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师范生课堂教学研究*

2022-04-25陈毓颖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9期
关键词:师范生智慧高职

◆陈毓颖

0 引言

进入“云物移大智”(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时代,教育正逐步走向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培养适合于21 世纪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人才更是一种新的挑战。2020年,教育部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从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支撑条件等九个方面对职业院校建设数字校园提供了指导意见[1]。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未来趋势,而智慧教育在其中更是起到积极的赋能作用[2],为高职院校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在高职师范生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新兴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学校智慧教育设施设备,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师范生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高职师范生课堂教学现状

作为未来的教师,高职师范生不仅需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需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当前不断更新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式。以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师范生课程为研究对象,师范生表现出一些特征,具体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不足、自主能力不强、在课堂中与教师互动较少等,而教师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更多是教学管理,基本完成教学进程。

1.1 课堂思维理论化

受限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思维、较单一教学环境,在现行的高职院校课堂中,教师大多还是采用PPT 的方式传播,辅以音频、视频、动画,较少使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体现出来的多是讲授式为主,片面传授专业知识和同化教学技能,实质上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转型受到技术的支持和影响,时而积极,时而犹豫不决。本着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目标,应该更多重视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多样性培育,而不是简单的循环训练。

1.2 学习资源固态化

学习资源是为实现目标,经选择后设计开发的知识、技能、经验、行为等的总和,会随着教育进程逐渐发展和丰富。学习资源是具有发展价值的教师智慧结晶,是解放和凸显学生能力的牵引线,是优化教与学过程的重要载体。学习资源是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的,但目前的情况是受到师范生未来职业的禁锢,受制于教师、课程、专家,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是动态螺旋上升的过程[3],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和品质上的改善。随着知识取向和能力取向的逐步融合,固有的学习资源没有继续孕育再生,无法支撑更多学习活动的开展,无法适应时代全面发展的要求。

1.3 学习评价局限化

学习评价是采取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方法系统搜集课堂活动中相关信息,以此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4],促进教育活动实现自我调节和良性循环,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的重要需求。而目前的高职师范生的课堂学习评价仍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部分参与;不重视学习、实践和实训的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以知识技能为主,忽视师范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以教师经验性判断为主,缺乏科学体系支撑学习。评价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标准组成,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 智慧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2.1 智慧教育的内涵

近年来,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对智慧教育展开一系列探索与研究。例如: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MEST)发布《推进智能教育战略施行计划》,向国民宣传智慧教育的建设和发展[5]。2012 年,由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环境学、教育技术学等领域的各国专家发起的“国际智慧学习环境协会”成立,《智慧学习环境国际期刊》同年创刊[6]。

与之相比,我国的智慧教育刚刚起步,祝智庭、黄荣怀等学者对智慧教育理念与智慧教育环境的体系架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开始智慧教育方面的探索[7]。2021 年,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智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为主题,更是强调了要积极发展智慧教育,培育智慧人才,引领教育现代化,以国际化视野探索全球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

钱学森先生将智慧教育理解为“大成智慧学”,提出将不同学科专业结合成一个整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学习者,不断进步发展。祝智庭等[8]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法、智慧评估的结合,智慧教师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因此,智慧教育可以认为是国家、省市、学校等利用关键的现代科学技术,为参与者、使用者提供适配性服务,由“教授知识”向“培育素养”转型,旨在培育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多元发展的人。

2.2 智慧教育为高职师范生课堂教学提供新思路

随着众多学者对智慧教育实践的探索,智慧教育的目标逐渐明确:唤醒和发展学习者智慧[9]。这与一直以来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一致。在智慧教育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思想指导下,从技术手段出发,逐步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管理体制等进行改革。传统的课堂发生变化,如表1 所示。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理论与真实情境的问题相连接,在课堂中让学生的多样性被重视并发展。

表1 智慧教育理念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2.2.1 智慧教育为课程与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其中技术从改善教育教学过程逐步走向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近年来,全国各省各校推进建设精品在线课程,促进教师研究课程内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提供共享共用的资源,同学生一起开展生成性学习活动。教师要明确角色与责任,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运用智慧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的改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让学生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通过参与、体验、活动、沟通、交互等进行知识建构,内化为自身的学习经验。

2.2.2 智慧教育契合以学生为主的目标 在智慧教育视角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当前,高职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的卓越教师。智慧教育正好顺应当代的社会诉求和政策导向,让更多信息化教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得以实践与运用,更多地关注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包括如何学习、如何协作、如何设计与解决问题、如何融合创新等能力。智慧教育可兼顾新颖性和前瞻性,让高职课堂教学发挥更多可能性,基于课程内容,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基于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拓展。智慧教育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造,得以自主表达,发散思维。

