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瓷耳系的变化与主体器物之间的关系*
2022-04-22丁传国
代 琤 丁传国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陶瓷耳系属于陶瓷附件的一种,陶瓷附件在陶瓷器物整体中所占位置与其主体同等重要。陶瓷附件的形态特征与功能是创造者根据社会背景、社会现状所做出的与陶瓷主体器物之间最合适的搭配与选择。所以在不同的时期,陶瓷耳系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和位置包括功能使用的不同。但是无论附件耳系怎么变化,它与主体器物之间必须是和谐统一的协同关系。
1 陶瓷附件耳系与主体器物
1.1 陶瓷附件的出现
随着人类的发展,陶器的出现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开端。陶器器物的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捷,又因为使用的需求,从而产生了附件。附件存在于器物主体本身的各个部位,包括盖、嘴、颈、肩、腹,这些地方的附件有耳系、盖钮、把柄、撑足等。而这些附件的出现大多是随着人们对主体器物产生实用需求而出现的。尽管发展到后期,附件的形态开始美化,但不能否定的是附件的美是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之上的,附件当中耳系的出现就能说明这一点。
1.2 陶瓷耳系的来源
在新时器时期,陶瓷已经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中。作为日常生活器皿,陶器在人类生活中的利用价值得到的全方位的体现。而耳系的出现是陶瓷器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陶瓷器物实用器实现它使用价值的必备要素。在原始社会,因为人类需要迁徙和交换物件,所造的物件一切从实用出发。陶器使用价值高,它可以盛装物品,满足了人们的装置功能,但是为了更方便提取跟提拿,人们在陶器主体上创造了耳系,耳系的发明和应用有利于在原始社会迁徙和交换。在耳系的洞孔中放入绳和插杆,这样人们就能方便的将主体器物进行移动、提拉和搬运等。这一附件的使用就保障了主体器物的主要功能,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耳系的出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于陶器中的残破器,人们在残破器上发现了空洞。将绳子穿插在破洞里能把器物提拿起来,人们利用这一点,为了将器物的使用空间扩大,在器物的两侧安装了耳系。这样提高了器物的实用性能。二是为了避免烫手,用作炊器的陶器,人们便在器物的两侧安装了痛处,逐渐成为了器物中的一部分,成为了耳系,一般位置是在器物的肩部两侧。
耳系的形态、位置、数量、使用功能在各个历史时期里都有变化。而不同形状、不同纹饰、不同釉色的耳系诉说着与之相应的主体器物,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对应的精神世界和物质资料以及相对应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趋向。
耳系属于陶瓷器附件,它虽然有相对独立性,但最终必须达到与主体器物和谐统一,两者才能称作完美。大小的协调、空间对称的和谐、主体器物形态的变化导致耳系的变化。和谐美观与主体物相协调的同时还能发挥两者的使用功能。
2 不同时期耳系的作用
2.1 耳系的实用功能
最早出现有耳系的主体器物是用来汲水的陶器,随后还有炊器等。人们把耳系一般装置在主体器物的肩部,以便穿绳和提拿。但是根据具体器物的不同使用功能,耳系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出现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的汲水陶器“尖底彩陶器”(见图1),是因为使用功能导致耳系位置变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陶器材质为红陶,烧制程度好,质地非常的坚实,在当时被用作汲水器。但是它的耳系在器物的中腹部,这就改变了常规的将耳系放在肩部的做法。这件尖底汲水器的造型也与一般的不同,它的颈部较长、身子长、尖底。当时人类的迁徙较为频繁,这样的汲水器便于人们携带和提拿。而将耳系装置在器物的腹部是因为尖底的汲水器在取水时受重力的影响,瓶口会自然向下取水,汲水器在即将装满水的状态下瓶口会自动向上完成汲水过程。若是将耳系装置在瓶子的肩部,就不能最大程度的将瓶子内的水汲满,装饰在腹部能最大程度的将水灌满整个瓶子。这样的搭配使器物的功能和实用性能在当时发挥最好的运用。
图1 尖底彩陶器
陶瓷附件作为陶瓷主体器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也承担着一定的实用功能。它必须配合主体器物一起完成造物者所需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与主体器物一起存在的最为基本的要求。
2.2 耳系的象征功能
