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历程及创新趋势

2022-04-25周雪冰苏艳炜郑绍江徐俊华强明礼

包装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式家具传统

周雪冰,苏艳炜,郑绍江,徐俊华,强明礼

(西南林业大学,昆明 65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传统家具的形式、功能、结构、材料等发生了诸多变化,并逐渐从失落走向辉煌,从国内走向国际,最终形成了特色显著的当代传统家具体系。其中家具界人士开展的源源不断的创新功不可没。这些创新表现为学术界从造型、装饰、结构、功能、技术、文化等角度,对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方法、理念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和研究[1-3];产业界则不遗余力地开展了传统家具的创新实践,创造出众多形式新颖、功能完备的当代传统家具产品和品牌。

创新的历史与创新本身同等重要。时至今日,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已有70 年的历程,人们在坚持对当代传统家具“创新本身”,即“如何创新”进行研究的同时,也理应对创新历程进行及时梳理和总结。这既有利于建构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脉络,把握创新趋势,理解创新逻辑,也有利于人们继往开来,拓展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中国当代传统家具释义

中国当代传统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一部分,泛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具有传统精神和气质的家具产品。她是一个开放的、兼容并包的家具范畴和体系,包含高仿型传统家具、改良型传统家具和创新型传统家具3 种类型。

高仿型和改良型传统家具的参考对象都是古代传统家具(主要指明清家具)中的经典款式,其制作群体多为传统家具匠人。前者是对这些经典款式的高度还原,后者则是为了迎合当代需求而对经典款式的适当调整,但基本保持了古代传统家具的整体制式与神韵,见图1。创新型传统家具的参考对象是一切与传统相关的“物”与“象”,她以“中式”风格和“传统”特质为主体基调,同时又吸收和融合了诸多“国际”理念和“现代”精神,她是设计者在“当代”时空背景下,基于对“传统”的“向往”与“想象”,继而以家具为载体所展开的“构思”与“表达”,见图2。

图1 改良型传统家具Fig.1 Improved traditional furniture

图2 创新型传统家具Fig.2 Innovative traditional furniture

由于文中重点探讨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历程,因此创新型传统家具是重点研究对象。需要说明的是,“创新型传统家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述方式,如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及之前称其为“中式家具新款式”;在20 世纪90 年代则称其为“现代中式家具”;至21 世纪前10 年,“新中式家具”成为其代名词。同样,“当代传统家具创新”也有“红木家具现代化”“传统家具现代化”“新中式家具设计”等不同的表述方式。虽然这些表述方式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基本指向是一致的。

2 中国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历程

2.1 形单影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30 年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失落期

1949—1959 年,中国家具延续了民国时期的家具体系,海派家具继续流行,传统家具也处于自在发展状态。1960—1969 年,我国自主设计的套装家具成为时尚,传统家具受到冷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 年间,传统家具基本处于“失语”状态,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处于失落期。但失落并不意味着如某些研究者所言的停滞,这一时期仍产生了一些创新型传统家具产品。如1958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人民大会堂接待厅设计的沙发与茶几[4],见图3;1969 年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厂以“梅花欢喜漫天雪”为主题为天安门城楼休息室设计的电视柜,见图4。从其形式与功能的设计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设计者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而进行的探索与创新。

图3 人民大会堂接待厅沙发Fig.3 Sofa in reception hall of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图4 天安门城楼休息室里的电视柜Fig.4 TV cabinet in Tiananmen Gate Tower

总之这一时期的传统家具创新屈指可数,属于偶发性而非持续性的创新,因此也未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它们像是形单影只的石子,尚未激起浪花便迅速淹没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

2.2 蓄势待发——20 世纪80 年代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萌动期

改革开放以后,一股“文化热”席卷全国[5],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和反思“传统”与“现代”这对矛盾,并逐步使“传统”从过去的束缚下解脱出来,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复兴由此拉开帷幕。

改革开放也为我国家具工业注入了新的驱动力。国内原有的木器厂、家具厂,与沿海地区新成立的家具公司,以及散落在各地的家具作坊,初步组成了相对完整的家具工业体系。同时,中国传统家具(主要指明清家具)也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收藏界的追逐而重新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内的一些硬木家具厂(如北京硬木家具厂)、木器厂(如上海木器厂、南京木器厂等)、红木家具作坊等也恢复了传统家具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这一时期,一些林业院校设立了家具专业,开始了专业人才的培养[6]。但这些人才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未能对传统家具研发起到主导作用。传统家具匠人则往往既是传统家具的“设计者”,也是传统家具的“制作者”。不过,匠人们在“传统的就是正确的”观念影响下,多是对古代传统家具经典款式进行模仿或轻度改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居住格局等的变化,这些过于传统的家具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当时消费市场求新求异的需求。

