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对党忠诚异化的现实样态及其防治理路

2022-04-23黄红平宋魏旻

廉政文化研究 2022年1期

黄红平 宋魏旻

摘   要: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当前党员对党忠诚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党内仍存在着对党忠诚个人化、私利化、虚伪化、盲愚化四种异化的现实样态。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一种不正常的政治现象,具有严重政治危害性。新时代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传承党的自身建设优良传统的内在需要,是汲取国际共运史上反面教训的必然选择,是破解党的政治建设现实难题的关键一招,是应对诸多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屏障。抓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就务必要正视现实危险,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重要目标;要澄清认识误区,凝聚思想共识;要严格党员标准,坚决淘汰不合格党员;要优化保障机制,夯实制度基础;要加强教育学习,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重要党员示范作用。

关键词:政治忠诚;对党忠诚异化;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图分类号:D2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2)01-0015-08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从党成立以来,我们党面临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1]48随后,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新时代要“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2]。然而,党内有什么突出问题可能容易导致党出现变质、变色、变味呢?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查处了一大批高级干部,有的还是党和国家领导层的干部,哪里像党的高级干部?连做普通党员都不配!关键就是对党忠诚出了问题”[1]140,实际上“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3]1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决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一项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任务,有助于在涉及党的建设这一根本性问题上避免犯无法挽回、无法弥补的颠覆性错误,真正把党打造成“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4]。

一、党员对党忠诚异化的现实样态与政治危害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忠诚作为百德之首,向来是衡量人品优劣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推崇。古人曰:“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忠诚就像水之于鱼儿一样,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忠诚是共产党人必备的首要政治品质,是党在百年艰苦奋斗历程中凝聚磅礴力量进而具有攻坚克难、战无不胜能力的传家宝。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1]155。对于党员而言,何为忠诚?在战争年代,由于党员“不是什么普通的人,而是有觉悟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他应該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自觉的代表者”[5],那时的“忠诚”特指党员“不能只是在口头上拥护党的决议就算完事,他的责任在于坚决地执行决议,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这些决议”,“不仅在日常工作中要忠实于党的决议,而且要在困难中,在生死关头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不仅在有党监督时,忠实于革命和党的决议;不仅在胜利时,而且要在失败时坚持党的决议”[6]。不同于以往“忠诚”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为党慷慨牺牲个人一切的决心和行动,新时代“忠诚”的含义侧重于党员要“心中有党”,一言以概之,就是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7]24。应该说,这一新阐述深刻洞察了历史方位变化和党建主要矛盾转换对党员政治忠诚的时代要求,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思想内涵。

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得出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8]。党员对党忠诚与否,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党忠诚?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当前如何破解党的政治建设难题这一主要矛盾,系统地阐述了对党忠诚的构成要素:一是忠诚主体是全体党员。区别于其他任何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它有着严明一致的政治要求。因此,对党忠诚在全党范围内是一种强制性的普遍要求,对党的所有成员都适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1]111,“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9]133。二是忠诚客体是党的信仰、组织及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忠诚不是抽象虚幻的政治要求,它实际上有着具体明确的内容指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0]三是检验标准是“绝对”。怎样才算是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强调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7]24,“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1]155-156。从纯度来说,对党忠诚没有99%,只能是100%。这是因为党员在忠诚度上欠缺哪怕是1%,就有可能成为党员出问题的第一块“石子”,一旦遇到特定环境,剩余的99%也会土崩瓦解。

