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23李韦唐
李韦唐
摘 要:高中政治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则是能更好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课堂是学科教学活动实施的主阵地,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最佳载体,而建设活动课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议题式教学,通过议题式活动课堂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将议题式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良好发展,让活动型学科课程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法;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08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30
议题式教学指的是立足于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更具时效性、生活性、引领性的探究主题,以系统性学科知识为载体,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师带领下,使学生自主参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课堂探究等活动而生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若想有效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议题式教学与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相结合是必然趋势。接下来,本文将围绕高中政治课堂上应用议题式教学的界定、价值、现状和具体策略展开深入研究。
一、对议题和议题式教学的理解
科学理解和精准把握议题式教学的内涵,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开展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之前,必须要对这一概念形成明确认知。那么,何为议题?议题与话题、主题和问题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都是政治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之前,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至于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还应以新课标为依据。
针对议题本质界定的理解,均能在新课标的相关规定中得到根据。新课标中最早涉及与议题相关的内容源自“基本理念”的教学中。主要是在尊重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倡导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议题,并围绕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最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模式下,科学引入教学议题,引导和探讨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主要方法,是与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期间教师所采取的不合理教学方法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议题主要是借助活动这一载体呈现出来的,其中承载着大量学科内容。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议题又和话题、主题、问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却也存在紧密关联。就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上来说,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即:围绕议题核心设计教学活动,其中蕴含了问题情境、科学运用学习资料、共同探究教学策略等,并引领学生在议题思考、讨论之后进行表达和解释[1]。总的来说,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议”为主导,至于其具体形式,则可采取方法指引、创设教学情境、开展策略探究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引导学生学生在议题活动的探究中完成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落实。
二、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满足教学变革需要
议题式教学法主要以“建构式探究”为落脚点,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组合得以实现的:由真实的议题、场景以及探究,得到最真实的效果。其面向全体师生,代表着“学习者中心”的回归。可見,议题式教学实际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教学评价的超越。议题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引入并探究议题,从而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在此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互动性。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更有利于教师建立先进教学观念,主动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师生有效互动,进一步实现高中政治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满足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教师将囊括学科知识且可以体现价值冲突的对应议题,以及存在较强引领性、开放性且能凸显教学重难点的议题渗透到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在学生及其实际生活间建立枢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落实生本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其更好地感受知识魅力。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运用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并给学生提供可以充分表达、展示自身观点的舞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观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此外,通过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当前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分析、思考,有利于培养政治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积极、有效参与社会公共活动,保障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达成[2]。
三、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新课标视域下,要求将议题式教学法有效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虽然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提高对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力度,但是在具体的议题创设环节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阻碍议题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其实际效用。
首先,议题选择缺少科学性。议题式教学模式下,议题是最关键的灵魂,最重要的枢纽,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影响着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创设一个科学的议题时,除了要在其中进行学科特点的体现,也要使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高度匹配且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引领性[3]。但是,在教学实践方面,有一些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轻视议题设计,不关注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普遍会对其他教师的课件进行生搬硬套,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利于学生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创设议题时不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导致议题存在较大难度,不能使议题讨论正常、有序进行,甚至引发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排斥心理,挫伤学生问题探讨的积极性。5B5F6869-2A4A-4384-87AF-C43C4B455C23
其次,议题创设不能突出“思想教育性”。高中政治教学具有较强的引导性,新课标视域下,课堂教学除了向学生输送知识外,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此背景下,教师进行教学时,还需注重议题创设要以“思想教育性”为导向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经过研究、加工、汇总成科学的议题。但是,一些教师进行议题创设时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并非内心想去分析、解决问题。
