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新闻摄影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22-04-22王党飞
王党飞 肖 凡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1 研究背景
1.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In-verted Classroom),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提出,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更专注于项目的学习;在课后,学生也能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目前,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国内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越来越多。
1.2 新闻摄影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新闻摄影课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大一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拍摄和编辑新闻图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或者与他人协作熟练地使用照相机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和编辑。该专业的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课程共设64学时,包括新闻摄影理论、新闻摄影实践训练、图片后期编辑等3个部分。
其中,“新闻摄影实践训练”与“图片后期编辑”部分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新闻摄影的概念、特点和表达方式,掌握照相机的使用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共为16学时,其中包括8个学时的理论课程与8个学时的实验课程。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会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讲述摄影实验目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但实际操作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反映,摄影实验课中的操作他们大多都是生搬硬套,拿着课堂笔记边看边做,目的是为了应付实验考核,对于“为什么这么做”即原理性知识,因为没有对其进行思考,也未与他人进行交流,基本都不理解。为了改变这种兴趣高但效果差的学习状况,笔者试图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到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当中,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教师一遍一遍重复,学生先记后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练习、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去探索,以真正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2 准实验研究的具体设计
2.1 研究对象
笔者及团队对该专业(新闻传播学大类)新闻摄影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将A和B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及团队在自然情景中进行“准”实验研究,原因是不能人为地把被试组当作“真”实验研究。实验前笔者将两个班随机分成控制组和实验组,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分组
2.2 研究方法
为了检验A组(控制组)和B组(实验组)对考证问题的相似程度,本研究花费8周时间采取“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的准实验设计,具体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方案设计
2.3 实验组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
将翻转课堂模式运用于新闻摄影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时,为了让实验班的学生能够从心理上接受并愿意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验开始之前,笔者先在课堂上讲述了翻转课堂模式的起源、内涵、目前发展的状况,并在班级QQ群上传了许多国内外的优秀课堂案例,供学生观摩和探讨。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制定了课程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具体安排分为3个阶段。
2.3.1 实验之前的准备
实验开课前一周,学生通过登录QQ群观看教师上传的介绍实验目的及功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实验操作微视频及实验操作规范和要点等内容,自学完规定的内容以后,按照之前分好的小组,在QQ、微信上进行交流,由组长记录交流的内容和问题解决情况。
2.3.2 实验课中的自主探索
实验课中,教师先用5分钟的时间提出问题,指定学生来回答,以此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帮助学生回顾先前学习的内容,指出操作中的误区。接下来再用15~20分钟的时间由各小组长汇报本组的交流情况和未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间交流可以解决部分问题,最后剩下的问题由教师帮助解决。所有疑问解决之后,学生用20~25分钟的时间分组开始操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并适时地给予指导。
2.3.3 实验结束后的反馈和巩固
实验结束以后,学生在QQ、微信上继续交流,探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由实验产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此时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在线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巩固之前学过的内容。最后,学生提交自己的实验报告和反思。
3 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3.1 前测结果
控制组和实验组都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自入校后都是学校随机分班,因此两组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另外,在总人数、男女生比例及年龄上,控制组和实验组也没有显著差异。实验期间,在图片制作与新闻摄影部分课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学方法略有不同,其他方面都相同。
实验前,笔者利用问卷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了前测,问卷都是封闭性问题,主要测试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前期准备及学习态度等问题,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来统计数据,其中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好。测试结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课程内容的期望(Z=1.43);对QQ平台和微信平台利用的熟练程度(Z=0.95);自主学习的程度(Z=1.09);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了解程度(Z=0.65);对该课程的兴趣(Z=1.65)。其中,Z是用来衡量样本均值偏离整体均值的方差倍数,表示偏离方差的程度。由此可以发现,控制组和实验组在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课程学习的前期准备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3.2 后测结果
3.2.1 实验技能测验结果
实验内容学习结束之后,笔者分别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了测验,以了解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情况。控制组和实验组考核内容相同,都是最终制作资料内容,评价教师由任课教师担任,最终测验的数据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技能测验的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
3.2.2 是否完成预期学习目标方面的测量结果
通过考核,两组的成绩并无明显差异,基本上都完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但对于封闭式问题“你认为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笔者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完成预期学习目标方面的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
