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平将军纵横华夏山岳的岁月

2022-04-25黄宗慈

军事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王平敌人部队

黄宗慈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王平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农民运动到大革命失败后的腥风血雨,从五次反“围剿”的枪林弹雨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从抗日战争的硝烟战火到解放战争的滚滚铁流,开国上将王平一生戎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奉献了一生。本文采撷王平将军一生的重要事件,重温历史为读者展现王平将军纵横驰骋于华夏山岳的风采。

1933年3月21日,在江西草台岗战斗中,王平所在的红3师作为军团预备队在界上待命。当时,王平在红3军团第3师第9团任团教导员。由界上至草台岗的道路均系狭谷,两侧山势险峭,山上丛林甚密。当战斗发展到关键时刻,军团长彭德怀命令预备队立即投入战斗,攻击黄柏山之敌。王平和团长文年生率领全团迅速前进,并与前卫一连走在最前面。在一个丘林地带的树丛中,他们突然与敌人一个营的部队遭遇,团长被敌人枪弹击中负伤,王平立即和连长黄珍一起,指挥1连向敌人进行勇猛冲杀,并身先士卒冲入敌群。经过激烈拼搏和后续连队的增援,很快击毙了敌营长,俘虏了四五百敌人,缴获了大批美国造新式武器装备。很多战士都由老式步枪换成了冲锋枪、卡宾枪,还装备了六O炮。

1936年下半年,王平在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时,他见时任副主席的周恩来经常奔波于延安和西安,进行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考虑到周副主席的安全,王平将自己心爱的西班牙手枪赠送给了周副主席。1937年4月,周恩来从延安去西安,途中在崂山遭到土匪的袭击,当时,由于情况万分危急,周恩来未能将放往驾驶室座位上的这支手枪带走而被土匪缴获。事件发生后,军委命令红27军剿灭这股土匪。王平率部在宜川以北、延长以南、甘泉以东这个地区进行全面追剿,到7月初,基本上把土匪肃清,清除了苏区内的隐患,解决了红军出师抗日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将那支西班牙手枪缴了回来,并再次赠送给了周副主席。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作战中,王平担任红3军团第4师第11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该团的前身是彭德怀同志平江起义时率领的团队,具有能征善战、英勇顽强的光荣传统。1934年4月27日,在敌人向红军清水塘阵地攻击时,第11团作为军团预备队隐蔽在指挥所附近,当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敌人突破了红军前沿阵地直向指挥所方向冲来,军团首长彭德怀果断命令11团反击。王平和团长邓国清率全团刚一出动,立即遭到8架敌机的轮番俯冲扫射。王平一面带领部队急速奔跑,一面大喊:同志们,不能停,向前进!”尽管敌人飞机猖狂,全团无一人畏惧害怕,以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精神拼命向前,对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反冲击,终于把敌人打退,坚守住了阵地。彭德怀军团长对此曾有高度赞扬和评价:“11团的政治工作真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方针,整个红军几乎每天都在打仗,同优势敌人硬打硬拼,一直处于单纯防御和被动挨打局面。王平和团长带领全团构筑防线,往阵地前埋地雷、堆鹿砦、埋竹钉。但在敌人飞机重炮的轰击下,工事被打塌,机枪被炸坏,只能凭借交通壕,用步枪、手榴弹和刺刀抗击敌人。部队天天伤亡,没有油、盐、蔬菜不说,更重要的是弹药奇缺,不得不晚上派侦察队下山去摸敌人的尸体来收集枪支弹药。在8月28日那天的战斗中,11团在掩护兄弟团撤退时,一颗炮弹突然在王平身边的不远处爆炸,将王平的耳朵震聋。但他仍冒着枪林弹雨指挥战斗,一直坚持到兄弟团全部转移才率全团且战且退,进行防守。当时团长在战斗中负伤,全团是在王平带着团参谋长指挥下进行战斗的。

反“围剿”中,彭德怀军团长曾高度赞扬王平领导的11团的战斗精神

8月30日清晨,敌机从广昌起飞,对红军阵地轮番轰炸,炮兵也随之猛烈轰击。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敌步兵立即投入冲锋,11团在红四师的最前面,整个阵地一片硝烟火海,树木丛林被炸光,经几天战斗后,阵地前尸横遍野、血肉横飞。不少连队的连长、指导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敌人被死死地钉在阵地面前。在艰苦的恶战条件下,王平的旧病复发,只经简单的手术后,王平硬是拄着拐棍又上了前沿阵地。

