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的考查

2022-04-23申进平付丽芬孙红军杨香萍张玉文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史实课标

申进平,付丽芬,孙红军,杨香萍,张玉文

(1.沙河市新城中学,河北 邢台 054102;2.上海民办杨浦凯慧初级中学,上海 200092;3.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4.石家庄市第九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5;5.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性质认识不清,以为是历史,其实是历史学。2021 年6 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课程性质”中规定:“历史学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定性完全一样。这一正本清源的举措,将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影响。

历史课程就是历史学。历史学叙述和阐释(阐释与解释的内涵在此一致,以下简称解释)的都是史实;历史学就是掌握史实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解释史实的过程。所以,对史实及其解释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能力要求,是必须要落实的。作为升学考试的历史中考,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的考查更是理所应当。并且只有考查对所学史实、解释的能力,才能实现“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功能。但是,2021 年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考查的程度参差不齐,为此就有了下面的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一些省份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考查的程度

要了解2021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考查的程度,首先要知晓兄弟省份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考查的程度。以下是一些省份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考查程度的试题,大家一起品评。

(一)对所学史实、解释概念的考查

(2021 连云港)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B.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C.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

D.2008年我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2021盐城)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冷战是一种非战争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2021菏泽)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2021泰安)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021遂宁)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B.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D.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这些试题考查了对所学史实、解释的概念,有助于把握历史课程性质,分清什么是史实、什么是由史实得出的解释,可喜可贺。但下列试题对能力的考查则明显与时代要求不一致。

(二)对所学史实、解释仍进行记忆层次能力的考查

1.选择题直接考查对所学史实、解释的记忆能力。

(2021扬州)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

(2021齐齐哈尔)“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绘的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D.义和团运动

(2021陕西)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2021吉林)“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

A.洋务运动

纳入136例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患者,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68例,对照组=68例)。实验组:男 38例,女 30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0.5±11.5)岁,病程:2~18 年,平均病程:(9.8±5.8)年;对照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1.5±12.5)岁,病程:3~19 年,平均病程:(10.8±5.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纳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①沟通障碍患者;②严重脏器损伤患者;③依从性较差患者。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21重庆B卷)1940年,《新华日报》报道:“××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行……”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

A.平型关伏击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021苏州)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非选择题实质上也考查对所学史实、解释的记忆能力。

(202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于安龙《中共党史话语体系中“先生”与“学生”之考察》

材料三:中国模式既非纯粹的国家计划经济,也不是彻底的资本主义体系。这种发展模式建立于公有制和其他所有制的混合基础之上,而邓小平改革使得市场在另一类的国家主导经济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改革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都无先例可循,它在探索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案中逐渐演化而成。

——(美)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产生共产党受了哪一国革命的影响?中共一大召开时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至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哪些亏?材料三中的“中国模式”指的是什么?

(2021北京)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光辉历程。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三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文献(节选)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文献,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2021天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结合材料,围绕“党史学习”这个主题回答下列问题。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都有哪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哪次?

(4)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夺取革命胜利、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分别是什么?

(5)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最新的创新理论是什么?

(2021吉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打破了以往清帝国的“天朝”体制,开始形成不对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这给中国带来诸多严重的灾难。

材料二: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略)

材料三: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略)

(1)材料一中“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名称。

(2)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写出一项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2021无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

(1)“在意大利,这层纱最先烟消云散”源自于哪一运动的兴起?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

(3)这一理论诞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新青年》杂志)

(4)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上述外省中考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虽然创设了历史情境,但最终考查了对史实、解释的记忆,思维含量低,与中学历史课程对能力的要求相差甚远。这种对低级能力的考查,使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传统历史学习方法还有生存空间,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二、2021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考查的程度

河北省历史中考从2000 年开始。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的考查日益朝着历史课程性质规定的方向迈进。2021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不直接考查对所学史实、解释的记忆,而是从历史解释应具备的能力方面进行了考查。

(一)考查对所学史实、解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1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共14 个题目。其中选择题11 个,非选择题3 个(包括与道法综合的前两问)。整套试卷考查了对所学史实、解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下面是对它们的简析。

11 题考查对义和团运动概念的理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本题没有直接用教材对义和团运动的正面叙述设问,而是以英国驻汉口总领事法磊斯的视野切入,他眼中的义和团运动当然是“祸乱”了。

12 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课标》要求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其中包含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解释。本题没有直接问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而是让考生从材料表述的辛亥革命的史实及解释中明白了“这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然后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出“这次革命”的性质,即“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13 题考查对全民族抗战概念的理解。《课标》要求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本题没有直接考查“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是通过两则材料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印证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考查了对全民族抗战概念的真正理解。

