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中小学校园的传播策略
2022-04-25王文君
□ 王文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和“魂”。 用“传承中华文明, 弘扬民族文化” 的思想指导教育工作,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 是基础教育事业健康、 全面、 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 因此, 让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走入校园、 融入校园、 扎根校园, 不仅是我省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也是我省文化育人的必然选择。
一、 现实情况
1.顶层设计的完善与推进
21 世纪以来,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 不断加强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2004 年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 “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 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 中提出: “‘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的要求, 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2017 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中强调: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 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 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1 年8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的第四点关于“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 中强调: “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 鼓励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
2.传承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从2010 年起, 全国各地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 的文件要求, 组织申报推荐工作。 湖南省分别在2011年、 2018 年的两批申报中获批45 所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见下表:
2011 年湖南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汇总表
2018 年湖南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汇总表
12 岳阳市平江县伍市镇时丰中学(九龙舞)13 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小学(巴陵戏)14 岳阳市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临湘市花鼓戏)15 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常德丝弦)16 常德市澧县第一完全小学(竹笛)17 常德市武陵区工农小学(民乐)18 常德市鼎城区尧天坪镇中学(传统民间艺术)19 常德市武陵区金丹实验学校(合唱)20 永州市冷水滩区舜德小学(传统乡土艺术)21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靖州苗族歌)22 怀化市铁路第一小学(民族民间艺术)23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中心小学(芦笙)24 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中心小学(摆手舞)25 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苗族鼓舞)26 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苗鼓)27 娄底市第二完全小学(戏曲、 民族民间舞蹈)28 娄底市娄星区蛇形山镇光辉小学(木偶戏)
以上表格信息反映了湖南省获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数量明显增多,且申报项目更加丰富。 但是, 获批的45 所学校, 城市学校居多, 乡镇与农村学校少。
从2013 年起, 教育部开展建设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的项目。 其中, 湖南省的常宁市、 华容县、 新宁县申报获批。 这些试验县积极创新艺术教育形式与内容, 将当地富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相融合, 为更好地传承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的途径。 2018 年至2020 年, 教育部支持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其中, 中南大学的瑶族长鼓舞与湖南师范大学的花鼓戏获批立项。 这些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目标, 进行传统文化的多课堂建设。 如中南大学不仅开发了长鼓舞的普及教材与创意产品, 还积极向周边中小学校进行传播, 产生很好的联动效应。
3.教育形式的丰富与拓展
一是演出活动。 自2006 年起, 湖南省各地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2019 年11 月, 邵阳市隆回县举办了高雅艺术走进当地中学的专场演出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师生们艺术审美素养, 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更增强了艺术育人效果。 同时, 坚持举办中小学生的艺术展演活动。 在湖南省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 张家界市慈利县第四中学参赛作品《澧水排歌》 以及湘西永顺第二中学参赛作品《土家颂歌》 富有民族特色, 获得一致好评。 二是学术讲座。 各地中小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知识讲座与名家讲座, 学校师生反响不错。 如岳阳市君山小学开展《君山省级非遗项目》 知识讲座, 株洲市天台小学开展的“戏韵湖南” 名家讲座等。 三是教育实践。 2021 年9 月, 湖南省雨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教育活动, 在枫树山莲湖小学、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等学校开设特色课程。 还有长沙市、 常德市、 衡阳市、 益阳市、 娄底市等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开展“戏曲进校园” 活动, 均获得良好反响。
二、 主要问题
湖南各地孕育了内容丰富、 品种多样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这些珍贵的音乐资源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精神食粮, 也是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补充。 尤其是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 许多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及讲座, 成绩斐然, 效果显著。 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 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学校校园活动, 更多停留于一些直观展示、 艺术交流等宣传层面, 鲜少或还没有形成系统化、 长效性的日常管理制度。 有些学校申报项目时非常热情, 项目后期建设却后继乏力。 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校园的渗透如果缺乏深度思考, 就不可能形成纵深、 持久的发展。
2.课程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 湖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存在不足。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两个方面的问题导致湖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充分融入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 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学校,因师资、 设施等原因, 学校无法正常保证音乐课程教学, 更无力开发特色音乐课程。
3.教师素养有待完善
课堂是教学的基础, 教师素养决定教学质量。 开展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进校园工作, 不是一句宣传口号, 更不是一个形式“走秀”。 这项工作的现实意义在于, 让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真正走进校园、 融入校园, 才可生根发芽、 生生不息。 因此, 参与这项工作的教师群体身负重担, 责无旁贷。 目前, 湖南省各地中小学校的教师素质差异较大。 城市学校的音乐教师素质普遍较高, 尤其许多年轻的音乐教师素质高、 能力强、 肯学习; 城市学校的音乐教师在开发地方音乐资源方面, 表现更加积极。 而乡镇学校、 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有专职教师, 也有兼职教师, 学历结构、 专业层次、 年龄身份等存在不足, 教师接受新事物、 吸收新知识的主观意识不强, 专业能力较差。
三、 传播策略
1.加强制度管理与平台建设
一是制度管理。 湖南中小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规范、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与管理工作。 从制定实施到日常管理, 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真正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引入校园、 融入校园, 以唤醒文化自觉, 确立文化地位, 深化文化传承。 二是平台建设。 湖南中小学校积极探索湖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推广经验与渠道, 创新教育形式, 丰富学习内涵。 如组织学生开展“戏动城乡” “舞动城乡” 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中小学戏剧节、 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比赛, 建立“一校一品牌、 一校一特色” 的发展新格局。
2.促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
一是课程建设。 学校需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 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将湖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之中。 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成长规律, 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之中感受文化魅力, 体验艺术风格。 二是教材开发。 学校可因地制宜, 合理、 科学挖掘地方传统艺术特色与资源, 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 提升教学质量, 打造特色课程、 品牌课程。
3.提高教师素质与条件保障
一是教师素质。 各级地方政府、 学校领导重视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 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落地见效。 通过扩充教师队伍, 提升教师地位, 强化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和跟踪管理工作。 为教师的专业能力、 综合素质提升开辟新的渠道。 学校音乐教师一方面调整教学方式, 一方面积极学习。 请民间艺人进校园、 入课堂, 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与艺术实践, 真正从思想上、 情感上主动推进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播, 弘扬湖南优秀传统的音乐文化。 二是条件保障。 当地政府根据具体情况, 设立专项文化经费, 用于中小学的艺术展演、 专家指导、 设施建设等各项活动。 以限期的方式, 将音乐教学配套设施按时配备到各级学校, 尤其是向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进行政策倾斜, 帮助这些学校解决实际困难, 突破发展瓶颈。
让湖南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校园, 是将当地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与课程教学、 艺术实践有机结合, 形成整合型、 融入式的新型学习样态。 这样的传承与传播, 不仅是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训练、 文化的渗透, 而且还是在课堂、 实践之中,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去亲自体验、 理解真实的音乐文化场景, 以获得认同感, 产生自豪感, 提高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