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代奉圣州的交通与军政地位

2022-04-23袁梦瑶

今古文创 2022年13期
关键词:辽代区域经济

【摘要】 辽代奉圣州地区布有辽帝行宫,是辽帝常常巡幸之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为辽朝政治中心之一。奉圣州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不仅附有重要的军事地位,而且形成了以奉圣州为中心,联系着西京、南京、中京的交通网络,沟通着北宋與辽朝、西夏与辽朝、西域诸国与辽朝的十字桥梁。

【关键词】 辽代;奉圣州;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3-0050-03

基金项目: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辽代奉圣州研究”(项目编号:YJC2021-007)。

辽代奉圣州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西京道,相当于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内蒙古乌兰察布西部地区、锡林郭勒南部地区。目前学界尚未对辽代奉圣州的交通、军政地位做出专题性研究,下面作大致探讨。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

(一)沟通四京地

从《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看,奉圣州处于西京道、中京道、南京道,与蔚州、大同府、西南面招讨司、倒塌岭节度使司相邻。奉圣州“东南至南京三百里,西北至西京四百四十里”[1],衔接着西京道与南京道的经济,南京道遭遇灾害时,需要减免居庸关税额来吸引山西的粮食输入[2]。居庸关是关系辽代经济发展的一大关口,“中五关惟居庸、渝关可通饷,金坡、古北止通人马,不可行车。” [3]由此看来,南京析津府富庶之地所产便需过居庸关经奉圣州送达上京、中京。奉圣州处在南京道通往西京道、上京道 的必经之路上。

奉圣州北部地区河湖众多、水草丰美,是辽帝的捺钵地。周围生活着汉族、契丹族、奚族、渤海族、乌古、敌烈、党项、室韦等民族。各族交往在地缘上有很大的便利性,加之辽帝的捺钵地周围遍布互市之所,据辽圣宗乾亨年间南京发生饥荒,辽圣宗“又令有司谕诸行宫,布帛短狭不中尺度者,不粥于市” [4]。各民族在奉圣州鸳鸯泊、羊城、燕子城等榷场展开贸易,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从榷场的设置上看,奉圣州中、北部高原区的交通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二)辽宋驿路交通线经行之地

奉圣州处于宋辽交聘互派使者的通道上。北宋胡峤去往辽上京就是走经过奉圣州的道路:“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又三日,至可汗州……又三日,至新武州……明日,入永定关……又四日,至归化州。又三日,登天岭……又行三四日,至黑榆林……又明日,入斜谷……又行二日,渡湟水。又明日,入斜谷……又行二日。渡湟水。又明日,渡黑水。又二日,至汤城淀……又二日,至仪坤州……又二日,至赤崖……又行三日,遂至上京”[5]。石门关、可汗州、新武州、永定关、归化州、天岭皆在奉圣州境。这条道路清晰地展示了由南京经过奉圣州通往上京的路线。

(三)草原丝绸路上的节点

奉圣州还处在草原丝绸之路的要道上。辽立国二百余年,地域辽阔,声名远扬,有“属国六十”[6],这些属国都要定期朝贡契丹。西域诸国、西夏、西北各部族等经过丰州、大同府,到达奉圣州贸易,或经由此地,通往上京、中京、南京。统和二十年(1002)三月,辽圣宗驻跸鸳鸯泺,四月,“铁骊来贡”。辽代铁骊位于“今俄境内的下列宁斯科耶以西直到小兴安岭一带的黑龙江两岸地区”[7],这表明奉圣州处于草原丝绸之路上,草原丝绸之路东北段的辽代属部要前往鸳鸯泊——辽圣宗的捺钵地朝贡。

统和二十年(1002)五月驻跸炭山,西夏遣使来信。西夏与辽西南边境接壤,辽朝对待西夏的政策分为四个时期:扶夏制宋、束夏善宋、助夏和宋、联夏抗金时期。[8]总体看来西夏依附于辽,与辽贸易往来、朝贡不断,甚至在西南面招讨司河清军(今内蒙古东胜)处“开直路以趋上京”[9],经今呼和浩特土左旗、锡林郭勒太仆寺旗、锡林郭勒正蓝旗、赤峰克什克腾旗,抵达赤峰巴林左旗,即辽代上京临潢府[10]。其中太仆寺旗、正蓝旗正是辽代奉圣州北境,可以看出,辽代奉圣州正处此“直路”的重要地段,到了金朝,这里得益于交通上的优势,增设了宝昌州(今太仆寺旗)、桓州(今正蓝旗)。