1935年2月28日,红军再次占领遵义城,蒋介石急调他的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远途驰援。军委命令11团追击黔敌王家烈的溃军。当11团与吴奇伟部接触后即采取正面的运动防御战术,以消耗敌人,待将敌引诱到遵义城外10千米处时,便构筑工事,依山固守抗击,以利红军主力从两翼突击歼灭敌人。

当部队刚到达老鸦山左侧一带山地时,敌人一个多团从正面扑来,企图占领山头。王平随即命令部队跑步抢先占领了山头,并多次击退了敌人在机关枪、迫击炮掩护下的猖狂进攻。随着敌人后续部队的逐渐增加,王平和团的干部们一方面感到压力很大,同时又为吸引住了敌人而高兴,大家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沉着应战。敌人的进攻越来越凶,猛烈的炮火打得山石横飞,树木折断。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大,3个营的教导员先后都牺牲了,王平命令团的支部书记、青年干事和团部特派员到各营任教导员,不久也全部牺牲;团长邓国清负伤,6个营长也相继牺牲。敌人的追击炮弹仍不断地在团指挥所阵地上爆炸,为减少伤亡,王平果断命令指挥部人员到山边隐蔽。在这个过程中,王平也负了傷,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继续坚持指挥全团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当时,从遵义到贵阳公路两侧方园10千米的山区一片战火,敌我双方进行了一场浴血大战。

直罗镇战役

到了下午,敌人飞机狂轰滥炸,攻势越来越猛。3点多钟,敌人占领了红十团守卫的老鸦山主峰,居高临下,威胁红军各团和遵义城的安全。彭德怀军团长命令11团一面固守阵地,一面组织兵力坚决夺回老鸦山。朱德总司令在给王平的电话中说:“这是背水一战,必须打胜,如打不胜,我们就得到乌江喝水去。”王平和团的干部们立即组织3营向老鸦山猛攻,连续两次均因地形险恶未能成功。随后,王平增调1营的一个连,配合干部团从左侧攻,經过一场激烈争夺,终于夺回了主峰。不久,红军全线反击,把敌人主力歼灭于老鸦山下,王平率11团乘胜在夜间追击残敌到鸭溪镇。

这场战斗中,11团和兄弟团一起,3天内击溃王家烈8个团,消灭吴奇伟2个师,缴枪2000多支,俘虏3000余人。11团虽先后伤亡指战员400余人,却打垮了敌人一个多旅。这一仗是红军长征以来获得的首次大捷,轰动了全国,特别是打击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嚣张气焰,使红军得到了短期休整的机会。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为统一陕北地区红军的指挥,决定撤销长征中的陕甘支队,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第1军团和第15军团;原红3军团和红1军团合并为第1军团;原红3军团部队编为第1军团第4师,下辖3个团。王平任第11团政委,邓国清任团长。改编后,红4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11月20日夜,王平和团长率全团按规定时间进入预定地点埋伏下来。陕北的冬季气温极低,而刚刚结束长征到达陕北的11团,大多数战士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上身则穿的是用破麻袋片缝起来的衣服。尤其到了后半夜,山上更是酷寒难耐。21日凌晨天快亮时,部队还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这时,毛泽东主席来到11团的埋伏阵地,问王平:“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发起进攻?”王平回答:“还没有接到军团指挥所攻击的命令。”毛泽东又问:“你们的军团长林彪呢?”王平回答:“不知道。我们派人联系。但没有找到军团指挥所的位置。”毛泽东抬头看看天色,又观察了一下敌情,亲自下令11团首先打响,按预定部署立即发起攻击。

王平率领全团从山沟冲下山去,霎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11团冲下山后,首先把敌人第57军第一〇九师后勤部的军需处、军医处等单位打垮,俘虏100余人,缴获了很多衣服物资等军事装备。随后,又冲进直罗镇支援正在激战的12团,全歼敌一〇九师,击毙师长牛元峰。接着,王平又率11团和其他团一起去迎战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之敌笫57军另两个师,很快攻占了敌人一个山包上的工事,缴获了几百件军大衣、子弹带、棉衣和挎包等,部队穿上大衣连夜跟踪追击敌人至张家湾地区。

