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纳兰词的意象选择
2022-04-22杨安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杨安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纳兰性德,清朝杰出词人,其349首词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作者常以亲闻亲见的资料来源,记录日常生活,品藻身边人物,抒写生活情趣。”这是笔记体散文的文体特质,而诗、词等文体则更多地通过意象书写,扩容文体的思想内涵,赋予作品更深沉的情感内蕴。纳兰词即记录了他的情感世界,友情、爱情、亲情皆是他情感故事的主要内容。纳兰性德充满悲剧的人生源于显赫家世对他的束缚,使他丧失自由。他不愿享受高贵地位带来的荣华富贵,向往自由自在平静如水的人生,由此他抑郁难平,感伤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这些使得哀怨和凄凉成为纳兰词主要的情感基调,残景冷意成为纳兰词的主要特色,本文从词中“月”“风”“灯”“梦”“泪”“花”等最常见的意象入手分析纳兰词意象选择的内在特征和情感指向。
一、常用审美意象
纳兰词中的意象多来自词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所见所闻,融入个人的情感指向。笔记、散文等文体常常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对特定时期的逸闻遗事、典章地理、民间风尚等辑录成集”,作为素材来源方式,诗词则多以所见所闻载录所思所想作为常用审美意象表情达意。纳兰词中常用的审美意象有自然类意象,如“月”“风”;生活类意象,如“梦”“灯”。其表现出的是一种凄凉哀婉的伤感意境,这种意境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和纳兰性德的意象选择有着直接的原因。“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反复出现并因此引发出某种固定情绪和习惯性联想的程式化意象”,纳兰性德词中的意象所流露的情感是带着伤感、凄凉、孤苦的情绪,覆盖着一层灰暗的色彩,表达出凝结在词人内心的无奈与凄苦。
(一)自然意象
自然意象是纳兰性德所选择意象中占比重最高的,王国维说:“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由此出入中原,为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月”“风”意象作为纳兰频繁使用的自然意象在许多词中出现。以其比较著名的悼亡词《蝶恋花》为例:“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节选的这首词表达出一种圣洁的悼念,除去那些多余的伤感和拖沓的情绪化表达,独留一轮冰月般的友情。“月”这个意象虽然象征着一种悲凉之意,却体现出词人心中热乎乎的情谊,在这样一冷一热的交汇下,使得沉甸甸的悲伤的心情也随之退去,并为之增添了一份沉静与平和,趋近自然。作者用“月亮”这个意象比喻人生的聚散,希望月亮长久明亮,圆圆满满。
在纳兰词中“风”意象也十分常见,其中“东风”意象代表着春风,纳兰词中的“东风”一般都象征着哀愁,“东风”在纳兰词中起着“助愁”的重要作用。如 《生查子》写道:“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苦闷的相思是这首词想要传递的情感,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偷偷地吹起了裙摆,有点凄凉之感。虽然全词没有太多关于愁的字眼,但是在意象的使用上能够使人体会到愁苦。本词开头使用“东风”这个意象引领了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这个孤独的夜晚有一个寂寞的女子在月亮的映衬下表达了自己无尽的相思离怨之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东风”意象助长了愁怨,为词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二)生活意象
纳兰词中意象的构成丰富多彩,有很多生活类意象,最为常用的是“梦”“灯”意象。这些意象是纳兰性德情感的具象化,以及他人生遭遇的情感表达。以“梦”意象为例,“梦”意象一般用来表达作者的命途多舛和人生无常。《于中好》中写道:“独背斜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词人正是利用“梦”这个意象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完全全地展示出来,真实而又生动。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纳兰的“梦”让我们看到了他波折的人生轨迹,也因此更加了解纳兰凄凉而愁苦的情感世界。
“灯”意象在词坛一般和“孤”字相呼应,在灯下,一个个孤独的游子抒发着无尽的思念以及幽怨的情绪。在《满江红》中词人写道:“搅一霎,灯前睡。听半晌,心如醉。倩碧纱遮断,画屏深翠。只影凄清残烛下,离魂缥缈秋空里。总随他、泊粉与飘香,真无谓。”这首词展示出词人的思乡之情,这种浓浓的情感是通过“灯”这个意象传递出来的。词人在漫漫长夜难以入睡,跳动的灯光犹如心中思念的火苗久久难以平复,灯光将缥缈虚无的世界和词人苦闷的内心世界相连接,描绘出一种凄凉无奈的景象。
二、意象选择的情感指向
纳兰词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词人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意象将内心更多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些意象有着三方面的情感指向:一是残缺伤感,二是孤苦凄婉,三是离愁哀怨。
