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2022-04-25王小红

物联网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联网金融

周 炳,王小红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上海 201201;2.上海资信征信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0 引 言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开始进入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了工作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物联网金融即利用物联网技术的信息优势开展金融服务,颠覆了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方式,使金融业务流程变得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透明化。

1 概 述

1.1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实验室提出,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对外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将物联网定义为:物品通过包括各类传感器、激光扫描设备、无限射频识别装置、全球地理位置定位系统等在内的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将传感信息传递至网络终端,从而实现有效信息分析、识别、获取等功能的网络,这种技术能够实现任何物品的智能化连接。

1.2 物联网技术原理

图1 物联网技术架构

感知层是所有数据的来源,从智能标签射频识别(RFID)、全球地理位置定位系统(GPS)、环境传感器、工业传动器、摄像头、激光扫描设备等各类智能设备中获取原始数据。

网络传输层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无线网络、移动网络等)将感知层收集的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到应用层。

应用层将从网络传输层接收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即对海量分布式信息进行数据清理并提炼出含有较高信息量的数据,通过云端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用户对应的服务程序(Web服务、终端处理程序、处理平台等),然后由应用平台利用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

1.3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在视察无锡时提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揭开了物联网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发展大幕。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推动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1 933亿元,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2013年6月,国家标准委下达了物联网等47项国家标准计划。201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联合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制定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到行业应用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完整的、完善的战略,促进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2013年10月,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首个RFID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 MHz/900 MHz空中接口协议》,标志着我国物联网行业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在安防、安监、交通、电力、环保、消防、物流、能源、公共事业等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物联网技术也被逐步应用在金融领域。

2 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2.1 物联网金融的特点及优势

物联网金融指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物联网思维和技术,有机整合用户生产场景、生活场景等经济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形成“三流合一”,为用户提供存、贷、汇等金融服务的新型智慧金融组织模式。

物联网金融指面向所有物联网的金融服务与创新,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在物联网信息系统中赋予动产以不动的属性,一方面使金融机构能够清晰地掌握实物资产的来源、质量、位置等信息,降低对实物资产进行人为监管的工作强度与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金融机构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交易细节进行充分了解,有助于金融机构实时掌控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甚至用户使用全流程,实现金融机构对动产质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提高风险防控水平。物联网金融有效解决了传统金融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重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跨文化教学的内容往往局限于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且零碎不系统;对中小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涉猎较少甚至没有,形成了知识上的空缺。另外,亦是重要的一点,对中华本土文化的介绍少,文化的输入与输出明显失衡。

2.2 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案例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开展,并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据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相关专家称,至今年2月,物联网金融科技已累计服务27家商业银行并实现业务落地,累计服务了4家头部保险公司和3家金融租赁机构以及30多个行业大类的实体企业客户2 359户。

2.2.1 物联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我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个体经营户对2013年至2018年的新增就业贡献率接近70%。然而,以往受制于信息获取方式、抵押担保偏好、绩效考核等约束,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偏弱的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很低。人民银行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单户500万以下的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仅占全部企业贷款的2%,而小微企业求助其他融资渠道成本往往很高,使得我国小微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难以匹配。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却贷款难的问题。2019年3月份,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打造“双百亿”普惠金融工程和“电e贷(云电贷)”产品,通过电力物联网手段,掌握智能终端传输的海量用户电力数据,借助用电数据间接获取企业经营状况,对接金融机构,从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服务。该项目计划全年向中小企业提供授信额度达200亿元,是有效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痛点和难点的新解决方案。

2.2.2 物联网赋能智慧农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运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应运而生,提高了土地、劳动、资本等各项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迈入农业强国提供了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智慧农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2020—2025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会维持中高速发展,预计2025年将会达到3 340亿元。

2013年5月,农业部印发《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启动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物联网金融应用于智慧农业,可加速发展智慧农业信贷业务。2019年,平安产险推出智慧农业一体化服务,将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到智慧农业生态项目中,打造活体资产监管平台,综合利用多重科技监管手段,实现牲畜资产“全监控”“可掌握”,创新“科技+贷款+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一站式解决中小养殖户贷款难、贷款贵、抗风险能力差等生产经营发展瓶颈。目前,活体资产监管平台已经相继落地于四川达州、广西河池、内蒙古通辽等地区,覆盖牛只监管20万余头,成功打造了一批“活体监管”助贷、助险模式的示范标杆。

2.2.3 物联网突破汽车金融软肋

汽车金融指在汽车生产、流通、购买、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放开,汽车金融在中国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 250亿元的市场容量。由于传统业务模式存在权属不清、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等痛点,经销商资金链断裂、携款跑路、人去车空等欺诈事件时有发生,风险控制难题严重阻碍了众多汽车金融企业的发展。

物联网应用于汽车金融领域,可为金融机构打造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更好防范和应对汽车金融业务中的欺诈风险。2019年4月,苏宁金融基于物联网建立的汽车库融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手机程序实现了贷前、贷中、贷后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目前该平台已为客户提供了近2亿元的汽车库存融资业务的授信额度。

2.2.4 物联网推动供应链金融迅速发展

供应链金融指从供应链、产业链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由于动产的流动性强,金融机构在抵、质押物的物流跟踪、仓储监管等方面存在难处,限制了此类业务的开展。基于物联网赋予动产以不动属性这一特点,物联网的应用可降低供应链产业各环节中信息不透明的风险,极大地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2014年8月,中信银行海尔集团供应链金融在线融资项目成功落地。该项目通过创新手段实现了中信银行系统与海尔集团日日顺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的直连,能够对物流和资金流进行封闭管理,可为近万家海尔集团经销商提供法人账户透支和电子商业汇票线上融资服务,该供应链金融平台交易量已达100多亿元,用户规模超200万。2017年12月,江苏银行推出了全流程线上物联网动产融资产品—物联网动产质押,企业借款、提款、还款、质押、解押等流程均线上操作,最快仅需2 min,大大节省了金融服务的时间及资金成本,便于企业融资。

2.2.5 物联网改变金融服务新业态

物联网借助双向管理(金融管理与物联网管理)手段,将射频识别卡和银行卡集成到同一张卡上,所有环节支付一卡解决,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金融卡的服务主要体现在2方面:借助货运物联网金融服务,面向货运车辆,实现一车一卡,集成卡车运营等商务活动,进行金融服务创新;打通燃气、水表、电表等公共服务物联网,实现服务共享。

2012年12月,山东物流金融卡开通,该卡除了一般信用卡所具备的信贷功能外,还具有园区快捷支付、省内高速通行、中石化加油优惠、车辆保险购买、特约商户折扣、物流金融服务和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

3 结 语

随着金融科技浪潮的全面袭来,以科技实现传统金融服务的创新突破势在必行。物联网金融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物联网技术实现业务流程全程实时监控,使金融业务流程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透明化,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信用体系将更加真实客观,物联网金融的应用给中国的金融服务带来重大变革,对于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家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展了物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并迅速抢占物联网金融领域的市场份额,加速推动了物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然而,目前物联网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是由于物联网建设运维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只有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在进行研究和应用,部分金融机构有需求但资金不足,需要与大型金融机构联合开展物联网金融的研究,共享物联网服务;二是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均存在安全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快物联网技术更新,加强对物联网三个层面的技术保护,另一方面,现阶段的互联网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应对现有的物联网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物联网管理并规范个人行为,为物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联网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身联网”等五则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抢占物联网
P2P金融解读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