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化土地精准治理思路的探讨
2022-04-25达木拉·艾力亚司
摘要: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分布最为集中、面积最大的区域,沙漠、戈壁广布,治理难度极大,受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新疆土地沙化扩展的趋势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沙化仍是新疆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对新疆防沙治沙的支持力度。应从建设生态文明、保障生态安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充分认识持续推进精准治沙的重要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措施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保护沙区生态,改善沙区民生。
关键词:新疆;精准治沙;问题;探讨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防沙治沙的思路和目标,将防沙治沙工作提升到定量化、科学化的水平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在2017年第六届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式上,我国提出了精准治沙理念,即:打破传统的大水灌溉似的防沙治沙模式,杜绝不讲科学,盲目盲干的现象,切实把防沙治沙抓实抓细;对现有的沙化土地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底数,切实做到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根据不同的沙化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技术精准,提高治沙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1 精准治沙的概念及组成
1.1精准治沙的概念。精准治沙就是指针对不同生物气候带沙地、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沙化程度、利用方式、自然环境特点及以水资源为主的资源禀赋,实施精准的技术与管理措施,量水而行,恢复林草植被盖度,显著提高防沙治沙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治沙方式[1]。
1.2精准治沙的组成。精准治沙就是要在分类、方案、政策、技术、管理、考核六方面体现出“精准”二字。核心是量水而行、以水定林、林水平衡,目的是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其内涵包括了精准分类、精准政策、精准方案、精准技术、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等6个方面[1]。
2 新疆防沙治沙总体情况
2.1沙化土地现状。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新疆沙化土地面积74.71万km2,占新疆国土面积的44.87%,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43.41%。其中戈壁30.62万km2,流动沙地(丘)28.64万km2,重度以上沙土地面积57.73万km2。
2.2 精准治沙重点县建设情况。2017年精准治沙重点县启动以来,新疆墨玉县、于田县、叶城县、伽师县、且末县、若羌县、乌什县、柯坪县等8个县市被纳入首批精准治沙重点县。截至2020年年底,共完成精准治沙建设任务2.15万hm2。其中,人工造林1.14 万hm2,封沙育林0.89万hm2,退化林修复0.12万hm2。
2.3 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新疆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科研人员共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十三五”期间,新疆依托各类林草重点工程,共实施沙化土地治理189.17万hm2,全疆森林覆盖率由“十三五”初期的4.24%提高到“十三五”末的5.02%。“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三北”人工造林22.03万hm2、封山(沙)育林27.79万hm2、退耕还林28.15万hm2、退耕还草6.77万hm2、退牧还草32.06万hm2,有效减缓了沙化土地扩张趋势。
3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3.1 生态状况依然脆弱,治理难度加大。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虽然,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深入推进,森林覆盖率和林草植被盖度明显提高,沙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还不能满足社会对良好生态和高品质生态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制约林草植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诸多问题还比较突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疆沙化土地面积仍在缓慢扩展,年均扩展73.44km2,是全国唯一仍在扩展的省份,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
3.2 生态用水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新疆属于灌溉型林草业,水资源问题始终困扰着全区林草业快速发展。各地在划定用水控制总量时,仅仅明确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指标,没有划分生态用水指标,各县(市、区)林草主管部门只能与当地水利、农业农村部门协商,从农业用水中提取一部分用于造林绿化。虽然全区人工造林已广泛采取节水灌溉措施,但依旧无法保障基本灌溉需求。
3.3 精准治沙措施落实不到位。对本地的沙化状况深入研究不够,没有针对本地沙化特点和治理难易程度进行精准的分区施策,没有将宜治则治、宜保则保、宜封则封、宜荒则荒的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存在治理对象、树种选择、治理模式不精准等问题。在树种配置上,仍然是纯林多、混交林少,在绿化方式上,人工造林多、封山(沙)育林少,飞播造林更是少之以少。仍然存在树种选择单一、栽植密度偏大、配置模式较简单等现象。
4 对策建议