客观而论,当前党员对党忠诚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党忠诚异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已经成为影响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消极因素。从现实样态看,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党忠诚个人化。所谓“对党忠诚个人化”,是指党员效忠的对象不是整体意义上的党组织,而是指向某个具体的人。忠诚于党与忠诚于个人是有重大区别的,二者存在着根本性质上的分野,不可划等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的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因此,“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11]40。二是对党忠诚私利化。作为党员,对党忠诚应该是无条件的,这里所讲的“无条件”是指党员个人的私利不能够凌驾于其自身对党尽忠的义务之上。而对党忠诚私利化,其实就是党员把对党忠诚的政治义务作为获取个人私利的先决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語重心长地告诫全党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当官发财自古两条道,党员“要发财可以合法发财,自己经营,靠勤劳致富、靠能力致富、靠智慧致富,光明正大、理直气壮,这么干不是很好吗”[11]146,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自觉打掉心里的小算盘。三是对党忠诚虚伪化。虚情假意是对党忠诚的最大忌讳。对党忠诚虚伪化,说到底就是伪忠诚,其鲜明特征就是伪装成对党忠心耿耿的样子,掩饰其不忠的真实面相,做“政治双面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有一些人在这方面问题很突出”,“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表里不一、欺上瞒下,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手腕高得很;有的公开场合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有的口头上表态坚定不移反腐败,背地里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不追问、不报告;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12]四是对党忠诚盲愚化。区别于前述三种现实样态,对党忠诚盲愚化不是说对党不忠诚,而是指一些党员在践行对党忠诚义务时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理论脱离实际,导致对党忠诚严重偏离了其本源意义。从哲学层面上讲,它是由于割裂了忠诚主体与忠诚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忠诚客体和忠诚主体及其能动性要么极端夸大、要么完全抹煞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政治后果。

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一种不正常的政治现象。它严重背离党的初心和使命,与党的先进性质、崇高宗旨、伟大使命、严明纪律和光辉形象格格不入。虽然这种现象在党内不占主流,但它确实是一个亟待需要严加警惕的政治隐患,就如同细胞癌变,如果任其泛滥,稍不注意就容易使党的肌体罹患“身心病症”,从内部导致党变质、变色、变味,具有严重的政治危害性。一是侵蚀党的立根之本。对党忠诚异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信仰迷茫或丧失。然而“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本。没有了这些,就是无本之木”[3]76。二是危及党的阶级属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其“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而谋求一己之私是对党忠诚异化的原动力,它从内部腐蚀党的阶级属性,企图改变党的性质。三是损害党中央的权威。对党忠诚异化与“两个维护”有内在冲突。“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3]110。

二、新时代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的逻辑考量

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故而党员对党忠诚饱含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情感认同和笃定信仰认同,“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1]166,成为了党员应尽的政治义务。因此,对党忠诚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力量源泉,深深根植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入新时代,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日趋艰巨繁重的任务,如何激发和凝聚全党力量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奋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考题。正因如此,新时代坚决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是势之所为、史之所鉴、时之所驱,意义重大。

(一)传承党的自身建设优良传统的内在需要

经验表明,一个政党要行稳致远,就必须传承好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重视党员对党忠诚是百年大党始终保持蓬勃政治生机活力的奥秘。早在成立初期,党就在党纲和党章中对党员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的要求。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申请入党者必须是“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13]423;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13]426;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首次明确规定,“对党忠诚老实”是党员义务。这些规定为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践行对党忠诚义务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此,对党忠诚不仅是党员入党时许下的庄严政治承诺,而且是党员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时至今日,虽然党章在百年党史上历经17次重大修订,但对党忠诚始终是党章中不变的重要内容,深度融入党的百年成长与奋斗历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党从最初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2],并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就在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很好地传承了对党忠诚的优良传统。无数像“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蔡和森,“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腹中满是草根而宁死不屈”的杨靖宇,“十指被钉入竹签而永不叛党”的江竹筠,“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焦裕禄,“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一生植树绿荒山”的杨善洲这样杰出的共产党人,用汗水、泪水甚至鲜血和生命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对党忠诚”的真谛。

