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汉时期帝王冕服的美学探讨

2022-04-23宣雨婷吕昉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秦汉帝王服饰

宣雨婷 吕昉

摘要:当下社会快速发展,而人们对传统帝王文化知之甚少,诸多文化元素正悄然流逝,人们的传承意识亟待加强。文章以服装审美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对秦汉帝王冕服的型、艺、图、色四方面加以阐释。而这一要素在现今服饰中,去除了等级的桎梏,更强调文化底蕴与图案的审美特性,所以极具美学的探讨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秦汉帝王冕服文化内涵美学探讨

服饰体现出公众对美的追求,并且渗透与大众的审美意识体系内。在社会发展演化进程中,服饰成为反映特定时期艺术文化、物质文化、审美变化的重要载体。而“秦汉帝王冕服”作为一种时代符号的表征,其物化状态下也凝聚着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精神内涵。然而,近年来,“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开始有所兴趣,却仅仅效仿了衣服的层叠穿法,而缺失了对服饰文化内涵本身的考究。在社会条件逐步富足的背景下,人们愈告别经济的相对贫困,愈需要深挖我们的“精神之根”。因此,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出了公众审美眼光的变化,同时也承载着阶层文化、价值取向、审美演化的内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服饰的文化载体作用不断被强化,亟需我们去认识与充实。

一、秦汉帝王冕服的历史背景及概述

(一)秦漢帝王冕服的历史背景

秦汉时期,秦始皇实现了“大一统”,开始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秦王朝拥有众多民族,国土面积庞大,各地服装风格也因为政治原因逐步趋同①。不过由于秦始皇执政时间太短,在服饰制度方面仅仅属于初创,尚不详尽且并不完备,仅废弃周代天子所穿的吉服,而保留了被称为“袀玄”的衣服,且仅在服装的颜色上做了一定程度的统一。

此后,服饰制度终于形成了统一规制。农桑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工技艺的发展,刺绣、织染、冶炼等技艺的创新更是为服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秦汉帝王冕服的概述

秦汉时期除礼乐规制外,服装已成为区分阶级层次的最典型标志物。而在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中,最具典型的就是帝王冕服,如图1所示。“冕服”是以冕为冠的服饰,《周礼·大行人》记载道:“冕服九章”,郑玄注:“冕服,著冕所服之衣也②。

在中国数千年的服饰演化传承中,“冕服”始终是其传承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标准服装,由此区分阶级等级和权位尊卑。因此,帝王服制不仅仅是权威的象征,更关系到国体尊严,在当时更是平民百姓着装的禁区。帝王服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神圣与绝对权力的象征③。在古代,统治阶级利用冕服制度强化自身的政治统治,认为只有“天子”才能着“盛装”,这是上天授意不可违背。在这样的思想禁锢下,民众会无条件服从阶级统治,服从阶级道德约束。由此可见,古代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与统治的作用。而如今,对于帝王冕服人们除了敬畏之心,懂得传承传统文化内涵外,更要对其设计要素懂得合理使用与发扬,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合理运用,能展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价值。

二、秦汉帝王冕服的特征

(一)服饰造型之美

空间意识在中国古典艺术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权威阶级的服饰设计中,空间感的体现更加明显。极富空间感的造型之美,主要体现在冕冠前后距离宽大,冕服中的“广袖”设计。这样的设计能够起到拓展空间的作用,在视觉上形成雍容庞大的气势,服饰风格也因此浑厚恢弘。

当时服饰以“蔽形”为特点,采用模糊的平面剪裁法所缝制宽衣,讲究宽松适体,虽然摊开或者挂起来看,呈现的是二维平面风格,但穿在身上却颇有立体感,宽大轻薄的衣服,绵延起伏的衣褶,还有如鸟舒翼的宽袖,飘然下垂的衣带,都随着人身体的言行举止而动,一起营造了一个有虚有实、变化多端、气韵生动、浑然一体的多维空间④,对比西方的骨架结构及束腰式的设计,中式传统服饰造型更讲究无拘束感,强调顺势而为的流畅感,而非刻意为之的收束感。于是,帝王冕服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更凸显出灵动、流畅的气韵之美。

以这种设计方式,在服饰设计中融汇了动静虚实的变化,线条分明,既能体现出“静”态之美,线条变化又能突显“动”态之美。宽袍广袖令人举手投足中都有一种流畅自然之美,而服装的线条纹理也会因此产生虚实变化,这就使空间感往来交错,形成丰富的多维视觉体验,在和谐和变化中形成流线型美感,这种美具有协调流畅的感觉。上下一体,左右呼应,被拉长的线条更显出华贵和飘逸之感。这样的风格和西方“注重塑型”的服装设计理念截然不同,它没有太多的纽扣、绑带要素,仅仅是在腰间装饰一条或厚重或飘逸的腰带即可。