抗日英雄甄凤山

第二天凌晨,11团于追击敌人途中,在一条山路上作短暂休息,路边就是一条深沟,部队刚停下来,机警的王平发现深沟枯树叶子下面有东西蠕动,遂大喊一声:“有敌人!”并立即拔出手枪,冲下沟底,从沟底树叶下搜出了一个敌人的营长。战士们冲下沟底,竟从沟底的树叶下面搜出了300余名企图躲藏起来然后逃跑的敌人,并缴枪200多支。经过4天战斗,胜利结束了直罗镇战役,红11团与兄弟团一起,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俘敌5300余人,缴枪3500多支,为党中央在西北建立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定了基础。

1941年以后,日军为使华北成为“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急于消灭我敌后抗日根据地,便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和军事压力相结合的方针,而以主要兵力来对付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综合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力量的“总力战”,并对根据地实行残酷毒辣的“三光”政策。在此情况下,王平指挥部队积极寻找机会打击敌人,提出“叫敌人据点搬家、公路开花、电话成哑巴”的口号,以营连为单位和民兵相结合,伏击分散小股敌人,袭击孤立而又守备薄弱的敌人据点。骚扰敌军主力,使“扫荡”的日军到处挨打,惶惶不可终日。但随着日军进行更频繁、更残酷的“扫荡”并结合“蚕食政策”,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阶段。

为了克服困难,王平根据晋察翼军区提出的“变敌占区为游击区,变游击区为根据地,敌进我进,向敌后之敌后进军”的方针,从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中组织大量的武工队和精干的小部队,深入敌后,打击敌人,摧毁敌伪组织,建立小块根据地。开始时,斗争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派出去的同志先后牺牲,王平决定让能征善战的定唐支队副支队长甄凤山率领一支20多人的武工队去打开局面。甄凤山枪法极准,武艺高超,他率部队神出鬼没,闯入敌人碉堡抓特务、搞情报、拿炮楼、炸火车、毁桥梁、割电线、烧仓库,打得敌人心惊胆颤,坐卧不安。

与此同时,王平还陆续派出一些干部,在敌后实行武装斗争和合法斗争相结合的政策,搞“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对敌伪政权,采取政治争取和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法,教育启发伪政权人员不当汉奸卖国贼,“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我军提供情报,掩护人员,购买药材等;对少数顽固不化的伪政权人员给予坚决打击和严厉惩罚;对伪军,主要从内部分化瓦解,发动伪军家属规劝说服自己的亲人安分守己;对表现不好的伪军提出警告记上帐。当时在群众和伪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怕你闹得欢,就怕群众拉清单。”通过各种努力,使大部分伪军对八路军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八路军过路后,才对天开枪,用电话报告日军:“八路过路了!”日军追来时,八路军早已无影无踪。

1948年8月,王平担任北岳军区司令员。12月,他率领北岳兵团,并指挥晋绥察北骑兵旅和内蒙古骑兵11师1部,发起了解放河北的张北镇战斗,以阻止驻张家口的傅作义部队西逃归绥(今呼和浩特),孤立张家口之敌。张北是张家口出长城外的第一个重镇,在平绥铁路被我军切断以后,这里成了张家口之敌逃往归绥的最后一条通道。所以,驻守张北的傅作义部2500多人,月夜抢修工事,企图困守并确保这条通道。

12月15日,王平率部经过60千米强行军,于上午十点到达张北镇外,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周密的兵力部署,选择了敌人防守较为薄弱的部位,于下午两点突然发起猛攻。各团迫击炮集中轰击敌城西北角的炮楼和城墙工事,霎時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突击部队仅用12分钟。就登上城墙并直插敌人设在一个粮店的指挥部。敌人在慌乱之中,以大量骑兵部队冲锋打头阵,企图向南突围逃跑,但在我军的猛烈打击之中,大部分被堵截回去,一部分刚到城南,就被早已奉命在此等候的察北骑兵旅迎头挡住。在战斗的紧张时刻,几十个敌兵突然向设在城西南的王平指挥所冲来,而指挥所当时没有战斗连队,王平立即指挥和组织作战科的同志,抱着机枪向敌群猛扫,打得敌人抱头鼠窜。经过一场激烈的拼搏,除张北县县长带了几个人逃脱之外,其他敌人被全部歼灭,共毙伤敌人200余名,俘敌1300余人,缴战马540多匹,汽车15辆,步枪500余支和部分弹药,从而使我军完全控制了张北通往张家口的大道。

