩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技术课程的总体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技术在社会中作业的方式,学会如何以安全的方式使用好技术产品,学会为自己的想法、需求设计和形成问题解决方案,通过技术过程的感受、体验、动手、操作、实践,改变学生在职业中形成的能力。尽管各国强调的课程价值定位侧重点不同,但可以看出一些基本趋势,如表1 所示。
表1 世界各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比较
综上所述,基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发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因其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综合性、实施的实践性、资源的开放性等诸多特点,被赋予多种多样的价值目标,这些目标基于学生生活、就业、生存等不同的需求,如技术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综合素养培养等。因此,本研究构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价值内容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个体价值是课程满足个体认识活动、价值定向活动、操作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审美活动、体力活动等需要的属性。设计、结构、流程、控制等技术本身特有的概念体系、结构、属性、功能决定了课程对个体发展所特有的价值,首先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进而在技术知识技能掌握过程中借助具身学习、项目式学习、融通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研学旅行体验式学习、虚拟技术实验等,拓展学生问题解决思维、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规划。通用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是课程在满足了个体的需要和价值的基础上,因应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化生存、全球现代化的需求而产生的,包括提升个体技术能力、构建社会技术文化、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2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个体价值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尽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作为一门拥有独特的课程价值定位、目标体系、内容构成、实施途径、评价体系和方法的课程,有别于其他学术性课程,如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但通用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性的技术教育,它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技术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而是要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即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应用和操作技术,使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提升,这是课程的本体价值。
2.1 本体价值
2.1.1 通用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基本生产技术教育是通用技术课的最基本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技术课程独特性的体现。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育人价值较为丰富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那些技术领域,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技术。通用技术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了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学会掌握各种工具的技巧、认识生产规律和掌握技术方面的技能,表现在:理解技术的概念,如技术的性质、控制以及控制系统的含义、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应用;熟悉技术过程和方法,如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常用材料的连接方法、数字化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认识现代生产的内涵和规律;了解比较常见材料的特性、应用环境和基本加工工艺,并能根据设计方案和产品用途选择与规划材料。
2.1.2 技术设计的思想方法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强调“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使学生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构思、图样表达、工艺选择及物化能力,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技术设计是把人的需要、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包括确定零部件结构、尺寸、配合关系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产品的定型阶段。技术设计的合目的性、系统性、逻辑性、可操作性,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工艺性、经济性、可靠性等,都取决于这一设计阶段。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从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技术作品说明书等技术设计环节的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掌握系统、控制、流程、结构等思想和方法。
《学会生存》中写道:“懂得技术,在现代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技术方法,那么他在日常生活中会越来越依赖别人,就会减少他就业的机会。”[5]因此,培养学生形成技术意识、掌握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是通用技术课程基本的价值追求,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2.1.3 技术探究、技术原理应用的能力 技术探究包含多层次、多维度的活动,包括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假设、借助各类资源搜集相关资料、形成问题解决方法、获得问题的答案并进行问题解决结果的交流。技术探究可以促进技术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观察、思考的兴趣,造就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够独立自主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具有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探究始于问题。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明确技术如何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过程,是学生依据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选择不同方案的过程,是学生运用科学原理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的过程。问题贯穿探究的始终,学生的探究不是掌握关键技术领域,而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2.1.4 社会责任 科学技术社会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课程不能游离于社会历史之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是学科课程必备的价值追求。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培养有责任心的公民,不仅要适应现实的科技革命的需要,而且要适应21 世纪科技发展的未来要求。“现在威胁着我们生存的所有问题中,没有一个是传统文化所创造出来的,而是由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6]因此,要培养作为技术使用者的责任意识。技术使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噪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不平衡、都市拥挤等,要求使用者顺应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通用技术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情境、问题、活动等逐渐认识到地球上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个人、环境和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与负责能力。技术的革新者和创造者要让学生认识到,技术活动应符合一定的价值规范和质量标准,技术设计目标的实现要以符合人类应然知识的要求为前提。科技教育不只强调学会生存,更要注重学会关心,形成与技术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1.5 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 技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贯穿通用技术课程始终,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性质,形成积极的技术价值观;认识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理解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变化,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使用技术的意识;理解技术性质与发展历史,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体验技术探究、技术革新活动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2 工具价值
课程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紧密联系。尽管我国采用分科教育体系,各科追求各自的实质性价值,即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积累。但在潜移默化中,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思维的养成、观念的转变等工具价值也应运而生。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工具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2.2.1 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的高级形态,使人类不断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说到底,创新思维必须是出“新”的思维,是人们面对新的问题和领域,运用新的认识方法,开创新的认识成果的思维。受课程传统影响,我国普通高中特别强调学术课程,轻视活动课程;强调普通课程,轻视职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普遍遵循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用技术课程以其特有的实践性、创造性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
2.2.2 丰富学习过程 在当前中小学的教育现实中,学习的过程属性往往被遮蔽了,对象化的知识学习、教师流程化的教学过程以及对单一学习结果的过度追求,都是遮蔽学习的过程属性的具体表现[7]。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从项目的选题到产品的获得,经历无数次的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经历无数次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运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才达到预期目标[8]。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伴随其中,分析、综合、联想、比较、抽象、概括、应用等思维方式综合运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
2.2.3 促进职业规划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做过一个全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9]。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这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通用技术课程在开设“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增设“技术与生活”“技术与工程”“技术与职业”“技术与创造”等系列选修课程。其中,“技术与职业”系列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从高中阶段学生的职业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通用技能储备出发,开设“技术与职业探索”“职业技术基础”模块[10],目的是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
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
通用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是本体价值的延伸,是通用技术课程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具体来讲,表现在三个方面:提升技术能力、传承技术文化和培养技术人才。
3.1 提升个体技术能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邓小平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这就指出了教育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提升技术能力,“技术能力是一种自主地作出技术选择、采用和改进所选的技术和产品,并最终内生地创造出新技术的能力”[1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着力于提升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有理念、会设计、能动手、善创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程学习中,学生掌握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领悟基本的技术思想,这些可以为未来国家实现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3.2 传承社会技术文化
技术是人类实现目的的手段,技术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互动方式,并体现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上。技术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中技术所蕴含的经济、道德、法律、伦理、心理、环境、审美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将使学生深化技术认识、开阔文化视野。技术文化渗透于人类的一切文化存在之中,并影响着各种生存环境。学生在运用技术、设计与制作技术产品或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并渗透技术思想方法、技能技巧、审美观念、规范制度、道德信仰等,使文化内化于技术产品中。
3.3 培养技术人才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是融品德、知识、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一类人才主要通过高中阶段教育产生[12]。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可以把不同的学科联系和统一起来,将科学、技术和社会融合,能够围绕问题解决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科学的世界观、独有的探索性与创新性、团结协作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增强集成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是技术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为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技术人才。
4 结论与思考
通用技术课程价值体系是一个伴随社会、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丰富、发展的过程。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加深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复杂性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但不难看出,真正促进技术课程价值变革的直接动力是社会政治繁荣、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经济与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技术课程的价值体系将不断发展变化。通用技术课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必须立足当今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需求,反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挥其在教育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引领和价值推动作用。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内容体系的构建内在地包含对社会、学科以及人的研究,它们是课程价值研究深入开展的构成要素,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借鉴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