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研究
2022-04-23杨家怡吴琳琳陈凌刘璇
杨家怡 吴琳琳 陈凌 刘璇
摘 要: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既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政策扶持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相比其他地区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现在南京市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发了很多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通过对南京中学傳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融合较为生硬、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包括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充分运用课内外资源、关注生活以走近历史、加强价值观引导。
关键词:初中历史;传统文化;南京中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26
近几年来,中国掀起了一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在这一大背景下,教育界开始致力于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但是,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活动开展力度、效度不平衡,整体构建和推进力度不够,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等。我们应该直面并且深入探究这些问题,更好地为传承事业做贡献。
一、初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也是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将会使社会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其次,历史教学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先天优势。历史承载着人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它一般指人类社会史,而其中就包括传统文化的演进。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因素,它的融合程度会更高。此外,在研究历史时,政治、经济、文化往往是研究的主要对象,所以在讲授历史时通常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就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来说,教材往往涵盖着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民族精神等等。因此,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明显的优势。最后,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之精粹,它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思想理念都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修养,将这两者有机结合,应用于教育中一定会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近况
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其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繁星,如诗词歌赋、风俗习惯、民族精神等,这些无一不成为我们奋勇向前、迎接新时代的动力源泉。在当代教育中,传统文化正逐步渗入各个学科,其中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1]。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日益关注,相关政策及措施不断出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第一,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就调查结果来看,初中历史教师群体的国学水平大多还停留在课本中所涉及的一些诗词讲解和文言文解说水平,缺乏系统的国学文化素养,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理解,难以满足教育下一代的需求。第二,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较为生硬,不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理解。调查访问的结果表明,中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显得过于目的性,形式化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教师为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或学校的硬性要求,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传统文化教育,仅通过单纯讲授或提问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没有将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进行巧妙的联系,不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第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众多学生反映,他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确有一定的兴趣,但相比于考试科目,他们更倾向于把精力集中在提高学业成绩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索停留在基本了解的层面。在课外,即使有时间、有精力,他们也会更多地学习一些才艺、技能,并不会主动地去研究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础,缺乏这一条件,将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深入展开。
三、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
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等都属于历史教材,其中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历史教科书,它也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在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联的部分,教师如果想要把传统文化和历史教学相互融合,首先必须完整地把握初中历史教科书,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2],再将其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既能够有效地学习历史,又能够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讲到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上人物的服饰、动作、外貌以及场景,总结归纳其特点,然后推测出当时的民族风貌,并且展开联想,从而激发学生对游牧民族文化的求知欲。
(二)充分运用课内外资源
教师不能把历史教材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应该在充分运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其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与传统文化素质得到培养。例如,自古以来南京就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充分的博物馆资源,这是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此种资源来讲授“南京大屠杀”这一段历史,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得到增强,使学生主动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除此之外,社区、学校、家庭的历史变迁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大历史”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不能否认它们也是“国家大历史”发展的一种折射。这些历史教学资源在平时没有纳入教学事业,因而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三)关注生活以走近历史
历史就是生活,我们的生活终将会成为历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历史的创造与书写,只要认真地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就会发现历史就在身边。任何事物都遵循着发生、发展的轨迹,大到人类社会的演进,小到每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甚至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经历,都有自己的历史,有着延续与变化的历程。我们有无数种方式可以去接触到历史的大体情况,了解到历史的发展。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生活中渗透进优秀传统文化[3]。例如,教师让学生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比如,学生可以对马府街的历史文化进行调查,通过搜集资料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它的历史演变,体会它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四)加强价值观引导
学生能够从初中历史教材中学习到难得的精神和科学的道理,可以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教师在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从历史中吸收智慧,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树立,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德智体美劳能够全面发展。例如,在了解“九一八事变”时,学生可以感受抵御外辱的爱国精神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渐渐地对国家、民族、社会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休戚相关。一方面,历史教学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坚实的事实基础,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也会增强的历史学习的丰富性。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领略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感受历代文人骚客的才气,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陶梦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风家训”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6):243.
[3] 李竹筠.浅谈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于初中历史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6):137.0A870720-E19D-45D0-8D95-83E0D4B8EC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