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探究

2022-04-23张佳明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团音乐文化

摘要:音乐类社团是高校音乐文化最实用,最普遍,最直接的传播方式。音乐文化通过社团活动将音乐文化传播功能作用到学生中,寓教于乐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本文抽取高校 A 的音乐类社团为样本,分析并探究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

关键词:高校社团音乐教育文化传播功能

音乐类社团是高校对全校师生科普音乐文化最实用,最普遍,最直接的传播方式。音乐文化通过社团活动潜移默化地影響学生,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学生主体。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分析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以及教育作用。音乐文化传播功能中的“音乐文化”一词,并不是指音乐美学,音乐史学以及音乐教育学等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而是指在音乐类活动中所传递的综合性音乐文化知识。音乐文化是附属于文化大系统之下的内容,既受到文化系统的制约,又同时相互影响。音乐文化的传播不局限于活动形式,但与音乐活动无关的内容,定然不会涉及过多的音乐文化。“每个人欣赏音乐、表演音乐或者创作音乐的过程,都是被处环境中的文化程序所格式化的过程。”①可见,音乐在作用于个人主体时,音乐环境对其颇具影响。同样,社团音乐文化在对高校学生产生影响时,社团活动定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音乐类社团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社团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影响着活动中的每个人,影响着他们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社团分类中可以根据社团成分(参与人员)与社团活动内容归属为两大类。其一为专业型音乐类社团,指的是社团中参与成员具有专业的音乐文化知识学习背景,具有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多以音乐学院下属学科学生为主。社团的活动内容为专业性较强、技术性较高的音乐作品和艺术方式。如和声曲式以及节奏型复杂的艺术作品。其二则为非专业型音乐类社团,这一类社团指的是社团成员可以来自各种专业的学习背景,没有从事或学习过专业的音乐知识,只是对音乐文化知识感兴趣而参与到音乐类社团中来。如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科院、物电学院等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对于专业要求不高,所演奏或演唱的音乐作品多为通俗易懂的艺术作品。

无论是专业性音乐类社团还是非专业型音乐类社团,他们都具有普遍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对高校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新疆地区高校音乐类社团的实践调研中,以高校 A 为例,抽取天山百灵合唱团、大学生艺术团—歌唱团、吉他社三个音乐类社团为样本,以对笔者参与其中的亲身感受和对社员的专访记录进行分析社团功能和总结探究结论。

一、音乐类社团样本概述

(一)吉他社

新疆师范大学吉他社是一个现当代流行音乐爱好者的集聚的学生社团,从社员身份角度可以定为专业型音乐类社团,同时吉他社还是一个多民族融聚的学生社团组织,其中包括来自疆内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汉族等,各民族同学之间相互借鉴自己民族音乐的长处,同时可以为来自疆外的学生传播新疆音乐文化内涵,共同协作创新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二)大学生艺术团——歌唱团

歌唱团在成员身份来看属于非专业型音乐类社团。参与成员由来自计算机学院、化工学院、生科院、音乐学院等多个专业组成。对社团成员中随机抽取同学进行专访,大多数在本科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接触部分过专业的音乐知识普及,没有参与过音乐实践活动等共性,但却通过中社团活动了解到了较多的音乐知识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三)天山百灵合唱团

天山百灵合唱团是由音乐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部分教职工组成,所有参与者均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几近全部都受过专业的声乐演唱训练。在作品演唱上多选择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的音乐作品,并且此歌唱团收到国内多种奖项,演出经历丰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专业型音乐类社团。其中2位同学在接受访问时,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对于音乐基础素养的掌握,对音乐专业词汇以及作品的理解较多。

二、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

高校音乐类社团对音乐文化传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新疆地区高校音乐类社团,不仅肩负着科普和传播基本音乐文化知识的重担,同时还担负着解释好、传播好新疆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接下来将以新疆师范大学为实例,论述新疆高校音乐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

