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里茶道传奇

2022-04-23朱雅琪

世界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梅村砖茶武夷山

朱雅琪

上图:中国茶叶出现在俄国,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那时,来自俄国的使团,在瓦西里·斯达尔科夫的率领下,进入阿勒坦汗的领地。后者用中国的茶叶招待贵客, 这也是俄国人第一次尝到茶的滋味。下图:由乌拉尔地区的铁匠发明的茶炊是俄国人广泛用作沏茶的工具,因此乌拉尔的苏克松城被称为“茶炊的故乡”。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被喻为连通中俄两国商贸的“世纪动脉”。2020年,万里茶道“申遗”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申遗”预备清单文本被正式提交国家文物局。万里茶道是一条文明交融之路,一头是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一头是西方的近代工业文明。它们的碰撞和交流,不仅使近代中国迈出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的重要一步,而且也能启迪当下,为“一带一路”留下宝贵的资料。

一片片茶叶,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的茶树上被摘下,经3周的干燥,制成长方形的茶饼,后称砖茶。这些优质的黑毛茶汤色如琥珀、香气如菌花,能够帮助肠胃消化,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更能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中国缺少蔬菜的西北地区,砖茶可以消解奶和肉的过剩油脂。俄国人也发现了它的重要性,对茶叶的需求与日俱增。

于是,一条商路蜿蜒向北。来自福建武夷山下梅村、湖南安化镇和湖北赤壁羊楼洞等地的茶叶,由福建崇安县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县,在此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出九江口入长江,溯江抵汉口,转汉水至樊城(襄樊),经河南赊旗镇(社旗镇)、洛阳入泽州(山西晋城),经潞安(长治)抵平遥、祁县、太谷、忻县,经大同、天镇到张家口,横穿草原到库伦(乌兰巴托),辗转5000公里,输入恰克图,最后从恰克图销往中亚和欧洲各地。

这趟行程分为水路、车路和驼路三部分,其中张家口至恰克图的路途最为艰难——穿行于沙漠和戈壁。不料,蒙古高原的干热气候反而令砖茶的口感更好了,大受饮者欢迎,万里茶道就此形成。万里茶道为什么能够青史留名?它由赫赫有名的晋商群体发起,经历了从封建社会的手工作坊时代到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的变化。它的存在,曾经带动了亚欧大陆各种文明的广泛交融,促生了一条巨大的经济带。

恰克图地处色楞格河东岸,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恰克图作为口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南通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北达上乌金斯克(今俄罗斯乌兰乌德)。来自中国的晋商在此地售出茶叶,拿到货的俄国商人便沿色楞格河谷的传统通道,经贝加尔湖地区的商业中心到上乌金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再一路向西,運往俄国的欧洲部分。

万里茶道上著名的谚语“彼以皮来,我以茶往”,说的就是清朝的互市政策——用中国的茶叶交换俄国的皮毛、呢子、毛毯等。

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廷限制对外贸易,主要实施海禁,而在欧洲大受欢迎的茶叶并不在禁止之列,渐渐成为贸易主流商品。

1727年中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允许俄商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中俄恰克图互市开始了。

如今,在恰克图博物馆中,还存有大量关于中俄茶叶贸易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其中不乏中国茶商的痕迹:有3块当地茶商捐赠的中国砖茶,品种罕见,其中一块上面印着 “丰”字。在汉口,曾有一座大名鼎鼎的顺丰砖茶厂,是由俄商李维诺夫建立的。陈列柜中摆放着120多年前汉口生产的砖茶,砖茶上“新泰”“阜昌”等当年汉口俄商砖茶厂的字号清晰可见。

如今,人口不足2万的恰克图几乎没有茶叶贸易,当地人喝的茶都是从莫斯科批发来的。现在恰克图与中国的贸易,仅以中国水果为主。城内最高的建筑便是2座东正教教堂,市内民居低矮。

18世纪晚期,俄国商人从茶叶中获取的利润高达300%。到了19世纪中叶前,恰克图每年的贸易交易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但很快,鸦片战争带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重创了恰克图贸易。俄商可以深入中国内地,直接采购、制作、贩运茶叶。