2.2.3 智慧教育可以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力 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评价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实时性的资源推送,通过数据测评分析实现对学生了解程度的判断,进行网络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利用丰富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反思等),对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活动参与度、协作程度等进行全方位评价,支持学生与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友好交互,最终让学生更好地在创新创造过程中解决问题。

3 基于智慧教育的课堂教学探索

3.1 教师角色和责任多元化

现代教育活动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开发与实施。《2021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强调:在有技术支持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责任从传递专业知识逐渐转变为构建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获得创造性探究能力和数字素养。相对于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多是一名学习资源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教师通过课程、工具、实践等将文化与技能进行系统结合,推动智慧环境中各种技术的有效应用,从知识传授慢慢转型为素养培育。教师面临的期望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每个期望中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发展,提高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3.2 学生自主学习化

马克·普伦斯基在2001 年就提出“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的概念。当前面对的学生就是数字土著,他们一出生就开始接触新信息、新技术,基于传统的内容和资源早已不适合他们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输入与输出,而是处于师生学习共同体中互相共享的部分。要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会与深度参与,让他们从参与情境中提升自主意识,包括切身体验感与融合生成性,并在教与学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生成。教师协作组建团队,梳理知识地图,联结不同层次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重构模块化学习内容。学生主动利用新媒体资源,融入智慧教育环境,参与其中并加工升华知识、作品,通过信息沟通、知识建构、共享资源等,联结更多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和资源库,提升学习兴趣。

3.3 课堂时空延伸化

打造开放式、交流互动的综合学习机制,借助智能技术手段,将教学环节中的教师、课程、知识及实践情境与学生串联起来,直接指向学生与问题、知识、情境、实践,尊重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可变化性,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程度、参与度、协作效果及展现的创新思维等的日常表现性评价[10]。依托院校平台,实现课前、课上、课后全线贯通,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搭建“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交替互评—专家评价”的成效评价机制,多维度、全过程、全覆盖地进行发展性隐式监控与评价。

4 基于智慧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以PS软件抠图学习为例

笔者所在团队执教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学校教师教育师范类课程中的公共必修课,每学年有近1 000 名师范生需要学习这门课,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正确认识教育媒体,重视并合理利用教育技术,通过实践培养媒体应用能力,本课程综合现代教学相关理论和相关媒体制作开发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融合,因此提升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公共课,学生数量多,有不同专业学科背景,课程内容体系较为复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统一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并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受到很大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合作探究性学习较少,与课程目标距离甚远。因此,笔者根据上述课堂探索三部分进行尝试,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手机端为支撑,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探索,师生的各类型数据也记录于学习平台后台,以PS 软件抠图学习为例,如表2 所示。

表2 教学实践情况:以PS 软件抠图学习为例

4.1 教师不同阶段角色变化

教师由原来的直接对PS 软件抠图工具的讲授演示变为抠图到实习素材制作,从简单任务学习模仿到不同难度的任务驱动学习。教师的活动主要是发布学习通知和任务,上传学习资源,组织线上活动,进行个别化指导,再到组织学生成果展示,把学习的主导棒交给学生,让学生能自由安排学习,根据自己实习的需要设计出有自己特点的图片素材。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加学生直接上机实践的单一方法,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提高。

4.2 学生自主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查收通知获取相关任务,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学习材料获取自己所需,如相关的课件、音视频、精品课、案例等,改变了之前对着成品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方式。从抠图工具的学习到创意图片的完成,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有真实案例的学习和操作,并且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和教师互动、同学互动的次数不断增多,参与度提高。

4.3 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

学生的学习时间由原本的课堂延长到课堂外,课堂上是教师对于重难点、疑惑点的解答,课堂外是各类型学习资源的学习和拓展,学生获得的知识变得更丰富。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课上、课下都可进行小组协作、作品评价,结合理论和实践加快对PS 软件抠图知识的内容构建。

5 结束语

卡西尔曾说过:“乌托邦的伟大使命在于,它为可能性开拓了地盘以反对对当前现实事态的消极默认。”这意味着消极迎合现实只会寸步不前,应该学会超越,以智慧教育照亮教学发展之路。信息时代的步履不停前行,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信息化建设途中应树立正确的智慧教育理念,构建智慧课堂,有助于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高职院校师范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一起增强适应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师范生智慧高职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有智慧的羊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智慧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