(一)书写残缺感伤
纳兰词中选择的意象大多为残缺意象,为词增添了淡淡的忧伤和凄美的冷意。在纳兰词大量集中地使用残缺意象,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种种不如意的感叹,这其间有对理想残缺的无奈,有对生命和爱情残缺的遗憾,这些残缺意象的集合正好是纳兰性德的悲剧命运的写照。在众多诗词歌赋中“月”这个意象频繁使用,尤其是“残月”意象颇多,如《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里,纸灰起。”这首词是词人悼念自己的亡妻,爱妻与自己生死相隔,想要再续前缘却不能够,正所谓知己难寻,如今只有流不尽的清泪和飞扬的纸灰,在这瑟缩的冷风中面对这一轮孤月倍感凄凉。在这里“残月”意象为诗人的情感推波助澜,让此情此景呈现得更加凄凉无助,增添了冷意。
残红意象就相当于落花,用花的衰败和绽放来引出词的深层含义,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痕迹。“残红”这个意象象征着时光飞逝对青春的惋惜,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可奈何。《于中好》曰:“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在妻子的忌日里,作者面对妻子的遗物内心悲痛不已,两人永远生离死别,可窗外景色依旧,落花衰柳道不尽离人的苦楚和伤痛。《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点评道:“室外景象依然,同样的‘落花潮’,同样的‘画桥’,但是生死殊途,物是人非了,故而今日只有长恨复长恨,痛苦难消,百无聊赖。”这里面的“落花”意象凄苦无奈,为这首词平添了忧伤和冷意。
同时纳兰写道:“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 。”这些种种的缺失让纳兰的词中添加了很多残缺的意象,笼罩着一种冷艳的基调。
(二)书写孤苦凄婉
纳兰的边塞词中蕴含着孤苦凄婉的情感。纳兰性德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曾经随着皇上多次出塞,饱受舟车劳顿之苦,在他乡看到塞外风光让他久久难以忘怀,流露出凄凉和无助的情感。以《浣溪沙》为例:“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这首词里面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他“衰草”“代马”“牵牛”这几个意象的运用不难看出忧愁苦闷之感,意象前面用词“萧萧”来形容马的哀鸣声,顿生一种孤寂的情绪。“寂寂”这个词表现出夜晚的寂寥安静,“牵牛”这个意象代表的是牛郎织女相会,借以表达出词人对妻子的想念,看到天空中的牵牛星都觉得是在嘲笑自己。
在纳兰词《蝶恋·出塞》中也体现出边塞类意象的孤苦凄婉的特点。词中这样写道:“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在《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记载有钱仲联《清词三百首》的点评:“这首小令,是性德侍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表面是吊古,但有伤今之意。”想到曾经脚下这片土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独留下一片荒芜,“牧马”“丹枫树”“黄昏路”这类边塞类意象营造了孤独悲凉的气氛,增加了浓浓的冷意,纳兰就是用这些边塞类意象衬托内心的寒冷苍凉。
纳兰词边塞类意象的情感指向就是孤独凄婉的,这是情与景的交融迸发出的独特之处,纳兰性德把对人生的无奈都写在了词里。
(三)书写离愁哀怨
古往今来离怨是许多文人描绘的情感之一。纳兰性德在书写这种情感上有着独到之处,“梦”意象的选择使得这种情绪更上了一层楼。纳兰词离愁哀怨的特点在于他选用的特殊意象,“梦”意象代表的是一种虚幻的自我独白,他通过梦境阐述现实中的愁苦生活,在一种看似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流露出暗自神伤的真感情,这比有意识的情况下表达出来更有共鸣。如《鹊桥仙》写道:“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这首词描绘出爱妻过世后,词人觉得物是人非,伤感之余又在似真似假的梦境里寻找虚幻的浪漫。在这里离愁哀怨之感十分浓郁,愁苦之感是纳兰词的主要基调。他借助“梦”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以及相思之苦。
又如在《沁园春》中写道:“梦冷蘅芜,却望姗姗,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可见这首词是悼亡词,可以看到词的情感基调是凄凉哀怨的,通过“梦”意象表达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有点评道:“上片从似梦非梦的幻觉写起,用汉武帝命方士招魂之典,将思念亡妻至痴的深情和盘托出。”
由于纳兰词中意象本身就带凄凉之意,借此更是悲上加悲,这类意象承载了纳兰性德各种遭遇和哀怨的心情,可以说是纳兰性德心底的呐喊。
三、意象选择的原因
(一)热爱自然