奉圣州地区也是草原茶叶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化下八里的辽金张氏墓的壁画上展现了完整的备茶图,辽人的饮茶习俗与宋辽茶叶贸易息息相关,西域诸国也通过辽间接与宋进行茶马贸易。[11]西域大食、回鹘、辖戛斯、吐蕃、吐谷浑、鼻骨德、沙州回鹘(敦煌、沙州敦煌)、小食、于阗、波斯、高昌等国与辽朝有朝贡往来关系。天赞三年(924)九月,“大食国来贡。” [12]应历二年(951)十月,“回鹘及辖戛斯皆遣使来贡。”[13]应历三年(952)八月,“三河乌古、吐蕃、吐谷浑、鼻骨德皆遣使来贡。”[14]统和二十三年(1005)八月,“沙州敦煌王曹寿遣使进大食国马及美玉,以对衣、银器等物赐之。” [15]据《契丹国志》记载:“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已上诸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余人,至契丹贡献。”[16]西域诸国诸部与辽朝进行朝贡遣使的活动持续二百余年,诸国朝贡其地特产宝物,辽回馈以辽境内物产以及与宋贸易所得之茶叶、丝绸。而这些使者及商队或是公派或是私发,都要经过漫长的草原丝绸与茶叶之路,有时候一路买卖,有时候直抵辽代京城/捺钵地朝贡,这一路的脚踪几乎都要踏足奉圣州,带动了奉圣州的发展。

二、重要的军事地位

辽代奉圣州地区是山后地区的咽喉之地。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前线地带。石门关与居庸关是其重要战略地位所在,守住这二关,便守住了辽南京的安全。《胡峤陷北记》记载:“自幽州西北入居庸关。明日,又西北入石门关,关路崖狭,一夫可以当百,此中国控扼契丹之险也。”[17]后唐在这里设置团练使,“总山后八军”[18],有辽一代,各政权与辽在此地展开争夺战,辽朝格外重视此地,于此囤有重兵。

(一)五代辽争夺之地

公元917年,辽与后唐争夺新州(即辽奉圣州),“新州将卢文进杀节度使李存矩,叛入契丹,遂引契丹之众寇新州。” [19]公元922年,“新州王郁叛晋,亡入契丹。山后诸州皆叛。” [20]新州于山后诸州的地位,可称牵一发而动全身。辽与后周也激烈争夺过新州,“(杨光远)从周德威战契丹于新州”[21]。

(二)军队集结之地

奉圣州是防御北宋的军事重地。《辽史·兵制》载:“其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22]辽宋澶渊之盟签订以前,二者间频频发生战争,而辽朝多数时候都在奉圣州内鸳鸯泊集结军队,由此看来,奉圣州是辽朝的屯兵重地。另外,在当代考古中,于宣化县洋河南镇庙房子村10米(辽奉圣州支郡归化州)发现了一枚辽代“招抚使司”铜印[23]。《辽史》记载:“云州宣谕招抚使司。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二员。统和四年见韩毗哥、邢抱质为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24]可见辽曾于奉圣州支州归化州设置云州宣谕招抚使,其治所在归化州。辽代招抚使的设置源于唐朝,唐朝在广德二年(764)九月始置招抚使,宋也受其影响[25]。从辽代史料仅有一处记载,且其名为云州宣谕招抚使司可知,这是辽代某一时段设置的臨时军事机构。宣化县出土的这枚“招抚使司”铜印便极有可能是云州宣谕招抚使司之印。云州宣谕招抚使司可能设置于辽圣宗南御北宋之时,专门负责收复云州地区。统和四年(986),韩毗哥、邢抱质任“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证明了这一点。

云州宣谕招抚使司治所设置于归化州,原因之一是统和四年四月“宋潘美陷云州”[26],当时宋兵分三路北攻辽,辽之朔州、应州、蔚州一一陷落、投降后,云州也被宋所据,迫在眉睫之际,辽圣宗便在紧挨云州的前线——归化州设置“云州宣谕招抚使司”,以图攻退宋军,收复云州。原因之二是归化州为辽朝屯兵马之重地,《辽史拾遗》记载这里的天然环境极适于牧马,且据“歇马台龙门所东五十里境外辽萧后歇马处遗迹尚存”[27],可知这里曾有萧后的歇马台非常知名。原因之三是归化州处于调遣西南面招讨司各州兵、诸部族军队的“咽喉”位置,当时正是西南面招讨使配合攻打云州西北段的宋兵。原因之四为归化州位于辽帝南伐点兵之鸳鸯泊的附近,便于调遣大量部队,地缘上也临近北宋。设置于归化州的云州宣谕招抚使司是宋辽战争时设置于奉圣州地区的临时性军事机构。此战北宋失败后,辽收复全部失地,云州宣谕招抚使司可能也随即被撤掉了。

重熙十三年(1044),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奉圣州属西京道,此后,奉圣州除了有防御北宋的任务外,还需配合西京道诸州防范西夏。正如武文君研究认为,辽西京的设立是为了防范日趋跋扈的西夏,而山西诸州(云、应、朔、蔚、奉圣)在军事上独立,正是“具有防御西夏和宋朝的双重作用”[28]。

