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山西省协调发展水平研究

2022-04-25周海航张杏梅

关键词:子系统全省水平

周海航, 张杏梅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明了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发展受到突出重视[2]。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3],高质量的发展必然是各方面协调化的发展,任一要素的滞后都将使得区域发展畸形、不可持续。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山西省的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省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全国的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多要素研究山西省的协调发展水平,找出发展短板,是极为必要的。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可分为协调发展内涵研究[4-5]、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协调发展空间格局研究[6]、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7]等。目前,对于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在内容上,仍偏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研究,且大多仅分析2~3个要素间的协调水平,或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研究其他要素的发展水平。如任保平等[8]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三方面研究了黄河流域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因素,并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李裕瑞等[9]构建“四化”指标研究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并分析了影响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的因素。在研究尺度上,多从国家或省级尺度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胡志强等[10]对我国31个省份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省份的短板提出发展建议。孔祥利等[11]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基于省级尺度,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分析了各个省份的城镇化发展质量与潜力。

学者们还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视角来分析区域发展水平,并提出发展对策。但大多将五者分离开来进行独立研究,从五方面一起分析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相对较少。而部分要素的协调并不能使区域整体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只有多因素协调发展,区域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有关整体的系统协调关系研究仍有待深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从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的视角出发,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山西省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及分布特征,为山西省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并为研究其他地区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北部、黄河流域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地形复杂。下辖太原、大同、朔州、忻州、阳泉、晋中、吕梁、长治、临汾、晋城、运城11个地级市,地区间发展差异巨大。由于煤炭资源丰富,长期发展以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为主,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重“量”转向重“质”的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山西省经济发展困难,甚至一度陷入停滞,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与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也不断扩大。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9年山西省及各地市《统计年鉴》[12]、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3]、生态环境公报,或根据已公布数据计算得出。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全面性、有效性、客观性和易获得性是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在参考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4],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山西省发展现状,选取了5个子系统共22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表1)。

表1 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处理与权重计算

为消除量纲影响,首先通过极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防止数据的无效化,对极差公式进行非零化处理,在0值指标后加0.001,修正后正向指标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负向指标标准化计算公式为

然后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wj。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为避免赋值法导致的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本文将使用熵值法计算权重。熵值法利用评价指标的固定值来计算得到指标的效用值,若信息熵值越高,系统结构就越均衡,差异越小;反之则差异越大[10]。具体步骤如下:

③信息冗余度计算:dj=1-ej;

式中Sj表示综合得分,m为地级市个数,n为5个子系统中的指标数量。

为了能在反映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同时准确测度5个子系统协调性,参考已有相关研究,构建了5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T=αF+βG+γH+δJ+εK,

其中D为协调发展度,T为各城市的综合发展指数,F、G、H、J、K分别表示5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α、β、γ、δ、ε为待定系数,本文认为5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对区域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故均取值为0.2。同时参考已有研究[15],对协调发展度划分为10个等级(见表2)。各类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在0~1之间,越接近1则发展水平越高,越接近0则发展水平越低[16]。

表2 协调发展度等级分类

3 结果与分析

3.1 区域各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各地市5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对比图(见图1)可以看出,山西省11个地级市间不同子系统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太原有4个子系统居全省领先,其他10市普遍偏低,或仅有个别子系统发展较好。

图1 各地市5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

3.1.1 创新发展水平

2018年山西省创新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太原市,发展指数达到0.99,在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拥有量上都大幅高于其他10地市,甚至在发明专利拥有量、经费投入方面高于其他10地市之和。处于第二梯队的地级市包括晋城、长治、晋中、大同、运城、阳泉6市,创新发展指数介于0.07~0.11,有较大发展潜力。晋城、运城两地区的R&D经费投入强度均高于山西全省的平均水平,表明当地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较高。临汾、忻州、吕梁、朔州4市处于第三梯队,创新发展指数介于0.015~0.030,无论经费投入还是成果产出都较低。R&D经费投入强度最低的朔州仅为太原的6%,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最低的吕梁市仅为太原市的4.3%,表明这些地区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足。

