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建筑走廊空间设计初探

2022-04-23李旭冉朱海昆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走廊养老老年人

李旭冉 朱海昆

摘要:在养老建筑的研究中,往往忽略对走廊空间“附加值”的思考,因此,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合理的走廊空间是值得探索的。本文主要介绍养老建筑走廊空间相对于一般建筑走廊空间而言应具有的功能和特性,并选择三个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养老建筑走廊空间的营造提出设计策略和设计依据。

关键词:养老建筑走廊空间室内设计

中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到2019年的20年之中,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式的发展。到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高达1.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面对老年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少子化的现象,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需求至关重要。养老建筑作为养老服务业的空间载体,在普遍设计中,更偏向于对居住空间、交往空间、公共活动空间的研究,忽略了对其走廊空间的重视,而事实上养老建筑走廊空间为摆脱建筑高度和老年人自身活动限制的束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合理布置养老建筑走廊空间是实现空间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一、走廊空间概述

(一)一般建筑走廊空间

走廊空间被定义为,建筑物的水平交通空间。在一般建筑中,走廊空间主要承载着各空间之间的交通职能,为给入驻者提供便利的通行环境,这是真实且紧要的。

(二)养老建筑走廊空间

在养老建筑空间中,走廊是连接老年人起居空间、公共空间与服务管理空间的中间空间,承载着空间之间联系与过渡的功能,是连接各空间系统的轴,除此之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讲,走廊空间是最为基本的活动空间,可同时具有供老年人散步、聊天、休息等功能。走廊空间承载交通、理疗康复、交流沟通、休息等候的空间作用,在养老建筑空间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走廊空间的设置成功地调和了各个房间可达性和私密性之间的矛盾,为整个空间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二、养老建筑走廊空间的相关案例分析

(一)张家口鸿福养老公寓

张家口鸿福养老公寓的走廊空间在平面设置上,呈现出居住空间与活动空间交叉布局的形态,整体采用单侧走廊以及连廊建筑将两功能空间进行串联,使入住者对建筑的交通流线有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在功能布局上,居住区域走廊的设置主要为建筑空间提供交通职能,其次在部分未开窗的墙体区域对老年人的创作作品进行展示,使走廊空间兼备交通职能的同时具有展示功能,除此之外并没有采用过多的设计融入多重功能。走廊附加功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连廊建筑中,设计人员将活动区域集中安排在连廊的一侧,其中包括阅览区、康复区、健身区、多媒体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配置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监管,保证老人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达性,入住者可在享受集体活动的同时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在导视系统设计中,养老公寓的走廊空间对标识信息进行放大化的处理,提高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在立面设计中,走廊空间开阔、整齐,无过多装饰,为老年人的使用提供了一个简洁、宽敞的使用空间,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无障碍设计中,利用窗台高度为老人提供扶手支撑,将无障碍设计与建筑空间悄然结合,隐藏于建筑中,这种通用性的设计在无形之中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问题梳理:

1.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走廊内侧扶手不连贯,窗台与扶手高度难以控制在同一高度,没有过多考虑老年人在通行和日常使用上的需求,使用不便。

2.材質铺装选择欠佳。在走廊内壁选用白色涂料进行刷饰,防污性较弱。地面选用浅色瓷砖,防滑性与抗击缓冲性能较弱,降低环境的安全系数。

3.与外部环境联系不紧密。在走廊中缺少植物等外部环境物品设置,养老建筑的走廊空间对于入住长者而言是最为基本的活动空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面对不利于外出的情况,走廊空间需要将室内空间室外化,给予老人亲近自然、贴近外部生活的机会。

