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画学派”的当代嬗变
——谈《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叙事艺术

2022-04-23张梦钰王强

新疆艺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学派

□张梦钰 王强

“中国动画学派”是指“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我国动画的创作之路因一直受到外来动画创作思路的影响,而陷入无法突破的困局。1957 年,中国第一个专业制作动画产品的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诞生。厂长特伟提出中国动画片需要“探民族风格之路”,于是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在民族情结的感召下聚集于此,集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在国内广受欢迎的同时,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并获得“中国动画学派”的称号。

“中国动画学派”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文化繁荣现象。它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影响,以及民族特色和传统艺术在动画作品中的完美融合,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当时国内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需要一批具有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优秀动画作品来扩充人民的精神生活,政策上对国产动画的发展大力支持,提出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吸引了大量资深美术家投入到从无到有的动画创作中。在创作作品时,为了贴近大众生活并制作出具有民族艺术的动画作品,动画师们将传统艺术融入到动画创作中,运用传统绘画、戏曲、古代文学、杂剧等形式来丰富动画这种综合艺术形式。在叙事表现过程中注重故事的教化意义,旨在传达民族精神的同时,极大地发挥了动画媒介的教化意义,也利用了传统艺术诸如水墨画这种形式的影响力,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的艺术性与技术性。

“中国动画学派”在20 世纪90 年代逐渐走向沉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电影产业化形成,开拓中国动画开始了由低迷到不断探索创作之路的变迁。自2015 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为中国动画开启了国产动画崛起的新篇章之后,许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故事内核的动画电影竞相出现,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以50 亿票房的优异成绩将中国动画的崛起再次推上了巅峰。《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为《魔童降世》)的成功,与“中国动画学派”打下的民族根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它的叙事内容和方式上,仍然保留着“中国动画学派”的精神内核,是中国精神在国产动画作品中的优质呈现。

本研究无意探讨“中国动画学派”兴衰的原因,而是基于当代优秀国产动画作品来探讨其当代演绎的新形式,“中国动画学派”的当代嬗变并非只是历史再现,而是以叙事艺术为线索,在新时代以人文视角来正视“中国动画学派”。

一、叙事艺术视角下“中国动画学派”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联系

(一)灵感同源:二者叙事内容的联系

动画作品本身具有三种功能性特征,即娱乐性、教育性和商业性。作为动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内容也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三种特征。“中国动画学派”是以鲜明的民族特色精神、文化形式与国外其他动画作品区分开来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动画作品的商业性并不明显,受政策和文化方针的影响,动画作品的叙事内容普遍呈现出为政治服务的特征。而当时的政治需要创作具有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的文艺作品,因此“中国动画学派”的叙事内容是以民族精神为载体、以传统文化内容为题材的,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例如代表作品《骄傲的将军》(1957),就是根据成语“临阵磨枪”来编撰的小故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内容来告诉观众“骄兵必败”的道理。作品叙事结构简单易懂,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传递着具有民族精神文化内核的警世道理。“中国动画学派”的经典作品基本都是以简单的戏剧式结构展现民族精神来叙事的,比如《大闹天宫》(1964)、《哪吒闹海》(1979)等。

《哪吒闹海》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类文学作品《封神演义》,以戏剧式结构叙事,具有完整的情节因素。在叙事内容上相较原著有很大的改编,将哪吒形象彻底塑造为正面英雄形象,也将“闹海”这一事件的意义正面化,是更适合动画形式呈现、更符合当时观众需求的改编。这两种编撰方式都表现了“中国动画学派”对教化意义的重视。

《魔童降世》的叙事内容也是根据《封神演义》改编出来的,也借鉴了动画作品《哪吒闹海》的叙事内容。讲述了哪吒阴差阳错成为魔童,却为了正义一生反抗命运的故事。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哪吒形象都做出了较大的改编,改编的目的同样是塑造“哪吒”这一形象,赋予角色魅力,使故事演化成为更能被大众接受的模样。导演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在创作剧本时,他参照了《哪吒闹海》对最初版本哪吒形象和故事的改编,并在此基础上再次通过改编、加入现代的元素使故事更加符合当下的时代。故事结构也采用了戏剧式结构,只是使用了更加成熟的电影叙事手段来辅助故事叙述,使故事在当代仍然具有可读性。