3.1.2 协调发展水平

省内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最高的太原达0.99,远高于其他10个地市。处于第二梯队的有阳泉、晋城、大同、朔州4个地市,协调发展水平介于0.40~0.59之间。这些地区城镇化率较高,仅次于太原,且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有长治、晋中、临汾、运城、忻州、吕梁6市,协调发展水平介于0.07~0.33。这些地区大都城市化率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3.1.3 绿色发展水平

各地级市间的绿色发展水平指数相对差异较小,且大都发展较差。晋东南的长治、晋城两市绿色发展水平最高,朔州、忻州、阳泉、大同、晋中、吕梁、运城7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处于全省中游水平,最低的是临汾、太原二市,这两市空气质量多年都居于我国倒数前十。从分布上看,晋东南、晋北地区的环境质量要优于晋中、晋南地区。主要由于晋东南的长治、晋城地处太行山区,降雨较多,森林覆盖率高;晋北的大同、朔州紧邻内蒙古,大风天气多,污染物扩散条件好,因而空气质量佳。而晋中、晋南多盆地,污染物不易扩散,且人口稠密,开发强度大,工业结构偏重,空气、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导致绿色发展水平最低。

3.1.4 开放发展水平

太原开放水平最高,指数达0.67;晋中、吕梁、大同3市处于第二梯队。晋中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以及诸多大院等特色景区,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旅游外汇收入全省最高;大同拥有云冈石窟,同样吸引了诸多外来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仅次于晋中和太原。其余7市处于第三梯队。这些地区在各子系统发展水平中优势不突出,甚至存在较多不足,缺乏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故开放发展水平较低。

3.1.5 共享发展水平

共享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太原、阳泉2市,指数分别为0.79和0.66。其次是大同、朔州、晋城、晋中4市,介于0.32~0.46。最低的是临汾、运城、吕梁、忻州、长治5市,均低于0.27。而共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城镇化率也较高。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多山区广布,或为农业大市,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且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缓慢。

3.2 5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

根据各地区5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指数,可以发现,山西省整体发展水平较差,且不同地区间差异巨大。依据协调发展度等级分类(见表2),全省11个地级市可以划为4个等级,分布见图2。

图2 山西省协调发展水平分布

第一等级是太原市,协调发展度达0.77,远高于其他10市,属于中度协调水平。太原市科创型企业较多,创新成果丰富,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差距较小,发展较为协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远低于全国的2.68;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为1.61,低于全国平均的2.15。三产所占比重大于60%,结构合理。整体上开放水平高,进出口总额占全市GDP的28%,约为山西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0%。但在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和旅游外汇收入上并不领先。共享发展水平高,但很多方面仍落后于同等级其他城市。如人均财政支出不足全国的80%,万人拥有中小学教师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等级包括晋中、大同、晋城3市,协调发展指数介于0.41~0.44,分别为0.434、0.425、0.420,处于濒临失调状态。3市在不同子系统的发展上各有优劣,表现出低水平均衡。晋中开放发展水平较高,得益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及诸多大院等旅游景区,吸引了很多境外游客,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的37.5%。大同市共享发展水平较好,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公共汽车数、教师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居全省第一,但由于地表水质差、森林覆盖率低,导致绿色发展水平一般。晋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得益于当地超过40%的森林覆盖率,但其空气质量居全省倒数。

第三等级包括长治、阳泉、运城3市,5个子系统的综合协调发展度介于0.32~0.39,分别为0.38、0.34、0.32,已经处于轻度失调状态。这3市的各个子系统发展水平表现为两极分化态势。长治市绿色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地表水质优良比例、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居居全省前列,表明当地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但其共享发展水平全省最低,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不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阳泉市协调发展水平和共享发展水平仅次于太原,城镇化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9%,在全省最早实现全员脱贫,但开放发展水平全省最低,外商投资占比、旅游外汇收入均居全省末尾。运城市各项发展均不突出,全省人口最多,但人均GDP最少,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43%,发展水平较低。

