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陈云的党性观

2022-04-25张保军

读报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陈云共产主义党性

张保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陈云在其丰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撰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关于党性问题》《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等多篇文章,形成了体系完备、内涵深刻的党性观。其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和廉洁自律的政治品格,更是陈云党性观的生动写照。

重温陈云的党性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自我革命”“党性锻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重要论述,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陈云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多次在重要场合向身边工作人员强调,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几次重要关头,陈云都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坚定的党性观。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土地革命的正确道路,但在党的自身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个人主义、山头主义、流寇主义、极端民主化等。党员只有克服这些错误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陈云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明确提出克服错误思想、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观点。他说,要自觉地在革命工作中不断锻炼,不断克服错误思想和倾向,“每个党员都要提高自觉性,与自己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此外,“每个共产党员不仅要坚信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而且必须对于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和奋斗到底的决心”。

在全面抗战时期,一部分人曾对抗战前途产生严重怀疑。尤其是在武汉和广州失陷以后,以汪伪政权为代表的“亡国论”一时甚嚣尘上,对团结抗战大局产生不利影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内领导人相继发表重要讲话与文章,鼓励广大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坚定抗战必胜和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解放》第72期发表题为《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文章,在关于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部分,他強调:“共产党员不仅要积极参加抗日,而且要为共产主义奋斗。同时,一个愿意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不仅应该为党各个时期的具体任务而奋斗,而且应该确定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的人生观……必须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坚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的前途。”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加强对广大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陈云,多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有些人看见外国的摩天大厦、高速公路,就以为中国就不如外国、社会主义就不如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不灵了等现象,陈云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决地刹歪风、正党风,增强全体党员的党性,从精神文明建设上,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此外,陈云更强调:“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搞好执政党的党风,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坚定地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要同一切违反共产主义理想的错误言行,进行坚决斗争。”

善于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不论是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陈云都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陈云多次强调,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给群众一种好的影响。同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陈云也不遗余力地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关系,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党支部在领导、联系和发动群众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缩短了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时间。尤其在全面抗战期间,正是得益于良好的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1939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中初步回答了增强党性的若干途径,其中一条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党群关系。他强调:“农村支部要经常注意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支部的责任,不仅应该接受上级所给的任务,按照当地环境适当地完成;而且,要经常了解群众的情绪、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群众的日常问题愈解决得好,支部及党员在群众中愈受拥护,则一切动员工作也就愈能顺利完成。”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的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他关心老百姓的发卡、尼龙袜、大白菜等问题;他还关心少年儿童看戏难、大龄女青年找对象难、中年知识分子待遇差等问题。1956年12月,陈云在出席中共商业部党组会议时强调:“我们是从事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不能没有政治观点、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商业工作,包括卖鸡、卖蛋,都有其政治意义。商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六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广大的城乡人民对我们是否满意。”与此同时,陈云还多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指出:“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中国共产党自身面临的挑战更大。面对公权力私有化和商业原则对社会的全面渗透,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支持和推动者之一,陈云多次在重要场合向广大党员干部传达了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建设,努力克服各种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能否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与领导作风问题息息相关。陈云强调:“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克服不发动群众、命令群众的错误,就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改进领导方法,就要发扬民主作风,真正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此外,陈云在主持监察工作时指出:“监察工作固然重要,但光靠监察工作不行,必须让群众都能讲话,都有积极性。”

永葆党员廉洁自律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陈云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廉洁自律的党性观,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同时,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陈云提出的“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便是其廉洁自律党性观的生动写照,也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了榜样。

在延安时期,时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的陈云,主持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供给保障工作。由于出汗多,衣服烂得快,陈云穿的那套军装更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管后勤的陈清泉看到这个情况,就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给陈云送一套新军装来。陈云知道后,立即把陈清泉叫去,非常严厉地说:“你是只给我新军装,还是给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同志都发?”陈清泉急忙说明给他增发一套新军装的理由。陈云严肃地说:“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你马上打电话撤销刚才的通知。”看到陈清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陈云缓和了一下语气,随后指出:“老陈,我们是管钱管物的,如果搞特殊化,不按制度办事,那还怎么能管好全边区的财政?这制度还有谁去认真执行?”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由于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过一段弯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的生活物资供应极其紧张,为了尽快克服国家面临的困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其中一项便是减少城镇人口,支援工农业生产第一线。随后不久,毛泽东将身边的工作人员减少了6人,刘少奇、朱德都相應减少了身边工作人员,陈云减少了9人。与此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陈云本应配有厨师、服务员、警卫员和司机,而陈云除了保留司机外,其他人员统统减掉了,他以身作则,减得最彻底。此外,陈云更是把国家分配给领导个人的小厨房也撤掉,自己掏钱,雇了一位女同志做饭兼服务员,尽量减少国家开支。这些生活细节都充分体现了陈云廉洁自律的党性观。

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贪污受贿、特权思想等问题也逐渐增多。陈云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就党风问题向全党发出了严厉警示,要求党员坚定自身廉洁自律的党性观。其间,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陈云,多次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在实际生活中,陈云虽身居高位,但却一直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廉洁自律的要求,从不以权谋私。诸如,一个大军区的两位同志来到陈云的住所,向他汇报军事演习的情况并带来当地产的两盒葡萄。当他们汇报完工作正准备起身告辞时,陈云一边让他们把葡萄拎走,一边解释道:“我是中央纪委书记,不能收。”闻状后,两位军人解释说:“这值不了几个钱,不是送礼,只是让您尝尝。”陈云接受了他们的心意,说:“我吃十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陈云共产主义党性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