总体而言,20 世纪80 年代并未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传统家具创新。但是现代家具工业体系的形成与传统文化复兴为传统家具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求新求异的市场需求为传统家具创新注入了强力催化剂,专业人才的培养则为传统家具创新积蓄了新生力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犹如草木萌动,蓄势待发。

2.3 崭露头角——20 世纪90 年代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发轫期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家具界开始对中国传统家具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探索。创新实践方面,一些家具企业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加工装备,结合现代的设计理论、方法,创造出不少影响深远的创新型传统家具产品。如1992 年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的联邦椅(见图5)、1999 年顺德三有家具有限公司的“明清风韵”卧室系列家具、1999 年吴明光先生设计的“明概念”官帽椅等。理论探索方面,杨皋[7]、汤泳等[8]学者率先对红木家具的功能、结构、舒适度、装饰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建议,汤泳还提出了“局部模拟法”“抽象法”“现代词汇传统句式”和“色彩变化法”等创新方法。

图5 联邦椅Fig.5 Lianbang chair

总体来看,20 世纪90 年代从事传统家具创新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较少,力量相对薄弱,研发的产品款式种类不多,产品的更新速度较慢,产品体系尚不完善,理论探索尚不深入,属于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发轫期。但是,这一时期的创新型传统家具产品多是由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设计师,连同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一起,经过较长周期的设计、生产和评价而得出的设计结果,普遍具有较高的设计质量,也因此而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意义重大的创新理论和实践唤起了国人对原创设计的重视,从价值取向和观念方法层面为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开辟了新的方向[9],是对中国传统家具创新的伟大反思与探索。

自此,一股强劲的中国传统家具“创新热”悄然而起。

2.4 百家争鸣——21 世纪前10 年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蓬勃期

21 世纪前10 年,一批有影响力的学者开展了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研究。胡景初提出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功能时尚化、材料多样化、结构拆装化、生产现代化、装饰符号化、观念现代化的设计思路。林作新[10]提出了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概念,主张利用中国传统家具造型元素的重构进行现代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张响三[11]认为在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创新方式上应重视材料及工艺的革新。张帝树[12]认为传统家具创新应体现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价值。刘文金[13]提出并阐释了新中式家具的概念,并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普遍认同和推广。此后,众多学者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中式”家具内涵及其设计途径、方法、理念等方面的重要文章[14-19]。上述研究丰富了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理论,是21 世纪前10 年学界对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早期探索与集体发声,这些开创性研究对业界开展传统家具创新实践产生了重大的指导意义。

这一时期,无论是传统的红木家具企业,还是以西式或现代产品为主的家具企业,有许多都纷纷投入新中式家具产品的研发中。2001 年,青木堂家具品牌推出了由卢圆华设计的“大器·天生”系列家具产品。2003 年,温州澳珀家具有限公司的朱小杰设计出清水椅、蝶椅、伴侣几等系列家具产品。伴侣几的设计秉承生态主义理念,利用乌金木原有的截面形状和截面纹理体现出浓厚的自然气息和传统意蕴,见图6。张滨于2005—2006 年间为演绎中华家具品牌相继设计出“春秋”“清流”“元曲”和“绝代风华”等多个系列的家具产品(见图7);之后,又受荣麟世佳公司委托,设计了“京瓷”“槟榔”2 个系列的家具产品,见图8。半木家具品牌设计师吕永忠自2006年开始独立研发了“行走”“清风”系列家具产品,其中“片舟”几凳于2008 年荣获EDIDA 国际设计大奖中国区“年度最佳家具”奖,见图9。2002—2008年间,艺术家邵帆也跨界设计了“我是谁”“曲苑荷风”“圈”“凭几”等一系列具有艺术性和反思性的新中式座椅[20],见图10。这些优秀的新中式家具产品是设计者以家具为载体,对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情境下的深情流露与表达。它们以其新颖的造型、实用的功能、传统的气质、多元的品类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新中式家具产品体系,迎合并引领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同时又在学界和业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图6 伴侣几Fig.6 Companion table

