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探索

2022-04-25苏醒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

摘 要:作为占据着优越地理位置、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区在展示城市风貌、改善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和大众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现如今,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已然普遍,其在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也是如此,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思路。

关键词: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滨水区规划设计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城市环境日益恶化、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这使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新时期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和应用于规划设计,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循环。

一、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

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一)改善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的生活品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其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大众营造更加优美、舒适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连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具有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特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城市开发建设以及人类活动都非常容易对其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是融入了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造活动,能够有效改善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的人口密度大,大众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会使得城市出现城市小气候,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可以合理设置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绿地景观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绿色植物可以有效调节城市的微气候,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

(二)提升城市形象

现如今,低碳城市、生态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规划,通过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生态景观等方面的设置可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为大众提供健康、安全、舒适、休闲和娱乐的公共空间。城市滨水区是大众活动颇为活跃的公共区域和地段,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可以塑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环境。这对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大有裨益,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

(三)维护城市生态稳定

大众生产活动以及大規模的土地开发都很有可能会对城市生态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随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无论是城市规划设计部门还是设计者,都非常重视规划设计中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并将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等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是时代所向,其顺应了打造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发展潮流,通过滨水绿地景观、生态水系等的营造,保护了城市生态系统,维护了城市的生态稳定。例如绿色植物的种植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涵养雨水、调节区域气候等。因此,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是新时期维护生态稳定的客观需要。

二、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城市滨水区开发和建设的速度。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滨水区规划设计中一味地追求设计的现代化、国际化,以营造出“高、大、上”的环境氛围,但是却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滨水区建筑、景观等建设得富丽堂皇、十分壮观,但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很容易为生态环境带来危害,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城市滨水区独特的环境优势使其在开发建设中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开发城市滨水区的热潮不断掀起,规划设计在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然而,在当前的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中,高耸的建筑物占据了滨水区域的大部分开放空间,使得空气流通受到阻碍,容易出现热岛效应。同时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作为城市高密度建设的产物,其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绿地开放空间,损害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这些高楼大厦大部分是非公共建筑,空间资源共享率和利用率较低。

(三)缺乏地域特色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极具特色的区域,对其的规划设计也应突出地方特色,以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在当前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中,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城市在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未能充分融入地域特色,缺少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一成不变的滨水区建筑风格、景观等严重影响了滨水区开发和建设的价值,缺少地域特色的建筑、景观等难以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城市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三、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思路

(一)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人们应该深刻反思。城市的开发、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人们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要求设计者切实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将生态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并落实到具体的设计项目中,进而促进城市滨水区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生态化设计

很多城市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掠夺式破坏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愈发严重,例如在城市滨水区域,工业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生活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垃圾在水体周边任意堆放等,这些问题都加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要通过开发建设使城市展现出新的面貌,提升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但也不能忽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为了城市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化设计,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规划和计划进行适宜的开发和建设,进而在提高城市经济活力的同时也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滨水区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水体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等都是衡量滨水区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是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要以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打造生态滨水区,使城市滨水区这一空间始终保持自身的生态属性,为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营造更多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和场所。

(三)合理规划景观格局

江、河、湖、海的形成是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涉及自然循环、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城市滨水区是陆域与水域相连接部分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大面积的湿地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城市滨水区具有公共空间的属性,其密切连接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关部门要合理规划区域格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性设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由城市喧闹环境逐步过渡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大众营造绿色、健康的城市滨水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交流”。另外,对于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而言,人为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过多的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因此,合理规划人类活动区域和景观格局至关重要,对于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规划景观格局可以有效引导大众的行为活动,进而使人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空间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四)突出地域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不恰当的规划设计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进一步加剧。如何通过地域文化的融入实现“水城共融”、怎样开发具有独特自然生态特征的滨水区域都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城市滨水区大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其往往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初始区域,不同的城市孕育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城市滨水区是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另外,不同的城市水域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不同区域的河流在水体质量、周边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水域特点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工作,以营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水域特点的城市滨水空间。

四、结语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应该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入手,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工作。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作为城市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其要确保与城市的文化资源、滨水区域现有的自然资源实现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参考文献:

[1]路超.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7):67-68.

[2]陈英.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8):7.

[3]郭海英,王涵乙.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滨水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神州,2018(13):289.

[4]李臻臻.生态理念下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青年时代,2016(17):72.

作者简介:

苏醒,硕士,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研究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生态理念融入初中课堂教学的策略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