四、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巧选议题,贯穿教学
议题式教学模式下,议题是最重要的抓手,合理确定议题、有效贯穿教学是实施议题式教学法的主要任务。针对议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选取出自教材重难点的议题。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关键性知识与技能以及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都可设计为教学议题。这也是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议题式活动课堂的有效路径。
2.从学生生活入手,进行议题设计。对于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他们的生活主要由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组成,从中选取议题设计的材料,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感觉到亲切,从而促进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疑虑的同时凝练素养[4]。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是构建议题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肩负议题活动实施和学科素养建构的任务。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合理选取情境素材,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议题情境。
首先,创设真实的议题情境。实际生活中情境形式诸多,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模拟情境、媒体情境等,然而,真实的议题情境并非将生活事例进行简单堆积,而是贴近学科价值性的甄别,促使其价值导向要求得以满足。主要原因是:
1.贴近学生生活的议题情境要与学生心智相契合,也就是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智能水平、情感特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其产生广泛联想,会思考未来,拉近情境与生活、与学生间的距离。
2.情境素材要体现其价值性,真实情境无论是“现实”的真实,或是“逻辑”的真实,都要彰显出“教学”的真实,可以肩负起议题活动的开展和学科素养的建构,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效果。例如,进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教学时,将议题设计为“为何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素材,深入探索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对策,加深学生学习感受。
其次,优化问题设计。议题情境需凸显探究性、生活性、趣味性,联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贴近其心智水平的问题链,串联起师生间的思维过程与情感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间的同理、共情。例如,进行“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时,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议题:怎样的青春最闪光——追寻‘最美禁毒人的人生价值,该教师以“最美禁毒人”X警官“面对手持尖刀的恶徒,挺身而出,负伤以后奋力追凶,留下160米血路”为背景,提出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X警官这么做真的值吗?”“你们会怎样评价他的这种行为?”“你们从他身上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价值力量?”在问题的逐步引导下,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荡涤心灵。
最后,设计实践性问题。核心素养下,明确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方向,即: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出具有实践性的问题,并给学生补充相关的资料。接着,指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对教学情境进行模拟,并促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逐渐形成积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最新的高中政治教学目标中,教师必须要遵循“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使其到真实的情境中,以便于能力和品格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实践性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真实过程”体验情境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三)互动探究,解决问题
新课标视域下,设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核心在于过程,也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下,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破解答案,而是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落实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应用课前导学案引导学生事先归纳整合本节课重点内容,接着在课堂上开展议题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进行“按劳分配的含义”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可使用课前导学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展开自主学习。接着,在课上提出议题:“改革开放前、后的分配方式存在哪些差异?尝试说明理由。”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牢固记忆“按劳分配”的含义,同时学会使用其相关概念来分析判断、解释论证相关材料,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论证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融入地方特色,设置本土资源化议题
将议题式教学法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多数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缺少良好的素材来支撑议题的设置,实际上并未关注对当地特色的融入。新课标倡导的是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议题,因此,教师在选择本土素材进行议题设计时,首先,议题的设计要清晰明确指向教材知识。融入本土素材进行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共识。其次,议题设计应具备代表性。教师在选取素材时,最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如此更有利于激发全员的思考,确保学生接受同等的讯息,从而营造热烈的探讨氛围,推动议题探究的高效开展。最后,议题设计的真实性。很多教师在议题设计这方面,出于让本土素材与教材知识相贴近的目的,会对其加以修饰润色。例如,都是针对“艰苦奋斗的精神”实施教学,黑龙江教师可设计“学习铁人精神”的议题;山东教师可设计“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议题;河北教师可设计“探究西柏坡精神”的议题等。不同地区的教师要根据当地本土文化进行议题创设,这些故事学生早已耳濡目染,自然有话可说,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理解、认识,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将议题式教学法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搭建议题式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促进开放民主教学理念的渗透,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内在获得感,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培养教师“活课堂”的能力,加强课堂与社会的联系,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搜集,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学校典型引领,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贠建珍.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28):69.
[2] 史新如.高中思想政治課议题式教学运用策略的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 邱晓兴.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9):34.
[4] 李学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议题创设的策略[J].现代交际,2020(15):188.5B5F6869-2A4A-4384-87AF-C43C4B455C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