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蓖麻绕园书香远

2022-04-25陈振林

少男少女·校园 2022年4期
关键词:籽儿蓖麻菜园

名  师  简  介

陈振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正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叶圣陶教师文学奖获得者,全国十佳教师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1982年,我在湖北一个小村子里的小学上三年级。小学的条件差,除了不多的课本,是没有任何课外书的。天生偏好阅读的我,有时拿着父亲给我的那本破烂的《新华字典》也会看上老半天。这自然不能满足我阅读的欲望。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同学正阅读着一本小人书。于是,我知道我想做什么了。

小人书,我们那时管它叫“娃娃书”,因为上面全部画着大大小小的“娃娃”,“娃娃”的下面,还有小小的文字进行解说。后来,知道它的学名叫作“连环画”,但我们仍旧叫它“娃娃书”,觉得亲切,有意思。

我想要看娃娃书。这是我当时最直接的想法。乡下的孩子,能够看上一本娃娃书,那是最好的阅读享受了。可是,一本娃娃书的价格,少则三分钱,多则近两角钱。这个价格也不算高,但乡下的孩子手中是没有零花钱的。何况,我的家中有三兄弟,父母从田地里劳作所得并不多,家庭拮据,我在父母手中肯定是拿不到买书钱的。

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一个孩子想要阅读的愿望。我想出了“生钱”的办法,那就是:种蓖麻。

我打听到,镇上的供销社收购蓖麻的果实。于是,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我开启了我种蓖麻的计划。乡下的沟渠边,长着大大小小的植株,其间就有蓖麻。我想着要将这些野生的蓖麻收编成“正规军”,种到我家的菜园边。我将它们的果实摘下来,并非急着去售卖,而是留作明年的种子。这些种子,我是一粒一粒精选出来的,籽粒饱满,连着那花纹,像极了一个个吃饱了肚子的小小土蛙。

春天的第一阵雨过后,到了种下蓖麻最好的时间。在我家菜园的篱笆边,每隔上那么一米远,我就会用小铲挖上一个小洞口,然后放入两粒蓖麻籽。之所以放入两粒种子,是担心其中有一粒会坏掉。然后,将刚刚挖出的土轻轻地盖上。这时候种下蓖麻,是用不着浇水的,温度也适宜。只过上五六天,我就会再跑来看看。这时候,就会看到有的蓖麻籽已经冒出了青绿的芽儿。有的洞口长出的是双株,像挤着小脑袋的两个小孩子,那是两粒蓖麻籽都发芽了。不过,不用急。再过上几天,它们长得更茁壮一些时,我会很自然地帮它们“分家”的。

我的蓖麻,只种在我家菜园的四周,不占地,也便于我对它们的管理。每天中午放学,吃饭之前,我会在菜园四周巡视一圈,看看那些可爱的小植株们是不是长势可爱。下午一放学,我也会到菜园四周转一转。我要看一看,那些小可爱们有没有受伤。不到一个月,蓖麻们就会长到一米多高。这时候,是用不着去管理的。它们会一个劲儿地向上窜,然后开花,准备结出自己的果实。蓖麻花并不漂亮,花儿小,像那奔跑在田间地头的一个个乡下小女孩,可爱而淡雅。那叶子,就像是一个个大大的手掌。有风吹过,我可以闻到蓖麻叶里散发出的略微苦涩的气味儿。

大约在夏季的六七月,早一些的蓖麻就开始结果了。蓖麻的果实,是长着刺儿的,像一个个毛茸茸的小球儿。先是青绿青绿的,慢慢地,颜色变深变黑。等到完全变成黑色的时候,就可以采摘果实了。采摘果实的时候,蓖麻的叶子并没有枯萎,但得特别小心叶上的毛毛虫。这种虫子,浑身长着细细的刺毛,身体上有着漂亮的花纹。可是,它是会蜇人的。我们害怕地叫它“洋辣子”,因为我亲身体验过它的厉害。只要接触到它的毛,哪怕只是轻轻一碰,也一定会让你的皮肤疼上一阵子,长出一团又一团的红红的小肉结。不过,要是真被蜇到,我们也不会去找医生,只是在家抹上点牙膏。这牙膏,似乎就有着清凉止痛的作用。当看到手中的小篮子里躺着大大小小的蓖麻果实,那手臂上的疼痛更不算什么了。因为,蓖麻果实是可以换钱的。那时,我们就听说,蓖麻籽能够提炼成药,治疗腹泻;它也能够被提炼成蓖麻油,主要是用于工业。

