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缓解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
2022-04-25王晓娣刘津京
郭 晶,王晓娣,智 慧,刘津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四科,北京,100078)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下肢的表现,由于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下肢麻木、间歇性破行、疼痛等,严重时患者甚至在睡眠过程中痛醒或抱膝而坐,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1-2]。药物不能缓解或完全控制疼痛,并且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耐受性差[3]。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就诊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寒凝血瘀型属于中医“脱疽”范畴[4],主要以肢体发凉怕冷、疼痛,肢端、小腿有瘀斑,或足底呈紫红色、青紫色。舌有瘀斑或舌质绛,脉弦涩。
艾灸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药物的作用,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引热外行、防止保健的作用,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艾灸可以温经散寒、消瘀散结,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疼痛有较好的干预效果[5]。灸法是最古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治疗范围广,操作方便[6-7]。本研究运用艾灸缓解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四科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寒凝血瘀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寒凝血瘀型;②经疼痛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定,VAS评分>4分;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66.00±4.50);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9~89岁,平均(65.00±5.1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辨证遵医嘱给予活血化瘀输液及口服中药治疗。①生活护理:告知患者注意休息,生活起居有规律,要终身戒烟。②患肢护理:注意防止肢体碰伤、刺伤、压伤及擦伤。鞋袜大小合适,舒适为度,注意肢体保暖。患肢未破溃时,每日用温水浸泡,禁用过热、过冷的水用力擦洗。有足癣者及时治疗。修剪指甲时防止损伤,足部有嵌甲、鸡眼亦不宜随意用药或处理。患肢已有溃疡者,应按医嘱进行换药,动作要轻,且不宜乱用腐蚀性药物。③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方面,嘱患者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饮食,控制体质量,多食用富含植物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少食富含脂肪及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部、肥肉、鱼子、蛋黄等,避免暴饮暴食及食用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豆制品,严格戒烟戒酒。④心理护理:情志在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易产生严重的焦虑及恐惧,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意义重大。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给予细心照顾,安慰鼓励患者,鼓励其振作精神,使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艾灸。艾灸操作方法:采用回旋灸的方法,用点燃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选取三阴交、足三里、解溪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 min,1次/d。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分别于第1天(干预前)和第5天(干预后)评估1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分
干预前组别n t P干预后5.61±1.08 5.79±0.99-0.605 0.548观察组对照组30 30 5.874 1.033<0.001 0.305 t P 3.91±1.16 5.54±0.88-5.512<0.001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属中医“脱疽”范畴[8],以初起肢冷麻木,后期趾节坏死脱落,黑腐溃烂,创口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因先天不足,正气虚弱,寒湿之邪侵袭,瘀阻脉络,气血不畅,甚或痹阻不通所致。中医外治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直接作用于穴位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阴阳,对疼痛的治疗疗效确切[9],艾灸即是其中的一种有效疗法。艾灸利用艾叶药物活血化瘀加温热之力于穴位及经络,能使机体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并能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因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10-11]。本研究探讨了艾灸缓解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实施艾灸,能进一步缓解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寒凝血瘀型患者疼痛,且艾灸安全、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患者接受程度高,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