图7 清流系列:罗汉床Fig.7 Qingliu series: Luohan bed

图8 京瓷系列:休闲椅Fig.8 Kyocera series: Leisure chair

图9 “片舟”几凳Fig.9 "Pianzhou" stool

图10 红漆楸木椅Fig.10 Red lacquer catalpa chair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家具展览会规模日趋壮大和繁荣,形成了以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上海)三大展会为主,其他家具展会为辅的展会体系,为当代传统家具创新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展示和推广平台。在各大家具展会中,新中式家具品牌的展位往往成为原创设计阵地,其展位数量逐年增加。部分展会还设有家具设计竞赛,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家具设计大赛、深圳家具设计大赛、“乐从”杯家具设计大赛等。这些设计大赛激发了青年学生和设计师的创作热情,孕育出众多以传统家具为题材进行创新的家具设计作品[21]。

21 世纪前10 年的传统家具创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创新品牌及产品的数量猛增;二是创新频率高;三是创新途径多元化;四是创新队伍扩大化、专业化。总之,这一时期的传统家具创新朝气蓬勃,轰轰烈烈,并在学界和业界的“百家争鸣”中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

2.5 驰名中外——21 世纪20 年代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风发期

在21 世纪前10 年传统家具的创新背后,也产生了“符号化现象泛滥”“同质化现象严重”“模仿或抄袭成风”“唯材质论盛行”“明清家具崇拜”“传统精神异化”等诸多问题,并于21 世纪20 年代引发了家具界对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批评和反思。

有学者对创新过程中的“传统元素堆砌和拼贴”展开了批评,认为过度的符号化有违传统造物逻辑和精神,传统家具创新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之上[22-25]。有学者就创新过程中的“唯材质论”进行了批评,认为传统家具创新应回到形美、工良、材精的本质上来[26-29]。也有学者对市场过度崇拜和吹捧明清家具,以及在传统家具创新中过多地以明清家具为原型,从而导致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认为对明清家具应保持理性态度,在传统家具创新过程中,不仅可以明清家具为创作原型,还可从其他时期的传统家具,甚至家具之外的其他传统物象中探寻设计元素[30-34]。还有学者对学术研究中过度和歪曲解读传统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过程中随意套用传统思想的现象进行了批评[35-37]。少数学者通过设计实践对创新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反思,图11—12 中,笔者通过“请上座”系列座椅的设计,展开了对当代传统家具创新中过多地“重复”和“崇拜”明式家具,继而导致其产生“失位”现象的批评与反思[37]。

图11 请上座:交椅Fig.11 Please take a high seat: An ancient folding chair

图12 请上座:官帽椅Fig.12 Please take a high seat: Official hat chair

受反思思潮、经济危机和家具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家具产业界也放缓了产品研发速度,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新中式”的内涵和价值,以理性而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设计出一批具有现代感和国际化的新中式家具产品。如济南优再社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U+”家具品牌、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 年推出的“东方荟”家具品牌(见图13)、曲美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 年推出的“万物”家具品牌(见图14)、左右家私有限公司于2015 年推出的“左右乾坤”家具品牌等。它们大多在具有极简造型的同时,也蕴含着内敛而含蓄的传统气质。

图13 东方荟:躺椅Fig.13 Dongfanghui: Deck chai

图14 万物:圈椅Fig.14 Wanwu: Round-backed armchair

同时,一些以新中式家具产品为主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也开始彰显出较大的影响力,如付军民的“平仄”(见图15)、蒋琼耳的“上下”、陈燕飞的“璞素”、候正光的“多少”、袁媛的“如翌”、温浩的“先生活”(见图16)、赵雷的“木智工坊”、卢志荣的“一方”等。这些独立设计师大多经历了专业的教育和训练,有些是国内家具或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生,有些还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有些则是高校的专业教师。他们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科学的设计方法注入家具设计中,使他们的新中式家具产品体现出较强的概念性和前卫感,这些家具产品与市场上的主流家具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逐渐成为从家具展会到家居卖场中重要的视觉焦点和空间区域,引领了当代传统家具设计的新潮流[38]。

图15 平仄:躺椅Fig.15 Pingze: Deck chair

图16 先生活:夫子椅Fig.16 Life first: Fuzi chair

在这一时期对传统家具的创新中,设计师不仅以传统家具、建筑、器物、山水为原型,展开了“由物到物”的创新,还以传统精神、意蕴、情境为创作途径,展开了“由象至形”的创新。藉由设计师对创作原型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拓展,加之设计观念、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多方影响,使当代中国传统家具凸显出现代化、国际化的特征。上述现象的产生标志着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开始进入理性时期。