进入阶级社会,耳系同样作为主要附件出现在商代的炊事器中,商代以制作青铜为主。具有代表意义的青铜鼎就是由当时炊器发展演变而来,其中包括耳系。三条腿能更好地煮熟食物,器物肩部的耳系是为了方便端取器物。而后发展成了鼎,鼎作为商代祭祀的象征,必须威严庄重与神秘,不再是陶器中炊事器的模样,它变得方且沉重。整个器物的材质、形态、使用功能发生了变化,器物的附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耳系由原来的拱形圆环变成了厚硬的方形环系。器物附件随着主体器物使用功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它必须与主体器物一起满足造物者所需的状态。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制作出与之相对应的陶瓷器物与附件,从而反映当时的历史状态。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注重器物与附件之间的美观程度,这样的情况也体现在陶瓷主体器物的耳系上(见图2)。这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器,耳系是以对称的方式出现在器物的肩部两侧,它已经不是原始时期仅具有实用功能。它与当时青铜器上的耳系非常相似,造型非常美观。可以推测出它是当时对青铜器物的模仿,是封建奴隶社会的权利和制度森严的象征,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一种威慑力。
图2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年的战乱纷争使得民不聊生。此时,陶瓷主体器物的装饰和联系也有很大的变化,虽是民生苦难,但也因此推动了当时的工艺发展。陶瓷器物上的附件与装饰变多,如图3所示。因为战乱,器物上的图案和附件的造型多是以佛教题材为主,此时,陶瓷器上的耳系变成了佛教题材中的“神兽”和“圣物”。它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对未来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也体现出了战乱社会的黑暗。当时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佛神上,希望有一天佛神真的能显灵救他们脱离苦海。
图3 陶瓷器上的耳系变化
2.3 耳系的审美功能
隋唐时期,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从之前的席地而坐进入到有家具的时期,陶瓷器物的摆放不再是在人们俯视之下。此时可将器物放在桌子上,小型的炊食器物等都可以放在橱柜里面。至此,陶瓷器物耳系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变成了陶瓷器物的一种装饰、一种符号。如图4所示,唐代器皿圆润且宽胖,但器物两侧的附件耳系却是非常小巧,无法承受器物本身的重量。此时的耳系又变换了功能,它不是用作系绳子提拿的把手,它只是器物的一种装饰点缀。
图4 唐代器皿
一件有着造型美和空间美的陶瓷器物主体,这样的美是离不开它的陶瓷附件的。器物附件自身所具有的造型之美必须和器物主体的美相协调,这样才能体现两者相互和谐统一。陶瓷附件有时能帮助器物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它的闪光之处。到了清代时期,系耳的实用性相比之前减小,在实用的基础上造物者们更重视的是器物的美观程度。如图5所示,这款清代雍正粉彩花蝶如意瓶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大小几乎相等,就显得不太协调。但是在器物的两侧加上双系耳之后,整体的器物就变的比之前美观多了。这两根长耳系的连接也使得中间的长柱型的器物颈部显得不那么呆板,增加了器物造型整体的妙巧情趣。
图5 雍正粉彩花蝶如意瓶
3 陶瓷耳系与主体器物的和谐统一
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陶瓷器物跟附件的功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时器时代,陶瓷器物主要是满足人类的实用功能,所以附件的创造和使用也必须符合与主体器物相对应的功能。之后,根据不同的时期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功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陶瓷器物上,因此附件的功能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历代的陶瓷主体器物的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关系来看,陶瓷器物在完成实用、象征等功能的同时还肩负着审美的作用。人们可以从陶瓷器物中获得美的享受,无论是形态造型的美还是功能使用的美。陶瓷附件作为陶瓷主体器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也肩负着审美的作用。陶瓷附件必须与主体物一起达到人类的双重审美,这样这件器物才有了灵魂,这样附件的添加才有了意义。这样器物的美、耳系的美是双重的,也是最为丰富的。
4 结语
从各历朝历代的耳系可以看出,它是随着历代器物的变化而转变的,无论是使用功能、形态造型还是象征意义。它都与主体器物一起前行,达到和谐统一、几近完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