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尼边境的守护营

2022-04-23孟黎东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承继樟木连队

孟黎东

武警交通部队是一支列入武警序列的工程部队,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这是一支常年战斗和生活在高原、边疆,担负施工任务的部队,隶属于武警交通部队二支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部队,曾担负青藏公路、黑(那曲)昌(昌都)和中尼公路的改造和修筑任务。

奉命转场

西藏有个边境小镇,名字叫樟木。别看镇子不大,却是国家一类口岸,也是西藏通往尼泊尔的唯一贸易通道。小镇的尽头,便是尼泊尔的海关入口,再往前13千米,即为中尼交界处的友谊桥。20世纪50年代以前,樟木镇人口只有300多,交通闭塞,与外界几乎隔绝。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帮助尼泊尔王国修通了加德满都至樟木的公路。之后,中尼公路又将樟木与拉萨连接起来。随着简易公路的延伸,边贸活动渐渐活跃,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樟木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边贸日趋繁荣,国际交往也日益频繁起来。现在,不仅全国各地的商人涌往樟木,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乃至欧洲的商贾,也不远万里来这里进行商贸活动。除此以外,世界各国的僧侣、游客、登山者和各色各样的科学考察队,也都蜂拥而至。樟木成了一颗世界瞩目的边陲明珠。

然而,小镇依山而建,虽然面积有70平方千米,却找不到一处超过1000平方米的平地,脚下皆是高高低低的山坡。尤其是从海关到友谊桥这段十多千米的道路,全部位于山体滑塌的泥石流地段,经常出现道路被毁、交通中断的情况。当地流传过这样一段民谣:“地无三尺平,天无一日晴。蚂蟥毒又狠,小虫咬死人。出门不小心,再难回家门。”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道出了樟木镇发展的局限和无奈。

1989年,时任总理李鹏出访尼泊尔。在繁忙的國事访问中,他仍然十分关心西藏的发展和边贸口岸建设。得知樟木口岸交通困难,总理一回到北京就立即指示交通部安排武警交通部队进行保通。交通部要求武警指挥部派出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人员数量至少一个营的兵力进驻樟木镇。武警交通一总队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武警交通二支队二营承担樟木保通任务。

1990年,二营部队所属四连、五连进驻樟木镇。四连和营部驻扎在聂拉木,重点保障聂拉木至樟木镇的道路畅通。五连驻扎在中国海关以外,主要承担通往友谊桥中方段的保通任务。友谊桥横跨在一条深涧之上,桥上正中间那道粗重的用红色油漆标出的横线,便是中国与尼泊尔两国的国界线。桥南端站立着尼泊尔边防警察,桥北端驻守着中国边防警察。中尼两国是友好邻邦,边境上洋溢着友好和睦的气氛。这座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友谊桥,是中国和尼泊尔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

了解工程部队的人都清楚,保通比修路更加复杂和艰巨,所要面对的必是重大自然灾害路段,或是突发事件,以及人力难以预测或掌控的地区。保通的特点就是突发性、爆发性和危险性。二营面临着两个环境的考验,一是恶劣的地理环境,二是复杂的政治环境。二营官兵是否经得起严峻考验呢?

大考合格

樟木虽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小镇,但地处边陲,商贸繁荣,外商云集,难免泥沙俱下,暗流涌动。

二营五连驻扎在国门之外,按规定,指战员出入海关是要经过严格检查的。但是海关人员出于对五连官兵的信任,便对他们予以免检。一些不法分子见五连官兵能自由出入海关,便盯上他们,想通过他们达到偷漏关税、走私越货甚至偷越国境的目的。不法分子们企图用金钱、美色等手段纠缠五连官兵,寻找可乘之机,但他们全都碰壁了。

一天,一个修着整齐胡子的尼泊尔商人挎着一个年轻妖艳的女人来到五连,找到连长邵维俊。那商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女人更是巧舌如簧,两人一唱一和,说五连是“爱民模范”“保通功臣”,那女人还夸邵维俊英俊威武,是标准的男子汉。邵维俊不清楚他们的来意,就忍耐着往下听。吹捧了一会儿,商人说他们想交几个中国朋友,请邵连长到餐馆里叙叙。女人走上前,挽住邵连长的胳膊说:“走嘛,军人是不拒绝朋友的,是不是呀?”