(三)辽金交锋所及之地

辽末金初,奉圣州是天祚帝的第一处“避难所”。完颜阿骨打在显露不臣之心后,天祚帝及其亲近官员未引以重视,以至于阿骨打领兵造反。天庆五年(1115),天祚帝带兵亲征不利,此后居于奉圣州境内鸳鸯泊行宫地,频频派使者使金议和。然而外有劲金,内有反叛,保大二年(1122),议和未果,金兵攻克中京。天祚帝听闻叛徒耶律余睹引金兵西来,匆忙从南京起身过居庸关抵达鸳鸯泺,处决了他自己的亲儿子、耶律余睹的外甥晋王。随后耶律余睹“引金人逼行宫,上率卫兵五千余骑幸云中,遗传国玺于桑乾河。”[29]失去奉圣州军政重地后,天祚帝只能苟延残喘于夹山一带。

奉圣州也是耶律淳妻子萧德妃的一道重要防线。耶律淳去世后,北辽政权拥立萧德妃为皇太后,把控政权。保大二年,金兵一路向西追捕天祚帝,然而并未捉到天祚帝本人,仅获得了一些辎重并招降了蔚州等地区。十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带兵“次奉圣州”[30],萧德妃得知后“以劲兵守居庸”[31],居庸关是奉圣州与南京的重要关口。萧德妃只能绕道从古北口逃遁,而金兵得到山后战略重地奉圣州之后,便如破竹般轻而易举攻破居庸关,燕京投降。萧德妃虽绕道投奔天祚帝,却难免厄运,被天祚帝赐死。

总之,终辽一代,奉圣州占据着重要的军事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辽代捺钵地之一

天显十一年(936),石敬瑭献燕云十六州,奉圣州归属于辽朝。辽圣宗深知奉圣州在山后诸州中的重要地位,“诏以北大王蒲奴宁居奉圣州,山西五州公事,并听与节度使蒲打里共裁决之。”[32]奉圣州此时是山西五州的政务中心。

辽代帝王在此修建过一些较为重要的建筑物。辽太祖在此建金玲阁,统和五年(987),“奉圣州言太祖所建金铃阁坏,乞加修缮。”[33]辽世宗被弑后,其子耶律贤沦落民间,在望云县生活,登基后“作宫室于旧居之地,号曰御庄。”[34]奉圣州境内的炭山上也有辽景宗与承天皇后的凉殿,“炭山,又谓之陉头,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于此,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纳凉于此”[35]这些皇家建筑物说明了辽帝,尤其是辽景宗格外重视此地,代表着奉圣州独特的政治地位。

辽代帝王始终保持着游牧传统,“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36]奉圣州自然资源丰富,有肥美广阔的草原、桑乾河、白屿河、滦河、鸳鸯泺、羊城泺、狗泊、白水泺、奉圣州温泉[37]、炭山、胡土白山、西山、鸡鸣山、历山、乔山、涿鹿山、祥古山[38]、断云岭、天岭等,种类多样的资源为辽代诸帝所喜爱。辽代诸帝于奉圣州设有多处捺钵地,如归化州设有契丹行宫,“(宣府镇志)契丹会同初,建在镇城。(辽史太宗本纪)会同五年春正月丙辰朔帝在归化州御行殿受群臣朝”[39]。鸳鸯泺与炭山是辽代诸帝频频游幸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辽代诸帝于鸳鸯泺捺钵21次,炭山30次,这两地当然也设有辽帝行宫。辽帝巡幸奉圣州地区的情况,据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大概可知辽代诸帝驻跸奉圣州地区的频次,如下表所示:

辽代诸帝到达奉圣州地区共约85次,其中大部分停留时间较长,进行一系列军政、娱乐活动。

综上,辽代奉圣州处于交通要道上,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辽代奉圣州处于南北宋辽互派使者的驿道上,也位于东西草原丝绸、茶叶要道上。四通八达的交通促使这里既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交汇处,又是多民族的杂处区,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经济因子在这里活跃,军政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2][4][6][9][12][13][14][15][18][22][24][26][29][31][32][33][34][35][36]脫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17]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7]郝庆云,魏建华.关于辽代铁骊部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1998,(1).

[8]杨浣.辽夏关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古代道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陶宗冶,刘海文.从宣化辽墓到草原茶叶之路[J].农业考古,2012,(5).

[16]叶隆礼.契丹国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9]薛居正.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0][21]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3]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中)[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25]惠鹏飞.宋代招抚使序位、治所与职能述论[J].宋史研究论丛,2018,(1).

[27](清)厉鄂.辽史拾遗卷15[M].钦定四库全书本.

[28]武文君.辽代山西诸州的一体化[J].古代文明,2019,(2).

[30](元)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2020.

[37]向南.辽代石刻文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38]孙东虎.桑干河流域辽代山水城镇三探[C].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39]黄成助.宣化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作者简介:

袁梦瑶,女,汉族,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辽金史。

猜你喜欢

辽代区域经济
壁画“刘三取钱”漫谈兼论辽代戏剧题材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辽代中京道城市群发展特点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