大同是拥有许多古迹的历史名城和军事重镇

战斗一结束,王平立即率部到达张家口的西北,并把指挥所前移到张家口西北的西太平山。12月23日拂晓,张家口守敌从城北的大境门仓皇突围,企图从张北方向逃往归绥,王平立刻指挥部队投入战斗,在运动中分割包围敌人,激战至24日下午3点,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大部逃敌歼灭,并乘胜解放了张家口。在这场战斗中,北岳兵团俘虏敌人3046人。

解放张家口的战斗刚结束,中央军委电令北岳兵团赶赴大同,迅速包围,但围而不打,监视大同之敌不让其逃窜。部队来不及休息,王平召集各级领导干部传达命令,进行了简单动员和布置,随后便于12月24日下午出发,日夜兼程向大同进发,抵达大同郊区后,王平把指挥所设在阳高县以南的小白登。

大同是拥有许多古迹的历史名城和军事重镇,驻有阎锡山嫡系部队田尚志的第38师等共1.7万余人,由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兼大同军事指挥于镇河指挥,大同市伪党政工作由副指挥官、雁北地区专员盂祥祉把持。他们凭借大同有坚固城墙和日军占领大同时修的工事碉堡、宽深的城郊外壕和密集隐蔽的火力点,企图长期困守。王平决定按军委指示“围而不打”,以政治攻势为主,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各种关系分化瓦解;同时采取必要军事行动把敌人引出来,歼灭其有生力量,挫其锐气,最后迫敌投降。不久,指挥部派了很多同志秘密进城,广泛开展对敌工作。把敌人的兵力部署、防守工事甚至敌人高层领导的活动状况都侦察得一清二楚。对出城骚扰抢粮的敌军,坚决予以消灭。

1949年1月,翼热察军区调归华北军区,和北岳军区合并为察哈尔军区,王平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王平命令对出城骚扰的敌军,采取“快捉快放”的方法,经教育后就放回,使之成为我军的宣传员;军事上摆出一副攻城架势,放出“重炮部队马上调来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解放大同”的舆论,向敌施加压力;还先后动员派遣于镇河、孟祥祉的兄弟、儿子、侄子、旧部等进城去进行规劝说服工作。4月27日,田尚志和盂祥祉出城与我军商谈投降事宜,谈判中提出按“北平方式”解决大同问题,搞成和平起义。王平严正指出:“你们迟了,现在不是什么起义的问题,而是全部缴械、听候改编的问题。你们是自动放下武器和平解决,还是让我们用武力解决,由你们选择……如果你们要打,就要有伤亡,就要破坏大同市的古迹和设施,那你们的罪恶就更大了;若是你们放下武器和平解决,我们现在就是朋友,可以保征你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后王平还强调指出:只要和平解决,我们确保放下武器的官兵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军政人员不论过去罪恶大小,一律既往不咎,守城部队要到我军指定地点进行和平改编,愿回家的发给路费,待遇宽厚。4月29日,于镇河等三人无条件接受我方的全部条款投降,因我军围攻大同的兵力不足,王平决定受降部署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把大同城外敌军缴械;第二步解决城内守敌部队;第三步解决城内敌人领导机关。

王平上将晚年照

1949年5月1日,大同宣告解放,敌军放下武器开赴指定地点接受改编。在此之前,中央曾命令20兵团攻打大同,但在20兵团尚未到来之前,王平已率北岳兵团完成了解放大同的重任。

《人民日报》曾刊文称:“王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就是在病重住院期间,他也没有忘记关心部队建设,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对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感到由衷的欣慰,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前景充满信心,表现出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这是对王平将军一生的评价。

责任编辑:陈晓芳

猜你喜欢

王平敌人部队
篆刻作品欣赏
我眼中的太阳
Transmission-type 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 for linear-to-circular and linear-to-linear polarization conversions
篆刻作品欣赏
俄部队军演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敌人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