自然意象历来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些意象都代表着某种特定的情感,是数百年文人学者情感和智慧的凝聚。纳兰词中“落花”意象多次使用,如闺怨词《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这首词描绘的是姑娘在内室中想念心上人的浓烈情绪,纳兰性德通过描写“落花”意象营造出这种如烟似梦的凄清景象,从而为下句“又是夕阳潜下小西楼”营造气氛,表达出诗中少女已经很多次在夕阳西下中呆呆地望见落花飘零的景象,这种愁苦在她心中已经越来越深。这首词和晏殊词营造出来的气氛大体上是一致的。
纳兰词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对自然的热爱,享受真实与美的碰撞,词中的很多自然意象是一种历史意象的延续和继承,这正源于纳兰对自然的热爱和天然的领悟力。
(二)悲剧人生
纳兰性德出身名门望族,一生都能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外人眼中看似令人羡慕的人生却不是纳兰性德想要的人生,他只想过一种平平淡淡的人生。他看淡了世俗和官场之风,甚至有时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这意味着“他对现行制度的怀疑,对他受的全部思想教育的怀疑,对社会特别是家庭给他设计的生活和生活道路的怀疑”。出身背景成为他无形的枷锁,让他本该幸福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色彩,他笔下的意象通常以“泪”意象为主抒发自己的愁苦心情。纳兰笔下“泪”意象更是包含着多种情感内涵,词人赋予“泪”意象很深的乡思离别之情。正如《菩萨蛮》中所写:“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这首词并不是从词人角度出发来写的,而是描写一个年轻女子在寒冷的春天孤独寂寞的样子,窗外桃花朵朵盛开犹如女子一般可人,雨滴拍打着桃花如同女子掉落下来的眼泪。这里的女子就是纳兰想象中自己妻子的形象,通过“泪”这个意象表达出浓浓的思妻之情。
“纳兰容若深于情者也”,纳兰性德情感意象的使用都源于他悲剧性的人生,在这些意象中寄托着他的伤感和无奈。
(三)身体病弱
纳兰性德从孩童时期就身体状况不好,成年后也因身体病弱而支撑不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这样的身体状况也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影响,病弱的他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状况很是心思敏感,面对人生又时常深感无奈和忧郁。
《临江仙·永平道中》也有对纳兰的身体状况的记载:“独客单衾谁念我,晓来凉雨飕飕。缄书欲寄又还休,个侬憔悴,禁得更添愁。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卢龙风景白人头,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盛冬铃在《纳兰性德词选》中是这样点评的:“这一阕《临江仙》作于永平道中,时在初登征程后不久。词义颇为伤感,倾诉的是恋家之情,远别之恨。”“凉雨”这个意象奠定了全词凄凉的情感基调。下阕记录了自己每到三月春季开始发病直到深秋之际,可见纳兰久病成疾,内心怀有无限的惆怅。
又如在《虞美人》中写道:“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直抒胸臆之作,从中可见纳兰病情很严重,自己之所以如此忧愁伤感多半是与自己体弱多病有关,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情致更是愁思满满。
(四)羁旅之苦
历史上有许多写边塞题材的词,一般内容上都是描写塞外风光、战争局势、离愁别绪,抒发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在纳兰词中也有大量的边塞词,这些边塞题材词中有许多意象,如“孤烟”“老树”“秋雨”等塞外苍凉景象,映射出词人内心的悲痛和凄凉,是比较典型的意象“雁”。鸿雁作为常用的边塞类意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将它巧妙地运用到诗词中,一般象征着游子在他乡对家乡的思恋之情,正如《清平乐》中写道:“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记得灯前佯忍泪,却问明朝行未。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这首词通过“鸿雁”这个意象表达的是深深的思乡之情。亲人写的书信随着鸿雁而至,词人想起了与家人分别时候的种种场景,因离愁别绪而勾起了内心的寂寞与忧愁,以此奠定全文凄惨悲凉的基调。韩荑《纳兰君神道碑》中写道:“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和鱼鸟之思。”纳兰虽然出身高贵却向往平静的生活,他用“鸿雁”这个意象,表达出自己向往的生活与自己的门第生活之间的矛盾,这也表达了他对贵族生活束缚的无奈以及对精神世界回归的向往和深切的期盼。
四、结语
纳兰性德作为词坛杰出代表,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纳兰词中审美意象的选择充分体现了词的凄清、哀婉的特色,通过这些意象的研究能够感受到纳兰性德悲剧的一生。纳兰性德的悲剧命运是其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他运用文字这个工具创造出一个孤寂而又悲凉的情感世界,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由丰富的意象构建的美丽景象。纳兰性德细腻的情感和水一样,他笔下的纳兰词也如同水一样灵动飘逸,众多精巧别致的意象在细腻的词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抒发着道不尽的情思和哀伤。