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欧阳修《秋声赋》赏析
2022-04-25高朋朋
□高朋朋
欧阳修(1007—1072 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文革新主要针对的是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重道轻文,甚至完全把文学看作道统之附庸的主张。欧阳修认为文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文以载道,二者应该并重,即“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
这种思想有两种含义:一是极大提升了文学形式的重要性;二是将文学形式与思想内容并重。这种思想具体到欧阳修的散文中,表现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他的散文多是有感而发,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散文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散文的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得到了极大融合提升。其中有一篇代表作《秋声赋》,通过改造原有的骈赋、律赋,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去除,创造了一种新的文赋体,使赋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文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使《秋声赋》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声赋》是欧阳修在晚年所作,虽然在这个时期他的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官场斗争和屡次遭贬也使他对官场心生厌倦。秋在古代是肃杀的象征,许多生命都在此刻终止。作者造此赋是想通过秋声告诫世人:人的一生终有起伏,不必悲秋、恨秋,而应通过对事物的体察自我反省,达到天人合一,最终实现自我的跨越和超脱。
这篇赋基本结构框架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作对比,精心布局,文章一气呵成而又不乏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有声之秋”起笔,通过一步步蓄势,写到草木经秋而凌乱败落,引申到人因为心生忧劳而身心俱疲,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凸出“无声之秋”。
文章一开始就用“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入题,采用第一人称,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作者细听,声音似雨声淅淅沥沥,又似风声萧萧飒飒,忽然又如波涛奔腾翻涌,又似狂风暴雨骤然而至,与物体相碰又发出如金铁相撞的铿锵之声,又好像奔赴敌阵的军队,衔枚迅跑,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马行进之声。作者运用种种形象化的比喻,将“无声之秋”与现实结合,将听觉中秋声的个性特点,化为了作者主观感受。
作者对童子说:“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回答:“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童子的回答,质朴简明,意境优美、含蓄。这使得作者的“悚然”与童子的朴拙稚幼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共同的秋声在不同人的眼里观感迥然不同。之所以出现如此差异,无疑与人不同的经历和遭遇直接相关。
作者在惊悚之余,就想弄明白秋声形成的缘由?“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自答曰:“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作者穷尽脑中词汇,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把秋天到来之后的形状和气质呈现眼前,其凛冽之气似乎穿透衣服直刺肌肤,其萧条之意似已围裹全身。
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对秋的描述,还从多方面入手展开了对秋的剖析和见解。“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即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古代用天地、四时之名命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这是六官。司寇掌刑法。故秋天是古代刑官行刑的季节。从五行来分,秋属金,由古代多以秋天治兵,“沙场秋点兵”,所以秋又有战争的象征。所以,秋天有悲凉肃杀死亡之气。又以音乐为喻,古人将五声(宫、商、角、徵、羽)和四时相配,秋属商,又将五行和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相配,秋主西方,秋属于商声。夷则,是七月的音律,古音分十二律,夷则为十二律之一。夷,是杀戮之意。万物由繁荣到衰败,则为自然之规律。作者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进行了剖析,人与自然相融构成社会,都是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又天生离不开人,二者高度融合统一,这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实,到这里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对现实的烦闷之感,感慨“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忧思容易使朱颜变老,乌发变白,“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这说明了作者之所以感到秋声之悲凉,原因不在秋声,而是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所致。这样的情绪和秋季气息正相统一,触景生情,才会发出这种感叹。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通过自身经历与遭遇,将“悲秋”与“忧思”融会贯通,互为表里,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此文,把写景、记事、议论、抒情熔为一炉,浑然天成。写景语言清丽而富于韵律;记事简括有法,语句圆融轻快,章法曲折变化;议论迂徐有致,节奏有张有弛;抒情节制内敛,语气轻重和谐。我们不妨打开《秋声赋》,一起来欣赏优美的文字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细细品味秋之色、秋之容、秋之气、秋之意,感悟自然与人生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