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总目录
2022-04-25陆露
陆露
·民族理论政策研究·
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
——中国民族团结荔波经验研究
丁苏安 徐杰舜(1·1)
网络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王 卓(1·11)
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维度
杨昊霖 顾光海(1·17)
边疆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与量化调查研究
——中国边疆地区民族社会发展调查(CBSS)的实施与初步发现 周 文 张 亮 陈 浩 何 明(2·1)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符号机制 范 俊(2·10)
民族互嵌式社区情感治理实践路径探究 李 立(2·17)
“人类命运共同体”:先秦诸子“同”观念的现代转化
朱 琳(2·2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国际影响:学术争议、政策借鉴与理论反思 田 烨 于梦杰(3·1)
国家结构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
——列宁关于多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探索
于玉慧 周传斌(3·9)
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使命的三个向度
李京桦 杨丽敏(3·17)
西部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理念转型和路径优化 刘有军(3·26)
认同导向下边境牧区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高永久 郑泽玮(4·1)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张慧君(4·8)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
——基于CNKI论文(2011~2020)的知识图谱分析
徐姗姗 王军杰(4·16)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民族人口空间互嵌格局研究
段成荣 毕忠鹏 黄 凡(5·1)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李俊斌 刘星利(5·12)
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政策在广西的实践与发展
黄仲盈(5·19)
“润治互洽”逻辑的建构:文化润疆助力新疆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之维 魏 莉 李少霞(5·32)
迈向共生治理: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困境的破解之道 周济南(5·40)
乡村治理视野下少数民族习惯法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
——以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为分析样本
郭剑平 朱健香(6·1)
红軍长征过桂北时实施的民族政策及其当代启示
韦贵方 廖国一(6·11)
完善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因素分配法的思考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为例
谭 洁(6·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栏
从历史观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苍 铭 张宏超(1·23)
土司制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初探
王 琨 李良品(1·30)
历史方位与培育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基础与方向 张淑娟 梁秋瑞(1·39)
论传统祭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
张 鲲(1·47)
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理论精髓 何文钜(2·31)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论思考
温向莉(2·3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饮食文化认同进路
刘春呈(2·4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法:理论阐释、规范考察与制度完善 蒋 慧 孙有略(3·3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陈路路(3.·45)
党史学习教育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徐家贵 刘绍卫(3·5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及路径研究
宋才发(4·2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经验与底层逻辑:来自广西基层治理成功案例的启示
卞成林 刘金林 周金衢 胡 佳 谭 洁(4·36)
文化共生观照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逻辑
么加利 付 倩(4·45)
论共同价值体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作用
徐黎丽 刘 琰(5·49)
边界跨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魏 霞 郝亚明(5·5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揭析 李曼莉(5·68)
家国同构:儒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与话语体系 马 慧 梁向明(5·77)
社会工程思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实践
李维军 杨 丽(5·87)
学校教育与共同体建设
——基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实践的分析与探索
陈学金 巴战龙(6·46)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民性”论纲
崔晨涛(6·5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谓与何为
蒋永发 任 敏(6·64)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符号互动与认同建构
——以“马”符号的格雷马斯方阵演进为例
彭 佳 陈艳花(6·73)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
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逻辑与路径1FC4C387-59DF-433D-B149-C0FE621794A1
刘永刚(2·53)
百年以来党的少数民族教育制度的嬗变逻辑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透视 武永超 周永华(2·61)
毛泽东民族平等团结思想与各族一家站起来
——党史百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就回顾之一
俸代瑜 梁 鑫(3·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与各族人民富起来
——党史百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就回顾之二
杨社平 郭 亮(3·72)
新时代同心筑梦民族观与中华一体强起来
——党史百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成就回顾之三
龚永辉 刘 奇(3·79)
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
李资源 卢 江(4·54)
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建构
欧庭宇(4·62)
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理论主题与发展道路
卢成观 代金平(4·69)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专栏
用高质量的民族工作践行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严 庆(6·29)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的战略高度把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张淑娟(6·36)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民族地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及治理路径研究
——基于广西平果市壮族村落布尧村的个案调查与思考
李玉雄 何惠虹(1·57)
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与少数民族地区村寨非正式制度的融合 杜承秀(1·65)
壮族蚂 祭祀中的身体人类学意蕴解读
