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有追兵,外有强敌财经 毕业生如何破圈?

2022-04-23邸飞中央财经大学

大学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圈外圈内财经类

文/邸飞(中央财经大学)

实习“撞衫”,如何脱颖而出

对于财经专业毕业生,求职选择的集中、单一,首先会反映在实习经历上。翻开财经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会发现实习经历主要集中在券商。我问过很多毕业生“为什么选择在券商实习”,不少毕业生的回答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那实习”,这就出现了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不少毕业生求职时不会选择券商,可自己大部分实习经历却都在券商。可以说,财经专业的学生从实习就已经开始“撞衫”,“实习经历同质化”成为财经专业学生求职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

不分伯仲的高校与专业背景,差别不大的实习经历,在频频“撞衫”的财经类求职市场,该如何脱颖而出呢?主线才是王道。既然不能避免“撞衫”,那就需要我们在同质化的实习经历中厘清自己的职业发展“主线”,在这条主线上去搭配实习经历,不断深挖,做成业务专家。这样,在自己的“主线”下求职,才会自带“主角光环”,谁会愿意和主角“撞衫”呢?

“主线”清晰的实习经历有多重要,在此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某公司固定收益部校园招聘,十多个毕业生入围面试,最终杀出重围的毕业生,特点出奇一致,那就是实习主线清晰,基本上所有的实习经历都围绕固定收益的相关业务。再看看没入围的同学,实习经历虽然不少但比较分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不出想干什么。其中一位面试官和我交流时,说:“一边是主线清晰,来了就能上手干活的,一边是看不清想做什么,来了还要重新教,也有可能来了没两天就离职的,如果是你选,你会选择谁呢?” “主线”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圈内“太卷”,如何破圈突围

财经专业学生求职从实习开始“卷”,到了求职阶段更是“卷上加卷”。为什么呢?其实还是双刃剑带来的挤压效应。财经专业学生的“求职圈”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地区的金融行业,当所有人都在拼命往圈内挤的时候,那么门槛一定会越来越高。很多毕业生会说,“我是学财经的,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

其实,从事自己的专业不一定非要在圈内,圈外同样精彩,甚至会被视为稀缺人才,更能发挥财经专长。只是很多毕业生宁愿随波逐流,也不敢去探索和尝试,潜意识里觉得大家都去抢的一定是好的,自己要先去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实业背景知名企业在理工科类院校宣讲时人山人海,而到了财经类院校却门可罗雀的主要原因。

所以,财经专业学生要想在漫漫求职人海中突出重围,就要有“破圈”思维,要敢于去圈外闯荡,不光盯着金融机构,“泛财经领域”都可以是我们的求职方向,比如有实业背景的财经版块(财务公司、投资公司或资管公司等)、财经类专业媒体,甚至是地方政府,都迫切需要财经管理人才。更要有“错峰”意识,在大家都在挤“圈内”资源的时候,错峰布局圈外市场,而不是一路盲目随“峰”而行,等在圈内找不到时再去圈外找,那个时候圈外机会也就很少了。“破圈”加“错峰”,既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上的比较优势,又能抓住急需紧缺的风口,不仅使求职成功率增大,后期的职业发展机会自然也少不了。

行业“转型”,如何华丽转身

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整个金融行业都在做数字化转型,行业转型一定会反馈在就业市场上。从这几年财经领域就业市场走势看,理学、工学等学科背景的毕业生,特别是计算机、统计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抢手。在财经领域未来的求职市场上,理学和工学学科背景的毕业生对财经专业毕业生的冲击会越来越大,这是财经专业学生未来必须要直面的竞争。既然躲不掉,该如何华丽转身呢?

单纯从求职的角度来看,要做好两方面的能力储备。一方面,要有必要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市场上主流的编程和数据分析的软件要会用,现阶段这些还是工作中锦上添花的加分点,但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入行的“门槛”。现在有些头部的金融机构,已经在考察内容里增加“coding”,就是写代码的测试,只不过还没做硬性要求。

另一方面,要有基本的行业研究能力和目标行业的知识储备,理学、工学学科背景的学生备受青睐的原因,除了有良好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功底外,与生俱来的实体行业背景也是重要因素。因此,作为财经类毕业生,与理学、工学学科背景学生同台竞技时,需要尽全力去补齐在实体行业背景方面的“天生短板”。要有能力去做行业研究,并对未来业务需要的目标行业做充足的知识储备,了解这个行业的产业链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有敏锐的嗅觉,时刻关注业界的重大事件、新业务和新变化。

其实,不仅金融行业在做数字化转型,财经类高校同样也在做数字化布局,不少财经类高校都在强化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并且通识课中统计、编程等相关课程越来越多。如果同学们现在还处在低年级,一定要用好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平台。行业在转型,市场在变化,谁能随势而动,未雨绸缪,谁就能在求职中“华丽转身”。

实习撞衫、圈内竞争、外部冲击,财经领域求职越来越难。但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我们掌握规律、看清形势、提早准备,不断总结、提升,才能在竞争相对激烈的财经求职市场中披荆斩棘。

猜你喜欢

圈外圈内财经类
“打针”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