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线实践教学探索*
2022-04-25赵春燕张轶凡
赵春燕 张轶凡 孔 波
(邯郸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邯郸 056000)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停课不停学”,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各类在线教学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两年过后,在疫情催化和线上教学改革的共同推动下,在线教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从疫情初期的仅仅是图文和视频直播,转至微课、录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模式,线上课堂教学日新月异、不断改革创新。各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渐深挖线上课堂,细化研发课堂教学各环节,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产生互动。而与线上课堂教学发展相对的在线实践教学却很少被提及,目前关于在线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理工、医学等学科,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非常少。本篇文章是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线实践教学展开的探索,以期能够针对专业特点和疫情带来的教、学环境长期断裂的问题有所解答,为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开展在线实践教学提供可借鉴资料。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部分、实践类课程、实习实训类课程、毕业综合实践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和素质拓展。在四年的教学计划中这五部分实践内容相互交叉,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培养计划的达成提供保障。
课程教学的实践部分主要是指,在课程教学环节中所设置的理论教学实践应用,主要呈现形式是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程调研汇报等;实践类课程是指培养计划中所涉及的具体实践类、技术技能类课程,如设计类专业相关的外出写生、采风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习实训类课程是指设计专业对口的行业实习及专业项目训练;毕业综合实践主要是指地方产业项目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其中最能体现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的是专业课中的实践部分、实践类课程、实习实训类课程和毕业综合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与其他专业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如图1)。
图1
疫情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在线实践教学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可借鉴经验不足。针对专业需要大量外出写生和工厂实习实训的情况,如何开展后疫情时代的在线实践教学,提出对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后疫情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线实践教学现状
(一)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部分
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代表的在线实践教学是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的新兴热点,它的出现解决了远程、大规模、费用高等实验困难,艺术设计类专业在虚拟仿真实验中的探索成果主要集中于建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疫情发生后,教、学环境断裂,除央美和国美的其他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始积极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部分中的应用,梳理在线课堂教学和在线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全天候开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虚拟仿真资源的共享为后疫情时代线上实践教学提供了解决办法,使得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实践部分得以正常进行,其中也覆盖了小范围的艺术设计类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有129门艺术设计类课程共享资源,包含动画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在非985、211的地方院校,这些资源的使用普及程度却不尽如人意。以笔者所在的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2020、2021两年内教师均无使用这个平台的经历,了解这个平台的教师也是极少的个别人,技术普及远不如线上课堂教学。仅有的几位尝试使用在线实验教学平台的教师均反映,平台使用体验方面经常性出现卡顿现象,平台对使用者的机器配置要求较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此类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的重点原因。
除了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使用,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后疫情时代在线上教学平台中建立作业库、实践项目库是专业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来源。这种形式易于操作,但是由于学生操作过程不受监控,常常导致结果不满意且无法进行错误溯源。
(二)实践类课程
实践类课程包含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外出写生综合实践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力实践。在疫情发生之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正常进行,外出写生地点和时间一般是以南北方交替,城市与乡村交替,春秋季交替为原则,让学生们在采风过程中深刻体验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不同情境,开阔眼界在未来设计中能够产生更多共情。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实践在校内机房正常进行。
当2020年新冠疫情来临后,笔者所在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类课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外出写生课程。春季的外出写生课程陷入停滞状态,原有外出环节转变为线上教学,课程目标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真实体验无法实现;秋季随疫情有所好转学生返校,但疫情仍然处于严防状态不能外出,学生只能在校内或市区周边进行短暂的写生,这样的情况伴随疫情防控常态化持续至今。实践类课程的效果受疫情影响不能达成预期目标。
(三)实习实训类课程
艺术设计类专业培养计划中在四年级安排一次设计岗位实习,同时还会进行两次真实项目训练。后疫情时代,疫情未全面消失,时而会有小面积的反弹,因此实习实训很难完成企业参观与学习,多次出现了提前结束实习和岗位实训不能如期开展的情况。
以2021年9月的实习为例,笔者带领环境设计实习生进行企业内部的真实岗位体验。由于环境设计师需要开工前了解客户需求,设计中团队合作完成设计图稿,设计后印刷出图以及场地安装,因此实习过程中要全面参与才能达成实习目标。此次实习期间遇到多次现场搭建学习需跨城市出差情况,而对于未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学校为保护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安全明确禁止学生外出去往其他城市,导致学生的现场搭建学习不能进行,实习目标无法按预计完成。经调研,还有一些实习单位由于疫情期间实习场地不允许参观和出入导致原有的实习计划被临时性取消或无限期推后,实习实训类课程出现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
(四)毕业综合实践