(二)武汉观颐之家

武汉观颐之家走廊空间设计以柔和的方式将各空间串联起

来,并在转角处将圆形转角的形式,增强空间安全性与亲切感的同时,缩短了租户心理之间的距离感。在走廊形式上,采用内走廊的方式,连接两侧居室。在整个走廊空间的材质选择上,采用玻璃与木材作为主要的装饰材料,利用玻璃的现代感与通透性、木材的质朴、自然的感觉进行走廊空间的装饰和功能空间的分割,在增加走廊空间采光的同时又扩大了视野,便于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窗户大面积的设置,将室外自然景色与光线引入室内,使室内外环境融合、资源共享,提升走廊空间的舒适性。在功能上,附加功能与交通职能完美融合,采用地面铺装差异化、木材分隔等形式进行空间的划分,使交流空间与通行空间之间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也为老年人在室内活动中提供了便于小憩的场所,无形之中增加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同时丰富了走廊空间的形式感,使走廊空间成为一种“可逗留”“可被改造”的公共空间。

现有问题梳理:

1.缺少对安全性的考虑。首先,在养老建筑走廊空间中,承载着老年人散步、聊天、休息等功能,地面采用地砖铺设,防滑性能欠缺。

2.储物空间不充足。走廊空间中为了空间效果的整体性,储物空间极少设置。养老建筑走廊空间作为社交性活动场所的一部分,需要配备必要的物品储藏空间。

(三)德国卡尔斯鲁厄 St. Anna 养老设施

德国卡尔斯鲁厄养老设施护理中心的走廊空间采用与老人居室不平行的回游形设计,根据建筑外轮廓,形成逐渐放大的较为宽敞、自由的走廊空间。在走廊空间陈设设计中,满足空间尺度的基础上利用沙发、茶几、五斗柜、桌椅等家用式家具布置其中,将公共空间生活化,成为供老人休憩、活动的起居式公共场所,令走廊空间具有浓厚的家庭氛围,更具亲切感。本次项目以两个居室为一组在走廊空间与居室入口的衔接处基于安全性与私密性的考虑设置缓冲空间,充分发挥入驻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走廊空间的二次设计,通过照片的摆放、植物配置、家居设置等表现方式,将这里打造成为入户的专属空间,丰富整体空间的层次感,使空间更具趣味性、识别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老人的归属感和体验感。

现有问题梳理:

1.部分房间具有采光问题。为了引入大量的自然光线,将房间以回字形的方式延建筑外轮廓进行排列,势必会对面朝北、西两面的房间采光造成不利影响。

2.导视系统不明确。走廊空间呈回字形设计,环境区分不明显,需要给予老年人足够的视觉信息来确保在空间中的准确定位,提高空间的便捷性。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对养老建筑走廊空间普遍面临的同质性问题进行总结:第一,走廊空间功能性设施不足。在无障碍设计方面,扶手设置不连贯、地面平整度不高,影响老年人后期的日常通行;导视系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没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导视系统服务于老年人的日常使用,削弱了空间的可识别性;储物收纳空间短缺,极易造成走廊空间物品摆放杂乱无章、交通堵塞,同时影响空间的美观性;材料选取方面,忽视对材质的防滑性、弹性、便于清洁度等方面的考虑,给老年人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第二,走廊空间缺少家庭归属感。部分养老建筑为了减少走廊空间的经济投入,忽略了走廊空间的温度设计,走廊空间作为公共空间,是老年人主要的室内活动场所,需要将老年人与走廊空间之间建立联系,呈现出一种家庭的氛围,增加老年人对走廊空间的熟悉感,使老年人享受在此空间中活动的时光。第三,走廊空间缺少被尊重的设计。多数养老建筑过多关注于空间的安全性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感受,将走廊空间的无障碍设计、适老化设计体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在走廊空间中,需要减少区别性设计,帮助老年人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第四,走廊近地性空间不足。老人在高层养老建筑走廊空间较低层养老建筑走廊空间中活动的时间明显提高,为给予老年人亲近自然的机会,走廊中的植物配置略显重要,在有限的空间中,最大可能的给予老人集观赏与体验为一体的幸福感。

