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风险防治模型的构建
2022-04-25文图连福局陈首华
文图|连福局 陈首华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属丘陵地带,公路通车里程达14639公里,其中,乡道、村道路约占71.6%。乡道、村道路与国省县干线相接形成大量、类型各异的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冲突突出。2016年至2021年,三明市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量占比61.18%,其中,72.47%事故发生在农村公路平交路口。笔者通过走访调查、车辆流量、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统计分析、实地筛查,结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规范,提出了构建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风险防治模型,供参考。
一、保证行车视距
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风险除交通参与者“停等让行”安全意识较薄弱外,路口行车安全视距不良占多数。因此,保证良好的行车视距至关重要。行车视距测定方法有:
(一)一般视距三角形确定方法。一是根据相交公路设计时速,按表1确定停车视距。二是找出最危险冲突点。对十字形交叉口,最危险冲突点为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中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直行车道的中线交叉点。对T形(或Y形)交叉口,最危险冲突点为直行道路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的中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一条左转车道的中线的交叉点。三是从最危险冲突点向后沿中线各量取停车视距。四是连接停车视距末端构成通视三角区。
表1 停车视距和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值
(二)主路和次路交叉时视距三角形的确定方法。条件受限制不能保证由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三角区时,应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主要公路边车道中心线5至7米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
二、合理设置信号灯
满足设置信号灯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路口交通流量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1.观测记录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量超过表2的路口。2.观测路口任意连续8小时的机动车平均小时流量,流量超过表3的路口。
表2 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
表3 路口任意连续8小时的机动车小时流量
(二)路口交通事故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1.三年内平均每年发生5次以上交通事故,从事故原因分析通过设置信号灯可避免发生事故的路口。2.三年内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以上死亡交通事故的路口。
(三)路口综合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1.当路口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条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达80%的。2.对于畸形或多路交叉的路口,未进行合理交通渠化的。3.在不具备条件1的,但因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易造成拥堵或交通事故的路口。
三、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模型数据资源包括“农村四好公路”基础台账、国省干线流量、支路农村群众出行规律摸排统计、支路上出行车辆种类和驾驶人信息、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事故信息、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交通违法信息等。
构建模型算法Y=$AI(Q,X,T),其中Y为评价值,参数:权重系数Q,评价因子X,时间为T。对一个时段内(T)的交通秩序,百车事故率、百车违法率、路口安全隐患等评价因子(X)量化赋值,按40%、30%、20%、10%比例系数综合计算,产生评价分值(Y),分值从低到高构建“红、橙、黄、蓝”四色不同等级风险库。
蓝色库:路口视距安全距离,交通标志、标线清晰,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强,未发生交通事故。(90≤Y≤100,Q为正数恒量,T≥180 days)。
黄色库: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完善,安全视距受到一定影响,设置广角镜有效消除。(75≤Y<90,Q为0至1的正数变量,T≤90 days)。
橙色库:通过标志标线分离交通冲突点、进行必要的警示和提醒。清除通视三角区和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内的障碍物,确实难以移除的,通过采取其他措施来消除安全隐患。控制行车速度,主路施划振荡标线、支路设置减速丘,同时完善相应标志。强化警示提醒,设置交叉路口标志,如停车让行、减速让行、闪光警告信号灯等。(60≤Y<75,Q为-1至0的负数变量,T ≤ 30 days)。
红色库:需设置信号灯。无法移除山体、建筑物障碍物,视距影响大。发生亡人事故,事故频发,交通秩序差。(Y<60,Q为负数恒量,T≤30 days)。
运用农村平交路口安全风险模型,可建立四色安全风险库,做到底子清、项目明,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可实现“红、橙”库向“黄、蓝”库降级转化,有效推动政府协同共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为打造农村地区致富路、幸福路、乡村振兴路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