《魔童降世》的商业性特征非常明显,从项目的制作流程中可以看出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故事内容并不仅是因为符合当下观众的普遍精神诉求而广受欢迎的,也因为教育性在故事中的完美呈现。故事传达的核心在于“不认命”“打破成见”,是当代国内追求个性的群体中广泛流行的精神面貌,能为观众带来共鸣且达到呼吁“敢于同命运不公斗争到底”这一精神的目的。其中哪吒形象的塑造也在原本《哪吒闹海》里善良正直形象的基础上,用更真实的儿童性格特征来丰富人物动机。

因此,《魔童降世》的叙事内容是在吸取了“中国动画学派”精神内核的养分之后,进行适当改编使内容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它与“中国动画学派”的出发点是相同的,甚至在题材的选择上有直接的联系,它是“中国动画学派”叙事内容的当代演绎。

(二)策略共通:二者叙事方式的联系

叙事方式是叙事内容的呈现方式,它是叙事内容呈现的具体方法和样式。动画作品的叙事方式按照展示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故事叙事方式和影像叙事方式。故事叙事方式是描述故事时采用的讲述方法,如顺叙、平叙等。影像叙事方式是指由画面和声音去解释动作和事件的具体样式。“中国动画学派”的故事叙事方式一般采用顺叙、平叙方式,便于解释清楚故事蕴含的道理,强化教育意义。比如《三个和尚》(1981)是采用顺叙的方式,讲述三个和尚从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过程,这样完整直观地讲述完成了一个具有民间道理的小故事。这样的叙事方式是揭示道理最直观的手段,与《魔童降世》讲述故事的目的是相同的。

《魔童降世》也采用了顺叙和平叙的叙事方法,讲述蕴含着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故事。二者虽有选材来源的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取材于民间故事。学者肖路认为,民间故事能够成为国产动画作品的热门题材的原因“在于两者之间有着某些相通之处,民间故事十分适合运用动画语言来表达。”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画面感,对影像叙事方式有最直接的启发。在影像叙事上,《魔童降世》并未脱离“中国动画学派”的画面特征,仍旧使用了夸张的影像语言来辅助画面叙事,比如哪吒降生时原本晴空万里,在成为魔童降生之后天色骤变为乌云压顶,这种用天气的变化营造氛围辅助叙事的方式,与《哪吒闹海》中哪吒在海边自刎时天气变化为狂风暴雨的表现手法是相似的。

可以看出在叙事方式上,《魔童降世》仍然采用了“中国动画学派”的传统方式。“中国动画学派”的叙事艺术是适合中国故事呈现的艺术。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降生前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降生后

二、“中国动画学派”到《魔童降世》的叙事嬗变

(一)从教化到共情:叙事内容的重构

“中国动画学派”作品叙述的内容,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俗语成语故事或由民间艺术形式触发的灵感形成的故事。根据小说故事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中国动画学派”动画作品的故事内容要素也是由角色形象、故事情节和气氛营造组成的。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故事的动画作品,都会将原本的故事加以改编,使故事更具有戏剧性,更符合动画电影的叙事语言。如《大闹天宫》就是以《西游记》为蓝本改编而成的动画作品。片中讲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天庭的故事,并将孙悟空塑造成为一个敢作敢当、不畏权威的英雄人物。这是由于动画作品的故事中心始终围绕着表现人物,而做出的适量改编。以《封神演义》为故事素材的《哪吒闹海》,在塑造哪吒形象时做出了更大的改编,将原著中无恶不作的纨绔弟子哪吒形象重新塑造,表现了一个善良忠孝、不畏强暴、责任心强的哪吒。在氛围营造方面,从角色设计到场景绘制,从动画表演到视听音效,《哪吒闹海》无处不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风采。哪吒角色形象取自年画娃娃,场景设计借鉴了浓墨重彩的古代壁画,动画表演的灵感来自于敦煌飞天,人物表演学习了京剧的表演调度,音效运用了京剧曲调。《哪吒闹海》在叙事内容上紧贴传统文化,“中国动画学派”叙事内容也大多取材自神话传说、京剧戏曲、民间艺术和传统绘画,还原经典故事,塑造传统英雄形象,遵循了中国动画要“探民族形式之路”的方针。