(二)汲取国际共运史上反面教训的必然选择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在国际共运史上,苏共亡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永远的镜鉴。苏共是怎么样亡党的?在过去30年间,中外学界对于苏共亡党原因的深度揭示至今仍然争讼不止、莫衷一是,提供了许许多多的答案,如“蜕化变质说”“精英叛变说”“党群疏离说”“腐败亡党说”“戈氏葬送说”“和平演变说”等。严格来讲,这些观点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它们的不足之处就是仅看到问题的表象之一,而未能洞察历史真相找到苏共亡党的真正“病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屡次阐述了苏共亡党的深层次原因。他在2013年1月22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以苏共亡党的惨痛教训为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苏共早年在有二十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二百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员对党忠诚异化,变得“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9]134。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不就是这个逻辑吗?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我说过,在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1]175,归根结底还是对党忠诚出了问题。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曾反思说:“那时党内、社会上普遍养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风气,这是造成苏共党内离心倾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4]党员对党不忠诚,致使苏共徒有其表,不堪一击。殷鉴不远,当为警醒之药。

(三)破解党的政治建设现实难题的关键一招

进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主题,并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被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摆在首位。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是有很深的考虑的”,“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1]131。实践证明,政治上的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一方面取得了许多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确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党内“一些同志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四个意识不强,有的将党的领导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对错误言行缺乏政治敏感性、政治鉴别力和斗争精神,有的依然我行我素、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的仍然奉行‘潜规则、把商品交换原则运用到党内,等等”[1]132。更有甚者,党内还存在不少危及政治安全的大隐患,如“有的狂妄自大、阳奉阴违,把自己凌驾于党组织之上,把自己主政或分管的地方和部门当成‘独立王国‘私人领地,拥护党中央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上却是公开或者变相贩卖私货,背着中央另搞一套;有的野心膨胀、权欲熏心,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搞各种非组织派别活动,甚至公开搞分裂党的政治勾当,同党中央对着干”[1]116-117等,诸此种种都是对党不忠的表现。政治上的问题需要从政治上破解。由此可知,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涵养党员的政治忠诚情感,是破解当前党的政治建设现实难题的重要切入口。

(四)应对诸多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屏障

一党长期执政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现实。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万千重担系于一身的政党政治运行逻辑,深刻阐明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和“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1]259两大科学论断的理论正确性和历史穿透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特别是“今天,像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在继续,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艰巨考验”,如果对党没有赤诚之心,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1]177。习近平总书记举例说:“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資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15]149。对党忠诚是抵御各种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和重要屏障。无数事实表明,党员一旦具备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就什么风险都能易于识破、什么挑战都能从容应对。

三、新时代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的现实理路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14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百年大党。在过去百年艰苦奋斗历程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充分阐明党的建设“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15]154。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党员的政治忠诚做保障,党就会“变成了一个自由散漫、派系林立的俱乐部,变成了一个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权利场,就会丧失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丧失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就会严重脱离人民”[1]122,不仅会重蹈苏共亡党之覆辙,而且难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要避免出现历史悲剧,就务必要把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一)正视现实危险,把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作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目标

俗话说:“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超大社会构成和超久文化传承的大国中实现长期执政的超大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大”主要体现于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数量,相当于甚至超过西方一个中等规模的发达国家人数之总和。更何况,与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不同,现在党是“执政党,掌握了政权,有了调动全国人财物等资源的权力,而且权力之大、可调动的资源之多,都是未执政时无法比拟的”[16],这就难以避免有投机分子为谋取一己之私而混入党内,也难以保证有党员在入党之后始终做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实际上,党内“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掩盖问题”,许多深刻教训表明,“漠视问题,长期不解决问题,往往会使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个别性问题蔓延成普遍性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演变成老大难问题”[1]7-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厉行全面从严治党,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现在更需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治党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取得的成绩越大,人民赞扬我们的声音越多,我们越要清醒认识党的历史和现实、优势和缺点、成绩和不足、矛盾和问题,决不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决不对自身的问题采取避重就轻、得过且过的态度,切实做到古人所提倡的那种‘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1]5-6,正视党员对党忠诚异化的重大现实危险,将防止党员对党忠诚异化的成效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澄清认识误区,为党员践行对党忠诚义务凝聚思想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党忠诚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难在思想认识上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当前,社会上关于对党忠诚有以下几种模糊看法或认识误区:一是将对党忠诚视为搞“左”的东西加以排斥。一提到对党忠诚,有人就联想到“文革”期间搞个人崇拜,把领袖人物神圣化,“早请示晚汇报”,唱“忠字歌”、跳“忠字舞”。这种看法是极为偏颇的。现在强调的对党忠诚跟那时候是截然不同的,二者的思想内涵有本质区别。二是把对党忠诚与对人民忠诚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极为糊涂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党和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忠诚,二者不是对立关系。三是把对党忠诚看作是打压党内民主。强调对党绝对忠诚,不是说在党组织作出决定前后,不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只是说意见要通过组织渠道反映,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这是党员的权利”[9]132,“对向组织讲真话、报实情的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都要支持和保护”[9]769。四是把对党忠诚仅停留在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层面。这种想法是极为肤浅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如果“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能说对党忠诚吗?有的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能说对党忠诚吗?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1]140