邵维俊见女人直往自己身上蹭,感到恶心,但他忍住了啐她一口的冲动,立刻挣脱女人的手臂,正色道:“连队有纪律,不到地方饭馆吃饭。你们有什么事尽快说,能帮忙的,我们会努力去帮。”

听邵维俊如此说,女人咯咯笑了起来:“连长呀,那我就直说了。”说话间,她将一个鼓鼓的大信封递给邵维俊。邵维俊以为里面装的是资料,接过来一看,却是厚厚一沓百元大钞,心里立刻便明白了。他随手把信封放到桌子上:“说吧,什么事?”

女人见邵维俊把钱放到了桌子上,以为他收下了,便又向邵维俊身上靠过去,碰碰他的胳膊说:“我们有些货不方便过海关,想请你们的军车捎带一下。”接着又说:“这事我们可以长期合作。你呢,不用费什么事,只要让你的弟兄们放在车上捎带过去就行了。利润嘛,我们可以三七分成,或者捎一趟给你1000元。要不了一年,你就比尼泊尔国王还富有。到时候,你这破连长就别当了,我们帮你去国外定居,怎么样?”

邵连长大笑起来,随后把装着钞票的信封退还给那位商人:“收起来吧,我们是中国军人,我们愿意帮助尼泊尔以及其他国家的正当生意人,但对于像你们这样走歪门邪道,企图走私偷运的,我们不仅不会帮忙,还要配合海关给予严厉打击。我告诉你们,别打中国军人的主意了,在我这里行不通,在其他人那里也照样不行。拿着你们的钱走吧!”

两个人在邵连长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不敢再多说半句,拿着钱灰溜溜地走了。

在二营,像这样拒腐蚀永不沾的例子还有许多……

为民办事

五连驻地的山顶上有一个村庄,叫新立乡,居住着约300多夏尔巴人。夏尔巴人,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他们散居在喜马拉雅山的两侧,主要集中在尼泊尔,少数散居在中国、印度和不丹,语言为夏尔巴语,使用藏文。夏尔巴人多从事挑夫工作,珠峰登山队里的挑夫,大部分是夏尔巴人,因此他们常被人们称作“喜马拉雅山的挑夫”。

新立乡地处深山,自古以来,乡民进出樟木镇完全依靠双脚登山攀崖,曾有人在去樟木途中不幸坠崖身亡。交通的不便,严重阻碍了新立乡经济的发展。二营进驻樟木镇不久,营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为新立乡修路的相关工作,并决定将这项工作交给五连。

五连接到任务后,在不影响道路保通的情况下,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去勘测路线,并由指导员邵维俊带领20多人参加施工。

那是个少有的晴天,蓝天白云纯净无瑕。邵维俊带领一支身着橄榄绿的队伍,渡过山涧,翻过悬崖,来到了新立乡雪步岗村。村民们听说部队要来为他们修路,早早聚集在村前,冲上酥油茶,准备好芒果、香蕉、松子等山货,迎候子弟兵。乡长巴桑和雪步岗村村主任热情地迎上前,和邵维俊等连队干部握手。随后,巴桑面对欢迎的群众说:“金珠玛米来了,来帮我们修路。我们夏尔巴人祖祖辈辈窝在这条山沟里,因为没有路,被贫穷、饥饿和疾病折磨着。西藏和平解放后,政府为我们打通一条简易小道,使我们与外界有了接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今天,金珠玛米来为我们修筑金光大道,将彻底改变我们的落后面貌。”乡长说完,群众热烈鼓掌,向战士们表示敬意和谢意。