第四等级为朔州、吕梁、临汾、忻州4市,协调发展指数处于0.25~0.27,分别为0.27、0.27、0.26、0.25,属于中度失调。4市发展水平无突出项,但都至少有一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处于全省最差位置。朔州市创新发展水平和开放发展水平均居全省末位,R&D经费投入强度低、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比重低,表明当地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地方政府对创新发展不够重视。吕梁市创新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水平居全省末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0.8件,相当于全省人均的1/4,全国的1/20。城乡收入比、消费比均高于全省、全国水平,表明城乡发展差异巨大。从其内部看,人均GDP最高的孝义市达77 251元,是最低的石楼县的8.4倍,区域发展极不协调。第三产业占比仅34%,第二产业超过60%,产业结构偏重。吕梁市大部分处于吕梁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但钢铁、煤炭等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导致水源污染严重。根据2018年生态环境部的统计,吕梁市是全国地表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大部分河流污染物质超标。由于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也居全省末位。共享发展水平较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不足。临汾市绿色发展水平全省最低。受地形和产业结构影响,临汾空气质量长年居全国倒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人均GDP仅3.21万元,不及全国的一半,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仅为全省的75%,且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仅占2.9‰,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忻州市横跨太行山与吕梁山,山地面积占87%,又是汾河、滹沱河的发源地,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余4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则很低,城乡居民收入比超过3.4,城乡发展严重不协调;贫困发生率高,每万人拥有的医疗、交通等资源全省最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分析不同地区发展现状,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上山西省协调发展水平低且不同地市间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山西中部、东南部太行山区优于晋南及西部吕梁山区。目前全省尚无各方面都发展好的地区,各地市都有发展短板。全省仅太原市5个子系统间的协调水平较高,实现了中度协调,而轻度、中度失调的地市多达7个,占2/3。

(2)创新发展水平方面,太原远高于其他10个地区,创新型企业多,高校数量多,R&D经费投入强度大,对地区经济带动作用强。协调发展方面,各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与人均GDP都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而山区较多的地区则协调发展水平低。绿色发展方面,处于山区的地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处于盆地地市的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越严重,绿色发展水平越低。开放发展方面,太原及周边地区、拥有知名旅游资源的地区开放发展水平更高。共享发展方面,发展水平与地区城市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市共享发展水平也更高。

为了提高地区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山西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更高质量、更协调的发展,通过对11个地市综合协调水平的分析,了解短板,本文提出以下针对性措施:

(1)创新发展方面,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更大的力度进行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汇聚智力资源。太原市应树立更高的目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落户,产出更多创新成果,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发展程度高的地区要提高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太原市可利用自身的辐射能力,促进周边地区晋中、忻州、吕梁等地级市的发展,增强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实力。各地应立足于自身能源资源等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在能源优化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壮大,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各地区应加大科学技术投入,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2)协调发展方面,太行山、吕梁山区应充分发掘、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杂粮生产加工等绿色、特色产业,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同时,政府应因地施策,加大对发展落后县市的财政支持,引导产业培育,提高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农场,做优区域特色品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建立平川县与山区县对口帮扶机制,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3)绿色发展方面,各地市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大“两山七河一流域”地区生态恢复和治理力度,并进行常态化监督巡查。督促企业完善废水处理设施,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风能、光伏、氢能等新能源,逐步减少煤炭消耗量,改善产业机构。加快工矿废弃地综合治理,逐步恢复生态。

(4)开放发展方面,各地市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抓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机遇,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完善现代基础设施,改善地区投资环境,学习沿海地区开放经验,创建自贸区。积极参加进出口博览会等活动,承办行业发展论坛、峰会,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外资。同时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与优势企业开展交流合作,积极“走出去”,以开放促发展。

(5)共享发展方面,应及时补齐短板,完善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引进更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社会就业、养老等保险保障力度,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

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破除“唯GDP”论,注重多方面协调发展,只有5个子系统实现协调,才能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子系统全省水平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张水平作品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作家葛水平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