(三)严格党员标准,坚决淘汰对党政治忠诚度严重不纯的党员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为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的理想信念为精神纽带组织起来的政党。重视党员质量、严格党员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但“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由此决定了“党组织要严格把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1]223,尤其是政治忠诚要合格,对党忠诚要纯粹,不能有丝毫杂质和丝毫虚假。进入新时代,“从严治党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不是作秀,不是演戏,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就好比一个人生了病,需要对症治疗,党内“有些病症需要动手术、及早切除病灶,不然就会危及整个肌体甚至危及生命”[1]16-17。对党忠诚既是检验一名党员合格与否的底线要求,也是衡量一个政党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而党员对党忠诚异化就是一个严重影响党的肌体健康的“病灶”,亟待坚决予以祛除。因此,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就是要恪守“对党绝对忠诚”的党员政治标准,疏通党员队伍出口,除了那些心存改过自新之悔意且还有教育挽救价值的党员外,必须坚决淘汰党内对党政治忠诚度严重不纯的党员,特别是“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人,一个都不能要”[1]237,下决心将他们清除出党。这样做不仅不会使党变得弱小,而且只会让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四)优化保障机制,夯实党员践行对党忠诚义务的制度基础

就党员而言,对党忠诚是一种政治情感,更是一种政治义务。这是因为党员申请入党时就表示自愿接受党内法规制度关于对党忠诚要求的规约,与党组织形成一种“契约”。而一旦“契约”达成,就意味着党员具有对党忠诚的强制性政治义务。实践中党员践行对党忠诚义务,固然要靠政治觉悟,但关键要靠保障机制。不同于政治觉悟的不确定性,保障机制是一种“稳定的、受尊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17],具有约束、规范与激励的功能,可对党员对党忠诚的观念和行为进行系统性重塑。新时代夯实党员践行对党忠诚义务的制度基础:一是优化用人激励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对党员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可以激励一大片。党组织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硬杠杠”融入用人全过程,如果“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即使“能耐再大也不能用”[1]278。二是优化日常管理机制,让党员时刻保持政治清醒。严管就是厚爱,纵容就是伤害。对党忠诚既是政治标准,也是实践标准,鲜明地体现在党员的日常表现上。党组织要全方位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注意考察党员的政治表现,“既要留意日常政治言行和一贯政治表现,更要掌握重大事件和紧要关头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1]143,抓早抓小、抓常抓细。三是优化责任追究机制,让党组织把对党员的管理责任扛起来。党员对党忠不忠诚,其所属的党组织肩负著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党组织要是出现较多对党不忠诚的党员或现象,那就要追究该党组织及其相关领导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五)加强教育学习,激发党员践行对党忠诚义务的内在动力