(一)解释新疆音乐文化内涵,诉说新疆音乐故事。

新疆高校在解释当地音乐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背景。我国新疆地区乐舞文化深厚绵长,高校内音乐社团成为了如何把新疆音乐文化正确传播出去,诉说好新疆音乐故事的较为科学直接的传播方式。

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面向来自全国各地学生,通过科学、正确、文明的传播方式,向参与社团的学生讲解音乐文化知识,社员通过对社团传播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在向全校学生诉说新疆音乐故事,这个过程辅射人员不仅是全校师生还有师生所接触和涉及到的每个人。在笔者对上文三个社团进行采访提问到是否接触到新疆当地音乐文化时,每位被采访者均是肯定的回答。在吉他社中多会涉及到弹拨乐器,社团内少数民族同学在学习交流之余就会讲解到本民族的弹拨乐器,如维吾尔族的“都塔尔”“卡龙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蒙古族的“图不秀儿”“火不思”等。同时在讲解本民族乐器之余还会讲述其中的内涵故事,这对于来自其他民族和其他地域的同学来说更加直接,通俗易懂。

(二)科普音乐文化基础知识,使各类型音乐文化交融创新。

清华大学马新东教授曾说“体育社团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②依此,音乐类社团也具有科普音乐文化基础知识的功能,同样是音乐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使各种音乐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推陈出新。音乐文化的基础知识它包括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如一首作品的旋律,和声,曲式等内容。在对大学生艺术团—歌唱团中一名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进行专访时曾谈到,她在大学之前并没有参加过任何特长的学习,对于音乐的基础知识也没有学习过。但通过一年的社团活动实践,她对乐谱的识别,声乐表演的方式方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吉他社成员中,一位来自美术教育专业的同学在进行专访时也提到,通过参与吉他的组织的排练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于吉他谱的识别,乐队之间的配合,演奏技巧的熟悉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鉴于此,音乐类社团对于音乐文化知识的基本普及起到了传播功能,与此同时,音乐类社团还具有使各类型音乐文化交融创新的作用。

在吉他社中,大多接触的是现当代的音乐作品,若接触的乐器也大多是电子设备,如电贝斯,电吉他,电子和声器等。在对社团社长进行采访时,社长有这样的阐述“我是哈萨克族,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对本民族的民歌也有学习,但后来长大后接触了吉他等现代乐器,他认为这些新的乐器更加具有感染力,比传统民族乐器冬不拉等更有感染力,我想把我们民族的音乐与乐队结合,演绎出新的作品,让民族的作品走向世界。”在笔者继续询问下,他也表示之前有学长已经有这种混合型作品,但是随之毕业而消失,他们最近也有一首新的作品叫《勇士》表示演奏效果也很好,是通过哈萨克族民歌改编而成的现代摇滚风格音乐作品,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加入了现当代音乐艺术,二者完美融合。

在专业型音乐类社团天山百灵合唱团中,也有此类多风格融合的作品。如在采访中提到的《牡丹汗》,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本是一首独唱作品,但经过合唱团的改造后,成为一部完整的四部混声合唱作品。这部合唱作品《牡丹汗》在社团活动中不仅保持了原有的民族特色,同时吸收了现代科学的发声方法与和声技巧,使作品的特点特色在展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传播正确的音乐审美文化,树立规范的审美观念。

高校音乐类社团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团活动能够传播正确的音乐审美文化,社团成员在参与活动时,潜移默化地理解音乐,在经过社长及其指导教师,能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有较强的区分。美国的音乐教育家艾里奥特曾说:“音乐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类活动;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育也应注意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可见,音乐类社团在高校中担任着教育任务,是教育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王思琪博士也曾在论文中表示“音乐具有认识、教育、审美等文化功能。”③笔者在对我校吉他社和歌唱团两个非专业型音乐类社团进行实践探究时,与部分社员进行深入交流时,发现社团组织的活动对未受过专业音乐学习的社员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不仅是对单一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而是对所属音乐种类的鉴赏力均有提升。