1863年,汉口出现了第一家俄国砖茶厂。茶厂采用工业化大机器制茶法,茶叶物美价廉。俄商还获准对茶叶进行海运,这显然比晋商的运送方式更快捷。

同时,俄商获准进入中国蒙古各旗进行贸易,而且无须纳税。处在不平等交易关系中的中国商人几乎无利可图,渐渐淡出边境贸易,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群体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衰败下去。其后,西北商路被开辟,恰克图不再是中俄陆路唯一通商口岸。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黑龙江成为中俄主要通商口岸。后来随着蒙古国独立,万里茶道自此中断。

回顾盛极一时的万里茶道贸易,执贸易牛耳者,是曾经以经营盐业和票号占据中国商业半壁江山的晋商群体。

如今,在山西省榆次县西南17.5公里的东阳镇车辋村,藏着一座古朴的晋商大院。在满地都是文物的山西,或富丽堂皇,或体量庞大的商帮大院比比皆是,这座被唤作“常家大院”的深宅算不得出众。不过,大院昔日的主人常万达却不是普通人,他是中国对俄贸易第一人。

晋商称雄商界500余年,居全国商帮之首。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在万里茶道上,像常万达这样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浪花的巨贾只是少数,大多数山西商人不过是历史的尘埃,默默无闻,甚至老死他乡。张家口市的“古宏庙”,也叫“孤魂庙”,便是客死他乡的山西商贾的埋骨之地和祭奠处。晋商群体壮大后,并没有走向近代资本化和工业化,而是固步自封,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福建武夷山的下梅村是一座因茶而兴的古村落。昔日,一条条满载茶叶的船从这里启程。商队行程万里,历尽艰辛,将茶叶辗转运至恰克图,下梅村就是这条万里茶道的起点。今天,下梅村仍流传着数不尽的茶道传奇。

1861年,根据《中俄北京条约》及《中俄陆路通商章程》,汉口茶市对外开放,英、俄、日、德等国的商人纷纷进入汉口。为了支付大宗茶叶贸易所需的资金,这些外商必须先在汉口开设本国的洋行和银行,才能支取巨额资本,进入中国的茶叶市场。1891年前,在汉口经营的洋行已达32家。到了20 世纪初,汉口的洋行超过百家,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金融商贸区。

因茶叶而兴盛的汉口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和城市文明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汉口的5国租界区至今存留着许多百年以上的老建筑,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早期的城市化历程。

中国茶叶出现在俄国,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那时,来自俄国的使团,在瓦西里·斯达尔科夫的率领下,进入阿勒坦汗的领地。后者用中国的茶叶招待贵客,这也是俄国人第一次尝到茶的滋味。

面对香气四溢、略苦回甘的汤液,瓦西里·斯达尔科夫不知此为何物。临行之际,阿勒坦汗将茶叶作为礼物赠送给俄国使者。回到圣彼得堡后,瓦西里·斯达尔科夫将茶叶献给俄国沙皇,来自东方的神奇树叶自此进入了俄国宫廷。

在俄国,饮茶习惯逐渐从宫廷贵族影响到平民,尤其是西伯利亚人,常常将茶叶与奶油、肉末、食盐混合食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记载了中国茶叶广受欢迎的程度:“砖茶在外贝加尔湖边区一带的居民当中饮用极广,极端必要,以致往往可以当银用。在西伯利亚的布里雅特人等土著民中,在出卖货物时,宁愿要砖茶不要银,因为他们确信,在任何地点都能以砖茶代替银用。”

法国作家阿·德·古斯丁也写到过这个时期茶叶在俄国的风靡程度:“就算是最贫穷的俄罗斯人,家里都有茶壶和铜制的茶炊,每天早晚家人都聚在一起喝茶……乡下房舍的简陋和他们喝着的雅致而透明的饮料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俄罗斯,喝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愿意花钱来享受喝茶的快乐。普通人每天会喝3次茶:清晨5点、上午9点和下午5点,平时工作日喝茶,斋期哪怕禁酒了也得喝茶。穷人家经常会为了节省茶叶而在茶水中加点别的草叶充数。

18、19世纪,中国的用茶待客之道逐渐融入俄国人的生活。俄国人觉得,喝伏特加让人昏昏欲睡,喝茶却能让人的头脑保持清醒。与中国人和日本人喝茶的习惯不同,俄国人从接触茶叶起就开始往茶水中添加蜂蜜和糖。备受欢迎的茶点有面包圈、果酱、蜜饯等。腌黄瓜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茶点,在俄国人心中,这无疑是一次舌尖上的冲击!