党员践行对党忠诚义务,激发自身内在动力不可或缺,其目的主要是增强政治忠诚意识。但这不是朝夕之功,它需要党员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将其作为一门党性修养必修课有机融嵌于具体的政治学习与政治历练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具体来讲:一是“学”。要认真批判地汲取中国传统政治忠诚文化精华。中国共产党不是文化复古主义者,但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中国传统政治忠诚文化中,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党员学的是其中的精华,要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今所用。要认真学习革命先烈无私无畏的对党忠诚精神。在百年党史上,曾经涌现出数不清的对党无限忠诚的革命先烈,他们的忠诚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为今天党员践行对党忠诚义务提供了丰厚滋养。二是“思”。党员要经常深入反思对党忠诚异化之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反观那些蜕变分子、腐败分子,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走上不归路”,不都是“丢弃了忠诚”[1]165的后果吗?三是“践”。所谓“践”,就是党员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1]285,将对党忠诚的情感和义务具体落实到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实践中去,勇于担当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四是“悟”。党员要悟透对党忠诚之大德的精髓,就是“鐵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的坚定政治信仰。因为“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才能做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遇到一点风雨就动摇,那尽管平时表面上看着忠诚,但最终也是靠不住的”[1]163。

(六)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重要党员对党忠诚的示范作用

大党治理确实需要兼顾“绝大多数”,但重点是抓“关键少数”。这符合唯物辩证法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的基本原理。其核心逻辑意蕴是,在考虑到一般的同时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破解重点难题。因此,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重点党员在全党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弘扬党内政治忠诚文化和开展党内政治忠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这里所讲的“重点党员”不是特指权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而是指因为岗位的特殊性以及对党的发展和事业有较大影响的党员群体。概括来说:一是党的高级干部。高级干部是党执政骨干中的骨干,在党员中具有重要号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从高级干部做起,对党绝对忠诚,模范遵守党章,严格按党的制度和规矩办事,夙兴夜寐为党和人民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都不破坏党的制度和规矩”[18],“如果党的高级干部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那我们党、国家、民族还有什么希望?高级干部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牢固树立党的观念”[1]163。二是党的优秀年轻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是党的新生力量,关乎党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要把握好,确保选的苗子政治上过硬。如果坯子选不好,辛辛苦苦培养一场,最终还是会出问题”[1]140。三是特殊岗位的党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于普通党员,占据特殊岗位的党员,比如“掌握刀把子、枪杆子、印把子、笔杆子、钱袋子的同志,要在对党忠诚上有严格要求”[19],具备更高的政治品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1).

[3]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77.

[5]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5.

[6] 陈云文选(1926-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73.

[7]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8] 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536.

[9]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9.

[11]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12]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01).

[13]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文献选编:第1卷[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14] 麦德维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27.

[15]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16]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9.

[17]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96:12.

[18] 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N].人民日报,2016-06-30(01).

[19] 赵长茂.做对党忠诚老实的共产党人[N].学习时报,2017-04-17(01).

责任编校   陈   瑶

Morphology of the Alienated Loyalty to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and Its Theoretical Treatment

HUANG Hongping, SONG Weimin (School of Marxism,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Loyalty to the Party is the primary political quality that a Communist must always adhere to. In contrast to the overall favorable condition in this regard at present, there exist the four forms of disloyalty, namely, personalization, selfishness, hypocrisy and blindness. This alienation is politically abnormal likely to result in serious political consequences. Its prevention in this new era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the superior legacy of the Party in its self-construction, an inevitable choice from absorbing the negative experiences in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the key to the toughest issues in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a bulwark against all external risks and dangers. For the fulfillment of this major task, real dangers must be faced with and taken as the major objective in the Part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ar; Vague notions must be cleared to reach uniformity in ideology; Criteria for Party members must be adhered to with disqualified Party members to be resolutely discharged;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is to be optimized for the system foundation to be consolidated; Education must be strengthened to stimulat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Party members; The“key few” are to be focused on for the key members to demonstrate their leading role.

Key words: political loyalty; alienation of loyalty to the Party; Marxist Party

收稿日期: 2021-12-28

基金項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DJ039);南通大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项研究课题(Z06)

作者简介: 黄红平(1978— ),男,湖北红安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宋魏旻(1998— ),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