摘下来的蓖麻果实是可以直接拿到镇上的供销社去卖的,这样就免去剥落成籽儿的这一道环节。蓖麻果实的外壳有些坚硬,如果剥落成籽儿,得靠双手的大拇指使劲去掰。不然,你就得借助嘴巴的力量来咬开了。但如果将蓖麻果实剥落成籽儿去供销社卖,那价格当然好得多。我认真地做过计算,一小篮子五六斤的蓖麻果实,如果剥落成籽儿去卖,那会比直接售卖果实多赚上二角多钱。

二角钱也算多呢!可以买上三四本娃娃书了!

就在1983年的秋天,我靠卖蓖麻果实赚来的钱,买来了23本娃娃书。像《林海雪原》《隋唐演义》《鸡毛信》就是在这一年买来的。每当买来新的娃娃书,我就会坐在家里的门槛上,看上一阵子,晚饭也顾不上吃。第二年,第三年,我种蓖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卖出的蓖麻果实也越来越多,家中的娃娃书也就越积越多。除了靠种蓖麻去买娃娃书,我还和班上的同学交换娃娃书。很多时候,我会用我认为不够好的娃娃书,来换我认为价值更好的娃娃书。每每一放学,同学们便会迅速地做完家庭作业,然后聚会在一起,阅读娃娃书。大家各自看着自己喜欢的娃娃书,没有一点声响。有好几次,我们看娃娃书入了迷,直到月亮升起,家中的父母在呼唤我们名字的时候,我们才回到自己的家中。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精美的娃娃书,在一个周末,我在每本书的封面外又加上了一张书皮,然后用毛笔小心地写上书名。同时,对我手中所有的娃娃书一一编号。这是为了便于交流,也便于阅读。我希望我的同学们,我村子里的小伙伴们,能够来找我借阅,我们一起阅读这些娃娃书。1985年9月,我进入初中时,清点了我的娃娃书,数量达到了396本。

我不停地阅读着我手中的娃娃书,我也用我的娃娃书不断地和班上的同学交换着阅读。就在这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语文的另一个世界。那时候,我们上语文课,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大多是从庄稼地里走进教室的民办老师。好几任老师,他们拿着一本教学参考书,不停地在黑板上抄着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一下课,我们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是,我的娃娃书,让我找寻到了另一个属于文学的世界。

这就是朴素的蓖麻,长满了我的中学时代。我种蓖麻换得的这一本又一本的小人书,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让我走进了我的文学王国。

我不止于阅读娃娃书了,开始不停地阅读各种书籍,一头扎进了文学名著的海洋。厚厚的《三国演义》,我在初中时就已经看完了两遍。接着,进入《西游记》和《水浒传》的世界。然后,是《復活》和《三个火枪手》,虽然当时读不太懂,但我也乐在其中。可惜的是《红楼梦》,那时我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见过,至于第一次阅读,是后来上大学时才完成的。在这期间,我也开始接触《论语》。它是线装书,我从爷爷的书堆里寻到的。另外,我也阅读了大量的杂书,像话本小说《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像琼瑶的《窗外》《六个梦》,等等。

就这样,我知道了封神榜的神奇,知道了三国故事的精彩,知道了隋唐英雄、杨家将的壮烈。后来,我开始慢慢接触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开始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和泰戈尔这些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懂得了母亲的伟大,懂得了天空的辽阔。

我也不止于阅读了。在不断地进行阅读积累之后,我进入到了我的写作世界。这些年来,我写出了一些文学作品,也发表了一些教育教学文章,出版了20多部著作,这算是对当年那个在菜园四周种蓖麻的乡下小男孩的美好回应吧。

在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评为特级教师时,曾有记者专门采访我:“请问,影响你阅读与写作的源泉是什么?”“是我的那些娃娃书!我读书时种蓖麻换来的娃娃书。”我笑着回答说。

去年春节回老家,我特意看了看我的那些娃娃书。我的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们,正酣睡在老家二楼的书箱里。它们,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无价之宝。

猜你喜欢

籽儿蓖麻菜园
籽儿找妈妈
母校那棵蓖麻树
椒籽儿大爷家的故事会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菜园里
谁的菜园
巧嘴绕口令
蓖麻
蓖麻防害虫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