毕业综合实践主要是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毕业设计是以完成一个项目或创作为目标,在真实的创作中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是四年学习成果的体现。然而受疫情影响,所有的毕业实践均改为线上进行,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被异空间限制,交流出现不畅和阻碍,主动性较弱的学生出现了毕业设计进度缓慢、甚至敷衍了事的情况。毕业设计和答辩的情况差强人意,教师最终无奈的选择降低考核难度。
笔者所在的院校2020、2021两届毕业生均受到疫情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有些迟缓,尤其是2020届毕业生,其答辩和毕业展览均为线上完成,2021届毕业生虽然进行了线下的答辩、展览,但由于疫情防控形势紧张,在毕业展览中邀请企业参观的环节被删除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后期就业机会提供。
三、后疫情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线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一)重视虚拟仿真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元宇宙”是近期比较热门的一个词语,它是有别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三维体验式环境,社会对于元宇宙的关注也充分说明了虚拟技术即将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教学也是如此,当疫情阻断了我们现场实验、实习、实训时,应当选择更好地方式解决空间跨越带来的不便,虚拟仿真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技术,虽然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加强虚拟仿真在实践教学中的使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积极推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进行了小范围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探索。首次在包装设计课程中使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同时授课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收集,以在线3D包装云设计工具“包小盒”为在线实践教学探索载体,引导学生在三维虚拟空间中完成平面设计与包装的虚拟合体,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降低了疫情带来的空间跨域限制,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课程效果初显;对于实验类课程中的外出写生则通过虚拟仿真资源库的建设进行虚拟采风。疫情期间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设计实验室就购买了经典园林、植物单体、古建筑造型的三维虚拟案例库,通过园林虚拟景象,沉浸式体验使学生感受经典作品,为学生讲解由于疫情限制而被取消的江南私家园林采风,感受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毕业设计和展览环节中借鉴各大艺术类高校的线上虚拟展厅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设计想法表现的技术保障。
(二)引进校外专家参与在线实践教学的改革
多次防控疫情的升级导致实习实训和毕业创作无法有序开展。疫情期间发动教师人脉资源,跨省市、跨国界邀请行业和其他院校的专家走进在线实践教学的课堂,指导实习实训,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校企社”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特殊时期成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优手段。
在实习实训课程中邀请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师哥师姐讲述工作经验,邀请地方企业家讲述设计类公司的运营全过程,同时也邀请到同类兄弟院校和跨国院校的教师讲授真实项目。专家的讲述使学生能够不出校内完成真实项目的全过程解析、学习。同时也在此过程中邀请专家共同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构建校企协同共享,为企业提供线上人才输送,笔者所在的学校疫情期间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同一”设计联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实习和本地学生就业的问题。
(三)以学团形式为载体打造虚拟仿真实践平台
学团是高校常见的学生团体组织形式,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团是以组织学生参赛,开设软件培训、项目化实践等为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后疫情时代,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在线完成实践项目、在线自我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学团为载体与社会接轨,免受疫情带来的异空间影响。针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背景,不出校门,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强化课堂内容,反复通过真实项目锻炼所学。
笔者所在的高校将虚拟仿真技术带入学团,搭建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系统集成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科研工作者,是上下游课程之间的联系纽带,协调各门实践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将虚拟仿真实践与教师专研课题相结合,为教学和科研互相作用提供良好机会。根据学校各种教学要求,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多种教学环境中,最大化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平台的资源共享,避免系统重建、系统扩展的而带来的浪费,达到资源共享、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关键点,推动信息化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根本目标。
(四)规划“线上+线下”的后疫情时代实践教学路径
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倒逼实践教学呈现线上教学模式。未来规划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当突发事件产生时,随时切换完全式线上实践教学,无突发性事件时,实践教学进入正常模式,线上实践教学内容可以作为线下实践课前的辅助准备和课后学习巩固。
以艺术设计类专业外出写生实践课程为例,疫情突发性事件严重时,以购买的线上虚拟园林系统为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无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则可以进行外出写生前的写生动员安排,利用虚拟仿真园林系统为学生进行写生前导课程介绍,使学生在到达真实场地前有心理预想和实践准备,到达真实写生场景后,将心理预想与真实场景结合会有更加深刻的学习体会。完成写生任务后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园林系统进行多次的场景回顾,为后期相关项目的共情设计做好扎实的积累,利用线上虚拟仿真进行实践课程的翻转式教学。
未来高校实践教学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进行转变(如图2)。线上虚拟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多次重复进行实践训练,增强空间感,且更高效安全,尤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生初期建立空间三维空间感是非常有帮助的,有利于对于抽象设计概念和空间尺度的理解。采用虚拟实践教学可以突破时间、地点和数量的限制,学生更容易获得相关知识,实践的结果也更容易保存,实践过程更容易被量化评价。
图2
结语
后疫情时代鼓励教师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探索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变疫情危机为教改机遇,极大的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发展。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在线实践教学,同时利用学团作为载体完成线上实践的延伸和扩展,建立健全线上与线下实践教学的高效切换和混合式应用是应对后疫情时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策略路径。希望此次探索能够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