(二)服饰工艺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体现出“艺术”与“技艺”并行的发展特色。在古代冕服设计中,上衣的纹样多采取画缋技艺,下裳纹样则采取刺绣工艺。因为古人认为画缋属“阳”,所用材料质地轻薄,所以轻巧飘逸;而刺绣属“阴”,具有针法厚重的特点,代表深沉有力。所以,在服饰设计中古人善于融汇多种手法,绘制精致纹样的同时还会选择不同的装饰品,这样的审美理念赋予了画缋和刺绣工艺的不同特色⑤。而伴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良,传统文化手工艺更需要适合的传承人来接手,也只有让这些传统工艺真正结合当下的设计思维,适时而变,才能真正地让文化持续流动,让文明鲜活、生生不息。唯有稳得住心神者,方能不紧不慢,让细致入微的传统工艺融合当下的制造业工艺,更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美好。

(三)服饰图案之美

服装寓意为:上代表未明之天;下表示黄昏之地;十二章纹是世间万物。代表统治阶级一统天下的寓意。冕服体现出不同社会阶层的贵贱尊卑,而章纹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区分标志。冕服章纹暗示着装着的“德”,章纹运用越丰富则表示着装者德行深厚,而服装空间也更广阔,其权力地位越尊贵。关于“十二章纹”的记载始于《尚书·益稷》中。其纹样以天地自然为原型,从中提炼出特殊的美学价值。帝王是被天地所眷顾的“天子”,所以服饰上用“十二章纹”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尊贵,如图2所示。

在中国古代,便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织染技术,在彩绘、刺绣中方面更是炉火纯青,所以在服饰设计和制作中会有意识的突出这些技艺元素,从而弱化了“形体塑造”的要因。正是古法裁剪的宽袍,悬挂时如同画幅般平整,穿着在身抹去了人体原有的线条和起伏,这样能够更好地表现服饰图案之美。如图3所示。

而对于如今的服饰圖案来说,帝王冕服图案是一种经典,并持续散发着它的沉稳魅力,但它也需要“创新因子”。若只停留于刻板化的照抄图案符号,开发利用不充分会使得内容空洞,而且形式雷同,易陷入急功近利、轻视内涵的误区,仅是一种形式上的“重写”,而非“书写”,并不有助于我们去认识它的美。反之,若热衷于对传统文化的扎根考究,古来今往中能解析其中的文化深意与审美语意,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创新。遵循图案发展规律,潜心研究与利用帝王冕服元素,加注“现代”特征,产生良好融合效果,实现文化价值上的积累与增值,对当今服饰设计具有弥足珍贵的作用。总之,秦汉冕服图案纹样大气从容,从寓意上来说,表示穿者的仁德,强调内在“美”;从外观上来说,不同章纹图案就有不同的外在“美”;而在如今,我们更需观察其中的内涵美与外观美,懂得兼顾两者,进一步创造“美”。

(四)服饰颜色之美

颜色是服饰最鲜明的外观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的生成具有神秘意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解析正色、间色尊卑论和颜色的阴阳五行化蕴含的寓意,对服装的色彩非常考究,对古代服饰颜色的选择有所分析,可了解色彩背后的运用理念及深层内涵,为如今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如图4所示。

中国古代对色彩赋予了丰富内涵,其中“青、赤、黄、白、黑”被视为“正色”,其中任意两种颜色进行调和则叫做“间色”,古人“以正为贵”,所以这些颜色也被赋予了尊贵、正统的情感色彩。在阴阳五行思想的启发下,五色又与“木、火、土、金、水”这五行相对应,从而形成“五德”之说,进而衍生出与“怒、喜、思、忧、恐”这“五情”的关系⑥。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统治者无法再垄断布帛的享用权。于是染料行业的蓬勃发展,统治阶级开始通过限定服色来区分社会等级。秦汉时期民众已经认同了色彩的等级内涵,所以在朝服、民服的色彩应用中已经出现了不少规制,色彩成为区分阶级层次的重要标志。公众接受并受其约束,如果有人在服装用色上出现错误,那么就会被视为“僭越”、“犯上”,进而受到严厉惩罚。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色彩有了明显了尊卑属性,其文化特色也更加鲜明⑦。

秦汉时期,人们不仅可以织出诸多纯色的布帛,染出多种颜色的布料,而且采用先染丝线、后织布帛的技术,可以织出色彩斑斓、图案美丽的锦缎。虽然平民们依旧被等级森严的服色制度所束缚,但是他们将帝王用色视作一种参照模板,对帝王色彩依旧充满着期待、憧憬,并倾向往这些颜色靠拢。由此可见,那时的人们便懂得借鉴上级的色彩,实现“自上而下”的传播与运用。他们也极度渴望创造出一些符合他们的,自然又不呆板的,且能表现审美意趣的色彩,说明那时的服装流行趋势早已有上传至下的传播特点,而且人们都渴望多元化的色彩选择。