茶叶在生活中有多普遍?夏季的民众游园会,人们相聚在树荫下,小桌上摆着冒热气的茶炊;傍晚在莫斯科郊外约会,绅士会带姑娘坐着马车兜风,累了就在环形场地上找把椅子坐下,慢慢品茶;学校和养老院也开始提供茶叶。

19世纪50年代的外贝加尔斯克,气温经常低于零下35°C。旅人在野外露宿时,会在雪地上刨一个坑,用熊皮大衣垫底,然后铺上被褥,脚边生一堆篝火。在这样艰苦的旅途中,他们也随身携带茶叶。早上,从雪窝中钻出的旅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火堆和滚开的茶壶。

为了节约茶叶,俄国人发明了一种多次冲泡茶叶的方法,后来还出现了“隔夜茶”,一些不良商家甚至将已经冲泡过的茶叶重新加工二次卖掉。

由乌拉尔地区的铁匠发明的茶炊是俄国人广泛用作沏茶的工具,因此乌拉尔的苏克松城被称为“茶炊的故乡”。那里是当时中俄通商的必经之地,由于天气寒冷,长途跋涉的商人和行者常在路边参观休息、喝茶取暖。小店老板为了招揽客人,把烧热水的器皿加以改良,找到了为茶保温的窍门,茶炊应运而生。茶炊之所以能保温,是因为容器中有一个竖直的空心筒,把热木炭放入其中,茶不易变凉。

在18、19世纪的俄国,如果去刚刚买了茶叶的主妇家做客,她会用滚烫的开水涮一下茶壶,将它迅速晾干,然后放入茶叶,倒入开水,蒙上餐巾,放在茶炊的托壶上静候5分钟,再加入一块方糖。此时,茶叶一片片在热水中舒展开来,释放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主妇将刚泡好的浓茶倒入几个茶杯,然后端到茶炊前续水,浓淡会根据客人口味而定。无论如何,得保证茶炊里的水总是滚烫的。

在俄国,饮茶习惯逐渐从宫廷贵族影响到平民,尤其是西伯利亚人, 常常将茶叶与奶油、肉末、食盐混合食用。

在俄罗斯,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

这种往沏好的浓茶里加开水的喝法,在东方人看来会觉得怪异,但俄国人认为,茶之所以好喝,是因为后加的开水。主妇可能会建议你喝“甜茶”——要么把糖溶化在茶水里,要么把一小块糖含在口中,就着茶水慢慢化掉。含在嘴里的,还可以是蜂蜜或者自制的果酱。

当时,中国的茶叶贩卖到俄国,价格最高可翻4倍以上,利润巨大。看到商机的晋商常万达,来到了武夷山茶区,第一站便是下梅村,准备购买茶山,做茶叶贸易。

常万达之所以选择武夷山下梅村,与村中一条河流有关。利用梅溪水道,可将茶叶顺利运往崇安县城,为最终销往恰克图提供了条件。就这样,下梅村成为万里茶道的起点。

常万达来到下梅村后,将附近的荒山买下,作为基地种茶、制茶。他还选择了一位合作伙伴——下梅村的邹氏。

在清乾隆年间,邹氏来到位于江西河口的茶叶交易市场,准备在此推销武夷山岩茶。这时,山西商人常万达也来到河口寻找货源。两人相见后非常投缘,以景隆号为始,开启了近100年的茶叶贸易合作。

下梅村芦下巷是景隆号茶庄的旧址。茶庄坐北朝南,“景隆号”三字被刻在石门柱上。芦下巷不远处,便是景隆茶庄的专用码头——景隆码头。满载货物的竹筏直接从码头下水,进入梅溪水路,通达四方。当时的邹氏家族还投入巨资对下梅村的当溪南北坡进行改造,并在当溪沿流修建码头,以利于水运茶叶。