高校课程与中小学课程不同,除安排本学科专业所修课程以外,并无接触艺术课程的机会,这时艺术社团便成为最好的传播媒介。在众多艺术社团中音乐类社团更是最为直接的社团种类。音乐类社团的文化传播功能还可以使参与者能够树立规范的审美观念。在音乐社团活动中,社团的审美教育功能会作用到参与者身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参与者的审美观点,让参与者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标准。杜亚雄教授曾说过“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语言和历史背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会产出不同的审美标准。”④在高校中也有类似的情景,新疆高校地处于我国内陆地区,民族风情浓郁,在民族音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类社团定然会给予学生规范的审美观念。在采访大学生艺术团歌唱团中一位化工学院的同学时曾谈到,参与社团活动后,她对声乐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把声乐的学习当作随口一唱的小事,声乐是一门严谨认真地学科,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需要认真地唱,用情感唱的过程。由此可见社团活动对参与者树立规范的审美理念的作用不容小视。同时高校是我国培养青年才俊的重要力量,树立规范的审美观念,高校音乐类社团功不可没。

(四)寓教于乐,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传播时代正能量

《乐记·乐象篇》中提到“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可见早在几千年前,世人就发现音乐可以分为奸逆之声与正和之声。正和之声可以使人和善,营造和谐正义的社会氛围。在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活动对引导高校学生价值取向,传播时代精神,弘扬正能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每年12·9红歌展演阶段,大规模的红歌合唱活动,无论从表演者还是听众的角度,都可以宣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让高校社团发挥政治教育作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内容。在以上三个社团实践探究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社团成员们对于红色歌曲的深刻认识。无论从创作背景还是精神文化,都有深刻的理解。在询问其从何得知红歌的相关知识,回答的内容均是从各类红歌比赛,红歌展演活动中学习和听闻来的。学者张晓芳在论文中表示“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的重要载体”⑤,可见,通过灵活有趣的音乐社团活动,寓教于乐,不仅让教育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更加能够让教育过程深入群众,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结语

本文对高校 A 三个音乐类社团进行实践探究,挖掘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探究音乐类社团在高校中承担的责任和重要性。同时发掘到音乐类社团的普及音乐知识,促进各类音乐融合创新,传播正确的音乐文化规范审美观念,以及寓教于乐引导正确价值取向的社团文化教育功能。马克思曾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⑥原因在于只简单地从音乐的表层内容进行赏析,停留在满足娱乐欲望的层次赏析,再好的作品都会被看做是过眼云烟。笔者之前曾论述过意象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只有通过艺术作品产生意象和意境的欣赏,才算得上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鉴赏过程。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以及艺术知识的普及的重要所在,在高校美育方式中,艺术社团尤其是音乐类社团所发挥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音乐类社团在高校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新疆地区高校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信息交通较沿海城市还不便利。在新时代里,我们更应该让新疆地区社团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挥音乐类社团的长处,海纳百川,积极与时代前沿接轨,吸收各高校在社团建设和教育方式之长处。立足于本土,不断融汇出新,将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发挥极致。

注释:

①薛艺兵.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J].音乐研究,2008(6).

②马新东,高前进,周越,许林亚.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③王思琦.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7(2).

④杜亚雄.中华民族母语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观念[J].美育学刊,2010(1).

⑤张晓芳.新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石河子大学,2010(3).

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0.

[2]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3]张佳明.《花满楼》的艺术特征[J].艺海,2020(3).

[4]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5]张佳明.象征主义视域下蒙古族风格乐舞中意象阐释[J].新疆艺术(汉文),2020(5).

[6]李晓兵.论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2006(9).

[7]王珩.高校學生社团发展调查报告——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全国“双减”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美育实现路径探究——以音乐类第二课堂为例,项目编号:2021-SJ-030);全省美育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中小学美育视域下《红色歌剧赏析》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TWM012);2020年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新疆高校音乐类社团的音乐文化传播功能实践探究,项目编号:XSY202001020)。

猜你喜欢

社团音乐文化
缤纷社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音乐
音乐
文学社团简介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