《魔童降世》同样是改编自神话故事《封神演义》,在角色形象上同以往神话角色改编的动画形象不同。哪吒的形象设计和角色性格上更凸显夸张,父母形象也不再是传统戏剧的刻板形象,师父太乙真人从外形到性格,甚至到口音,都颠覆了一个神仙和师父应该具有的严肃形象。故事情节注重多线叙事的关联性,哪吒的成长历尽艰辛,勇敢挑战不公的命运安排和注定的结局。其他剧情也运用平叙:龙族被镇压在海底,明知没有逃脱的可能,也把希望寄托在敖丙身上,希望他能为龙族正名;申公豹明知自己无法跻身十二金仙,也一直在寻求方法,努力证明自己。整体故事情节上,正派和反派角色都在反抗自己已经注定的命运,是电影主题宣扬的“不服命运”的最好体现。氛围营造方面声效音乐也更为丰富,传统乐器的演奏依然具有民族感染力,同时也加入了交响乐和现代电子乐器,用以烘托画面氛围。

《哪吒闹海》(1979)哪吒角色形象

《哪吒闹海》(1979)天庭场景

在《魔童降世》的叙事内容里,角色形象饱满立体、贴近生活,不同于“中国动画学派”脸谱式的角色设计,在继承“中国动画学派”戏剧舞台式的氛围营造的同时,学习外来优秀的动画制作经验,使影像叙述传统故事更加符合当代审美。突破传统正邪对抗的经典剧情模式,对神话故事价值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它的叙事内容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同类神话题材的叙事内容逐渐由模式样板走向精心构思,角色塑造由“神性”走向“人性”,通过将叙事内容同现代市场需求联系,在讲述传统故事过程中宣扬时代精神、展现时代风貌。

(二)从表意到移情:叙事方式的更新

中国传统剧情影片在叙事方式上整体偏向顺叙叙事,并以平叙手法来辅助叙事,用较为简单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单个故事主体或道理寓意。顺叙叙事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来推进剧情,其基本节奏由开场、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中国动画学派”作品运用这种叙事方式,能清晰地讲出故事主线剧情,同时也使用平行叙事讲述支线剧情,但主要为了推动主线顺序叙事的发展,对次要角色和情节的塑造较少。“中国动画学派”经典动画作品《大闹天宫》,是用顺叙描写主角孙悟空在受到神仙欺骗和天庭打压后奋起反抗,最后大闹天宫回到花果山的故事。剧情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动画剧情的蓝本已经以各种民间艺术的形式深入人心,当时观众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娱乐资源匮乏,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叙事的方式,有利于熟知小说情节的观众接受动画形式的西游故事再现。顺叙作为一种直奔主题的叙事方法,是以《大闹天宫》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学派”的主流叙事方式。通过动画形式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在当时有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

《魔童降世》同样以顺叙叙事来叙述哪吒成长的故事,同时平叙叙事讲述其他角色的剧情。电影在塑造哪吒形象、讲述他的成长变化时,并没有忽略对其他次要角色的刻画,让配角的人物形象也足够饱满,次要情节的展开和主线剧情一样具有逻辑和合理性,使剧情更加完整丰富。

《魔童降世》与“中国动画学派”的叙事方式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平叙叙事的关注程度不同。“中国动画学派”的时代要求和观众基础需要它注重故事主干,而《魔童降世》在主线的顺叙叙事之外同样关注平叙叙事。它的叙事方式在“中国动画学派”重视顺叙叙事的基础之上,更注重平叙叙事对主线叙事的铺垫。在单一主线叙事上增加平行叙事线索能表现更丰富的剧情,创作出符合当下时代需求的作品。这与“中国动画学派”教化育人的叙事目的是不同的,而是着重表现自身的娱乐性和商业性,是在“中国动画学派”叙事方式上的时代更新。

三、时代需求——从“中国动画学派”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叙事艺术嬗变的主要原因

