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入园幼儿安全感的防火墙
2022-04-25蔡丽萍
蔡丽萍
本体性安全源于个体婴幼儿时期建立的基本信任,并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维系和固定。焦虑表现为个体在无意识层面上所体验到的一种“内在紧张感”,这是一种在时间上连续和有序的感受,既包括那些来自个体直接感知环境中的感受,也包括那些来自个体非直接感知环境中的感受。新入园幼儿会因进入陌生环境而感到焦虑不安,往往通过哭闹来发泄情绪。现以幼儿L为例,来谈谈家园如何帮助L构筑安全感防火墙,使她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一、幼儿情况介绍
L,女,小班入园时3岁零20天,家中有一个姐姐已经上高中。L出生后,由于爸爸妈妈工作较忙,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抚养。每天晚上,妈妈会去爷爷奶奶家陪伴L一个小时左右,周末也会保证有一天和她在一起。奶奶平时主要负责L的一日生活,吃饭、穿衣、梳头等。L独立性较差,做事情往往需要爷爷或奶奶陪着。爷爷奶奶很少带她外出,也很少让她接触其他小朋友。在家里的时候,L会和爷爷奶奶一起画画、做游戏。她最喜欢的就是听着音乐做一些动作,家人会给她鼓励和掌声。
二、新入园幼儿本体性安全感缺失的表现
1.面对陌生环境时焦虑不安
新入园幼儿有的会通过观察、巡视、询问等方式来了解陌生环境,有的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来熟悉陌生环境,而有的则会通过哭闹来发泄对陌生环境的焦虑。L是班级里偏小的幼儿,开学第一天,妈妈离开后她的哭声就没有停止过。游戏时哭、吃饭哭、睡觉哭……她无时无刻不在发泄着自己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
2.空间上时刻以教师为同心圆
在熟悉了老师后,当第一时间看不到教师,L就表现得非常不安。如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一个幼儿的爸爸正在讲故事,L没有看到老师就哭着要找。直到看到熟悉的老师之后,她的情绪才安静了下来。在整个活动中L都不时地转头看看老师在不在,如果老师和她一起在活动中做游戏,她就会非常专注地参与其中。
在自己喜欢的区域里,L经常独自玩,且持续时间不长,玩一会儿就会拿着自己的作品或玩具给老师看一下,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继续去玩。在40分钟的区域活动时间,L主动与老师互动约有12次 ,每次得到肯定后就会很开心。
在户外游戏中L要跟着老师一起走,两个人走路的距离不超过1米。如果离得比较远,L就会提醒:“老师你走慢点,我跟不上你了。”她不主动去玩户外游戏,喜欢在老师身边跳一跳、蹦一蹦,绕着老师的四周跑一跑。
三、新入园幼儿本体性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1.从熟悉走向陌生
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安”反应:有的哭闹,有的沉默,有的在生理上发生了变化——生病的频率增加等。就L而言,她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居家的时间比较多,很少带L出去玩或者带她接触其他小朋友。在家里时L基本上都是和爷爷奶奶待在同一个空间里,很少一个人去做事情,甚至上厕所都需要爷爷或奶奶陪在一旁。这就导致了L较少接触陌生环境,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会感到焦虑不安,会用哭来宣泄并对老师产生了过度依恋。
2.从“多对一”到“一对多”
在入园前,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成员,大多都是“多对一”的教养模式,需求往往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入园后幼儿的教养人变成了班级教师,往往是“一对多”的教育模式,很多事情都需要幼儿自己去做。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幼儿不再是家庭中的“与你互动”,而是变成了“我去互动”。小班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般都是独自游戏,如果想与同伴一起玩,常常需要自己去沟通和争取。就L而言,她在入园前较少接触其他小朋友,难以习得社会交往的技能,不懂得怎样与同伴互动,因此经常独自玩。
3.从室内到户外
室内游戏相对集中,幼儿通过观察、聆听同伴的分享、教师的介绍等大多都能知道室内游戏该如何玩。但户外游戏相对分散,且场地设置与材料投放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需求,因此对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玩的难度比较大。户外相对教室来说环境更为开阔,幼儿能较快熟悉“一眼看到头”的教室,在里面找到安全感,但在户外,其不安全感会被增强。就L而言,她在户外游戏时要和老师保持比较近的距离,总是在老师四周活动。她不主动去玩户外游戏,即使有时她很明确地说要去 ╳ ╳ 地方玩,但當把她带到 ╳ ╳ 地方时,她又会说不玩了。这主要是因为L在户外缺乏安全感,只有在老师身边才安心。
四、构筑新入园幼儿安全感防火墙的策略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安全本质上体现了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在社会互动中对其生存环境的一种判断。吉登斯提出的“本体性安全”是个体自我认同的生长点,是身份稳定的自我安全。幼儿与环境之间连续性的关系会使幼儿得到本体性安全,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为新入园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与氛围,为他们构筑安全感防火墙。
1.家园共育,维护幼儿本体性安全的连续性
每天的班级动态以及照片中,教师可分享新入园幼儿在园一日的基本情况。就L而言,教师可建议L妈妈和她一起看她每天在园的照片,聊聊幼儿园里开心的事情,并让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鞋子、吃饭或帮家长拿拖鞋等。L妈妈也可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L在家里的一些事情,并让她带到幼儿园里进行分享。幼儿园里经历的事情在家里同样也会经历,L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从而获得对生活经历连续性的一致感受,以此来维护本体性安全的连续性。
2.关注能力提升,协助幼儿面对挑战
新入园幼儿各方面能力都相对较弱,往往会担心自己不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教师要通过有效途径提高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增强幼儿本体性安全感的一种方式。比如:L 在起床时担心自己不会穿裤子,教师就借助儿歌和同伴的力量帮她学会穿裤子的技能,使她获得穿裤子的成功感,意识到穿裤子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3.引导同伴互动,支持幼儿融入集体
为了支持新入园幼儿尽快融入集体,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刻意”地引导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互动。比如:小宸家里有个小妹妹,他经常会和妹妹一起做游戏,因此和人交往的能力比较强。教师有时会引导小宸和L一起游戏,小宸会主动带着L玩自己喜欢的“舒克和贝塔”游戏,根据游戏需要,他们一起去建构区搭飞机或到美工区画一画游戏所需的图片等。在小宸的陪伴下,L慢慢地学会了和同伴一起玩游戏。分享交流时,教师会请L说一说自己今天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了什么,明天想和谁一起玩,并建议她主动和小朋友预约第二天的游戏内容。渐渐地,和L一起玩的幼儿越来越多,L越来越愿意参加幼儿园的活动,甚至会在活动中主动回答问题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缺乏安全感的人经常会感到孤独、被遗忘、被抛弃,同时对他人会抱有不信任、嫉妒、敌视的态度。新入园幼儿往往会因本体性安全感缺失而出现哭闹、黏人、自闭等焦虑症状,家园要通过游戏活动、同伴互助、环境支持等多种途径满足个体幼儿在入园后对安全感的需要,帮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使其在幼儿园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