要在原来的羊肠小道上修出一条像样的公路并非易事。路两旁沟深坡陡,中间还有一段是悬崖,长度约200米,任务艰巨且危险。五连的同志们在这里整整干了6个月,他们勘测设计出最佳的路线,制定出最省钱、省时的施工方案,特别是在拓宽那段200米长的悬崖道路时,战士们采取了飞鹰抓石的办法,用绳子把自己吊起来,然后在悬崖上找到支撑点,再用钢钎大锤凿出炮眼,硬是攻克种种困难,按期保质完成了任务。五连官兵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受到新立乡群众的一致称赞:“真了不起!”巴桑乡长说:“你们武警交通部队真是我们新立乡夏尔巴人的活菩萨。”

道路修通以后,新立乡的群众自发地抬着猪、羊,捧着酥油茶,提着水果,在巴桑乡长的带领下,来到五连表示感谢。五连连长邵维俊立即组织连队欢迎慰问群众,并对乡亲们说:“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部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军民一家,兄弟情深,如果收下这么多礼物,反而显得生分了,也违反了部队纪律。”最后,连队收下水果,其余物品由群众带回去了。为了纪念和感谢武警交通部队修路的深厚情谊,新立乡在雪步岗村新修道路的起点处,竖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着“警民路”三个大字。

二营刚进驻樟木镇时,镇上的卫生环境特别差,商户到处排放污水、扔垃圾,导致臭气熏天,苍蝇、蚊虫阵阵飞。二营领导看不下去了,立即召开会议,制定出彻底改变樟木镇卫生状况的要求和措施,并进行任务分工。营部将整个街道分成两部分,分别由营部、四连和五连承担治理和保洁任务。官兵们首先将街道两旁的污水进行了疏通清理,并自费购置窨井盖,做好地下排水工程。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堆积成山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同时做好沿街商户的工作,要求每位商户在自家商铺前放置垃圾桶,确保垃圾不落地。部队还规定每星期五为整理樟木镇卫生日。在部队的带动下,国家机关驻樟木镇各办事机构也纷纷走上街头搞保洁。沿街商户看到部队和机关都行动起来了,也全部加入保洁队伍,自觉搞好门前屋后的卫生。

樟木镇变了,变得干净整洁了,变得漂亮了。樟木镇的变化引起了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的关注,他们带领工作组到樟木镇走访部队和相关机构,总结推广经验,并向西藏自治区政府为二营请功。

在边贸繁忙的樟木口岸,每天有上百辆车通过这里。五连不仅要出色地做好道路保通,还要为过往的中外客商提供救援和帮助。1993年9月,正是樟木的雨季。这天,五连指挥员田福壮带领连队正在施工,突然,一个尼泊尔人满脸鲜血,跌跌撞撞地走来,并用英语告诉田福壮,他的车翻到山沟里去了。田福壮二话没说,立刻带领一个班的战士,跟着这个尼泊尔人前去救援。

K228+300地段公路一侧,是个约200米深的峡谷。顺着尼泊尔司机手指的位置看过去,一辆涂满彩绘的大篷车跌在谷底,跟车的3个尼泊尔人已经钻出驾驶室,此时他们浑身是血。

田福壮安排几名战士为自己绑上缆绳,然后下到谷底,将3个受伤的尼泊尔人救了上来,并送往醫院救治。这时,那个尼泊尔司机扑通一声跪到田福壮面前,用英语说:“我家里很穷,没有车就没有了生活来源。请长官想想办法帮我把车拖上来吧。”田福壮扶起司机,告诉他,一定设法把车拖上来。但是,田福壮心里明白,这要冒很大的风险,坡陡谷深,弄不好会出大事。看着尼泊尔司机痛苦的表情,也为了维护中国军队的声誉,田福壮没有多想,立即安排拖车和吊车进入现场。他站在吊塔下亲自指挥吊车和拖车的协调。终于,经过6个多小时的苦战,大篷车被拖上来了。接着,修理工又将摔得破烂不堪的车进行了修理,无偿地换了配件,加了柴油,让司机开回尼泊尔。尼泊尔司机看着失而复得的车,又看看身边满身污泥的中国武警战士们,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从腰包里掏出一叠尼币,送到田福壮面前,说是慰问一下弟兄们。田福壮拒绝了,并对他说:“帮助朋友,这是中国军人应该做的。”尼泊尔司机竖起大拇指,直夸中国军人好。

