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才之路千万条

2022-04-24施建农

父母必读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才子女能力

很显然,以上3个成才故事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学而优则仕”的成才典型,也不是“长大了要成为科学家”或“成为著名的文人墨客”的成才典型,却反映了未来社会的一种趋势,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变化的趋势,更是印证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动态变化的成才观

● 基于生活需求的学而优则仕

对于成才,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理解。从前的“学而优则仕”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升官”与“发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那个时候,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资源有限,“官”可以掌握比较多的资源,生活也会比较富裕,也因此有了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

● 追求精神需求,注重兴趣和爱好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相对容易满足了,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求了。而精神需求的主要表现就是兴趣和爱好。

● 变幻莫测的社会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业态也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0多年前很时髦的行业,现在已经“不吃香”了,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了。而20年前人们甚至想都想不到的行业,现在却如日中天,那再过20年哪些行业会成为社会的主流呢?也许我们也无法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肯定会不一样”。从前没有的行业,现在成了主流,从前不被看好的行业,现在变成了时髦。由于社会的业态发生了改变,我们对“成才”的认识也要有相应的改变。达成了对“成才”的这些基本认识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谈几个问题。

兴趣和成才的关系

● 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兴趣还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而热爱则比兴趣更加强烈。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台车的话,那兴趣就是车的发动机。没有发动机,车不能动,人没有兴趣,行动也就缺乏动力。所以,凡是不感兴趣的学科,即使被迫学也不会有好的感觉,成绩也不会特别突出。

实际上,不少孩子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通常不愿意花时间去学。我记得小时候自己有一种偏见,那就是“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于是,英語就一直很差,差到高考时只得了3分(当时高考英语满分是30分)。其实,前面的3个故事也都反映出兴趣和热爱的重要性。

● 只有兴趣,并不能成才

虽然兴趣对成才很重要,但一个人仅有兴趣还是不够。对于成才,兴趣可能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或诸多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除了兴趣,还有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及时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而自我认知能力(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元认知)实际上就是对自我的能力、个性、兴趣、爱好,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等的认知能力。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制订更加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从而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由于任何事情的完成都需要时间,而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恒定的,而且,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或少数的几件事,如果同时做的事情多了,就会影响进度和质量,因此,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而要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就需要一个人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有诱惑力,一不注意,时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成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结果

虽然,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预期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沿着既定的规划路线进行。其实,很多时候,成功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后成才,父母要这样做:

● 学习3个“要”

要有良好的三观,对“成才”或“成功”不能有固定的模式,认为怎样才算成功,怎样一定不能成功。

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要对自己的孩子有科学的认识,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和爱好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孩子,才能支持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支持他,最后达成成才的目标。

● 支持和认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的引领人和支持者。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或“有其母必有其女”。当然,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在生物学生上子女会继承父母的基因,而且还说明父母的个性和行为特征也会在子女身上得到体现。当然,这并不是说父母的行为方式和个性特征会完全被子女复制,而是说明了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期待,父母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构成了家庭氛围,这个家庭氛围就是孩子成长的大本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而持续的影响。从前面的3个成才案例中也可以发现,他们之所以最终能以他们自己满意的形象出现,能够成才,都离不开各自父母的认同和家庭的支持。

专家简介

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天才儿童研究协会亚太地区理事会前主席,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成才子女能力
陈子芳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Tomb-sweeping Day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