三、养老建筑走廊空间的营造策略

(一)增强功能性设计

1.完善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日常行为较年轻人而言相对吃力,需要通过无障碍设计辅助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养老建筑走廊两侧均应设置连续性的扶手,保证扶手的连贯性,同时为保证走廊扶手的易用性,单层扶手的高度应设置为850mm-950mm,双层扶手的上层扶手应设置为850mm-950mm,下层扶手的高度应设置为650mm-700mm;在座椅数量上需根据老年人对空间的喜爱程度和交通距离进行设置,便于老年人进行走廊空间活动时使用,将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加走廊储物空间,走廊空间的有限性和人员的参与度为空间的整齐度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便于存放使用者随身物品以及轮椅等辅助工具,不给交通空间带来阻碍,可以将储物空间与走廊家具相结合,做到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

2.增强感官设计

色彩是引起老年人共同感受的形式要素之一,也是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此它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感情和心理。在养老建筑走廊空间中,要从老年人的心理出发,将色彩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通过视觉感受作用于老年人的心理,使他们形成丰富的联想,进而影响人们的情绪与健康。比如,在走廊空间中植入大自然的元素,采用最自然的手法、最丰富的颜色,实现走廊空间的色彩平衡,缓解老年人的视觉疲劳,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放松。材质是材料和质感的结合体,通过色彩、纹理、光滑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给人视觉和触觉的反馈,从而使人心理产生某种共鸣。在走廊空间中利用色彩、材质、标识大小、新媒体等元素对走廊进行合理规划,采用视觉、听觉与触觉效果进行装饰与导视,突出空间特色,使空间增加层次感并容易辨别。

3.“附加值”最大化

养老建筑走廊空间是最为基本的室内活动场所,除交通职能以外还承载着理疗康复、交流沟通、休息等候的空间职能,充分利用走廊空间的平面、立面、顶面,注入多种空间功能,使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比如,在走廊空间设置休憩空间、储物空间之余可在两侧的立面空间中融入展览功能;在储物空间中放置图书、手工艺品等物品,成为简易的阅览场所等。为入住者在有限的空间中植入更多的活动功能。

(二)提升家庭化设计

养老建筑走廊空间作为基本的社交活动场所之一,应建立老年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增强老年人对走廊空间的熟悉感。在养老建筑走廊空间的设计中应摒弃标准化的无障碍设计和传统的色彩运用,以色彩鲜艳的颜色代替整面的白墙,将老年人自己熟悉的家具代替模式化的空间配置,为老年人留出二次设计的空间代替统一规划,使整个走廊空间更具情味。

(三)融入尊重性设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一个人的需求从简单的物理、生理需求到精神层面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尊重需求主要体现在自我尊重与他人尊重方面,作为设计师,需要以空间为载体,采用设计的方式体现对使用者的尊重,在走廊空间的营造中尽量减少区别化的设计。将辅助于老年人活动的扶手与空间陈设融合,减少无障碍设计在空间中的明显表达;在入户门与走廊空间的衔接处设置缓冲空间,增加入住者的私密性;导视信息放置的高度应考虑轮椅使用者与正常使用者的视线范围等。

(四)弥补近地性空间的不足

高层养老建筑走廊空间是室外地面活动空间的竖向补充,在尺度合理的条件下将室内环境室外化,削弱建筑边界,使老年人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易于感受室外环境与场景。在走廊空间设计中增加植被设置,入住者可以对其进行观赏、种植与维护,在提升体验感的同时增加彼此的交流;将公交站牌、商业街区的形式与标准化走廊空间结合,把更加生活化的场景融入到养老建筑走廊空间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四、结语

在我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社会背景下,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现阶段我们首先要从养老空间的合理性设计着手。设计时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将相关理论与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相结合,用更加合理的形式解决现有走廊空间所存在的不足,从而使老年人与走廊空间产生更丰富的互动,营造出让他们感到舒适、自在的走廊空间。

參考文献:

[1]包世荣.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张迎杰.高层养老院居住单元走廊空间设计研究[D].深圳大学,2018.

[3]张迎杰.高层养老院居住单元走廊空间设计研究[D].深圳大学,2018.

[4] GB/T 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王丹.居住环境中的色彩心理效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走廊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