不辱使命

二营进驻樟木镇时,武警交通指挥部和西藏自治区交通厅给部队下达的指标是每年保证通车300天。300天,对二营全体官兵来说,既是光荣的政治任务,又是巨大的挑战。受特殊地理环境限制,樟木镇是在一座大山的半坡上建起来的,随着中国与尼泊尔以及其他国家边贸的不断扩大和繁荣,镇子上的建筑物和人员逐渐增多,过度地挖山平地,严重破坏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地貌,泥石流和塌方长年不断,加上冬季有4个月会下大雪,给道路交通带来了严重影响。面对艰难的保通任务,二营官兵清醒地认识到,正是因为任务艰巨,上级才将它交给二营,这是对二营的高度信任,他们必须完成任务,不辜负上级的信任。

二营在樟木主要承担樟木至海关以及通往拉萨方向的聂拉木县一段长7千米路段的保通任务。这7千米中有一个险段,经常发生滑坡,被司机们称为“300米死亡区”。可以说,这“300米死亡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公路险段之一,是中尼公路上的严重梗阻,也是四连保通工作中的一只凶恶的“拦路虎”。如何降服这只“拦路虎”?四连干部多次到现场勘查,并派技术人员走访公路专家,最后形成了一个初步整治方案。他们向“300米死亡区”发起了一次次进攻,与它展开了一次次较量。

早春,由于还未进入雨季,樟木至友谊桥段公路毁坏和阻断较少。四连连长张广员、指导员聂寿卿带领连队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路步行来到“300米死亡区”。他们要弄清这个面目狰狞的“300米死亡区”的真实面目,并寻找制伏它、驾驭它的办法。他们将测量工具和仪器放在公路边,然后沿着险路仔细查看。危岩压顶,怪石嶙峋,山体倾斜且有欲坠之势,令人望而生畏。两位连队领导心里非常清楚,这样的险段不根治不行,但是,若要根治,谈何容易!

忽然,张广厚听到一声低沉的轰鸣声,他喊了一声:“不好!”赶忙招呼其他战友,迅速紧贴着崖根下一个凹进去的切面,一动也不敢动。这时,飞石奔泻而下,无数斗大的碎石砸到路面上,又向山谷滚去。在场的每个人都惊呆了。

飞石没有伤着人,却将放在路面上的仪器和工具砸了个稀巴烂。

这是四连在“300米死亡区”第一次遇到飞石。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战士们又频频遭遇飞石袭击。后来,大家逐渐掌握了应对飞石的办法,并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避免了飞石伤人事故的发生。

躲过了飞石,却躲不过恶劣的天气。每逢雨季,这里经常是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见不着太阳。暴雨如注,山洪暴发,使本来就七处冒火、八处冒烟的公路,更是满目疮痍,毁阻严重。为了按期完成任务,四连的官兵日夜泡在雨水、汗水和泥泞中,灰头土脸,连头发缝里都是泥沙,每次洗澡都能洗下来半盆泥。

战士们几乎天天都被大雨淋个透,洪水更是经常冲塌护坡,在公路上堆起一条泥龙。每天都会发生山体滑塌,将公路拦腰斩断,有时战士们前一天刚修好的道路,第二天早上就不翼而飞,被泥石流冲得光光的。部队刚进樟木时,全部住在帐篷里。长时间在雨水里浸泡,帐篷很快就毁烂了。有时候,青蛙、蛇和蚂蟥会钻进帐篷,爬到床铺上去,因此常有战士被蛇和蚂蟥咬伤。有一次,炊事班早上将稀饭熬好了,正准备吹号开饭,炊事员却发现翻滚的稀饭里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捞出来一看,是一条蛇,吓得炊事员一连退了好几步。原来,那条蛇爬到帐篷顶上,被锅里的热气熏昏了,掉进了锅里。