3.2.3 在态度、满意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测量结果
笔者采用李克特五点量对两组学生的态度、满意度及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测量,其中,学生会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分,5分表示“最好”,1分表示“最差”,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态度、满意程度、合作能力等方面测量的结果及分析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传统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学习方法的满意程度差别较大,控制组对讲授式教学方法不满意,实验组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介于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题1和题2);对于合作方面的差异(题4),实验组的得分明显高于控制组;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题3)和自主学习方面(题5),实验组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
为了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也利用问卷对实验班进行了测试,问卷前半部分是封闭式问题,后半部分是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依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5分表示“最好”,1分表示“最差”,测量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成效及问题(实验组)
从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没有熟练掌握网络学习的技巧等,这些都是制约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4 结论
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实践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在新闻摄影的实践课程教学中,笔者对“新闻摄影”部分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的翻转课堂准实验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在实验技能测验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在完成预期学习目标方面,两者具有显著差异;在合作和学习主动性方面,两种教学方法也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另外,翻转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但翻转课堂的实施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
该准实验采用了“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的方法,控制组和实验组是学校中的两个普通班级,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整个实验中只有“翻转课堂模式”这一个自变量,实验之前笔者已经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实验过程中对于自变量的控制也比较好。此次实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并没有什么特殊条件,因此实验的效度和信度都比较高。
通过翻转课堂模式与实验教学的融合,笔者发现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有明显的效果,对于知识的内化也比传统教学更胜一筹,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个别学生的依赖性太强,在没有教师的监督时,难以自主学习和参加讨论,导致实验操作中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相当于“局外人”;第二,通过组长的汇报,笔者及团队发现有些小组间的合作非常好,虽然提的问题多,但在实验前已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得以解决,但有些小组提的问题与学习主题关联较小,甚至有个别小组没有提出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小组成员间的原始人际关系、个体性格差异等因素有关;第三,学生普遍反映因为学校网速问题,他们在看微视频时总是时断时续,导致学习进展较为缓慢,有时甚至中途放弃学习,由此可以看出,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质量是影响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讲,本次的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要想将翻转课堂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
首先,教师是翻转课堂的研发者和支持者,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上传文本和图片资料外,还要自行设计、录制实验操作的微视频,微视频不仅要条理清楚、声画清晰,也要有良好的可控性和互动性。
其次,教师是学习活动与交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翻转课堂中教师仅仅为学生提供交流时间和技术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要摆脱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认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2],在对话中将自己融入活动当中,在讨论中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观点,并及时引导。
再次,翻转课堂使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体[3]。基于此,学生要积极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学习者,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成为翻转课堂学习的主人,以此真正提升学习质量,促进自身发展。
4.2 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不仅要丰富,还要“精”“准”。“精”是指学习内容的精炼和概括,“准”是指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易出错的问题在资源设计中要有明显的体现[4]。因为大一第一学期摄影课的开设对于本科生来说相对较早,学生在繁杂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较难腾出大量时间自学实验课程,以上措施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实验要点,达到实验目的。
学习活动包括小组协作和组间的交流活动。首先,在学习开始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基础及原有人际关系将学生分成5人左右的小组,并选出一位责任心强、较有权威的学生担任组长。其次,教师应该让所有学生了解翻转课堂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学生自学完成情况、参与活动频率、问题解决的程度等。再次,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监督和管理,不仅要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情况,还要及时引导偏离探讨主题的学生,鼓励不敢开口的学生,管理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学生。
4.3 相应实验设备的配置
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依靠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没有见过相关的实物设备,也没有机会在真正实验前通过探索和自主练习来解决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原理性知识的内化,也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后期知识的迁移[5]。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将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拍摄。与此同时,在自学完成后和实验开始前,学校应该开放实验教室,为学生提供真实、舒适的实验设备,这不仅可以弥补设备和实验时间的不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使实验课不再流于形式,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