14 题考查对人民解放战争相关史实发生时间的理解。《课标》要求掌握解放战争发生的重要史实及其作用。史实包括史实发生的时间,时间是史实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要掌握史实发生的时间及其所属的历史阶段。本题没有直接问“1947 年10 月10 日”属于人民解放战争的哪一时期,而是通过“这一年月日”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内容,理解判断后得出。

15 题考查对新中国工业化进程阶段的理解。《课标》要求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本题没有直接考查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而是通过折线图来体现工业进程所属的时间。本题设问实质上与14 题一致。

16 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标》要求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本题没有直接设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而是通过对题干所述史实的理解、归纳概括,得出了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的结论。这就避免了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死记硬背。

17 题考查对法国大革命所处历史阶段特征的得出。《课标》要求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意义包括其所属的历史时期。本题没有直接设问法国革命属于世界近代史的哪一阶段,而是通过阅读材料判断出“这次革命”是法国革命,进而得出法国革命呈现出“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时代特征。

18 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课标》要求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本题没有直接考查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之一进入了“蒸汽时代”,而是通过材料描述英国工业城镇的污染,得出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

19 题考查英国殖民统治对英国的影响。《课标》要求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本题没有直接考查“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的影响,而是立足于印度争取民族独立进程的考虑即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的整体视野,考查了理解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的能力。

20 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影响。《课标》要求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国家调控经济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之一。本题没有直接设问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影响是什么,而是根据材料得出调控经济的影响是“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21 题考查对中美两国建交的评价。《课标》要求了解中美建交的史实。本题没有直接考查中美建交的影响,而是通过两国建交后的史实得出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结论。

26 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三问。本题第1问看似考查诺曼底登陆使纳粹德国陷入苏军与美、英盟军东西两个战场夹击的记忆,实则考查了审题能力。第二问给出所选材料的观点,然后要求从材料中归纳出观点的依据。第三问更是在前两问的基础上,要求指出评价历史即进行历史解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本题突出考查了进行历史解释的方法和基本原则。

27 题探究问题,是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量最重的题目。分量重主要指的是探究即历史解释的味道较浓。本题为“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设问中没有直接考查上述成就及其作用,而是据材料回答设问第1 问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了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及其对当时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第1 问,虽然设问分散,但层层递进深入,具有关联性。第2 问在第1 问基础上,读懂设问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从而实现了本题探究的终极目的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使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28 题与道法综合,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粮食生产问题进行考查。本题历史部分的要求为“了解杂交水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了解农村改革。”“从饮食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题没有直接考查上述史实及其解释,而是根据材料归纳设问第1 问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农业科学家、农民以及党和政府的各自方案及取得的各自成效。第2 问要求回答上述成效都对我国成功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哪方面问题起了重要作用。这样既考查了所学的历史史实与解释,也为道法后面的设问做了铺垫,真正了实现了两个学科的无缝隙综合。

以上所述表明2021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史实、解释考查的程度是理解、应用层面。这样考查有利于巩固、落实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法上取得的成效,又使传统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失灵。

(二)创设新情境,用所学史实、解释能力进行新的解释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习历史教科书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了史实、解释能力,是历史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步则应尝试进行新的历史解释。只有这样,才可熟能生巧,最终熟练掌握历史解释能力。进行新的历史解释,必须创设新情境,才能实现。2021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初中生而言,都创设了新情境,要求用从《课标》和教科书中获取的史实、解释能力,进行新的解释。这样考查,符合了历史解释的渐进性。坚持下去,能使历史解释熟能生巧,既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更是今后进行深入历史解释的必由之路。限于篇幅,这方面的考查就不叙述了。

三、对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能力考查程度的展望

2021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考查了对所学史实、解释能力的理解和运用。这种能力考查,朝着历史学要求的目标前进了,但不是最高的能力要求。探寻历史真相,要求考生具有独自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独自进行历史解释,考生要能根据所给材料自行设问,并进行论证,而非回答试题的设问。这种能力要求就是要作答业内通常所说的历史小论文试题。历史小论文试题被当下的历史高考和部分省份的历史中考试题采用。因为该题型是通向真正具有历史解释能力的必由之路。下面是2021 年福建省中考历史小论文试题,由此可见一斑。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中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福建省的这种根据材料自拟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的小论文试题,把中考历史能力要求提升到了最高层次。作答本题,需要考生把所学的史实、解释能力发挥到极致才可,绝非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能力能够完成。这样,写历史小论文,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最高能力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落实应是当下及今后初中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对此要高度重视,要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逐步地教会孩子们,而不是临阵磨枪。小论文试题考查能力的程度,表明其在中学历史教学和考试中的价值与地位,它的广泛使用不可阻挡。可以预见,河北省中考历史的题型——“探究问题”,再向前迈一步,就是小论文试题。探究的观点由考生自己提出就能实现。所以,要做好充分准备,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它的来临。届时,初中历史教学的春天就到了。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史实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
从“徽风皖韵”到融入全国卷——兼评2015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