同样在五连,还发生过一次更为惊险的事情。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聚集在连部会议室看电视。大家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谁也没有注意到身后发生了什么。有个战士不经意回了下头,看到身后坐着一只大黑熊,也在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这个战士吓坏了,但他立马冷静下来,小声告诉身边的战友:“后面有熊,别回头。”并让他传话给其他战友。大家再也没有心思看电视了,都在琢磨如何对付后面这个大家伙。时间在僵持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10分钟后,大黑熊见没人理它,自觉无趣,便摇摇摆摆地走出会议室,回到山林中。后来,战友们在回忆这件事时,都把它当作一件趣事讲给别人听。

在这种极其危险和恶劣的环境下,二营全体官兵凭着坚毅的勇气和科学务实的精神,终于将“300米死亡区”制伏了,实现了全年保通300天的目标,并为以后实现全年保通奠定了基础。

记住他们

樟木保通任务是和平年代武警交通部队执行的一项特别任务。这里也是一个战场,虽然没有硝烟,但时时刻刻面临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这些长年战斗在边境线上的官兵,付出血汗和青春,抛下家庭,甚至舍弃生命,扛起了建设祖国边疆的重任,默默无闻地甘当国家富强的垫路石。

四连战士杨长金,专业警士,当兵8年。小杨的家在陕西农村,生活十分困难,家中只有几亩土地,母亲卧病在床,家里全靠小杨的爱人支撑着。小杨的爱人既要耕种土地,又要服侍生病的婆婆,沉重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就给小杨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把家里的困难向连队和团领导汇报,请求转业。小杨收到妻子的信后,一夜没睡,妻子憔悴的面容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她虽然不到30岁,看上去却像40岁的人。想到这些,眼泪顺着他的脸颊流淌。是请求转业还是继续留在部队,他感到从未有过的为难。他深知,自己是部队花三年时间培养起来的装载机手,在樟木保通条件极其危险的施工环境中,技术过硬的装载机手是连队的“宝贝”。如果自己现在离開部队,这台装载机就会趴下来,虽然他带了一个徒弟,但徒弟的技术还不过硬,连队也不放心。思来想去,最后他下定决心,说服妻子,继续留队。

妻子收到杨长金的回信后,又给杨长金发了一封“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加急电报,并下了最后通牒:留队和离婚任你选。杨长金急了,只好向连队作了汇报。指导员立即安排杨长金休假,并要求他回去向妻子道歉,做好她的思想工作。

回到家,看见生病卧床的母亲、情深的妻子,杨长金又一次流泪了。他深感有愧,无论作为儿子还是丈夫,对于这个家,他都没有尽到责任。妻子仰起泪水盈盈的脸,向他倾诉了一肚子委屈。假期即将休完时,妻子再次要求他转业。杨长金鼓起勇气,反复向妻子解释,从大道理讲到小道理,央求妻子再坚持两年,等自己把徒弟带出来,就申请转业,回来后定给她“当牛做马”,弥补这些年的缺失。可无论杨长金怎么说,妻子就是不松口,并对杨长金说:“道理再大,大不过现实,理由再多,多不过眼前。”

夫妻双方僵持了两天,杨长金的假也休完了。就在他归队的前一天晚上,妻子把起草好的离婚协议放到他面前,让他签字。看来妻子是铁了心。杨长金看着相处了五六年的妻子,突然觉得她很陌生。他再三衡量,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不能倾向家庭,舍小家为大家,这才是一个军人和党员应有的觉悟。妻子既然不理解,不支持自己,人各有志,也不能强求。想到这,杨长金拿起笔,痛苦万分地在协议上签了字。

当晚,杨长金将母亲托付给堂兄照顾,并将家里四间房子隔出两间给妻子。第二天一早,杨长金提着行李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和即将分道扬镳的妻子,向着中尼边境方向走去……

王承继,甘肃通谓人,当兵4年,是四连的副班长。1989年冬,王承继随连队打前站进入樟木镇。那年,聂拉木遇到50年未见的暴雪,从拉萨通往樟木口岸的唯一通道聂拉木段公路被大雪封隔,其中有一段路在两座山之间,积雪达到3米多深。从当年的12月初至来年3月,樟木镇与外界完全隔绝,前站小分队只能通过部队电台与拉萨联络。前站小分队是由二营从各连队抽调的工程技术人员、机械操作手和工兵组成,共20多人。小分队的主要任务是为大部队选择营部、连队营房住地,对施工段工地进行前期调研和考察,并与当地政府接洽,熟悉樟木镇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等。