如今,在下梅村街巷,人们仍然沿用传统方法制茶。焙笼摇茶间,清香逐渐溢出。制茶人手轻摇后,再放至铁锅高温翻炒,香气更盛,片刻即可炒熟。此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很多机器炒茶的工厂比较,传统手工制茶更能吸引购买者。

曾听下梅村村民讲,有一口“天一井”是当年斗茶及裁决春茶价格之地。在清朝时期,每至春茶上市,来武夷山贩茶的商人便会在这口井旁斗茶,以决出当年茶叶价格。

下梅村的茶自景隆碼头装上竹筏,顺梅溪水路至崇安县城,至此踏上万里茶道。进入中原地带后,晋商们将茶从船上卸下,改由骡马大车运输。经河南方城、鲁山、宝丰、汝州、登丰、偃师等地,抵达位于黄河南岸的孟津渡口。舟船承载茶叶渡过黄河天险,至岸边码头卸货。重新装载之后,从济源县取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峡谷,继续北上至泽州、长治,出上党群山,由子洪口进入晋中地区。

入了晋地,这些茶商才算回到了老家。他们会在此处分路,或去祁县,或去太谷,来到自家商号洗风尘尽享家事之乐,暂且忘却路途艰险。

经数日休整,再次改换大车启程。一路经雁门关、山阴、右玉,至杀虎口去往归化(呼和浩特)。另一路经应县、大同,到达塞上重镇张家口,这也是许多晋商的中转站。此后,自张家口启程经归化穿越荒原沙漠,直抵边境口岸恰克图。茶叶开始在恰克图市场销售,或交换俄国的皮毛、呢绒,或得银钱。此后,俄商接力茶叶之路,在俄国境内贩运。经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图伦、克拉斯诺亚斯克、西伯利亚、鄂木茨克、秋明、叶卡捷琳堡、昆古尔、喀山、下诺夫哥罗德、莫斯科,最后抵达终点圣彼得堡。

自下梅村至恰克图,总计约5000公里。这么长的路途,对茶叶在运输状态下的保质期限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直接影响了武夷山下梅村晋商的制茶之法。最初销售至俄国的是散装茶,但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散装茶的质量无法保证。于是茶商们便将茶叶制成椭圆形的茶饼,当时称作帽盒茶。为了更利于运输,椭圆形的茶饼又被改良成长方形的,这便是后来的砖茶。

18世纪中叶之后,来自中国武夷山的茶成为与俄国交易的第一大宗商品。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基曾对在恰克图互市中交易的俄商说:“俄国需要中国丝织品的年代已经结束了,棉花也差不多要结束,剩下的是茶叶、茶叶,还是茶叶。”

俄国对茶叶的大量需求,使得武夷山茶叶种植发生了变化。为满足俄国市场的需求,茶民们开始调整茶树种植结构。于是,枝繁叶茂的灌木茶树成为当时武夷山种植最多的茶树品种,它们无明显主干,分枝杂密,生长速度快。

这条横跨欧亚大陆的茶道在1905年发生了变革。当年,西伯利亚铁路通车,茶叶有了更加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汉口的茶叶经长江运至上海,在沪上码头装入海轮运至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后,自西伯利亚铁路运输至俄全境。

时代更迭,万里茶道上不再有晋商的身影。但武夷山的茶叶,仍然通过新的运输方式远销至俄境内,并借助现代交通之便利,开启了一条新的茶叶之路。

若您来到下梅村,便会看到这里的人们仍然种茶、制茶、卖茶。茶香四溢间,端起茶杯,细听村民们讲述往昔的故事,诉说今朝的情怀……

(责编:马南迪)

猜你喜欢

梅村砖茶武夷山
庚寅孟夏访黄梅东山问梅村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大美武夷山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泾阳茯砖茶
梅村体
砖茶型氟铝联合应用对大鼠牙齿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论清初士大夫文人的戏剧创作
听瓜婆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