不仅如此,这一时期,当代传统家具也开始走出国内市场,频频登上国际舞台。2009 年由朱小杰携乌金木系列新中式家具,以“当下的又是四百年前的中国家具”为题参加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此次展览引发了国际关注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际上对“中国设计”的偏见,迈出了当代传统家具走向世界的第一步。2011 年,澳珀与丹麦哥本哈根一家皮草公司合作的家具设计作品在米兰设计周展出,轰动时尚界。其中朱小杰设计的两把玫瑰椅被作为礼品赠予丹麦王子约阿希姆及王妃。借此契机,北京国际设计周和米兰设计周于2012 年建立了“友好设计周关系”“中国设计”正式拥有了走向国际舞台的入场券。同年4 月,朱小杰先生集中了国内设计师的80 把椅子,以“坐下来”为主题亮相米兰设计周[40]。这是近年来中意两国设计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流活动,也是当代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集体亮相。在此次展览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国坐具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

总之,21 世纪20 年代传统家具创新在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反思之后,涌现出一批更加成熟的设计师和新中式家具品牌。这些设计师以其国际化视野探寻到更加多元的传统家具创新途径,继而创造出大量成熟而理性的当代传统家具作品,并最终带着它们意气风发地跨出国界,走向国际,为中国设计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3 中国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趋势

3.1 产品体系愈发完善

当代传统家具经历了从单品创新到系列化创新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具有多元的形式、功能、结构、材质、色彩和装饰的产品体系。从形式上看,当代传统家具包含了厚重、奢华、轻巧、简约等多种风格的产品类型;从功能上看,它包含了能够满足当代生活方式的所有家具品类;从结构上看,它包含了实木框架结构、板式结构、板木结构等多种产品类型;此外,多元的材质、色彩和装饰也塑造出不同类型的当代传统家具产品。

3.2 创新体系愈发成熟

人员、技术和平台是当代传统家具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当代以来,随着家具设计、生产、销售和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自动化、信息化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引入,以及家居卖场、展会、博物馆等平台的搭建,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体系愈发成熟。

3.3 创新题材愈发扩展

当代传统家具创新最初以明清家具为创作原型。至21 世纪前10 年,设计者不仅顺着家具史脉往上追溯,力求从宋元、隋唐、魏晋、秦汉甚至先秦时期的家具设计中寻找、提炼设计元素;还将创作题材向传统建筑、服装、器物、山水、功夫形象等其他传统事物进行横向拓展,进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当代传统家具。图17—18 的案例是笔者以醴陵瓷和传统建筑为原型展开的创新。至21 世纪20 年代,一些设计者不满足于对传统形象的符号化表现,开始基于国际化设计理念,运用形态语义学、设计艺术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将传统文化中抽象的传统思想、观念转化为设计语言,进而以家具为载体进行具象化表达。

图17 醴陵Fig.17 Liling

图18 屋影Fig.18 Outline of the room

3.4 创新途径愈发多元

在21 世纪20 年代之前,家具界主要从“家具本体”中探索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之后,“家具情境”设计也逐渐被纳入其中。前者是指从家具的造型、结构、功能、材质、色彩和装饰方面进行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使创新结果具备传统特征;后者则偏重从传统思想、精神等方面开展创新,使创新结果彰显出传统意蕴和氛围。总之,两者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

3.5 创新理念愈发交融

在当代传统家具的创新前期,西方的功能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诸多设计理念起到了主导作用[41]。后期,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经典的传统思想和审美观念(如“天人合一”“文质彬彬”“道法自然”“和谐有序”“虚实”“玄妙”等)也逐渐被家具界重视和吸收。两者在共生中不断交融,逐渐使当代传统家具呈现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双重特征。

3.6 创新理论和方法愈发完备和科学

由上述对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历程的阐述可知,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理论的重心经历了“符号化——去符号化”“形式——意象”“本土化——国际化”等多方面的转变,创新理论体系愈发完备。期间,学者们不仅引入了设计学、艺术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统计学等人文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人机工效学、感性工学等自然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设备(如肌电仪、眼动仪、脑电仪等)也逐渐被吸纳进来[42]。这些理论、方法和设备为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实现系统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国当代传统家具创新的分期是基于对创新的背景、创新的数量与规模、创新的强度与热度、创新体系的完善度,以及创新产品的总体风格进行对比分析,并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来展开的,结合每个时期的创新特点,将中国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划分为上述5 个阶段。总体来看,在全球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传统文化复兴、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材料层出不穷、国家与市场等多方力量对创新的倡导等多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中国当代传统家具创新呈现出产品体系愈发完善、创新体系愈发成熟、创新题材愈发扩展、创新途径愈发多元、创新理念愈发交融、创新方法愈发完备和科学的趋势。由于篇幅所限,文中对当代传统家具创新趋势的阐述尚不深入,有待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猜你喜欢

中式家具传统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家具设计·互动
少年力斗传统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家具
清明节的传统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中式英语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