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独去闲
——杨科云书法艺术浅谈
2022-04-23刘德宏
红豆 2022年2期
刘德宏
科云的行草书以“二王”为主线,同时兼容“宋四家”笔意。习右军之逸,师宋人之意,写出了一番新气象,整体上给人一种既洒脱飘逸又珠圆玉润、精到醇厚的感觉。笔法上能兼容诸家,融会贯通,化为己用。结体开合有度,变化多端。章法上,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线条的粗细轻重、行气的块面化倾斜,形成大量的点、线、面渐变效果,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他的小楷,徜徉于魏晋、唐宋、元明之间,既有钟繇的含蓄内敛、敦实静穆,又有王羲之的温润淳朴、自然洒脱,兼具晚明诸家小楷的奇崛遒丽,并融入行草书的笔意。整体上既给人一种萧散简远的意境享受,又给人一种灵动多姿、精妙绝伦的感觉。
我近期常读科云的佳作,总觉得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心灵的迹化,而不仅是技法的重复或章法的再现。为何能够达到此等境界?我想大概是他天生的灵性使然,加之他广泛涉猎而能博观约取,圆融消化,镂云裁月,熔诸家于一炉,自出机杼,气韵生动而雅逸。
了解科云的习书历程,再品其翰墨,我仿佛能感悟到他苦心经营的黑与白之间的空灵、静谧。空灵于科云是一种简远,静谧于科云是一种儒雅。科云在其学书感言里写道:“余自幼喜书,日浸月染,廿载有余。今已而立之年,自知资质愚钝,获此殊荣,幸甚至哉!然喜极之余,更当自我勉励,扬长避短,继续前行。”面对鲜花和掌声,科云更加冷静,没有与荣誉起舞,而是更加深入传统,寻找属于自己书法的心灵语言。古人云:伏久者飞必高。期待科云向书法艺术高原上的高峰继续攀登,取得更大的成就。
《齐白石诗两首》 33cm×68cm 杨科云 /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