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予以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2-04-25张书评
张书评
摘 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足(DF)高危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4例DF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负性情绪、舒适度、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舒适度及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F高危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全程护理干预;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8-0-0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但长期高血糖会诱发各种慢性并发症,其中以糖尿病足最为典型,病程延长和病情的加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全身器官病变的重要标志,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会大幅增加心脑血管病变概率。诸多研究[2]证明,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根本和重要原因,全球由于DF截肢的患者是非DF患者的数倍。DF治疗难度大且花费昂贵,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现如今DF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3]。目前临床对糖尿病的护理较为常见且普遍,但并没有重视DF患者的护理措施,本研究旨在探讨对DF高危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44例DF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1~88岁,平均年龄(69.33±5.78)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15±2.2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50~88岁,平均年龄(69.56±5.14)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6.56±2.4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认知、沟通功能正常;③既往血糖过高且出现“足部畸形、足部溃疡、坏疽”等糖尿病足典型症状;④体格检查发现周围神经、外周血管出现异常;⑤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⑥足部X线显示骨质破坏;⑦血管超声明确足部血管病变[4]。
排除标准:①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者;②心、肝、肾严重病变者;③合并严重急性感染者;④呼吸衰竭者;⑤精神疾病者;⑥生命体征不平稳者;⑦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⑧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⑩合并严重肺源性心脏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口头宣教叮嘱患者定期来院换药,日常生活注意保护足部,热水洗脚时水温控制在37℃左右,避免足部皮肤遭受烫伤。
观察组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1)建立电子档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严格以患者实际信息为准建立电子档案,内含患者个人资料、临床治疗信息等资讯,提高患者后续的治疗和护理等全程监测效率。(2)提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根据危险因素制订护理计划,给患者讲解DF的相关知识、健康行为,确保患者意识到日常生活中足部护理的重要性。
(3)健康教育。有效利用医院的基础资源,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和并发症情况,以患者危险因素为基准开展全程干预。科室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将DF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给患者和家属,例如用药治疗、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完全掌握疾病知识。(4)患肢护理。①敷料:对糖尿病足患者选择合适敷料,可促进溃疡良好愈合。水晶敷料、银离子敷料以及藻酸盐敷料等最为常见,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创面实际情况选用。②感染预防:使用面霜或软膏涂抹在局部,日常护理中适当按摩足部。(5)延续护理。出院前告知患者医院会定期举办宣教讲座,并邀请患者、家属按时参与。讲座内容主要普及并强调DF护理要点等知识,重点在于居家饮食,告知患者注意营养摄入,日常生活中合理运动。上门访問时间和次数控制在每2周访问1次,深入了解患者生活环境,观察其情绪、饮食、运动情况,及时纠正饮食中的不合理之处,再次强调少食多餐的重要性。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开展电话随访,每周回访1次。
1.4 观察指标
①自我管理能力。严格以自护能力量表(ESCA)为基准,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血糖指标监测、食疗掌握、运动方法、胰岛素自护能力、并发症预防5个方面,分值和自护能力成正比。
②血糖水平[5]。主要对比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护理前后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后置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3400 r/min,10 min),提取上层清液后借助血糖尿酸测试仪对FPG、2 h PG进行测定。FPG正常值3.9~6.1 mmol/L,2 h PG正常值<7.8 mmol/L。
③负性情绪和舒适度。负性情绪[6]主要对比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程度,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0~60分,中重度焦虑>60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程度,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60分,中重度抑郁>60分。借助简化舒适状况量表[7](GCQ)评估主观舒适度,分值0~112分,评分越高,则主观舒适度越高。
④睡眠质量。借助阿森斯失眠(AIS)量表[8]展开评价,护理前后通过问答方式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内容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评价等4个维度,各维度0~3分,分值和睡眠质量成反比。
⑤生存质量。采用SF-36问卷[9]评价(分值0~100分)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监测、食疗掌握、运动方法、胰岛素自护能力、并发症预防等自我管理能力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護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舒适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等指标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高发的慢性疾病,在多因素的联合作用下,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且该病病程长、难治愈,病情进一步加重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致使糖尿病发展成为中老年群体最常见的慢性病,截至2020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由22.86%上涨至超过50%,而糖尿病病程长且预后差,若未及时且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极易诱发糖尿病足、肾病等诸多并发症,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0]。大量临床研究指出,若要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预后,需在常规治疗期间强化临床护理工作[11]。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已无法与现代化医疗观念相匹配,从而导致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质量较差。
目前国内外对DF患者开展的护理措施多见于皮肤护理、健康教育、足部护理等,而足部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预防DF的发生[12]。但以上措施并不连续,且措施也较为单一,而护理措施的实施只在医院内部,患者出院后并不能继续享受护理服务,因此大部分DF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较差,甚至缺乏对DF知识的了解,所以患者出院后难以坚持进行足部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舒适度及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国外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全面护理措施的开展并规范DF患者的足部护理,可维系患者的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有效避免85%的患者出现截肢事件。可见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DF患者而言意义重大。全程护理干预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问世,是为了解决医疗费用渐涨、满足患者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护理模式。近年来我国将该模式引进临床并应用在诸多领域,备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和青睐。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包括评估、计划、执行、协调和监督等内容,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而且在保证收费合理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和质量[13]。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在DF中的应用价值。这表明,目前国内DF患者的护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距离,并没有完全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护理服务的完善,全程护理干预被逐渐应用于DF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并发症现状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得到了DF患者和家属的青睐[1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FPG、2 h PG以及Hb 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对DF高危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本研究提示,在DF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要求专科护士从患者入院直至出院,全程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措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继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15]。
综上所述,对DF高危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思妍,应燕萍,杨丽,等.基于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的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9,41(14):1855-1859.
[2]姜雪莲,白国欣,耿凤琴,等.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5):111-113,118.
[3]覃雪梅,刘洁,吴金玲,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 39(5): 954-957.
[4]谷涌泉.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1):19-27.
[5]彭建彬,肖利,刘迎春.糖尿病足护理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评价[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4):123-124,129.
[6]潘娟.全程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3232-3235.
[7]鲁敏敏,张晓义.叙事医学教育模式对中高危糖尿病足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和足部知识掌握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32(2):128-131.
[8]王博,吴琼,张苹,等.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0):794-801.
[9]洪美娟.Orem自护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9):240-242,246.
[10]方园,王晓玲,徐姗姗,等.Orem自护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14(8):1424-1426.
[11]曾丽娟,杨露珊,胡晓云.Neuman系统模式联合Orem自护理论对GDM患者血糖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9):1532-1534.
[12]陈玉娟.Orem自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11):91-94.
[13]张华,方燕桃,纪敏.社区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24):160-161.
[14]杨婵娟,眭建,朱竹清.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在老年糖尿病足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18):2952-2955.
[15]张蓓,陈叶.温经通络熏洗方联合健康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炎性因子及VEGF水平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