4.1 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措施开展科学治沙。重点是解决好“在哪里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四个问题。一是关于“在哪里造”。要在“国土三调”成果这个唯一底版上,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条件、土地适应性、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二是关于“造什么”。要大力发展乡土树种草种,优先发展灌木林,大力营造混交林,分区分类配置绿化树种草种,走生态节俭绿化之路。三是关于“怎么造”。要加强绿化设计施工管理,加大封育力度,注重飞播造林种草,科学确定造林密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四是关于“怎么管”。要全面推行林(草)长制,加强抚育管护,创新绿化成果监测评价,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4.2 坚持“六个精准”的治沙思路,提升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质量。一是精准分类解决工程治沙的分区施策问题。深入研究沙化状况,针对不同的沙化特点和治理难易程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真正做到宜治则治、宜保则保、宜封则封、宜荒则荒;二是精准方案解决工程治沙的建设重点问题。突出重点,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规划实施防沙治沙重点项目;三是精準政策解决工程治沙的长效动力问题。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政策为驱动、以机制创新为手段,切实发挥政府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多管齐下、协同发力;四是精准技术解决工程治沙的可持续性问题。区分不同的沙化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理技术和恢复模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打造顺应自然规律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生物多样性,积极推广低覆盖度治沙技术,坚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五是精准管理解决工程治沙的质量效益问题。推行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完善工程管理、质量监管、政策、监测、执法等体系,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三北工程建设的各工序、各环节,切实保护好沙区的每一寸绿色;六是精准验收解决工程治沙的主体责任问题。切实把防沙治沙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肩上,奖优罚劣。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严格追责问效。
4.3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调整植被组成和结构。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和立地条件的复杂性决定这一地区科学修复林草植被的艰巨性。受复杂的气候、多样的地貌类型等因素影响,新疆的年平均气温、蒸发量都较高,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甚至最低降水量达到16.4毫米(吐鲁番),属于干旱缺水、风沙严重地区,尤其是新疆南部广大区域降水稀少,荒漠戈壁广布,属于我国极端干旱区。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中,要充分考虑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绿则绿、宜荒则荒,科学恢复林草植被。选择绿化树种草种,要优先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的灌木树种和草种。绿化规划要经过水资源论证,以雨养、节水为导向,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提倡低密度造林育林,合理运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防止过度用水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 。一是大力营造混交林。加大乡土树种造林比例,加大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力度,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防护林体系,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二是适时开展灌木平茬复壮。对沙区沙柳(Salix psammophil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等灌木林要根据老化退化程度,科学开展平茬复壮,增强灌木林的防护效益,解决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的问题,构建与沙地生态系统相符的林草植被结构。三是提升沙区林草植被质量,不断优化区域林分结构,开展沙区经济林木优良品种选育,同时开展乡土树种的保护与利用。
4.4 加大生态用水保障力度。新疆生态极其脆弱,有限的大气降水不足以支撑林草植被的正常生长,需要依赖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存空间,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生态用水,才能确保生态屏障安全。一是建立水资源利用保障机制,在保持水资源总量平衡的前提下,统筹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指标,确保林地正常用水比例。二是将生态建设灌溉改造费用列入水利补助项目,提高水的利用率。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能。将节约的灌溉用水用于维护脆弱的生态系统,是解决林草生态用水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4.5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各地州要围绕发展林下经济、沙产业、特色林果业、林业劳务经济、林业旅游业等涉林新业态,紧扣乡村振兴、富农惠民、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制定各具特色的产业融合配套政策,实现产业收益多元化,凸显集聚效益。生态林与经济林兼用,既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充分发挥沙区资源优势,落实国家有关防沙治沙资金、税收、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3],允许社会资本围繞生态保护修复开展沙区特色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对沙区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4]。
参考文献:
[1] 张炜,杨文斌.精准治沙思路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EB/OL].(2021-06-02)[2021-10-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6/02/content_5614922.htm
[3] 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EB/OL].(2021-11-10)[2021-11-1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1/10/content_5650075.htm
达木拉·艾力亚司(1984-),男,新疆阿图什人,大学,工程师,从事营造林技术指导、公益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