王承继被临时编在第二小组,担任组长,他们小组共5人。一天夜里,战士马七斤突发剧烈头痛,王承继立即向小分队负责人报告,小分队安排一辆吉普车将小马送往樟木镇医院。当时,樟木镇医疗条件非常差,缺医少药,医院总共只有3个人,一个院长、一个医生、一个杂工。医生给小马开了止痛药,本以为小马吃了药后很快就会好,谁知,到了第二天,小马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再次被送到医院时,医生告知他们没办法治疗。

眼看着小马痛苦万分,小分队从领导到战士,在这与世隔绝的小镇上,拿不出一点办法。这时,樟木海关的一位同志到小分队办事,听说了这件事后,告诉他们有一种草药可以治愈小马的头疼。但是,樟木镇哪有这种草药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到聂拉木藏医院去购买。面对无情的暴雪封锁,除了直升飞机,要想跨过雪界几乎不可能。小马已经熬了3天,精神接近崩溃,身体状况也很糟糕。看着战友痛苦,作为组长的王承继急得口唇开裂,寝食不安,他决定独闯雪界,去聂拉木买药。他把这个想法报告给小分队负责人,经过研究,大家都认为这样做很危险,不同意他去。可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小马恐怕坚持不了两天了。于是,王承继在心里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独自跨出雪界。当天晚上,王承继悄悄地准备了防滑靴、食品和水等,并特地准备了两床军被,准备把被子铺到雪层上,以减少重力挪动前进。第二天天未亮,他悄悄走出帐篷,向聂拉木方向走去。

早晨,当连队开饭的哨声吹响之后,战士们没见到王承继,等到上班的哨音吹响时,仍没有见到他。小分队的负责人着急了,立即追問起来,与王承继睡在一个通铺的战友说:“王承继什么时候走的我们都不知道,只看见他昨晚准备了一大堆东西,我们当时都没在意。”这时,小分队的负责人明白了,立即安排人去追赶王承继。

吉普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了20多分钟,也没有追到王承继。当他们来到聂拉木雪界时,看到一串清晰的脚印从眼前直达雪峰。战友们用绳子把自己串起来,随着王承继的脚印一步一步往上爬。由于地表温度低,雪层结成硬面,一开始还顺利,可是越往里面走,雪越松软。前面的一名战士掉进了雪窝,后面的战士使劲把他往外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拉出来。救援失败了。战士们齐声呼喊王承继的名字,茫茫大地,无穹苍天,只有他们的回音,听不到王承继的回应。

回去以后,小分队全体战友都在相互安慰,也许王承继跨过了雪界,说不定过两天就带着草药回来了。小分队也派了吉普车在雪界下边等候王承继归来。5天过去了,仍不见王承继归队,小分队又给拉萨二支队发电报,询问王承继是否去了拉萨,当得到拉萨的否定回答后,战士们彻底失望了。

王承继掉进雪窝里,再也没有爬起来,牺牲时年仅22岁。第二年春天大雪融化后,连队将王承继的遗体隆重安葬。更为不幸的是,由于缺药,战士马七斤也在樟木病逝。

连队将王承继同志的事迹报告给支队,希望将他评为烈士,支队将烈士申报表呈报武警交通指挥部,得到的答复是,王承继英勇事迹可敬可嘉,但是,他未经连队批准,擅自进行营救,属于违纪行为,不能被评为烈士。最后部队按因公牺牲对王承继进行了褒奖。

这些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西藏抛洒血汗的官兵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责任编辑  袁小玲〕

猜你喜欢

承继樟木连队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论承继共犯的范围——对日本最高裁判所平成24年11月6日判决的思考
论信托财产的“占有瑕疵承继”制度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企业并购中的劳动合同承继问题研究
“在+处所VP”与“V在+处所”的构式承继关系与语篇关系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
这里的连队和《军事历史》结为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