因此,那时的人们已对大自然的色彩之美有了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了解,从观察色彩、欣赏色彩到利用色彩和创造色彩,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如今的人们亦是如此,应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养分,守住那份传统记忆中的沉稳美,结合古人的色彩智慧,方能发现当今社会中的美,搜罗世间万物之美,汇集为当今“服色之美”。

三、帝王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在公众审美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服装设计中古典元素的运用已非常普遍,其中“帝王元素”以其雍容大气、奢华尊贵的特点被创新运用,并形成了鲜明的设计风格,其应用前景备受瞩目。

历代冕服的精神,可以归纳成“复古”二字。所谓“复古”,当然不可能完全恢复古代的形式,而这之间恒古不变的,就是尊崇其中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虽然封建制度已成为历史,但是“十二章纹饰”却作为艺术成果和历史文化被传承至今,这些华丽的图案纹样、浓重的色彩方式仍被现代设计者所钟爱,唯有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之美,重视今后的差异化、创新化传承,才能将帝王元素合理运用。

(一)帝王元素在礼服中的运用

帝王元素在现代礼服中的应用颇为广泛。其中,最轰动一时的便是戛纳红毯上,这件明黄色的全手工刺绣礼服。它同时也成了当时戛纳红毯上最抓眼球,也最具争议的服装。由于古时候龙指男性,而凤凰才指的是女性,但在劳伦斯·许的这件服饰作品中,明显打破了这种固有认知的界线。破除了原本女士身上的娇弱印象,反而呈现一种自信与力量感。这件服饰大胆采用了中国帝王服装的华贵纹饰,并融入了现代礼服的改良特点,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西方的剪裁,结合中式的图案、色彩,是对古典传统帝王元素的延续,更是形式与风格上的大胆创新,才更显东方魅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如图5所示。

(二)帝王元素在日常服饰中的运用

在日常服饰中,帝王元素也运用地十分广泛,普遍多为图案及细节元素的运用。“神秘东方元素”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师娴熟结合帝王服饰元素,运用精湛传统工艺,如享誉世界的苏绣、帝王御用的盘金绣及被列入中国非遗的缂丝。在飘逸柔美之美展现出华夏盛世的文化底蕴,这种精致而纤柔的美感让更多人为中国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如图6所示。

比如在2017Gucci时装展中,模特所展示的服装采用了“中国龙”的纹样元素,以动态、变形的龙纹样为基础,融合了滚边、提绣等装饰工艺,结合盘扣、对襟等中国风设计,实现了中西服饰设计之美的完美融合。“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寓意,是权威、庇佑、吉祥、地位的象征。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龙纹图案,在日常服装上的运用时,代表着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信仰,一种充满力量的感觉,一种庄严之美,如图7所示。因此,帝王元素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价值与思想观念,而如今的人们要首先做好自身文化底蕴的厚培,再巧妙结合如今的设计潮流,才能更好推出一些富有独特文化的现代化服饰。

中国服饰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重视并开始在设计中融合这些元素。帝王元素有着深厚的内涵值得挖掘,同时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外国人或许只认识中国功夫、京剧、瓷器等传统文化,而其实经过历史朝代的更迭变换,帝王元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在不断地蜕变与演绎,弘扬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着国人的智慧,更好地成为现代服装设计领域的耀眼存在。

四、结语

通过对秦汉帝王冕服的分析,深入了解中国秦汉时期帝王的服饰文化,并且探索秦汉时期的服饰观念及审美特征。“帝王冕服”中对于美的追寻从未止步,在不同历史时期其美的体现与设计风格也各有特色,这些设计承载着人们对精神之美的追求,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觑。纵观帝王元素在现今社会中的运用,其依旧是人们汲取灵感的源泉。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它已成诸多元素中相当经典的一种,给予服装无限的庄重感、力量感。这些设计被赋予的审美理想获得了充分体现,让中国文化在静态设计与动态展示中获得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提升。虽然人们对美的追求在不断更迭,但是对帝王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将会继续给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给现代服装文化增添新的闪光点。

注释:

①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②崔圭顺.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③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④杨英.先秦帝王冕冠设计的文化性及艺术性研究.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08.

⑤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J].服装导刊,2014.

⑥雷文广,汪庆芝.中国古代帝王服饰色彩的多重语义研究[J].服装导刊,2014(1).

⑦赵联赏.古代帝王冕服的文化隐义[J].文史杂志,2014(1).

猜你喜欢

秦汉帝王服饰
走,去抓帝王蟹
动物“闯”入服饰界
我与秦汉东北史研究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秦汉甘泉宫的演变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
简评《秦汉军制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