韦晓康 马婧杰(1·73)
南江文化的密码:郁南禾楼舞壮族成分之考究
陈俊宇(1·82)
贾理:苗族传统社会内部的“官学”体系
龚 露 张诗亚(1·89)
颜色文化差异影响道德的黑白隐喻表征及行为选择
张积家 龙潞娇 王 婷 和秀梅(2·70)
非遗活动的民众参与和空间障碍
——以元通清明会为例 郑硕夫(2·82)
中国人类学的百年品格与新时代使命
何月华 张发钦(2·90)
汉源民俗艺术与文化外交
——印尼布袋戏在地重构及其启示 梁娟美(2·97)
情感人类学视阈下的“女红”研究 徐 燕(2·105)
教育与文化取向
——教育人类学视角下的日本教育 黄宁宁(2·115)
藏北高原的“清道夫”
——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西藏牛粪文化 皇甫睿(3·87)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益行动中的形象建构
——基于对H市M族流动人口的调查
张 丽 汤夺先(3·95)
贝侬族群与时空鼓声
——广西民族博物馆器物民族志研究
覃 健 徐薇婷(3·105)
西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构建“民族互嵌型社区”研究
——以靖安新区为例 李文钢(3·114)
书写“文化”与文化“书写”:民族志书写的辩证法
李银兵 段成名(4·79)
文化中间人、跨越者与连接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中老苗族个案比较研究 郝国强 郑 冉(4·88)
呈现、连接、整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短视频创新路径
——以“巧妇9妹”为例 侯 琳(4·98)
记忆与建构: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八排瑶起源、迁徙及形成 王 航 田 敏(4·105)
圈层叠合:婚姻圈中的绣娘流动与苗族刺绣基因传递
王庆贺 柏贵喜(4·116)
“粮仓”与“饭堂”的交易
——广西左江沿岸一个基层市场共同体的变迁
吕俊彪 罗玉洁(5·96)
少数民族环境习惯对地方环境刑事立法的启示
张继钢(5·104)
排瑶宗族的“非典型性”与南岭民族走廊的组群互动
孙荣垆 艾少伟(5·113)
日常生活视域下的耕牛养殖与村落文化
——基于云南C村的调查 罗秋洪 杨筑慧(5·122)
民族复兴视域下中国铁路的百年象征符号探究
邱铁鑫(5·130)
人類学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审美逻辑与艺术实践
徐晓慧(6·100)
边疆人类学发凡:全球化时代边疆观的叙事与重构
何修良(6·109)
论壮族娅王信仰文化的实质与价值
黄金东(6·117)
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陆边境自贸试验区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研究 王 勇(1·100)
论岑春煊的铁路建设思想及其限度
黄庆林(1·108)
“刘三姐”歌谣何以实现跨文化传唱
——论共性记忆与共同情感交织中的共同体形塑
周信杉 罗江华 李献庆(1·117)
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机”:关键原因与主要症候
张经武(2·123)
壮语德靖土语言说动词ja?的语义演变
陆淼焱(2·132)
“西南”与“中原”:民族文化圈层概说1FC4C387-59DF-433D-B149-C0FE621794A1
李宇舟(2·142)
论瑶族石刻的史料价值和文学特色
石天飞(2·152)
再论边疆地区的中心化与边缘化
——与新清史的对话 张继焦 吴 玥(3·122)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行动逻辑
——基于广西河池市的扎根理论研究
王琳琳 崖潇艺(3·133)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
金 强 熊 艳(3·141)
留水今名考辨 雷冠中 廖学君(3·148)
互惠的意义
——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公益困境”的文化解释
李元元 刘生琰(4·126)
试论清朝西南边疆的人口贩卖问题
——兼议清朝对贩卖西南邻国人口事件的打击
马亚辉(4·135)
《古壮字字典》所收象形字及其构形特征分析
胡 惠(4·143)
从《粤西诗载》看古代广西的民族文化认同
张 啸(4·152)
文化戍边语境下广西砧板陀螺的社会功能研究
雷 韵(5·140)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当代实践及交融范式发展研究
王 玥 龚丽娟(5·14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
——以天琴艺术为例 李亚楠 平 锋(5·157)
国家治理视域下宋朝对广西边疆民族首领的调控策略
郑维宽 梁 妍(6·126)
国际文化遗产法视域下的非遗保护国际标准
——兼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王 薇(6·135)
传播视域下的汉郡合浦与南海丝绸之路
邓宇航(6·145)
乡村振兴视域下桂滇黔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的价值评估
文冬妮 陈 炜(6·155)
融入与融合: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路径选择 苏黄菲菲(6·164)
民族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向 琳 郑长德(1·126)
建构与解构:民族女工性别化技能研究
黄子源(1·13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基层少数民族精英的融入机制与作用研究 孔 瑞 高永久(1·144)
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
——恩施州个案调查 谭志喜(2·161)
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民可持续增收路径研究
——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
王 璐 吴忠军(2·169)
国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谢镕键(2·177)
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问题透视、效应评估与策略整合
张 欣 王 亮(3·154)
壮族集中聚居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研究
纪 明 钟 敏(3·162)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多维逻辑探析 农辉锋(3·172)
地缘引导:广西边境和民族地区毒品问题综合治理路径探析 陈 静 张晓春(3·179)
中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增长了吗?
——边境地区136个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梁双陆 兰黎娜 杨孟禹(4·160)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旅游产业交融互促研究
徐苇苇 李忠斌(4·171)
驱尽江头濯锦娘:丝绸在南方丝路的货币功能
范 佳(4·180)
边疆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路径
——以广西为例 黄树標(5·165)
后脱贫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相对贫困治理:逻辑理路、价值转向及战略选择 刘 东 荆蕙兰 王家斌(5·172)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治理转型研究
——以广西为例 刘东燕(5·181)
基于可视化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综述
黄月玲 刘梓汐(6·172)
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旅游形象感知
——花山岩画景区的实证研究 潘冬南(6·181)
瑶学研究
民族记忆与文化基因
——瑶族民族记忆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的表征
及其价值阐释 雷文彪(1·153)
“隔离法”自救与政府干预:民国时期粤北瑶族地区传染病防治的经验与思考 李 双 杨来发(1·162)
学术动态与书评
2021广西平果市甘桑石刻文学术研讨会综述 覃彩銮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20.11~2020.12) 塔 娜(1·170)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21.01~2021.02) 塔 娜(2·189)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21.03~2021.04) 塔 娜(3·189)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21.05~2021.06) 塔 娜(4·188)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21.07~2021.08) 塔 娜(5·189)
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2021.09~2021.10) 塔 娜 牛 平(6·189)
《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总目录 陆 露(1·174)
〔编辑整理:陆 露〕1FC4C387-59DF-433D-B149-C0FE621794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