“中国动画学派”的叙事艺术是在庞大的民间意识形态影响下形成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正处在苏联经济文化影响下的学习阶段,动画作为文娱行业的组成部分,在创作作品时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学习苏联的怪圈。于是1956 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短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苏联的作品。1957 年,特伟提出中国动画要“探民族风格之路”,中国动画决定走民族化路线。“中国动画学派”的初步繁荣时期就是在吸取了民族传统文化养分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创作之路的。那一时期的动画作品,从叙事内容到叙事形式上都是为了辅助叙述民族化的语言而形成的。在迪士尼研究原动画的挤压、透视等运动规律时,“中国动画学派”更侧重于关注民间艺术形式如何更好地与动画叙事语言融合。1956 年上映的《骄傲的将军》就是完全按照“探民族风格之路”的方针实现的作品,从脱胎于成语的叙事内容到借鉴京剧脸谱和戏剧声乐的表现方式,都是纯粹的对中国特色叙事艺术的开拓。1961 年的《大闹天宫》则对“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更发散性的思考重塑,片中的叙事手法在单一中寻求了变化,叙事内容也针对故事蓝本进行了更符合时代因素的改编。1979 年,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中国动画学派”继续探民族风格之路,并在题材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哪吒闹海》的上映,代表着“中国动画学派”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期。1988 年的《山水情》,水墨晕染浑然天成的叙事表现力在丰富了叙事方式的同时,用动画语言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动画学派”形成的时代环境需要的是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动画作品,教育性占主导地位。因为动画产业尚未成型,动画作品的叙事艺术受商业性影响较低,因此呈现出简单的形态,其动画语言并未与绘画语言等形式脱离开来,重视美术性而忽略了影视性。但当时的动画艺术还没有发展成熟,这种影视性的薄弱一定程度上被鲜明的中国传统美术特征掩盖了,因此呈现出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和谐的动画艺术面貌。

《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哪吒“史上最丑”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在采访中谈到,哪吒的“史上最丑”形象是给观众的“障眼法”。目的是让观众带着由角色形象引发的成见而来,用动画作品内容来打破观众的成见。这一做法在呼应了电影主题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动画电影的商业性特征,即需要通过观众的反应来完成整个动画作品。这样的“叙事技巧”是符合当代观众的接受范围的。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媒体化、多样化的时代,动画产业已经形成,且受国内外动画市场的影响,中国动画仍在继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作之路。中国动画作品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必须挑选观众喜爱的元素来丰富叙事艺术,这就要求叙事内容有高质量的信息,叙事方式更加媒体化、多元化。《魔童降世》将叙事内容进行更符合时代的改编,从故事到角色形象的塑造都更立体化;叙事方式也加入了许多影视语言,发挥镜头的推拉摇移与三维动画的优势来将故事讲得更加妙趣横生。除此之外,《魔童降世》更注重与观众的联系,故事的设定和讲述方式都做出了全年龄段的筛选,在符合大众观看意愿的同时注重互动性。《魔童降世》会铺排娱乐性情节,在叙事过程中展示场景,在角色塑造上下大工夫,塑造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哪吒形象。这些都是为当代观众做出的改编。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产生共鸣和满足感,都是因为动画更具有影视性和戏剧性,更贴合时代需要。

从“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作品到《魔童降世》的叙事艺术的演变,是在时代主导下进行的叙事选择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作为动画这门时空综合艺术的元素,即“中国动画学派”的精神内核和《魔童降世》是同根同源的,这是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在于时代发展引导动画作品的叙事艺术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样的发展规律与黑格尔的“正反合”理论是相似的。“中国动画学派”是在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并通过与自身动画特点的结合发展成为独立的“中国动画学派”。虽然“中国动画学派”在20 世纪90 年代后逐渐归于沉寂,但并不代表“中国动画学派”的文化根基消失,它仍然可以影响并催生新的文化繁荣,《魔童降世》的成功就是新时代的动画艺术繁荣的典型。因此,我们需要正视“中国动画学派”,它的成功并非完全可取,而嬗变的历程则能够表现其发展规律,这样的发展规律需要理性看待,在新时代发展洪流中,更重视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文化内容。

四、立足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为中国动画未来筑基

(一)产业时代机遇:中国动画前景可期

中国动画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在国内经济稳步发展和文化政策利好的背景下,动画产业化也形成完整的创作生产流程。近年,得益于以《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国产动画作品的成功,提升了创作者和观众对国产动画行业的信心,在发展日新月异的动画市场面前,将会有更多优质国产动画产出。

(二)升级动画创作:解围新时代叙事困阻

中国动画发展应扬长避短,不断从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发掘展现时代精神风貌的民族故事。叙事艺术需要根据时代需求更新,特定历史时期背景对动画行业的影响会体现在动画叙事中,“中国动画学派”和《魔童降世》叙事艺术紧跟时代变奏,是他们在各自时代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但纵观现状,中国动画仍然有剧本创作和改编能力匮乏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面向世界发展:动画名片展现民族风貌

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中国动画要立足本民族的文化,面向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动画艺术在将来的国际交往中越来越代表着国家的民族文化,需要将中国动画叙事艺术面向世界来发展自身,坚定践行“中国动画学派”对民族风格不断探索的创作之路。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魔童学派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
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
论浙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